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預算審批監督條例
A. 如何貫徹落實財政預算審查監督條例
改進監督方式。
完善預算審查日常工作。
3.加強預算執行監督。
B. 如何推進人大預算監督向實質性轉變
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發展,以及監督法的頒布實施,新的形勢對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預算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認真積極適應形勢發展,貫徹落實監督法的新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區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的開展。
(一) 健全制度,規范預算審查監督的程序
要以憲法、監督法等法律為指導,以自治區預算監督條例為依據,既要按照法定程序做好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又要完善預算審查監督的制度建設,促進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通過建章立制把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程序具體化,使預算審查監督和政府理財有規可依,有序可循。一是要做好相關基礎性工作,採用科學的方法測算預算收支,准確預測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證預算編制切合實際。二是要提前介入預算編制。人大財經委要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在預算編制前向財政部門提出意見、建議,使預算編制更好地貫徹人大的要求。三是嚴把預算初審關,要不斷改進審查方法,針對編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審查意見,要求財政部門根據意見調整預算草案,切實提高初審的效力。
(二) 完善機構,充實預算審查監督的力量
由於受代表大會和常委會會期的限制以及財政預算專業性強的特點,審查批准預決算的質量,往往取決於人大及其常委會設置的有關工作機構的初審質量。因此,面對人大及其常委會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特點,並根據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踐經驗來看,建立專門預算審查機構,充實配置有專業特長的人員,已成為提升人大及其常委會預算審查監督質量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後,我區應當進一步完善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機構,充實預算審查專業力量,以保障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持續向前推進。
(三) 勇於探索,創新預算審查監督的方法
人大對政府預算的審查監督,尤其是部門預算審查,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之中。盡管我區的預算審查已經初步形成了規范和程序,基本實現了對預算全面、全程的監督,但一些先進省市人大的做法,仍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如浙江省、江西省人大推行的代表專題審查,他們在每年代表大會期間,由各代表團推薦熟悉財政、審計的代表,成立部門預算專題審查組,選取一兩個省直單位部門預算進行重點、專題審查。採取代表專題審查形式,提高了代表審查監督預算積極性,有利於人大預算審查由程序性向實質性的轉變。今後,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實踐預算審查監督新方式、新方法,不斷推進預算監督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
(四) 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系的改革和不斷完善,部門預算和國庫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財政支出規模日益擴大,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顯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因此,積極開展績效評價,探索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財政支出效益,將有限的財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共管理需要,解決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根本問題,是深化預算改革的需要,也是今後一個時期人大預算監督工作的一個重點。人大常委會要積極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推動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並將評價結果作為編制和安排部門預算的重要依據,促進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的科學、合理化,不斷優化重組支出結構,從整體上提供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 加強與審計工作結合,增強預算審查監督的實效
人大常委會要加強與審計部門的聯系,及時把預算監督的重點、代表意見建議和群眾關心的問題反饋給審計部門,為他們制定工作方案、開展審計工作提出要求。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增強預算審計監督的針對性。要針對預算執行中的結轉資金的使用、轉移支付資金的到位使用情況,把握財政審計的重點加強審計監督,不斷深化預算執行審計。要針對審計披露的一些突出問題進行跟蹤督辦。對一些違規違紀資金使用要切實加大督促整改力度。要認真督促審計意見落實,維護審計部門的權威,切實增強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實效。要建立預算編制審計制度、重大項目審計結果報告制度和公示制度,把人大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以進一步增強監督的實效。
C. 法規和法律有什麼區別
廣義的法律抄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2、條例是法律的名稱,不是法律的種類。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我國法律遵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在法律覆蓋層面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D. 法律都有什麼法
我們的國家
制定了許多
法律
、特別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法律、
