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經濟條例

新經濟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20 19:57:06

❶ 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的新條例旨在嚴厲打擊交通違法

新條例旨在嚴厲打擊交通違法,但也應兼顧執法公平性,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律師建議,交警部門應在法規施行的頭幾天給予一個緩沖期,以教育為主,針對長途司機要加強宣傳。 深圳市新條例的重點在於懲治惡意的交通違法行為———比如,對於進入高速公路、在機動車道上做小買賣等「惡意」違法,罰款提高到了100元;對於遮擋、污損車牌等惡意逃避交通監管的行為,除了扣留機動車外,還將處以5萬元罰款,記12分。這說明新條例的立法目的旨在嚴厲打擊惡意交通違法行為。條例中明確規定:「對情節輕微、未影響道路通行的違法行為,經交通警察指出後,行為人能及時糾正的,給予口頭警告後放行」。希望警察在執法時,體現寬嚴相濟、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立法本意,把執法重點集中在那些「惡意」的交通違法行為上。反對派 處罰手段應與危害程度對應對於亂象環生的交通違規,對症下葯的辦法是重罰,很多發達國家的好環境、好風氣就是這么罰出來的。不過,處罰並非「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刀切」,對於「無行駛證,醉駕酣睡隧道,泥頭車超載」,這些讓人忍無可忍的惡劣行徑,即便罰得其傾家盪產,也是自作自受,但對於貼錯號牌位置,這些無傷大雅的過失,重典值得商榷。處罰手段應與違法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相對應,深圳「以罰為主」似有輕重無度之嫌,在比例上有失衡之惑。
所謂比例就是尺度,符合比例就是不要過分,不要用大炮打小鳥。《行政處罰法》中的「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根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以及「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的規定,隱隱約約包含了比例原則,要求在所有能夠達成目的之手段中,選擇對相對人「最少侵害」的方法,以體現行政處罰的謙遜性特徵。
從價值層面理解,比例原則追求公權力與私權利的平衡,通過控制公權力的實施,防止公權力的濫用,以達到最大限度保護私權利的目的;從技術層面理解,它要求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在合法的前提下,注意合理的比例和相互協調,避免出現對應上的不匹配。
具體地看,像臨時號牌放置,「位置不對」一般屬於「不知情」,不是什麼嚴重的過錯,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的後果,處以6000元罰款和暫扣駕駛證6個月的處罰,未免有點過了。不應當對微小的罪過行為採取如此強烈的懲罰手段,以致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嚴重地失去平衡。一著不慎便被6個月禁駕,造成相對人的困厄,超過人們的心理底線。 再比如,像外地車,很多司機對深圳的新規並不知情,所謂「不知不為過」,其警示效力本身就是不對等的。請問,《行政處罰法》規定了7種行政處罰,「警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等列列在目,對於一些明顯輕微的過錯,為何這些行政手段棄之不用,在處罰手段上直接連跳三級?所謂「絕對平等即不公,懶漢式的理性即非理性」,對於「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來說,如此地一視同仁「從嚴從重」,實質讓外來車輛陷入被罰款的陷阱。 正如古希臘先哲所言,「公正,就是合比例,不公正,就是破壞比例。」行政手段與目的之間的均衡比例實際上就是公平正義觀念的量化體現。交通法規的制定與執行,只有最大限度地反映和體現社會普遍認同的公平、正義等基本價值觀念,才能有效維護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性。所以,真正的法治強調在現實行政中的拿捏藝術、折衷藝術,而「嚴父型」行政的弊端在於「過猶則不及」,難以獲得人們心內的認同,進入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境界。

❷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其他組織和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什麼

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今天(2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採取多項措施,遏制內宗教商業化傾向,進一步規容範宗教界財務管理。
條例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財產和收入應當用於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不得用於分配。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捐資修建宗教活動場所,不享有該宗教活動場所的所有權、使用權,不得從該宗教活動場所獲得經濟收益,禁止投資、承包經營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禁止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張鳳林:能解決我們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商業化的問題、有法不依的問題。
條例明確指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同時,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宗性:新條例的實施對我們下一步宗教團體的建設、宗教院校的建設、人才培養的工作都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

❸ 2015年最新勞動法關於經濟糾紛條例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經濟糾紛不屬於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經濟糾紛受合同法、商標法、知識產權法、專利法等經濟方面法律調整。

❹ 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最新版是那一年發布的

《物業管理條例》是國務院簽發的,深圳特區還不夠級別。

❺ 大家對於12月18日國務院新頒布的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有什麼看法 是否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呢

