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房產面積計算規則國家法規

房產面積計算規則國家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21 05:35:00

⑴ 中國現行(有效的)所有建築面積計算和房產面積計算的規則,規范,細則等等法規資料都有哪些

不知道你的目的是什麼
只能說權威性、正確性的是

工程量計算規則

⑵ 國家對商品房公攤面積有哪些法律規定

根據《建設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的有關規定:

1.套(單元)內的使用面積

住宅按《住宅建築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計算。其他建築,按照專用建築設計規范規定的方法或參照《住宅建築設計規范》計算。

2.套內牆體面積

商品房各套(單元)內使用空間周圍的維護或承重牆體,分為共用牆和非共用牆兩種。商品房各套(單元)之間的分隔牆、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均為共用牆,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套內牆體面積。非共用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到套內牆體面積。

3.陽台建築面積

按國家現行《建築面積計算規則》進行計算。

4.套內建築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陽台建築面積

5.公用建築面積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①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築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築面積;

②套(單元)和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6.公用建築面積計算原則

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築面積部分。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入公用建築面積。

公用建築面積按以下方法計算:

整棟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扣除整棟建築物各套(單元)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並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築面積,即為整棟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

7.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計算

將整棟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除以整棟建築物的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得到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公用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8.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計算

各套(單元)的套內建築面積乘以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得到購房者應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

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築面積部分。

了解了公攤面積的計算方式和相關規定,我們在購房房子時,就可以實際測量,計算自己房屋的公攤面積,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防止一些本不該消費者所承擔的共同面積被計入到公攤面積中。

