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法律法規
『壹』 通過學習有限空間相關法律法規,指出哪個是有限空間效力最高的強制性標准
強制性國家標準是以GB開頭的標准,是國家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要求對於一些標准所規定的技術內容和要求必須執行,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違反、變更。
強制性國家標准具有法律屬性。強制性國家標准一經頒布,必須貫徹執行。否則對造成惡劣後果和重大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要受到經濟制裁或承擔法律責任。
強制性國家標准主要是對有些涉及安全、衛生方面的進出口商品規定了限制性的檢驗標准,以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的安全。凡根據強制性國家標准檢驗評定的 不合格出口商品,即使符合外貿合同約定的質量條款,或國外受貨人有願購證明,也不準放行出口。根據強制性國家標准檢驗評定不合格的進口商品也不準進口,經 檢驗出證後供有關單位辦理退貨、索賠。
在我國,進出口商品必須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均由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由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嚴格執行。遇有特殊情況,必須及時報告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決定。
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范圍
我國標准化法規定: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准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准屬於強制性標准。以下幾方面的技術要求均為強制性國家標准范圍:
(1)葯品標准、食品衛生標准,獸葯標准;
(2)產品及產品生產、儲運和使用中的安全、衛生標准,勞動安全、衛生標准,運輸安全標准;
(3)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衛生標准及國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設標准;
(4)環境保護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環境質量標准;
(5)重要的通用技術述語、符號、代號和制圖方法;
(6)通用的試驗、檢驗方法標准;
(7)互換配合標准;
(8)國家需要控制的重要產品質量標准;
『貳』 有限空間作業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確保進入有限空間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安全部負責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管理內容
第三條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為:
(一)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安全管理人員負責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二)落實進入有限空間的安全防護措施,確認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間內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檢驗結果;
(三)指派監護人員,監護人員與作業部門共同檢查監護措施、防護設施及應急報警、通訊、營救等設施,確認合格後簽字認可;
(四)安全管理負責人在對上述內容全面復查無誤後,報廠生產辦審批後,方可進入作業。
第四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一)作業前,應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等方面的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
(二)切實做好作業空間的工藝處理,所有與作業點相連的管道、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並對設備進行吹掃、蒸煮、置換,不得以關閉閥門或水封來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三)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內作業,電源的有效切斷可採取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後上鎖等措施,並加警示牌,設專人監護;
(四)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鍾應取樣,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分析合格後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不得超過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氧含量應為18%-22%。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小時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五)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
(六)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各作業票,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有限空間作業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以便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八)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一般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生產辦批准;
(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於36V。在潮濕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於12V,所有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業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十一)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前,應首先擬定和掌握緊急情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有限空間內人員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間作業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採取強制通風的方法(嚴禁向有限空間內通氧氣或富氧空氣);
(十三)對隨時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作業的場所應採取可靠措施,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護面具,由安全人員親自監護,並進行定時監測;
(十四)發生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作業空間,並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十五)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並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十六)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監護人與車間負責人共同檢查設備內部,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後,方可封閉設備孔。
第五條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做一次全面檢查,凡是取樣分析不合格、無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實和工具行燈等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均不準進入內部作業。
第六條進入有限空間內進行檢修作業,應打開設備的所有手孔、人孔、風門、煙門,保持設備內空氣流通,必要時可向設備內通風;對於通風不良、容積較小的設備,作業人員要進行間歇作業,不準強行連續作業。
第七條進入罐、容器、塔、井內作業時,應按作業點的高度或深度搭設安全梯或配備救護繩索為應急救離使用,在作業中嚴禁向外投擲材料,以保證作業安全。
第八條進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內作業時,要按要求戴好個人防護用具。
第九條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的人員應清理衣兜,禁止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所帶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須登記清楚,作業結束後應一一清點,防止遺留在設備內部。
第十條在清理設備容器內的可燃物料殘渣、沉澱物時,必須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嚴禁使用鐵器敲擊碰撞且不準穿戴化纖織物。
第十一條作業中斷時間在150分鍾以上或作業條件發生改變,需繼續進入內部作業時,應重新辦理作業票,作業者要嚴格按照作業票規定的時間進入內部作業。
第十二條作業完成後,作業人員和現場監護人員必須共同對設備容器內外進行檢查,雙方確認無問題,且均在作業票上簽字後,方可封閉人孔。
第三章 附 則
第十三條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本制度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供參考。
『叄』 有限空間作業相關規定有哪些應該識別哪些法律法規
