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地方規章
㈠ 廣西和廣東法律有什麼不同嗎
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個別可能稍微有些地方性法規不同,也是大同小異。
㈡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有哪些城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
1、各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2、各自治縣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㈢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的法規正文
廣西壯族來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源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
(2010年3月3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
第三章 城鄉規劃的實施
第四章 監督檢查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㈣ 廣西省地方性安全監理規程規范有哪些
工程監理單位應當審查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或者專項施工方案是版否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權准。工程監理單位在實施監理過程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要求施工單位整改;情況嚴重的,應當要旦功測嘉爻黃詫萎超聯求施工單位暫時停止施工,並及時報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監理單位應當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工程監理單位和監理工程師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實施監理,並對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承擔監理責任。
㈤ 《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全文是
[廣告]:
--------------------------------------------------------------------------------
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
(2006年9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及時協調、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管理的機構,按照縣級人民政府明確的職責負責本轄區內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具體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從業人員和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生產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防範事故的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路等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輿論監督,在履行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義務時,應當加大公益宣傳教育的力度。
第二章 安全生產保障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安全生產條件:
(一) 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設施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要求;
(二)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相關操作規程;
(三) 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四) 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五) 從業人員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特種作業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六) 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七) 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條件。
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前款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七條 礦山企業、建築施工企業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產企業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方可從事生產活動;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經營單位依法取得經營許可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第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協助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其他負責人對各自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領導責任。
第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履行《安全生產法》規定的職責,並定期向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安全生產情況,接受工會、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
第十條 礦山建設項目和生產、儲存危險物品、使用危險化學品等高危險行業的建設項目、具有較大安全風險的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編制安全設施設計,安全風險較小的建設項目在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時應當編制安全專篇。安全設施設計或者安全專篇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審查,審查部門及其負責審查的人員對審查結果負責。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制度。發現事故隱患,應當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無法立即排除的,應當制定應急預案,編制整治方案、落實整治資金,限期排除,在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不能保證安全的應當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並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重大事故隱患以及有關整治方案、應急預案報當地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
第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建立監控管理制度,定期檢測、檢驗設施、設備和檢查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態,依法進行安全評估,制定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服務機構,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檢測、檢驗和安全評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為生產經營單位推薦或者指定中介服務機構。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半年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一次重大危險源監控措施的實施情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危險源監控措施的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
第十三條 按照國家規定必須檢測、檢驗的特種設備、防護裝置、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和其他安全設備,應當由取得資質的安全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
第十四條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和運輸單位以及礦山企業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定期進行安全評價,並將安全評價結果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區應當與毗鄰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周邊公眾活動區之間保持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距離。
第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其設置的戶外生產經營設施進行經常性檢查和維護,確保安全。
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大型設備(構件)吊裝、設備大修、建築物或者構築物拆裝、危險品裝卸、超高堆垛物品、臨近高壓電線作業、密閉空間作業等危險作業時,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指揮和安全監護,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出租、發包的場所、設備應當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存在事故隱患的,出租、發包方應當與承租、承包方在合同中明確事故隱患所在並約定整治責任方,場所、設備經整治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後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條 歌舞廳、影劇院、體育場(館)、賓館、飯店、商(市)場、旅遊區(點)、網吧等公眾聚集的經營場所,其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 經營場所有人數限制的,不得超過限定人數;
(二) 在經營場所設置標志明顯的安全出口和符合疏散要求的疏散通道,並確保暢通;
(三) 在經營場所配備消防器材、應急廣播和指揮系統、應急照明設施,並確保完好、有效;
(四) 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配備應急救援人員;
(五) 從業人員能夠熟練使用消防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崗位的應急救援職責;
(六)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安全要求。
