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財經法規重點整理

財經法規重點整理

發布時間: 2021-02-19 16:10:29

『壹』 求財經法規和會計基礎考試重點

會計法律制度,支付結算
財產清查

『貳』 會計從業資格證 《財經法規》 重點 5大章節那些是考試重點

建議你去會計網校的論壇看經驗貼

『叄』 誰有2012年的財經法規的考試重點。

荊州會計培訓網的網路模擬試卷、習題集,有許多的考試相關資料可以學習借鑒的,我就是在網上做模擬試卷,所以就能輕輕鬆鬆過關。

『肆』 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重點匯總

《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重難點不是很明顯,但是又大綱,你可以去眾德之星會計學院裡面看看,上面的信息還是挺豐富的

『伍』 會計上崗證的財經法規的重點是哪幾章

第一章和第五章職業道德

『陸』 求會計財經法規復習重點

建議你買本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應試指南做做,上面有很多題及重點,不用全做,如果一個知識點會了就不用再在此類題上浪費時間了,只要多看幾遍就沒問題,希望你能考過

『柒』 財經法規考試重點內容有哪些

財經法規考試從分數分別看,第一章會計法最多,因此抽到概率比較高。特別注專意的是會計從業屬資格證考試採用隨機抽題方式,每一位同學抽到題目都不一樣,不清楚抽到什麼題目,因此不能押題,更不能猜題。

2014年以來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新變化:

第一,2013年7月1日出台新政策,取消免試並規定一次考三門且三門必須通過同時通過,才可以拿證。
第二,考試題庫問題:2014年要求全國各地用國家統一的題庫,不存在地方題庫,全國題庫是絕密文件,除了考試機構,誰都沒有,因此,市面上號稱是全國題庫,那隻是號稱而已,不要太信以為真。
第三,教材問題:各地教材都有差異,全國題庫不可能依據某地方教材編寫的,一定按統一的考試大綱編的,因此,不要拘泥某一種教材。各地方教材都是按考試大綱編寫的,一定有所差異變化,這些差異可以忽略不計。為什麼新教材相對於老教材要有所小的變化,各地教材為什麼要有所差異,其主要是都是利益驅使,如果不變,憑什麼讓自己地區的考生掏腰包呢。

第四,考試大綱,10月1日啟用全國統一的大綱, ,電算化用財政部開發的統一的考試軟體。

『捌』 剛開始學財經法規,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呢

一定得做題找重點,譬如職業道德那章書都不用看直接做題,看一遍之後你會發現屁毛都沒記到,財經法規內容多而且考得細,死記硬背不如多做些題,一本輔導書很重要,東奧,中華會計網校,會計人這幾個牌子都不錯

『玖』 財經法規的重點歸集111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大綱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1)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
(4)地方性會計法規。
二、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二)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並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三)會計人員的管理
(1)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2)財政部門負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管理、會計人員評優表彰獎懲,以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
(四)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三、會計核算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原則、會計資料基本要求以及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財產清查、會計檔案管理等作出了統一規定。
四、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
2.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主體和對象
3.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內度的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中的職權

