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部門規章規范
(一)地礦主管部門頒布的規章
地礦主管部門頒布的規章是指該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授權制定的,用以調整地質礦產工作中各種社會經濟關系並以部長令形式頒布的行為規則的總稱。截止目前,地礦部以部長令形式發布的規章共有21個。其中有關地質礦產方面的規章有10個。涉及到地質勘查管理方面的有:《地質勘查市場管理暫行辦法》(部令第11號)、《地質勘查單位資格管理辦法》(部令第14號)和《礦產資源勘查成果登記管理辦法》(部令第19號)。涉及到地質資料匯交和礦產儲量管理的有:《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部令第5號)、《社會公益性地質調查成果資料提供使用辦法》(部令第10號)和《礦產儲量登記統計管理暫行辦法》(部令第20號)。涉及到礦產資源監督管理的有:《礦產督察員工作暫行辦法》(部令第8號)。涉及到地質環境保護的有:《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部令第21號)。涉及到地礦行政執法管理的有:《地質礦產部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規定》(部令第15號)、《違反礦產資源法規行政處罰辦法》(部令第17號)。
另外,還有一些有關地礦方面的部門規章是由有關主管部門頒布的,如《放射性礦產資源勘查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放射性礦山企業采礦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除此之外,還有地礦部和其他部門聯合頒布的部門規章,如《建材及非金屬礦產資源監督管理辦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
(二)地方性地礦法規和政府規章
1.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的概念
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規范。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規范。地方性地礦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對貫徹礦產資源法,保護國家礦產資源不受侵犯,加強對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者的管理,維護礦業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
2.地方性地礦法規和地方政府地礦規章制定的基本情況
根據原礦產資源法第14條的規定,「開辦鄉鎮集體礦山企業的審查批准、頒發采礦許可證的辦法,個體采礦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據此規定,全國除上海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後制定頒布了有關鄉鎮集體礦山企業、個體采礦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
修改後的礦產資源法也賦予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權。礦產資源法第16條第4款規定,「開采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以外的礦產資源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制定。」為貫徹執行新公布的礦產資源法,為了保持立法的一致性,根據法律的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在加緊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修改或者廢止與修改後的礦產資源法規定不相符的法規或規章。
B. 法規 條例 規章 規定 規范 什麼區別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可以以條例來命名。行政法規的具體名稱有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一般是較大市以上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才高。
行政規章區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兩種。部門規章就是一般指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規章是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望採納
C.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有何異同
部門規章抄是國務院各部、委襲,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D.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哪個效力更高
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效力是相同的,不存在哪個效力更高。
地方性回法規是由省、自治答區、直轄市、 省和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 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和頒布 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第二項之規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 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可見,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效力是相同的,不存在哪個效力更高。
國務院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 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 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職權范圍內依照《規章制定程 序條例》制定的規章。
E.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發生沖突怎麼辦
《立法法》對此有明確的規定:由國務院裁決。
1、第91條:部門規章專之間屬、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2、第95條: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F. 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的效力等級如何
廣義上的地方性法規包括地方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專及權力機關制定。地屬方政府規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即行政機關制定。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內的具體部門制定的,及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制定,也是行政機關。 一般來說,地方法規的效力等級高於地方規章(人大高於政府)。部門規章一般是針對某一特定領域的規定,全國均需遵守,具有專項性。而地方法規和規章是針對某一特定地域內的具體規定,具有地緣性。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規章間沒有嚴格的等級高低之分。 如果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發生沖突,由國務院裁決適用。因為兩者都是政府體系內制定的,所以國務院作為中央政府,是兩者的共同上級有裁決權。如果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發生沖突,國務院可以決定適用地方性法規,若國務院認為應適用部門規章,則需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因為此時是政府文件和人大文件出現了沖突,作為中央政府的國務院可以決定放棄適用政府文件,服從人大的規定。如果國務院支持適用部門規章的話,則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裁決,因為此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兩者的共同上級。
G.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如何選擇適用
執法人員在立案處罰的過程中發現《河南安全生產條例》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均對該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罰則,但二者規定的罰款數額不同,前者為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後者為二萬元以下。 分析: 對該企業的行為該如何處罰,辦案機構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地方性法規——《河南安全生產條例》。理由是:《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由此推斷,地方性法規應作為執法依據,部門規章只是參照適用。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部門規章——《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理由是: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定的雙方是地方人大和國務院各部門,難以區分大小,效力等級相同。在同一層級的安全生產立法對同一類問題的法律適用上,應當適用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應當適用《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對該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原因如下: 一、正確理解《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在參照規章時,應當對規章的規定是否合法有效進行判斷,對於合法有效的規章應當適用。實踐中,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檢察院僅憑對《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的簡單理解,就在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不一致時直接選擇適用地方性法規,這樣做是不符合立法本意的。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先對部門規章進行合法性審查,只要該部門規章是合法有效的就應當適用,然後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沖突的問題。 二、適當參照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河南安全生產條例》是適用於河南省范圍內安全生產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問題、共性問題的法律規范,對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的規定僅僅是籠統的規定,它不解決某一領域存在的特殊性、專業性的法律問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是適用於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的特殊性、專業性問題的法律規范,它比《河南安全生產條例》更專業、更具體、更有可操作性。 另外,針對本案的具體情況,筆者建議:本案可以依據新修改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在實踐過程遇到的其他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對同一事項有不同規定時,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有關規定。(作者:安陽市安監局 劉玉敏)
H. 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的效力關系是什麼
根據《立法法》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第八十六條第三項規定: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一般情況下,地方規章和部門規章在各自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當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1、地方規章和部門規章在各自領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當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部門規章,指的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並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
2、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比照適用2015年3月15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中有關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的規定執行),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3、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數量較多,也是經濟法的淵源。例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財政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等。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憲法第90條第二款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常用法律大全》第15頁)。
4、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比照適用2015年3月15日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中有關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的規定執行),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I. 請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有什麼區別
區別主要有兩點:
一是制定頒布的機關不同。地方性法規是有立法權的地回方國家機關依法制答定與發布,即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
二是權威性和產生的社會效力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要高於政府規章。雙方有沖突的,則適用地方性法規。
(9)地方部門規章規范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它們的效力等級由高到低依次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政府規章是根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的。具體表現形式有: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准、准則等。
J.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哪個效力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訴訟法》第53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座談會紀要》對規章沖突的選擇適用作出明確規定: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相同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適用:(1)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授權部門規章作出實施性規定的,其規定優先適用;(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部門規章對於國務院決定、命令授權的事項,或者對屬於中央宏觀調控的事項、需要全國統一的市場活動規則及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等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3)地方政府規章根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授權,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出的具體規定,應當優先適用;(4)地方政府規章對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作出的規定,應當優先適用;(5)能夠直接適用的其他情形。不能確定如何適用的,應當中止行政案件的審理,逐級上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
建議樓主提問之前先搜索一下,這個問題網路已有: http://..com/question/2974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