第二十條 礦山企業以及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從業人員百分之二的比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但至少應當配備一人,從業人員在一百人以上的,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上的,應當按照不低於從業人員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並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不足三百人的按照不低於從業人員百分之一的比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但至少應當配備一人,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機構、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法律、法規對生產經營單位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二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有關經營管理人員、重要工種人員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並建立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培訓的時間、內容以及考核情況。
第二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從業人員免費提供勞動防護用品,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和使用,並不得以現金或者其他物品替代應當提供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二十三條 礦山、道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企業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險性較大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安全費用提取制度,保障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安全費用應當由企業自行提取、專戶存儲,專項用於本企業的安全生產,並接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安全費用具體的提取、管理和使用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 礦山、道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以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領域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實行專戶存儲,專項用於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搶險救災和善後處理。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的繳納、管理和使用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制。各級人民政府的主要領導人和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本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領導人和負責人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領導責任。
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以及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等支撐體系建設資金的投入;對上級安排的安全生產專項資金,應當加強監督管理,保證專款專用,並安排配套資金予以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故隱患整治的監督,督促責任單位落實整治資金。
第二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接受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八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月將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情況通報同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時將有關安全生產的重要情況和信息向同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通報,並定期對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情況進行分析。
第二十九條 安全評價、培訓、咨詢、檢測檢驗等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並在資質證書核定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活動。
自治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的資質管理工作,並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章 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經主要負責人簽署後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應急救援預案的規定,制定演練計劃和組織實施,並結合實際及時修正。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隊伍。
第三十二條 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應當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並與就近的應急救援組織簽訂救援協議。
第三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害需要搶救的,應當及時將受傷人員送到醫院機構,並墊付醫療費用。
第三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按照下列規定分級負責:
(一) 一次死亡一至二人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調查並審批結案,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二) 一次死亡三至九人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調查並審批結案,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三) 一次死亡十至二十九人的,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調查並審批結案,報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備案;
(四) 一次死亡三十人以上的,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辦理。
上一級人民政府可以派員或者直接組織調查處理應當由下一級人民政府組織調查處理的生產安全事故;應當由上一級人民政府組織調查處理的生產安全事故,上一級人民政府可以委託下一級人民政府組織調查處理。
法律、法規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五條 負責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檔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出租、發包方隱瞞出租、發包的場所、設備存在的事故隱患的,責令限期改正,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承租方、承包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公眾聚集的經營場所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應當當場予以糾正,依法屬於其他部門處理的,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送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未按照規定人數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可以按照應配人數,每少配一人處以5000元罰款,罰款總額不超過2萬元。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未按照規定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可以按照應培訓人數,每少培訓一人處以500元罰款,罰款總額不超過2萬元。
第四十一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有關法律、法規對行政處罰的決定機關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㈥ 廣西壯族自治區內的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法規有哪些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履行法律援助的責任,採取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自治區設立法律援助專項資金。
法律援助經費和專項資金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確定的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安排法律援助人員或者直接安排法律援助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並對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進行監督、指導。
第五條 律師應當依法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律師協會應當支持、配合法律援助工作,監督律師依法辦理法律援助。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依據本條例規定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
第六條 支持和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開展法律援助活動。
鼓勵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積極參與法律援助志願者活動。
鼓勵社會為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圍和人員
第七條 經濟困難的公民除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規定的法律援助事項外,還可以對下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
(一)因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造成損害,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
(二)因使用假劣種子、農葯、化肥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三)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受到損害請求賠償或者補償的;
(四)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法律援助事項。
第八條 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經濟困難:
(一)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實際生活水平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二)社會福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的;