『拾』 2012年的會計證考試財經法規重點復習哪些部分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概念:
指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各種有關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註:1、會計法律制度的目的——調整會計關系:
(1)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2)國家在管理會計工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2、會計法律制度
(1)狹義的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廣義的會計法:所有會計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法律、法規、規章)。
二、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一)會計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會計法》(層次最高,制定其他法規的依據、調整我國會計關系的法律總規范);
1、《會計法》的立法宗旨——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2、會計行為——(1)對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行為;
(2)保證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管理行為和監督行為。
3、會計資料:(1)會計憑證;(2)會計賬簿;(3)會計報告;(4)其他。
4、會計資料的質量特徵——真實性和完整性。
5、《會計法》的主要內容:(1)規定會計工作的基本目的; (2)會計管理的許可權;
(3)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基本要求;(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職責許可權; (5)會計法律責任
(二)會計行政法規:國務院制定發布或批准發布。
1、《總會計師條例
2、《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三)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
1、會計部門規章:
(1)《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
(2)《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3)《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
2、會計規范性文件:
(1)《企業會計制度》——除小企業和金融企業之外的我國境內企業。
(2)《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范各單位會計基礎工作。
(3)《企業會計准則》38項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
(4)《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5)《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6)《小企業會計制度》。
(四)地方性會計法規:各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
二、會計工作管理體制——劃分會計管理工作職責許可權關系的制度。
(一)原則——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二)會計工作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財政所不是);
註:1、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財政部門主管本級會計工作;
2、審計、稅務、央行、證監會、保監會等可依法對有關單位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三)會計制度制定許可權:
1、統一會計制度——財政部制定;
2、特殊行業的具體辦法和補充規定——行業依法制定,報國務院財政部審核批准;
3、軍隊的具體實施辦法——解放軍總後勤部制定,報財政部備案
(四)會計人員管理:
1、一般會計人員: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證書;
註:(1)會計人員包括從事下列工作的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出納;稽核;資本、基金、收入、支出、債權、債務、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財產物資收發、增減核算;總賬;財務報告編制;會計機構內會計檔案管理。
註:(1)檔案管理部門的人員、醫院門診收費員、住院處收費員、葯房收費員、葯品庫房記賬園、商場收費員、單位內部審計、社會審計、政府審計人員不是會計人員。
(2)不具備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不得參加會計專業資格考試或評審和會計專業職務的聘任、不得申請取得會計人員榮譽證書。
2、會計機構負責人條件:
(1)資格證書;(2)具備會計師以上職務或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
3、總會計師條件:(1)資格證書;(2)取得會計師資格後主管一個單位或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財務會計工作不少於3年。
4、會計人員的管理:
(1)業務管理——由財政部門負責:A、從業資格管理;B、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管理;C、會計人員評優獎懲;D、繼續教育。
(2)專業資格管理。
(五)單位內部會計工作管理:
1、單位負責人(法人代表、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對本單位會計工作、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2、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基本職責: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三、會計核算:
(一)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8條。
1、可靠性——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2、實質重於形式;
3、相關性——會計提供的信息應滿足使用者的相關需要。
4、可比性——會計核算應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5、及時性; 6、明晰性; 7、謹慎性; 8、重要性。
(二)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
1、對建賬的要求——依法;
2、對會計核算依據的基本要求——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這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前提);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3、對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真實、完整;不得偽造、變造、提供虛假報告。
4、對會計處理方法的要求——正確採用會計處理方法;
5、對會計記錄文字的要求——必須使用中文(少數民族、外企可同時使用一種民族文字或外文);
6、對計算機核算的要求——必須合法。
註:區分偽造與變造會計資料(偽造是指以虛假的經濟業務為前提編造會計資料;變造是指用塗改、挖補等手段篡改會計資料)
(三)會計核算內容: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資本、基金的增減;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6、財務成果的計算處理;7、其他。
(四)會計年度——公歷制:會計年度;會計半年度、會計季度、會計月度。
(五)記賬本位幣:可以是人民幣,可以是外幣,但報表必須折算為人民幣。
(六)會計憑證:記錄經濟業務發生、明確經濟責任的書面憑據。
1、分類;按來源與用途劃分:
(1)原始憑證(單據);(2)記賬憑證(傳票)。
註:區別:(1)填製程序的先後不同;(2)用途的不同;(3)填制人員不同。
2、原始憑證:
(2)分類(3種標准,認真區分,典型代表);
A、按照來源:外來原始憑證和自製原始憑證。
B、按照填制方法:一次憑證、累計憑證(限額領料單)、匯總原始憑證(發料憑證匯總表、工資匯總表、差旅費報銷單)
C、按照業務類別:款項收付的原始憑證、購銷業務原始憑證、出入庫原始憑證、固定資產業務原始憑證、成本費用原始憑證、轉賬業務原始憑證。
(3)內容:名稱、填制日期、接受單位名稱、填制單位或填制人員、經辦人員簽章、經濟業務內容(業務事項名稱、數量、單價、金額)。
(4)填制和取得要求:A、外來原始憑證必須加蓋填制單位公章;B、購買實物必須由驗收證明;C、支付款項的原始憑證必須有收款證明。
(5)各種審核結果的不同處理:
A、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及時編制記賬憑證入賬;
B、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拒絕受理,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C、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金額錯誤,退回重填;其他錯誤,退回重開或更正,並加蓋出具單位印章。

熱點內容
條金條例 發布:2025-08-21 20:38:44 瀏覽:974
道德經第26章 發布:2025-08-21 20:09:54 瀏覽:744
法治與和諧社會論文 發布:2025-08-21 19:58:09 瀏覽:836
涉及法律知識的笑話 發布:2025-08-21 19:51:02 瀏覽:468
國家勞動法流產假期多少天 發布:2025-08-21 19:41:58 瀏覽:689
勞動法社會實踐報告 發布:2025-08-21 19:31:45 瀏覽:162
工業化強國都是法治國家 發布:2025-08-21 19:25:16 瀏覽:71
一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發布:2025-08-21 19:24:05 瀏覽:764
經濟法慕課 發布:2025-08-21 19:17:31 瀏覽:445
合同法解釋15條 發布:2025-08-21 18:56:41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