法規
頒布實行。對法律種類的劃分,可以從不同
角度
,有不同的劃分方法。如:
從法律的文字表現形式方面劃分,可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從法律的適用范圍方面劃分,可分為普通法和特別法;從法律制定的
主體
方面劃分,可分為國際法和國內法;從法律的內容方面劃分,可分為實體法和
程序
法;等等。
對於我們
打官司
的人來說,對法律可以這樣來劃分:
憲法
,它是
國家的根本大法
,是我國一切法律、法規的
母法
。其他法律、法規是憲法
的子
法。
子法
如與母法的內容相違背,子
法則
無效。除了母法——憲法之外,我們可以把其餘一切法律、法規分為以下四大部門。即:(1)刑事;(2)民事;(3)經濟;(4)行政。打官司的人可以根據自己所打的
官司
,側重學習其中的一個部門法律、法規。
(1)刑事方面。它又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即規定哪些
行為
是犯罪的,犯了什麼罪,將要受到怎樣的處罰等。如:刑法、懲法軍人違反
職責
罪暫行
條例
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決定、通知、補充規定等。另一類是程序法,即規定辦理
刑事案件
程序、
步驟
的法律。如
刑事訴訟法
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有關補充規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兩類,一類是實體法,如民法通則、
婚姻法
、繼承法、收養法、
著作權法
等等,以及有關的補充規定。另一類是程序法,如
民事訴訟法
、仲裁條例等,也包括各種有關的補充規定、
暫行規定
等。
(3)經濟方面。實體法主要有經濟合同法、
技術合同法
、
稅法
、產品質量法等。程序法與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實體法有食品衛生法、
環境保護法
、
勞動法
、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程序法有
行政訴訟法
、
行政復議條例
和其他有關補充規定等。
E.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是不是法律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是屬於衛生部發布的規定,是屬於法規,並不屬於法律的范疇,但是也是由其法律效力的。
「法律」和「法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許可權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法律」,在我國,是專門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公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稱,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規」是法律效力相對低於憲法和法律的規范性文件。「法規」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一是由國#務#院及其所屬政#府部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而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也稱行政規章;二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和頒布的地方性法規;三是較大的市(省會、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一般用「條例」、「規定」、「規則」、「辦法」稱謂,如《徵兵工作條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勞動管理規定》、《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簡稱「法」。比如,稱全國人大制定某部法律為「立法」。但是,「法規」則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別稱為「行政規章」,或稱為「地方法規」,而一般不能簡稱為「法」,因而也不能將制定行政規章或地方性法規籠統地稱為「立法」。
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市政#府頒布的《關於加強環境保護的暫行規定》,是以「立法」的形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省人大通過了《預算審批監督辦法》,是用「立法」形式規范政#府預算。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夠准確的。按照法律規范,政#府部門頒布的法規應稱為「行政規章」,而某省人大通過的法規應稱「地方法規」。
F. 淺談財政預算審查監督與部門預算審查監督的區別和聯系
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發展,以及監督法的頒布實施,新的形勢對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預算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認真積極適應形勢發展,貫徹落實監督法的新要求,進一步推動我區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的開展。
(一) 健全制度,規范預算審查監督的程序
要以憲法、監督法等法律為指導,以自治區預算監督條例為依據,既要按照法定程序做好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又要完善預算審查監督的制度建設,促進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通過建章立制把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程序具體化,使預算審查監督和理財有規可依,有序可循。一是要做好相關基礎性工作,採用科學的方法測算預算收支,准確預測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證預算編制切合實際。二是要提前介入預算編制。人大財經委要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在預算編制前向財政部門提出意見、建議,使預算編制更好地貫徹人大的要求。三是嚴把預算初審關,要不斷改進審查方法,針對編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審查意見,要求財政部門根據意見調整預算草案,切實提高初審的效力。
(二) 完善,充實預算審查監督的力量
由於受代表大會和常委會會期的限制以及財政預算專業性強的特點,審查批准預決算的質量,往往取決於人大及其常委會設置的有關工作的初審質量。因此,面對人大及其常委會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的特點,並根據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實踐經驗來看,建立專門預算審查,充實配置有專業特長的人員,已成為提升人大及其常委會預算審查監督質量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後,我區應當進一步完善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充實預算審查專業力量,以保障預算審查監督工作持續向前推進。