是指一些規范的行為呀
『肆』 有限空間作業管理辦法是什麼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確保進入有限空間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製定本制度。
第二條 安全部負責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章 管理內容
第三條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辦理程序為:
(一)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提出申請,由安全管理人員負責辦理《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二)落實進入有限空間的安全防護措施,確認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間內氧氣、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檢驗結果;
(三)指派監護人員,監護人員與作業部門共同檢查監護措施、防護設施及應急報警、通訊、營救等設施,確認合格後簽字認可;
(四)安全管理負責人在對上述內容全面復查無誤後,報廠生產辦審批後,方可進入作業。
第四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綜合安全技術措施
(一)作業前,應指定專人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等方面的知識,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處理、救護方法等;
(二)切實做好作業空間的工藝處理,所有與作業點相連的管道、閥門必須加盲板斷開,並對設備進行吹掃、蒸煮、置換,不得以關閉閥門或水封來代替盲板,盲板應掛牌標示;
(三)進入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內作業,電源的有效切斷可採取取下電源保險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後上鎖等措施,並加警示牌,設專人監護;
(四)進入有限空間前30分鍾應取樣,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標范圍內,分析合格後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不得超過GBZ1-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氧含量應為18%-22%。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2小時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五)取樣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要對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
(六)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遵守動火、臨時用電、高處作業等有關安全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不能代替上述各作業票,所涉及的其他作業要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有限空間作業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應保證其暢通無阻,以便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八)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一般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特殊情況需經生產辦批准;
(九)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於36V。在潮濕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於12V,所有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十)作業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和滅火器材;
(十一)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前,應首先擬定和掌握緊急情況時的外出路線、方法,有限空間內人員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
(十二)有限空間作業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可再採取強制通風的方法(嚴禁向有限空間內通氧氣或富氧空氣);
(十三)對隨時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作業的場所應採取可靠措施,作業人員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護面具,由安全人員親自監護,並進行定時監測;
(十四)發生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時,搶救人員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作業空間,並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監護和聯絡工作;
(十五)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並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若需要繼續作業,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十六)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監護人與車間負責人共同檢查設備內部,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後,方可封閉設備孔。
第五條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做一次全面檢查,凡是取樣分析不合格、無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實和工具行燈等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均不準進入內部作業。
第六條 進入有限空間內進行檢修作業,應打開設備的所有手孔、人孔、風門、煙門,保持設備內空氣流通,必要時可向設備內通風;對於通風不良、容積較小的設備,作業人員要進行間歇作業,不準強行連續作業。
第七條 進入罐、容器、塔、井內作業時,應按作業點的高度或深度搭設安全梯或配備救護繩索為應急救離使用,在作業中嚴禁向外投擲材料,以保證作業安全。
第八條 進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內作業時,要按要求戴好個人防護用具。
第九條 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的人員應清理衣兜,禁止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物品,所帶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須登記清楚,作業結束後應一一清點,防止遺留在設備內部。
第十條 在清理設備容器內的可燃物料殘渣、沉澱物時,必須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嚴禁使用鐵器敲擊碰撞且不準穿戴化纖織物。
第十一條 作業中斷時間在150分鍾以上或作業條件發生改變,需繼續進入內部作業時,應重新辦理作業票,作業者要嚴格按照作業票規定的時間進入內部作業。
第十二條 作業完成後,作業人員和現場監護人員必須共同對設備容器內外進行檢查,雙方確認無問題,且均在作業票上簽字後,方可封閉人孔。
第三章 附 則
第十三條 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本制度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伍』 寧夏有限空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下載
寧夏回族自治區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有限空間作業的監督管理,切實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寧夏回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進出口受到限制,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形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包括化糞池(井)、沼氣池、糞井、廢棄水井、下水道等。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有限空間作業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經濟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農牧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在其職責范圍內對有限空間作業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是有限空間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依法履行有限空間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宣傳教育,幫助社會公眾了解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知識。
第二章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范
第七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由本單位負責安全生產的負責人進行審查;未經審查批准,任何人不得進行有限空間作業。
第八條生產經營單位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當明確作業現場的負責人、監護人和作業人,不得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實施作業。