(三)享受農村五保戶待遇的;
(四)因殘疾、嚴重疾病、自然災害造成經濟困難的;
(五)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條 申請法律援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一)公民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通過訴訟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或者工傷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
第十條 本條例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接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政府法律援助者。
第十一條 政府法律援助者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並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核准:
(一)屬於國家公務員或者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二)具有法律職業資格,或者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或者法學專科以上學歷;
(三)具備一年以上法律工作經歷。
第十二條 具備相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員,自願提供法律援助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核准,可以為公民提供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
第十三條 受援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了解為其提供的法律援助的進展情況;
(二)要求法律援助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對其提供的涉及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予以保密;
(三)有事實證明法律援助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機構更換法律援助人員。
第十四條 受援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如實陳述案件事實及相關的情況,並提供有關的證據材料;
(二)協助法律援助人員調查案件事實;
(三)案情發生變化時,及時告知法律援助機構或者法律援助人員。
第三章 法律援助申請和審查
第十五 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未作規定的,可以向對申請事項有管轄權的機關或者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
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對法律援助事項的受理發生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指定受理。
第十六條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或者證件;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材料。
符合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情形的,可以不提供經濟困難的證明或者證件。
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七條 經濟困難證明,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根據申請人的實際情況,按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情形出具。已持有經濟困難證件的不再出具經濟困難證明。
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收到公民請求出具經濟困難證明的申請,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確屬經濟困難的,應當出具經濟困難證明。
第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書面作出同意提供法律援助或者不予提供法律援助的決定,並告知申請人。
第四章 法律援助實施
第十九條 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在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
(二)收取申請人財物;
(三)泄露申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第二十條 法律援助機構決定提供法律援助的,應當自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指派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辦理,或者安排政府法律援助者、本機構的法律援助人員辦理。
第二十一條 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應當出示法律援助機構的公函和法律援助人員的證件。
法律援助人員在辦理法律援助事項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拖延或者終止實施法律援助;
(二)不得收取受援人財物;
(三)不得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
第二十二條 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事項,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
第二十三條 法律援助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需要借閱、查詢、復印相關資料的,經出示法律援助機構的有關證明,有關單位應當允許並免收相關費用。
受援人就法律援助事項申請公證、鑒定的,公證機構、鑒定機構應當減收或者免收公證、鑒定費用。
第二十四條 在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中,當事人以人民法院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為依據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條件,應當直接作出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當事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條件,應當直接作出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作出終止法律援助的決定,並書面告知受援人:
(一)受援人提供虛假的證明材料或者採取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法律援助的;
(二)受援人故意隱瞞重大案件事實的;
(三)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經被撤銷的;
(四)受援人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五)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六條 法律援助案件結案時,法律援助人員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以及結案報告等案卷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結案材料後,應當在六十日內向法律援助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核定。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行為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責任。
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私分、侵佔、貪污、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 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的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給予停業整頓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第三十條 法律援助人員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
(一)法律援助人員無正當理由拒絕、拖延或者終止實施法律援助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二)法律援助人員收取受援人財物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一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的處罰;
(三)法律援助人員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給予停止執業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的處罰。
第三十一條 有關單位出具經濟困難虛假證明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收取費用的,由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 本條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㈦ 廣西省看守所規章制度
一.認真學習國家法律和黨的政策,深挖犯罪根源,努力改造思想內,重新做人。
二.遵守容學習、生活、作息等各項規章制度,服從管教人員的管理教育。不得妨礙管教人員依法執行公務。嚴禁侮辱、漫罵、毆打管教人員。
三.保持監所正常秩序,不準高聲喧嘩、煽動哄鬧、打架斗毆、欺壓他人;不準索要他人物品;不準教唆犯罪;不準散布反動、淫穢言行;不準攜帶、製作、隱藏危及監所和人身安全的違禁物品。
四.愛護國家財產,不準損壞監所設施。
五.搞好個人和監所衛生,保持內務整潔,患病要服從治療,不準偽裝病情。
六.徹底交代罪行,檢舉揭發犯罪,不準竄通案情,不準策劃抗審。
七.必須互相監督,發現有違反監規和企圖逃跑、行凶、自殺、破壞等行為的應立即報告,不準隱瞞包庇,嚴禁打擊報復檢舉人。
八.在押人員享有的法定權利,受到法律保護。一經受到侵犯即可揭發控告,但不得誣告、誹謗。
九.在押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本監規,對違反監規者將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訓誡、責令反省、上械具; 對構成犯罪者,將依法從嚴懲處;對有立功表現者,將酌情依法從輕處理
㈧ 關於假離婚的懲戒廣西有出台法規嗎
目前國家層面只出台了《關於對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回忘錄》,針對婚答姻登記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關於假離婚,如果登記時雙方同時到場並自願簽字,雖然背後有其他目的,但符合離婚的實質條件和程序條件,屬於有效登記,產生的法律後果由當事人承擔。所以往往會存在弄假成真,為時已晚。
望採納,謝謝!
㈨ 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都包括哪些
這個需要靠長期的搜集,結合公司的實際,各部門都要對公司適用性法律、法規、標准及時獲取,更新,並定期評價。
㈩ 能夠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城市
特別行政區和自治區
香港,澳門
廣西自治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