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法規指的是什麼
① 經濟法規和財經法規的區別和聯系
1、法律有廣義、狹來義自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法規即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法律和法規的區別,主要在於制定機關的不同,一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一個是國務院或地方人大等機構。再次,其效力層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過法規的效力。
② 財經法規里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一)行政責任
1.行政處罰:財政等政府主管部門在會計檢查中對單位、個人違反會計法律進行的行政制裁。
《會計法》中涉及的行政處罰主要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行使處罰權,形式包括:責令限期改正、通報、罰款、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2.行政處分;國家行政機關對國家工作人員在執法中侵犯他人合法權益進行的法律制裁。
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查看、開除。
(二)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由司法機關追究責任。
1.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
(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追究;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 (3)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2.刑事責任的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1)主刑: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對犯罪分子只能判處一種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2)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對犯罪的外國人,也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驅除出境
③ 請問什麼是財經法規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財經法規》可作內為高職高專會容計專業和財經管理類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社會人員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培訓和復習參考書。
《財經法規》分為會計法規、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其他相關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四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會計核算的法律規定、會計監督的法律規定、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財經法規》知識面廣,結構嚴謹,語言通俗易懂,注重法規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是一本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特點的教材。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④ 關於財經法規
《財經法規》分為會計法規、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其他相關法律制度和會計職回業道德四個部分答,主要內容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會計核算的法律規定、會計監督的法律規定、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財經法規》知識面廣,結構嚴謹,語言通俗易懂,注重法規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是一本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特點的教材。
⑤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考試科目之一。是會計從業資格的必回考科目。
書主要講述四個答方面:
1、會計制度:介紹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2、支付結算制度:主要是支付結算概述、銀行結算賬戶、票據結算。
3、稅收徵收制度:介紹稅務管理、稅款徵收。
4、會計職業道德:職業道德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律制度的關系、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會計職業道德的檢查與獎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組織與實施、會計職業道德案例分析。
⑥ 財經法規學什麼
第一章抄 會計法律制度
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會計核算
會計監督
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
法律責任
第二章 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支付結算概述
現金管理規定
銀行結算賬戶
票據結算
非票據結算
第三章 稅收法律制度 * * *
稅收概述
增值稅
消費稅
營業稅
企業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四章 財政法律制度
預演算法律制度
政府采購法律制度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
第五章 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與修養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會計職業道德案例分析
⑦ 求問一下,會計財經法規包括什麼
財經法規的內容可以分為會計法規、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相關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這四個部分。要想通過會計從業證考試,必須多做題,把書本知識掌握透徹
⑧ 財經法規中規定的資金範圍分別指什麼
一、如來果你說的是貨幣資源金,答案是:
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其他貨幣資金包括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證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資款等)
二、如果你說的是現金,答案是:
1.職工工資、各種工資性津貼;
2.個人勞務報酬,包括稿費和講課費及其他專門工作報酬;
3.支付給個人的各種獎金,包括根據國家規定頒發給個人的各種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體育等各種獎金;
4.各種勞保、福利費用以及國家規定的對個人的其他現金支出;
5.收購單位向個人收購農副產品和其他物資支付的價款;
6.出差人員必須隨身攜帶的差旅費;
7.結算起點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需要增加時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確定後報國務院備案;
8.確實需要現金支付的其他支出。
除5、6兩項不受結算起點1000元的限制外,開戶單位支付給個人的其他款項,支付現金每人一次不得超過1000元,超過限額部分,根據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銀行轉為儲蓄存款或以支票、銀行本票支付。
我剛考過會計證,所以記得這些,希望能幫到你!!!
⑨ 財經法規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考試大綱
第一章 會計法律制度
一、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會計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經過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關會計工作的法律。如1999年10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會計法》。
(2)會計行政法規:包括《總會計師條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准則》
(3)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包括《會計規章》《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代理記賬辦法》
會計規范性的文件是指:《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4)地方性會計法規:包括《黑龍江省會計管理條例》簡稱《會計條例》
二、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一)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
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二)會計制度的制定許可權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並公布。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三)會計人員的管理
(1)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經歷。
(2)財政部門負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管理、會計人員評優表彰獎懲,以及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
(四)單位內部的會計工作管理
三、會計核算
我國會計法律制度對會計核算的原則:
(1)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互相可比
(2)凡支出的效益以及僅於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該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3)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 <謹慎性> 原則的要求。
(4)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那個遵循 <重要性> 原則的要求。在不影響真實和不誤導報告使用者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四、會計監督
《會計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三位 指會計監督體系的結構包括三個層次:即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一體 指各層次監督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內部監督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貫徹執行會計法律、法規、規章,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進行,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措施。
2.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主體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象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3.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4.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1、控制環境 2、會計系統 3、控製程序
不相容職務 控制的核心是:「內部牽制」。
(二)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
2.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體:財政部門是《會計法》的執行主體,是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實施主體。
此外《會計法》規定除財政部門外,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劵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許可權,可以對有關單位的 會計資料 實施監督檢查。
3.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的對象和范圍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的對象是: 會計行為。
財政部門實施監督的范圍:
(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會計從業資格。
⑩ 經濟法基礎與財經法規有什麼區別
經濟法基礎是初級職稱的課程,財經法規是會計從業資格的課程。前者的重點版內容權是稅法以及合相關法律,後者的重點內容則是會計行業的基本法規、職業道德等內容。 考會計證看經濟法基礎是不行的,因為財經法規和經濟法基礎的書本內容幾乎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