(三) 勇於探索,創新預算審查監督的方法
人大對預算的審查監督,尤其是部門預算審查,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之中。盡管我區的預算審查已經初步形成了規范和程序,基本實現了對預算全面、全程的監督,但一些先進省市人大的做法,仍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如浙江省、江西省人大推行的代表專題審查,他們在每年代表大會期間,由各代表團熟悉財政、審計的代表,成立部門預算專題審查組,選取一兩個省直單位部門預算進行重點、專題審查。採取代表專題審查形式,提高了代表審查監督預算積極性,有利於人大預算審查由程序性向實質性的轉變。今後,我們要不斷探索和實踐預算審查監督新方式、新方法,不斷推進預算監督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
(四) 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系的改革和不斷完善,部門預算和國庫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財政支出規模日益擴大,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加強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顯得日益迫切和重要。因此,積極開展績效評價,探索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優化財政資源配置,提高財政支出效益,將有限的財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共管理需要,解決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根本問題,是深化預算改革的需要,也是今後一個時期人大預算監督工作的一個重點。人大常委會要積極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推動有關部門盡快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並將評價結果作為編制和安排部門預算的重要依據,促進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的科學、合理化,不斷優化重組支出結構,從整體上提供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 加強與審計工作結合,增強預算審查監督的實效
人大常委會要加強與審計部門的聯系,及時把預算監督的重點、代表意見建議和群眾關心的問題反饋給審計部門,為他們制定工作方案、開展審計工作提出要求。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增強預算審計監督的針對性。要針對預算執行中的結轉資金的使用、轉移支付資金的到位使用情況,把握財政審計的重點加強審計監督,不斷深化預算執行審計。要針對審計披露的一些突出問題進行跟蹤督辦。對一些違規違紀資金使用要切實加大督促整改力度。要認真督促審計意見落實,維護審計部門的權威,切實增強人大預算審查監督的實效。要建立預算編制審計制度、重大項目審計結果報告制度和公示制度,把人大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以進一步增強監督的實效。
G. 預算審查監督依據那些相關法律其分別界定那些內容
預算審查監督依據相關法律,他的界定肯定有預演算法,有財經紀律條例來定
H. 預算權的我國預算權的局限性
從我國各抄級人大預算審襲批權的制度規定和實踐看,我國憲法雖有「公民依照法律規定納稅」的規定,但真正由人大制定的稅收方面的法律只有兩部所得稅法和一部徵收管理法,地方人大對稅性收入還沒有實質的議決權。中央與地方,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間的財權劃分還沒有實現法制化。現實中全國人大隻對支出預算和國債發行擁有審批權,地方人大法規只有海南省和河北省的預算審查監督條例涉及向人大報送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的規定,對預算資金形成的國有財產的審查目前沒有法律規定,預算執行審計權一時也難以從行政權中分離出來。針對預算審批權認識和運行的這一制度環境,加快稅收立法,完善預演算法律制度體系應當是全國人大著力加強的工作,也是地方人大可以進一步探索的空間。
I. 如何配合縣人大做好《財政預算審查監督實施辦法》的落實 搞好陽光財政
1.改進監督方式。把好預算初審關,所有應當提交人大審批的預算資料,政府都要確保在人大會兩個月之前送到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初審,該方案必須是經政府辦公會議定盤之後的資料,政府報送的財政預算必須是按照人大常委會的要求提供統一、完整、全面的資料,對重大項目的預算安排要有充分的依據說明,所有支出項目都要細化到目,毫無保留地公開預算標准,人大組織代表開展初審過程中不僅要分析收入的來源是否真實可靠,支出是否合法合規,並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政府財政部門,建議調整、修改。如果政府財政部門未按要求進行修改,則報送的預算資料不予審批通過。
2.完善預算審查日常工作。除了法定的審議工作以外,在平時的日常工作當中,區人大應當加強與政府財政部門和其他預算部門單位的聯系、溝通,可考慮建立財政預算報告備案制度和重大收支情況的審議制度,除要求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按照區人大的要求定期報送財務報表等資料外,還必須要求財政部門對追加經費事先報告人大財經工委,經審查或經人大主任會議審定後方可予以安排,在監督內容上,不僅要包括區本級的財政預算資金,也要包括上級專項補助資金、本級舉債資金的審查,拓寬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的廣度、深度。
3.加強預算執行監督。一是改革審計行政體制,將審計機關脫離於政府管理,納入人大系統,世界上有很多發達國家的議會都設置了審計機構,而我國的審計工作隸屬於政府行政管理,造成審計部門的許多工作都受到政府的牽制,羈絆,極不利於發揮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嚴肅性,將審計部門並入人大,既能保障工作的獨立,又能解決當前人大預算審查力量薄弱的問題,進一步強化了監督效果。二是建立公開透明的網路監管機制,政府所有的收支預算(除國家必須保留的機密之外),應當通過政府網路平台定期向社會大眾發布,廣泛接受社會輿論監督。三是財政預算信息實現與人大共享,政府應當加快財政信息網路建設,積極打造陽光財政。建立並逐步完善人大與政府之間的財政預算信息共享平台,加強對財政預算執行的全過程監督,充分利用信息網路技術建立起對財政預算資金的編制、申報、撥付、使用全過程的日常有效監控來解決人大與政府預算信息不對稱問題,切實提升人大預算審查監督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