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關於彈葯使用的法規

關於彈葯使用的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19 18:42:49

⑴ 請教關於法律的書。聽說買賣彈葯違法,手榴彈3枚一個線子彈10發一個線。我去書店看《刑法》裡面沒

一般是有文件的,是法院系統內部的規定。
由於我國的立法類似成法文系(書上寫社會主義法系。。。)
構成犯罪我學的時候需要主觀有犯罪的故意或果實,客觀達到量刑標准才行。
就拿你舉的例子,非法買賣槍支彈葯涉及的主要刑法規定大意是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有關槍支、彈葯、爆炸物管理的法規,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觸犯這一罪行的將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1、由於此罪量刑起點較高,只要定罪就要判3年,界定罪與非罪,比較重要。(至少關三年)
2、三年到十年的幅度自由裁量權挺大的。
3、怎麼樣才十年以上,甚至無期,死刑,也是要有個標準的。
但立法的人寫了刑法條文就沒有往下寫了,全中國這么多法院這個買賣3顆子彈判3年,那個法院又不算罪,那全國就亂套了,所以最高法院對很多定罪量刑都以司法解釋的方式發給下面法院。
網路了一下,(下次這種問題就不答了),最高院真有個解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製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起點標準是: 一、製造軍用、非軍用槍支1支以上、成套散件一套以上或者主要零部件50件以上; 二、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2支以上、成套散件兩套以上或者主要零部件100件以上; 三、製造軍用、非軍用專用子彈500發以上或者買賣、運輸、郵寄、儲存軍用、非軍用專用子彈1000發以上; 四、製造各類炸葯10公斤以上或者買賣、運輸、郵寄、儲存各類炸葯20公斤以上; 達到前款各標准五倍以上的,屬於「情節嚴重」。
自己看看吧。
法院的朋友估計清楚一點。

⑵ 使用公務用槍遵守一般遵守那些規定

(1999年10月9日公安部公通字[1999]74號通知發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公安機關公務用槍管理,保障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依法正確使用公務用槍執行職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公安機關公務用槍,是指各級公安機關(包括鐵路、交通、民航、林業、海關)及其在編在職的人民警察按照規定配備的用於執行職務的各類槍支彈葯。

列入公安機關序列的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裝備的槍支,按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的有關規定管理。

第三條 公安機關公務用槍的配備以工作必需為原則,非因工作需要的不予配備公務用槍。

非在編在職的人民警察一律嚴禁佩帶、使用公務用槍。

第四條 各級公安機關應當本著既要保證工作需要,又要嚴格控制嚴格管理的原則,建立公務用槍管理制度,明確所屬各配備槍支單位及其負責人的公務用槍管理職責,明確佩帶、使用公務用槍的人民警察的槍支管理職責。

第五條 公安部負責公務用槍的研製、定型、列裝、訂購和驗收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職能分工

第六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政工人事部門負責協同治安部門對配備槍支單位中申請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進行資格審核,掌握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中不宜佩帶、使用槍支的情況,決定取消或暫時取消其佩帶、使用公務用槍的資格。

第七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治安管理部門負責審核配備公務用槍單位和購置公務用槍計劃,會同政工人事部門對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資格進行審查;會同政工人事、裝備財務部門對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進行理論培訓和實彈射擊訓練及考核工作;對配備槍支單位的公務用槍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負責核發公務用槍持槍證件。設區的市級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負責??對本轄區內的公務用槍和持槍人員進行年度審驗。

第八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裝備財務部門負責配備槍支單位的公務用槍購置計劃的編制、供應和勤務保障工作。

第九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警務督察部門負責對人民警察公務用槍的佩帶、使用、保管進行督察,對違反公務用槍管理使用規定的案件進行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第三章 配備槍支單位的職責

第十條 配備槍支單位應當根據《公務用槍配備辦法》規定的標准配備公務用槍,嚴禁超標准配備。所配備的公務用手槍必須經刑事技術部門檢驗並建立槍彈痕跡檔案。

第十一條 配備槍支單位應當明確槍支管理責任,明確領用槍支彈葯的審批責任人。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應確定專門的部門,縣級以下的配備槍支單位應確定專職幹部,承擔公務用槍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 配備槍支單位內設機構的負責人根據執行任務的情況,提出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由單位主管領導負責進行審查。配備槍支單位要對使用公務用槍人員進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定期檢查槍支攜帶、保管和使用情況,落實槍支管理責任人的責任。

第十三條 配備槍支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所配備的公務用槍和佩帶、使用槍支人員的各類檔案,所配槍支的種類、型號、數量應與登記內容一致。