⑶ 建築面積按國家規范怎麼算

按《 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GBT 50353-2013算:
3 計算建築面積的規定
3. 0. 1 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應按自然層外牆結構外圍水平面積之和計算。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0.2 建築物內設有局部樓層時,對於局部樓層的二層及以上樓層,有圍護結構的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無圍護結構的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面積計算。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3 形成建築空間的坡屋頂,結構凈高在 2. 10m 及以上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凈高在 1.20m 及以上至 2.10m 以下的部位應計算 1/2 面積;結構凈高在1. 20m 以下的部位不應計算建築面積。
3. 0. 4 場館看台下的建築空間,結構凈高在 2. 10m 及以上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凈高在1. 20m 及以上至 2. 10m 以下的部位應計算 1/2 面積;結構凈高在1. 20m 以下的部位不應計算建築面積。室內單獨設置的有圍護設施的懸挑看台,應按看台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有頂蓋無圍護結構的場館看台應按其頂蓋水平投影面積的 1/2 計算面積。
3.0.5 地下室、半地下室應按其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結構層高在 2.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6 出入口外牆外側坡道有頂蓋的部位,應按其外牆結構外圍水平面積的 1/2 計算面積。
3. 0. 7 建築物架空層及坡地建築物吊腳架空層,應按其頂板水平投影計算建築面積。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 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8 建築物的門廳、大廳應按一層計算建築面積,門廳、大廳內設置的走廊應按走廊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結構層高在 2.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0.9 建築物間的架空走廊,有頂蓋和圍護結構的,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全面積;無圍護結構、有圍護設施的,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1/2 面積。
3. 0. 10 立體書庫、立體倉庫、立體車庫,有圍護結構的,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無圍護結構、有圍護設施的,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無結構層的應按一層計算,有結構層的應按其結構層面積分別計算。結構層高在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11 有圍護結構的舞台燈光控制室,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12 附屬在建築物外牆的落地櫥窗,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 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13 窗檯與室內樓地面高差在 0.45m 以下且結構凈高在2. 10m及以上的凸(飄)窗,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1/2面積。
3. 0. 14 有圍護設施的室外走廊(挑廊) ,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1/2 面積;有圍護設施(或柱)的檐廊,應按其圍護設施(或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1/2 面積。
3.0.15 門斗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 2. 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16 門廊應按其頂板水平投影面積的 1/2 計算建築面積;有柱雨篷應按其結構板水平投影面積的 1/2 計算建築面積;無柱雨篷的結構外邊線至外牆結構外邊線的寬度在 2. 10m 及以上的,應按雨篷結構板的水平投影面積的 1/2 計算建築面積。
3.0.17 設在建築物頂部的、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等,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2.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 0. 18 圍護結構不垂直於水平面的樓層,應按其底板面的外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結構凈高在 2. 10m 及以上的部位,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凈高在1. 20m 及以上至 2. 10m 以下的部位,應計算 1/2面積;結構凈高在1. 20m 以下的部位,不應計算建築面積。
3. 0. 19 建築物的室內樓梯、電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風排氣豎井、煙道,應並入建築物的自然層計算建築面積。有頂蓋的採光井應按一層計算面積,結構凈高在 2. 1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凈高在 2.1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0.20 室外樓梯應並入所依附建築物自然層,並應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 1/2 計算建築面積。
3. 0. 21 在主體結構內的陽台,應按其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全面積;在主體結構外的陽台,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1/2 面積。
3.0.22 有頂蓋無圍護結構的車棚、貨棚、站台、加油站、收費站等,應按其頂蓋水平投影面積的 1/2 計算建築面積。
3.0.23 以幕牆作為圍護結構的建築物,應按幕牆外邊線計算建築面積。
3.0.24 建築物的外牆外保溫層,應按其保溫材料的水平截面積計算,並計入自然層建築面積。
3.0.25 與室內相通的變形縫,應按其自然層合並在建築物建築面積內計算。對於高低聯跨的建築物,當高低跨內部連通時,其變形縫應計算在低跨面積內。
3.0.26 對於建築物內的設備層、管道層、避難層等有結構層的樓層,結構層高在 2. 20m 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層高在2. 20m 以下的,應計算 1/2 面積。
3.0.27 下列項目不應計算建築面積:
1 與建築物內不相連通的建築部件;
2 騎樓、過街樓底層的開放公共空間和建築物通道;
3 舞台及後台懸掛幕布和布景的天橋、挑台等;
4 露台、露天游泳池、花架、屋頂的水箱及裝飾性結構構件;
5 建築物內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裝箱和罐體的平台;
6 勒腳、附牆柱、垛、台階、牆面抹灰、裝飾面、鑲貼塊料面層、裝飾性幕牆,主體結構外的空調室外機擱板(箱)、構件、配件,挑出寬度在 2. 10m 以下的無柱雨篷和頂蓋高度達到或超過兩個樓層的無柱雨篷;
7 窗檯與室內地面高差在 0.45m 以下且結構凈高在 2. 10m 以下的凸(飄)窗,窗檯與室內地面高差在 0.45m 及以上的凸(飄)窗;
8 室外爬梯、室外專用消防鋼樓梯;
9 無圍護結構的觀光電梯;
10 建築物以外的地下人防通道,獨立的煙囪、煙道、地溝、油(水)罐、氣櫃、水塔、貯油(水)池、貯倉、找橋等構築物。
參考資料:《 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GBT 50353-2013

⑷ 在房屋的公攤面積的計算方面國家有相關的文件或法律規定嗎

目前我國尚無法律對公攤面積加以約束,只有建設部的行政規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門文件做出的原則性規定。現在政策主要是根據2000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房產測量規范》執行。依據《房產測量規范》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即公攤面積為:

1. 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

2. 每套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及外牆(包括山牆),為牆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不應計入的公用建築空間為:

1. 倉庫、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車道等,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

2. 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

3. 為多幢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其中包括物業管理)用房。

需要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為整幢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扣除整幢建築物各套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並扣除作為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之後的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怎麼攤?

公攤面積過大,勢必降低房屋的性價比;過小,則影響居住的舒適度。那麼公攤面積如何攤才算合理?