蛋糕向居民傾斜,促進消費能力的舉措,是好事

❻ 新拆遷條例的第二章

徵收決定
第八條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如下: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四)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條依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確需徵收房屋的各項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舊城區改建,應當納入市、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社會公眾意見,經過科學論證。
第十條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
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徵收補償方案進行論證並予以公布,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期限不得少於30日。
第十一條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徵求意見情況和根據公眾意見修改的情況及時公布。
因舊城區改建需要徵收房屋,多數被徵收人認為徵收補償方案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由被徵收人和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並根據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第十二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房屋徵收決定涉及被徵收人數量較多的,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決定。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徵收補償費用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存儲、專款專用。
第十三條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後應當及時公告。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市、縣級人民政府及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做好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宣傳、解釋工作。
房屋被依法徵收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收回。
第十四條被徵收人對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五條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房屋的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調查結果應當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
第十六條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

❼ 因公司股權轉讓,新的公司接入後,員工如果不願意與新的公司簽約條例,能向原來的公司申請到經濟補償金嗎

對於公司因股權轉讓而變更股東的情形,由於公司本身並沒有變化,作為勞動者若不願意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不能向公司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

❽ 勞動法關於公司罰款的最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有關用人單位違規罰款及賠償規定如下:

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

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第九十二條用人單位的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或者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責令停產整頓;對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勞動者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第九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由公安機關對責任人員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罰款或者警告;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勞動者的。

第九十七條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

第一百零一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對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二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8)新經濟條例擴展閱讀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

第一條 為保證《勞動法》的貫徹實施,依法對違反《勞動法》行為進行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有關法律責任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以下簡稱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給予警告,並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應給予通報批評。

第四條用人單位未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強迫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應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按每名勞動者每延長工作時間一小時罰款一百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第五條用人單位每日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超過三小時或每月延長工作時間超過三十六小時的,應給予警告,責令改正,並可按每名勞動者每超過工作時間一小時罰款一百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第六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之一的,應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責令按相當於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經濟補償總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勞動者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條用人單位勞動安全設施和勞動衛生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處以五萬元以下罰款。

用人單位違反規定造成職工急性中毒事故,或傷亡事故的,應責令制定整改措施,並可按每中毒或重傷或死亡一名勞動者罰款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罰;情節嚴重的,提請同級人民政府決定停產整頓。

用人單位對發生的急性中毒或傷亡事故隱瞞、拖延不報或謊報的,以及故意破壞或偽造事故現場的,應責令改正,並可處以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八條用人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未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衛生設施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應責令改正,並可處以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九條用人單位未向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設施,或未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定期檢查身體的,應責令改正,並可處以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十條用人單位鍋爐壓力容器無使用證而運行的,或不進行定期檢驗的,應責令停止運行或查封設備,並可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

用人單位鍋爐壓力容器有事故隱患的,應責令限期改正;對逾期不改的應責令停止運行,收回使用證件,並可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

用人單位壓力管道,起重機械、電梯、客運架空索道、廠內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未進行定期檢驗或安全認證的,應責令改正,並可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非法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責令改正,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處以罰款。

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權益行為之一的,應責令改正,並按每侵害一名女職工或未成年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一)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二)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以上勞動強度的勞動;

(三)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以上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及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的;

(四)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以上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的,應責令改正,並按每侵害一名女職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用人單位安排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延長工作時間和從事夜班勞動的,應責令改正,並按每侵害一名女職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第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女職工保護規定,女職工產假低於九十天的,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侵害一名女職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的,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每侵害一名未成年工罰款三千元以下的標准處罰。

第十六條用人單位未按《勞動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的,應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應給予通報批評。

第十七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應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除責令其補交所欠款額外,可以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額千分之二的滯納金。滯納金收入並入社會保險基金。

第十八條用人單位無理阻撓勞動行政部門及其勞動監察人員行使監督檢查權,或者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十九條對具有數種違反《勞動法》行為的,應分別決定處罰,合並執行;不能合並執行的可以從重處罰。對數次(二次及以上)違反《勞動法》的,可以加重處罰。加重處罰可按原罰款標準的二至五倍計算罰款金額。

第二十條對用人單位處以罰款,應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制定的罰款票據。所處罰款,應依照財政管理的規定,及時、足額上繳財政。

第二十一條用人單位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復議或起訴。

復議或訴訟期間,不影響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第二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可以依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❾ 2015年中央都出台了哪些重大經濟政策

政策一: 取消暫住證
國務院12日公布《居住證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公民在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有合法穩定的就業、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就可以申領居住證。
《條例》明確,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務:1.義務教育;2.基本公共就業服務;3.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4.公共文化體育服務;5.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6.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除了上述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福利之外,持有居住證在居住地還有不少便利可以享受:1.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3.機動車登記;4.申領機動車駕駛證;5.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6.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7.國家規定的其他便利。