第十四條 配備槍支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集中保管槍支的制度,完善各種安全設施。應當設立專門的槍支保管庫(室),有專人二十四小時值守,雙人雙鎖,保證隨時領用槍支。槍支與彈葯必須分開存放。

第十五條 發生違規使用槍支案件和槍支被盜、被搶、丟失或其他事故的,必須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同時抄報公務用槍管理的其他職能部門。

第十六條 對配備、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必須進行專門培訓考核。培訓考核工作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治安部門會同政工人事、裝備財務部門統一組織,各級公安機關具體實施。培訓工作必須達到以下要求:

(一)根據公安部確定的各警種公務用槍培訓大綱,制定實施公務用槍年度培訓計劃;

(二)每年度應進行一次理論考核和一次以上的實彈射擊訓練。實彈射擊訓練應達到公安部規定的年度訓練用彈標准。

第四章 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的條件與職責

第十七條 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規定,政治可靠,工作負責,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心理素質好,無酗酒習慣;

(二)經過專門培訓,掌握槍支的性能和使用、保養規定,年度射擊、保養技能考核合格;

(三)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等法律法規;

(四)無違反槍支管理規定受處分記錄;

(五)參加公安工作一年以上。

第十八條 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非警務活動嚴禁攜帶、使用槍支;

(二)攜帶槍支必須同時攜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用槍持槍證》,所攜帶槍支的槍型、槍號必須與持槍證上登記的內容相一致;

(三)不得在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確定的禁止攜帶槍支的區域、場所攜帶槍支。確因工作需要攜帶槍支途經上述區域、場所時,應將槍支寄存到當地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或派出所並辦理寄存手續。各級公安機關的治安管理部門或派出所要及時受理槍支寄存,不得推委,確保寄存槍支的安全;

(四)不得攜帶槍支飲酒;

(五)非工作需要不得攜帶槍支進入飯店、商場和歌舞廳等公共娛樂場所;

(六)非執行任務需要不得用非制式裝具攜帶槍支;

(七)不得使用所配槍支狩獵;

(八)不得出租、出借、轉讓、贈送、交換所配槍支;

(九)不準將槍支交給非人民警察攜帶或保管;

(十)不得私自修理槍支或更換槍支零部件;

(十一)槍支丟失、被盜、被搶或者發生其他事故,必須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和所在單位報告;

(十二)接受槍支主管部門的查驗和年度審驗;

(十三)其他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第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經特別許可不得攜帶槍支:

(一)乘坐民航飛機;

(二)進入北京市區;

(三)執行警衛任務;

(四)其他特別規定的情形。

第二十條 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政工人事部門通知治安管理部門收回其所持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用槍持槍證》,個人保管的槍支由所在單位收回:

(一)因退休或工作調動等原因離開配備公務用槍崗位的;

(二)喪失合法使用槍支資格或安全使用槍支行為能力的;

(三)理論和實彈射擊考核不合格的;

(四)其他不符合配備公務用槍條件的情形。

第二十一條佩帶、使用槍支的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工人事部門審查後可取消或暫時取消其配槍資格,通知治安管理部門收回其所持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用槍持槍證》,個人保管的槍支由所在單位收回:

(一)因刑事犯罪或違法違紀案件被立案偵查或調查的;

(二)違反規定使用槍支的;

(三)違反槍支保管規定造成槍支丟失、被盜、被搶或者發生其他事故的;

(四)被停止執行職務或者禁閉的。

第五章 公務用槍的使用

第二十二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的規定使用公務用槍,有下列情形的不得使用槍支:

(一)處理一般治安案件、群眾上訪事件和調解民事糾紛;

(二)在人群聚集的繁華地段、集貿市場、公共娛樂及易燃易爆場所;

(三)在巡邏、盤查可疑人員未遇暴力抗拒和暴力襲擊時;

(四)從事大型集會保衛工作時;

(五)在疏導道路交通和查處交通違章時;

(六)與他人發生個人糾紛時;

(七)使用槍支可能引起嚴重後果時。

第二十三條處置群體性事件時,一線民警一律不得攜帶槍支,二線民警依照命令可以攜帶槍支。

第二十四條人民警察使用公務用槍後應及時將槍支使用情況、彈葯消耗情況及傷亡情況書面報告本單位主管領導,同時抄報治安、裝備管理部門。

第六章 公務用槍的保管

第二十五條公務用槍應當集中保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由個人保管:

(一)地處農村、城鎮和城郊結合部等暫不具備集中保管條件的派出所的外勤民警,經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批準的;