目前有一個可以用來考量的概念,即住宅樓公攤系數。住宅樓公攤系數計算方法為:需要公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總和除以參加公攤的各單元的建築面積總和,然後用各單元參加公攤的建築面積乘以分攤系數,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公攤面積。其中,需要公攤的面積要由產權部門測繪隊實地測量。

一般來說,高層樓房的公攤面積要大於多層的公攤面積。高層公攤系數一般在0.18~0.26之間,而多層的公攤系數則在0.11~0.16之間。不過,每個樓盤,甚至一個樓盤各幢房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房屋的公攤面積要實地測量,要根據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關配套情況來定,沒有限定的范圍。

如何計算公攤面積

住宅樓公攤面積計算方法為:

分攤面積=各單元的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分攤系數=共有建築面積總和/參加分攤的各單元的建築面積總和)

其中,需要分攤的面積要由市房產測繪大隊實地測量

⑸ 國家有沒有關於計算樓房面面積的法律法規

《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GB/T50353-2005
適用這個了

⑹ 請問房屋面積有哪些法律規定呢

房屋面積有哪些法律規定,為您介紹,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

⑺ 房屋建築面積計算中的規定有哪些

不計算面積的范圍:1)層高小於2.2m的樓層或部位。
2)屬於道路組成部分的穿過建築物的通道(騎樓、過街樓的底層)吊腳架空層、架至走廊、 檐廊。
3)設計不利用,或作為技術層,或層高小於2.2m的深基礎架空層、吊腳架空層。
4)利用地下室設置的消防水池。
5)建築物內操作平台、上料平台, 安裝箱和罐體的平台。
6)單層建築物內分隔單層房間,舞台及後台懸掛的幕布、布景天橋、挑台。
8)設 計不利用或凈高小於1.2m的坡屋頂內和場館看台下的建築空間。
9)突出外牆的勒腳、附牆柱、垛、台階、牆面抹灰、裝飾面、鑲貼塊面、裝飾性幕牆、門斗、寬度在2.1m
及以下的雨篷、空調室外機擱板(箱)、構件、配件以及與建築物內不相連通的裝
飾性陽台、挑廊等。
10)用於檢修、消防等的室外鋼樓梯、爬 梯。
11)無永久性頂蓋的場館看台、室外樓梯、架空走廊、露台等。
12)屋頂樓梯間、水箱間、電
梯機房、花架、涼亭、露天泳池等。
13)臨時、活動、簡易的建築物。
14)獨立煙囪、煙道、地溝、油(水)罐、氣櫃、水塔、貯油(水)池、貯倉、地下人防通道、地鐵隧道等建築物。
15)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的與建 築物不相連的變形縫。
計算全面積的范圍:1)單層建築物應按一層建築面積計算,多層建築物應按 各層建築面積的總和計算。2)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商店(倉庫、車 間)、地下車站、地下泳池、地下指揮部等(包括相應永久性頂蓋的出人口)建築面積,應按其外牆上口(不包括採光井、外牆以[更多]建築、安裝工程概算定額在工程建設中,都有哪些作用?
1 、 開發商選用設計、施工單位的重量級 首先,您應該了解一下這家房地產公司歷年售房情況,看看售樓人員如何應答; 其次參看其選用的設計單位的設計等級; 再次問其施工單位的資質等級。 一般而言,在市場上售房多且沒有居住後發生質量事故的開發公司,[更多]在交付房屋的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建築面積不符,如何處理?
根據最高院關於審理商品房糾紛案件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如果房屋的實際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不符,且合同沒有約定的,將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1.
。如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所指的民事責任是根據法律規定在[更多]建築施工事故賠償的歸責原則
建築施工事故賠償的歸責原則 建築施工事故中的工傷賠償與雇員受害賠償,應當採用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即用人單位(僱主)對勞動者(雇員)在執行職務中所受的人身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不以其有過錯為成立要件。用人單位(僱主)的免責事由主要限於勞動者(雇員)個人[更多]

熱點內容
運動會法學院口號 發布:2025-08-22 16:44:38 瀏覽:767
踐行井岡山精神譜寫法律服務 發布:2025-08-22 16:44:29 瀏覽:9
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條例 發布:2025-08-22 16:44:28 瀏覽:493
上饒市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2 16:31:06 瀏覽:292
擎雨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6:19:49 瀏覽:444
地方規章的上位法 發布:2025-08-22 16:12:32 瀏覽:241
論平台在行政法上的主體地位 發布:2025-08-22 16:12:29 瀏覽:853
公民法律知識體系簡讀 發布:2025-08-22 15:54:37 瀏覽:579
律師分幾種類型 發布:2025-08-22 15:54:17 瀏覽:667
銀川律師事務所咨詢電話 發布:2025-08-22 15:51:55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