政策二:養老金並軌
近年來,養老「雙軌制」成為社會詬病的不公平因素。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只進不出」,造成不少企業職工呼籲養老保險「並軌」。
自2014年10月1日起,醞釀多年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進入實施。截至2015年12月23日,包括北京在內,已經有雲南、甘肅、陝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龍江、四川、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吉林、遼寧、山西、江西、廣西、寧夏、河南、內蒙古、重慶、河北、安徽、青海等25個省份公布了相關實施方案,而浙江省也已於10月宣布實施此項改革。
各地的方案基本都遵照國務院的改革辦法,對政策出台前後不同時期退休的3類人實行區別對待,同時設置「過渡期」。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的比例也都按照8%和20%執行。

政策三: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8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提出2015年底前使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對參保大病患者需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保障,今年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今後還要逐步提高,有效減輕大病患者就醫負擔。到2017年,建立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與醫療救助等制度緊密銜接,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這是重特大疾病保障與救助機制建設的又一重大措施,對規范和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政策四: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
「奇葩證明」在2015年成為年度熱詞,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證明不斷傳達著社會對職能部門簡政放權、縮減辦事程序的訴求。
11月末,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表示「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也就是說,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今後原則上一律取消。這為地方政府梳理權責清單、剔除非必要的證明事項,提供了政策上的動力。

政策五:重典治霾
新的《環境保護法》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環境保護法》被稱作「史上最嚴」的新法之一。其創新設計了「按日計罰」,並賦予環保執法人員查封、扣押的權力,環保部門可對超標或超總量的行為直接限產或停產。除強化環保處罰外,對未批先建、無證排污等四類行為,相關監管部門可以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治安拘留。因政府部門存在的多種違法行為而造成環境出現嚴重後果,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政策六:身份證異地受理
公安部11月印發《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要求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從2015年7月開始到2016年6月,天津與河南、江蘇與安徽、浙江與江西、重慶與四川、湖北與湖南10省市開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一對一試點。2016年7月,將在全國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縣(市)推廣異地受理。2017年7月,將在全國各地全面實施「三項制度」。
意見明確了實行居民身份證換領、補領異地受理,同時明確以下兩種不予受理異地辦理申請的情形:一是因相貌特徵發生較大變化、且居民身份證未登記指紋信息難以確認身份的;二是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包括偽造、變造、買賣、冒領、騙領、冒用居民戶口簿、身份證、護照、駕駛證和買賣、使用假證的人員,以及國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推送的不良信用記錄人員。對於以上情形,仍需回戶籍地申請辦理。

政策七: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
2015年10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了。「新法」新增了50多條內容,對之前70%的條文作出了實質性修訂,並增加了一些重要的理念、制度、機制和方式,以更加嚴格的條例來保衛我們舌尖上的安全。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最大的亮點是,建立了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加大違法者的違法成本,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新法」規定最高的財產罰款數額可以達到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的30倍,並增加了行政拘留和治安管理處罰。「新法」實施後,食品生產經營者如果一年之內累積三次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受到警告、罰款處罰的,將由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懲罰性賠償最低賠1000元,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處理。

政策八:手機流量「單月不清零」
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宣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將推出手機月套餐內剩餘流量單月不清零服務,即月套餐內當月剩餘流量可延期結轉至次月月底前使用。也就是說,10月份的剩餘流量11月份可以使用,但是到了12月份,10月份的流量清零。
綜合三大運營商的方案,該服務面向符合條件的所有手機套餐用戶默認開通,用戶無需再單獨訂購。可轉存至下月的流量套餐范圍為按流量計費的手機月套餐,包含基礎套餐、流量可選包、閑時套餐等。值得注意的是,流量加油包、假日流量套餐等靈活周期產品,以及促銷贈送的流量不在不清零之列,數據卡也不在不清零之列。

❿ 印花稅最新規定

新規定
從2008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回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領受下列憑證答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印花稅 :
1.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2.產權轉移書據;
3.營業帳簿;
4.權利、許可證照;
5.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熱點內容
景洪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22 11:42:43 瀏覽:15
水泥廠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1:42:36 瀏覽:729
法官考試民事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22 11:42:27 瀏覽:295
簡述經濟法的獨立性 發布:2025-08-22 11:41:49 瀏覽:347
行政法律實務論文 發布:2025-08-22 11:27:30 瀏覽:437
華東政法2017民商法學 發布:2025-08-22 11:25:50 瀏覽:719
經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19條 發布:2025-08-22 11:17:38 瀏覽:496
外包業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2 11:13:27 瀏覽:60
沈陽騰達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1:09:10 瀏覽:421
拿手機在家值班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22 11:09:00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