(二)縣級公安機關所屬的刑偵、經偵、治安、巡警、公路巡警等暫不具備集中保管條件的一線實戰單位的人民警察,經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批準的;

(三)具備集中保管條件的縣級以上(含縣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在執行必須攜帶公務用槍的任務完成前,或上級指令必須攜帶公務用槍備勤時,經單位主管領導批準的。

符合本條第一款第(一)、(二)項規定的人民警察必須填寫審批表,經本單位領導審查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審批。

人民警察個人保管公務用槍的,應配有槍套、槍綱、槍鎖等安全裝置。外出執行任務時必須隨身攜帶槍支,嚴禁人槍分離。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個人保管的槍支必須集中保管,本單位暫不具備集中保管條件的交由上一級公安機關集中保管:

(一)休假、病假、探親、旅遊等非警務活動期間;

(二)脫產學習、培訓期間;

(三)外出參加會議、長期借調在外和其他無攜槍必要的公務活動;

(四)其他不宜由個人保管槍支的情形。

第二十七條集中保管公務用槍的形式,由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本著既要保證安全又要方便使用及下列原則確定:

(一)城區派出所和省級以下(含省級)公安機關的政保、經偵、治安、刑偵、監所、警衛等一線實戰單位可自行集中保管公務用槍,實行上班或執行任務時領用、下班或完成任務後交回的制度;

(二)各級公安機關非一線實戰單位和省級以上公安機關配備的公務用槍一律實行集中保管,實行執行任務或訓練時經本單位主管領導批准後領用,完成任務或訓練完畢後交回的制度。

第二十八條集中保管公務用槍的單位應由專人負責領退槍支和驗證、登記工作,定期清點整理槍支彈葯,檢查保管設施的可靠性,及時向槍支管理負責人報告槍支彈葯保管、領用和彈葯消耗情況。

第七章 公務用槍的勤務管理

第二十九條各級公安機關(含所屬人民警察學校)的公務用槍購置和彈葯補充,必須嚴格按照公安部規定的購置程序執行,不得違反規定自行購置槍支彈葯。

第三十條 各級公安機關必須嚴格按照公安部制定的裝備標准裝備彈葯,非警務活動不得使用裝備彈葯。

第三十一條公務用槍使用後要及時進行擦拭保養,防止銹蝕。

集中保管的公務用槍要每月擦拭保養一次,個人保管的公務用槍要根據使用情況隨時擦拭保養。

第三十二條報廢的公務用槍應當及時銷毀。銷毀槍支由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治安部門會同裝備財務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並報公安部備案。

第八章 公務用槍的監督檢查

第三十三條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對所屬各級公安機關公務用槍管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對所屬的槍支彈葯儲備庫,由裝備財務部門和治安管理部門負責每半年檢查一次並做好檢查記錄。

第三十四條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對所屬配備槍支單位的公務用槍管理工作應一個季度檢查一次,縣級以下配備槍支單位對本單位公務用槍管理情況應一個月檢查一次。

第三十五條配備槍支單位應對所配槍支的管理、配備、使用、儲存、領退情況進行經常檢查,發現問題應當及時整改,消除隱患。

第三十六條各級督察部門隨時對人民警察攜帶、使用公務用槍情況進行檢查。

第九章 罰則

第三十七條對違反本規定的人民警察,依據有關規定採取停止執行職務和禁閉的措施。

第三十八條不按本規定對申請持槍人員進行資格審查的,或應取消持槍人員資格而未取消造成後果的,由本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和單位主管領導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違反規定發給公務用槍持槍證件或者超范圍配發槍支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配備槍支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配備的公務用槍超過《公務用槍配備辦法》規定的標准隱瞞不報的;

(二)對所配備的公務用槍不及時申領持槍證件,經指出仍不改正的;

(三)配備公務用槍應集中保管而未集中保管,經指出仍不改正的;

(四)不嚴格執行槍支領退制度,槍支出入庫不查驗不登記,帳物不符或者不按規定辦理存放、領取手續,彈葯消耗不清的;

(五)存放公務用槍的庫(室)無人值班、看護或者無安全防範措施,造成集中保管的公務用槍丟失、被盜的;

(六)擅自購置公務用槍和彈葯的;

(七)不上繳報廢公務用槍的。

第四十一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情節輕微尚未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責任人員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本規定第十八、十九、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條之規定的;

(二)擅自使用裝備彈葯的;

(三)違反規定使用槍支未造成後果的。

第四十二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並按照《公安機關追究領導責任暫行規定》追究其所屬公安機關直接領導者、分管領導者和主要領導者的責任:

(一)違法使用槍支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構成犯罪的;

(二)丟失、被盜槍支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

第十章 其他

第四十三條省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可根據本規定製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務用槍管理實施細則。

第四十四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⑶ 關於槍械的法律

符合槍支抄管理法規范范疇的,非軍襲警用途也沒有公安部門批準的槍械屬於違禁槍械。
其中,包括制式槍械,即正規工廠生產,軍警部門采購使用的槍械。處罰最為嚴重。
非制式槍械,包括自製、改造、變造以及模擬等。
自製是採用槍械原理自行或委託加工製造的;
改造是利用合法或非法器材改製成槍械;比如用發令槍改制。
變造是將槍支的功能予以部分改變;
具體來說,就是槍支所能發射的能量,俗稱威力。
制式槍支的槍口動能最小的64之類也有二百多焦耳,致死能量為七十八焦耳,國外對玩具的界定是兩焦耳到六焦耳不等。
對威力的測定,目前國內司法實踐還是「松木板」方式。距離一米遠射擊松木板,嵌入算致傷、打穿算致死,不能嵌入為無危害。但是細節上還有很多待商榷的地方。
口徑並不是威力的主要要素。

⑷ 《關於槍支彈葯管理的有關規定》屬於部門規章

應該不是。
《關於槍支彈葯管理的有關規定》是哪個部門頒布的呢?如果不是版國家部委頒布的就不是。權

憲法第90條第二款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大全》第15頁)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務院的決定,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和發布的調整本部門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並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章等。如國家科委制定的《科學技術保密規定》,勞動部發布的《技工學校招生規定》等,都屬部門規章。

⑸ 對非法持有氣槍鉛彈處理的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製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持有、私藏軍用槍支一支的;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葯為動力發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一支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它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私藏軍用子彈二十發以上,氣槍鉛彈一千發以上或者其它非軍用子彈二百發以上的;
(四)非法持有、私藏手榴彈一枚以上的;
(五)非法持有、私藏的彈葯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非法持有、私藏軍用槍支二支以上的;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火葯為動力發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它非軍用槍支五支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私藏軍用子彈一百發以上,氣槍鉛彈五千發以上或者其它非軍用子彈一千發以上的;
(四)非法持有、私藏手榴彈三枚以上的;
(五)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最低數量標准,並具有造成嚴重後果等其它惡劣情節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量刑格】
(一)非法持有、私藏軍用槍支或以火葯為動力發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1支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
(二)非法持有、私藏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它非軍用槍支2支的,基準刑為拘役刑或管制刑;3支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4支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二年;
(三)非法持有、私藏軍用子彈20發以上30發以下的,基準刑為管制刑;30發以上40發以下的,基準刑為拘役刑;40發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以上至100發,每增加3發,刑期增加一個月;
(四)非法持有、1 000發以上1 500發以下的,基準刑為管制刑;1 500發以上2 000發以下的,基準刑為拘役刑;2 000發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以上至5 000發,每增加150發,刑期增加一個月;
(五)非法持有、私藏其它非軍用子彈200發以上300發以下的,基準刑為管制刑;300發以上400發以下的,基準刑為拘役刑;400發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以上至1 000發,每增加30發,刑期增加一個月;
(六)非法持有、私藏手榴彈1枚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2枚的,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二年;
(七)非法持有、私藏的彈葯雖未達到以上起點,但造成人員傷亡的,傷1人,基準刑為有期徒刑六個月,輕傷增加2人或重傷增加1人,刑期增加六個月;死亡1人,基準刑為有期徒刑一年,死亡增加1人,刑期增加一年(數罪並罰的除外)。

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警械和武器是指什麼

根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三條之規定:本條例所稱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手銬、腳鐐、警繩等警用器械;

所稱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6)關於彈葯使用的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

第四條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

第五條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人民警察不得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六條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應當命令在場無關人員躲避;在場無關人員應當服從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傷害或者其他損失。

第七條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經警告無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等驅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結伙斗毆、毆打他人、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者進行其他流氓活動的;

(二)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運動場等公共場所秩序的;

(三)非法舉行集會、遊行、示威的;

(四)強行沖越人民警察為履行職責設置的警戒線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礙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的;

(六)襲擊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為,需要當場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使用警械,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為限度;當違法犯罪行為得到制止時,應當立即停止使用。

⑺ 警察使用槍支的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警械,是指回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答的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手銬、腳鐐、
警繩等警用器械;所稱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第四條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
第五條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人民警察不得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六條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應當命令在場無關人員躲避;在場無關人員應當服從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傷害或者其他損失。