第九條作業現場的負責人、監護人和作業人對作業安全各自承擔下列職責:
(一)負責人應當確認作業人、監護人、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應急救援等作業安全事項是否符合要求,並應當及時掌握作業情況變化,當作業情況不符合要求時必須終止作業,發生緊急情況時必須立即組織救援。
(二)監護人應當對進入、離開有限空間的作業人員進行登記,確保下班時全員撤離;監督檢查作業人員防護用品的配備及正確使用情況;監督作業人員定時出外換氣;作業期間與作業人員進行有效信息溝通,保證持續監護;發生緊急情況時必須及時發出撤離警告並實施緊急救援。
(三)作業人應當遵守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安全設
施與個人防護用品,與監護人就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進行有效溝通,定時外出換氣,服從監護人管理。
第十條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作業現場和周邊環境情況,檢測分析有限空間不同高度(深度)、不同部位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並根據檢測結果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評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方案,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於安全狀態。
第十一條檢測人員應當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標准對作業環境的氧濃度值、有毒氣體濃度值、可燃氣體濃度值、粉塵濃度值等指標進行檢測。
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當處於安全環境,並做好檢測時間、地點、氣體種類和檢測濃度等記錄,檢測結果應當及時通知或者抄報作業現場的負責人、監護人、作業人。
第十二條評估人員應當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相關標准,對作業環境的危害因素進行評估,並據此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方案。
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在有限空間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應當採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保持空氣流通,降低作業危險。
嚴禁用氧含量高於23.5%的空氣或者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第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有限空間進入點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防止未經許可人員進入作業現場。
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明確救援人員及職責,落實救援設備器材,並定期進行預案演練,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有限空間作業發生事故時,監護人以及其他在場人員應當及時報警,救援人員應當做好自身防護,正確配備和使用合格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以免事故擴大。
第十六條有限空間作業發生事故後,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及時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二)有依法設置和配備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三)安全生產投入符合安全生產要求;
(四)具備安全生產防治技術(含檢測技術)和應急救援能力;
(五)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六)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條件。
具備條件的市政、通訊、危險化學品、醫葯、化工、冶金、輕工等有限空間作業集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成立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專業施工隊伍。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條件時,不得自行組織施工作業,應當委託具備相應條件的單位進行。
生產經營單位委託承包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應當嚴格承包管理,規范承包行為,不得將工程發包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和個人。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將有限空間作業發包時,應當與承包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存在多個承包單位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
承包單位應當嚴格遵守安全協議,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第二十條多個生產經營單位同時進入同一有限空間作業的,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協調作業程序,保證一方作業不會對其他作業者的安全構成威脅。禁止同時進行互相沖突的交叉作業,避免事故發生。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有限空間作業現場的負責人、監護人和作業人開展安全教育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沒有條件開展培訓的,應當委託具有資質的培訓機構開展培訓工作。
培訓從事有限空間作業人員的機構,依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第二十二條除國家法律、法規已經納入特種作業人員管理的人員外,凡從事化糞池(井)、沼氣池、糞井、廢棄水井、下水道及其附屬構築物(含污水井、雨水井、提升井、閘井、集水池等)運行、保養、維修、清理等地下有限空間作業活動的現場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員,應當經過安全技術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第二十三條進行有限空間作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組織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行職業性體檢。
患有癲癇、肺結核、肺氣腫、肺心病及其他有限空間作業禁忌症者不得從事有限空間作業。
第二十四條進行有限空間作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配備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金屬切割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裝備。呼吸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有關標准。
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裝備應當妥善保管,並定期檢驗、維護、更換,以保證裝備正常使用。
第四章 罰則
第二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建立並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的;
(二)未在作業前進行危害因素檢測檢驗和評估的;
(三)未在作業前對作業場所進行通風換氣的。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未按照規定對有限空間作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
(三)特種作業人員未取得資格證書而上崗作業的。
第二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寧夏回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
(一)安全生產投入不足致使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二)未按照規定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
(三)將有限空間作業發包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的;
(四)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單位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可能危及對方安全生產的生產經營活動時,未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未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調的;
(五)未取得相關培訓資質的生產經營單位,擅自從事有限空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活動的;
(六)未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救援預案並定期進行預案演練的;
(七)發生事故後未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及時報告的。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辦法規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又不提起行政訴訟,也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做出處罰決定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章 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