⑻ 法律上彈殼屬於彈葯嗎

法律上彈殼不屬於彈葯,是槍彈或炮彈的基礎部件。
彈殼是專槍彈或炮彈的屬基礎部件,其作用是用來連接彈丸、底火和裝發射葯,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以保證全彈在彈膛內確實定位,防止發射葯受外界條件的影響以及射擊時阻止火葯氣體從槍膛尾部泄出和直接燒蝕彈膛。
為了加強彈殼的延展性,防止卡殼、退彈難,早期的槍彈彈殼有許多採用銅鐵合金等材料,隨著冶金技術的逐步發展,現在根據本國國產金屬量的大小,也有很大變化,目前彈殼多用復銅鋼或低碳鋼。成型工藝是整體鑄造加切削技術。不同的槍,使用的彈殼長度、傾斜度、口徑、低槽、傳火孔大小均不同。

⑼ 關於槍的法律問題,有沒有大神!

一、刑罰條款: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罪,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有關槍支、彈葯、爆炸物管理的法規,非法製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葯、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觸犯這一罪行的將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二、槍支鑒定:
《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葯性能鑒定工作規定》
為規范對涉案槍支、彈葯的鑒定工作,確保鑒定合法、准確、公正,特製定本規定。
一、鑒定范圍。公安機關在辦理涉槍刑事案件中需要鑒定涉案槍支、彈葯性能的,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制式槍支、彈葯,是指按照國家標准或公安部、軍隊下達的戰術技術指標要求,經國家有關部門或軍隊批準定型,由合法企業生產的各類槍支、彈葯,包括國外製造和歷史遺留的各類舊雜式槍支、彈葯。
本規定所稱非制式槍支、彈葯,是指未經有關部門批準定型或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各類槍支、彈葯,包括自製、改制的槍支、彈葯和槍支彈葯生產企業研製工作中的中間產品。
二、鑒定機關。涉案槍支、彈葯的鑒定由地(市)級公安機關負責,當事人或者辦案機關有異議的,由省級公安機關復檢一次。各地可委託公安機關現有刑事技術鑒定部門開展槍支、彈葯的鑒定工作。
三、鑒定標准。
(一)凡是制式槍支、彈葯,無論是否能夠完成擊發動作,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葯。
(二)凡是能發射制式彈葯的非制式槍支(包括自製、改制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對能夠裝填制式彈葯,但因缺少個別零件或銹蝕不能完成擊發,經加裝相關零件或除銹後能夠發射制式彈葯的非制式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
(三)對不能發射制式彈葯的非制式槍支,按照《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GA/T 718-2007)的規定,當所發射彈丸的槍口比動能大於等於1.8焦耳/平方厘米時,一律認定為槍支。
(四)對制式槍支、彈葯專用散件(零部件),能夠由製造廠家提供相關零部件圖樣(復印件)和件號的,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葯散件(零部件)。
(五)對非制式槍支、彈葯散件(零部件),如具備與制式槍支、彈葯專用散件(零部件)相同功能的,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葯散件(零部件)。
四、鑒定程序。對槍支彈葯的鑒定需經過鑒定、復核兩個步驟,並應當由不同的人員分別進行。復核人應當按照鑒定操作流程的全過程進行復核,防止發生錯誤鑒定。鑒定完成後,應當製作《槍支、彈葯鑒定書》。《槍支、彈葯鑒定書》中的鑒定結論應當准確、簡明,同時應當標明鑒定人、復核人身份並附有本人簽名,加蓋鑒定單位印章。《槍支、彈葯鑒定書》應附檢材、樣本照片等附件。
五、鑒定時限。一般的鑒定和復檢應當在十五日內完成。疑難復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

熱點內容
工會法和勞動法競合 發布:2025-08-21 23:16:34 瀏覽:962
刑法的法律特徵 發布:2025-08-21 23:13:53 瀏覽:877
企業負責人和法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23:13:51 瀏覽:904
法院行政轉崗 發布:2025-08-21 23:05:36 瀏覽:700
臨沂律師排名 發布:2025-08-21 22:51:34 瀏覽:733
中國法律知識競賽題目及答案 發布:2025-08-21 22:48:11 瀏覽:984
2015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發布:2025-08-21 22:30:37 瀏覽:583
民法典最新規范 發布:2025-08-21 22:29:39 瀏覽:75
民法第106 發布:2025-08-21 22:28:47 瀏覽:288
華政國際經濟法期末考試 發布:2025-08-21 22:28:36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