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青島市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條例

青島市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22 01:12:17

⑴ 遼寧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辦法的介紹

《遼寧省無抄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辦法》經2011年1月7日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2011年1月17日遼寧省人民政府令第250號公布。該《辦法》分總則、無疫區建設、規定動物疫病的預防、規定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8章42條,自2011年2月20日起施行。2003年9月8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遼寧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161號)同時廢止。

⑵ 無規定動物病疫區 是什麼

無規定疫病區的定義:
國際獸醫組織:
無規定疫病區是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它已被證明一個特定的疾病不發生在某一動物種群;此外,有不少措施要到位,以防止疾病進入具體地理區域。生物安全是維持無規定疫病區的基礎。
生物安全——簡單來說就是防止病原體從一個地點進入或離開。
中國: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是指在某一確定的區域,在規定的期限內沒有發生過某種或幾種動物疫病,且在該區域及其邊界和外圍一定范圍內,對動物和動物產品,動物源性飼料、動物遺傳材料,動物病料,獸葯(包括生物製品)的流通實施官方有效控制,並經國家評估合格的特定區域。無規定疫病區包括免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非免疫無規定疫病區兩種。

免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是指在規定期限內,某一劃定的區域沒有發生過某種或某幾種動物疫病,對該區域及其周圍一定范圍採取免疫措施,對動物和動物產品及其流通實施官方有效控制。

非免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在規定的期限內,某一劃定的區域沒有發生過某種或某幾種動物疫病,且在規定期限內未實施免疫,並在其邊界及周圍一定范圍對動物和動物產品及其流通實施官方有效控制。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可以已縣 市 省行政區來建設,也可以跨行政區建設。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動物疫病,是指口蹄疫、豬瘟、豬偽狂犬病、豬傳染性水泡病、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症、豬囊蟲病、牛結核病、布氏桿菌病、馬傳染性貧血、馬鼻疽、雞新城疫、禽流感、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馬立克氏病、雞白痢、雞白血病、雞產蛋下降綜合症、兔病毒性出血症、鴨瘟。各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情況對規定動物疫病名錄進行調整。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疫病預防實行強制免疫,免疫重點主要是指口蹄疫、豬瘟、豬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症(藍耳病)、雞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⑶ 申請無疫區需要准備什麼

根據世復界動物衛生組織和世界制貿易組織對動物疫病控制消滅標准,我國從實際情況出發,決定實行動物疫病的區域化管理,分期分批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為盡快建成符合國際標準的免疫無口蹄疫、免疫無新城疫、免疫無豬瘟和非免疫無禽流感的無疫區,並有效控制其它動物疾病,2001年,國家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選擇出口量大、自然條件好、相對封閉、易於管理的膠東半島、遼東半島、四川盆地、吉林松遼平原和海南島5個區域,建立無疫區示範區。無疫區建設收到了良好效果:畜禽的發病率、死亡率明顯下降,農民畜牧養殖的成本降低,並有效控制和撲滅了重大動物疫病

⑷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生物安全隔離區的區別

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是當前國際通行的動物衛生管理模式。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統回計,目前全世界已答有74%的國家實行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隨著各國無疫區建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們對動物疫病認識程度的不斷深入,近年來人們已經認識到,對於那些難以在國界或邊界處控制其傳入的疾病,在整個國家水平或在一定區域水平建立和維持無疫狀態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2003年6月WTO—SPS會議上,OIE代表提出了動物疫病區域化政策的新理念—生物安全隔離區劃。在2005年6月OIE召開的第73次年會上,關於「生物安全隔離區劃」條款的修訂獲得了通過,並載入了2005年《陸生動物衛生法典》。這種區域化模式是以企業為核心和基礎的,即通過採取生物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等手段,建設無疫生物安全隔離區。

⑸ 青島市法律有《關於加強城市寵物犬管理規定》

暫時還沒有這個法律規定,目前施行的還是2005年3月1日的《青島市養犬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養犬管理,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市容環境和社會公共秩序,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及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的建成區(自然村除外)。
第三條公安部門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
公安、畜牧、城管執法、工商、衛生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本辦法規定,負責養犬管理工作:
(一)公安部門負責查處養犬產生的擾民行為,查處在道路、廣場以外的其他公共場所違章攜犬行為,捕殺狂犬,組織收容和管理被遺棄犬、無主犬;
(二)畜牧部門負責犬的免疫、檢疫、防疫登記和犬類診療機構的監督管理,發放免疫證明和免疫標志,供應獸用狂犬疫苗,監測、預防和控制犬類狂犬病疫情,及時向衛生部門提供疫情信息,界定公告養犬種類及標准;
(三)城管執法部門負責查處在道路、廣場上售犬和違章攜犬等破壞市容的行為,查處養犬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
(四)工商部門負責對從事犬的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查處違法經營行為;
(五)衛生部門負責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供應、接種和狂犬病人的診治,預防控制狂犬病在人群中的傳播流行。
第四條街道辦事處負責指導居民委員會和物業小區業主委員會等組織,制定文明養犬公約,依法調解處理因養犬引起的鄰里糾紛和治安隱患,開展依法養犬、文明養犬的宣傳教育活動。
第五條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應當做好養犬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衛生防疫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第六條居民、業主和其他單位應當自覺遵守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制定的文明養犬公約。
第七條下列區域禁止養犬:
(一)機關、醫院(寵物醫院除外,下同)的辦公服務區;
(二)學校的教學區和學生宿舍區;
(三)單位的集體宿舍區。
第八條市、區人民政府在重大節假日或者舉辦重大活動期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臨時劃定禁止攜犬進入的區域。
第九條單位養護衛犬,應當拴養或圈養。
禁止養不符合條件的烈性犬、大型犬。禁養犬的品種和體高、體長標准,由畜牧部門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居民養犬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合法身份證明;
(二)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三)有獨戶居住的固定住所且住所在禁止養犬區域以外。
第十一條養犬人應當按照動物防疫的有關規定,攜犬到動物防疫機構或畜牧部門委託的動物診療機構對犬進行健康檢查,定期注射預防狂犬病疫苗,領取免疫證明,憑免疫證明到當地畜牧部門登記並領取免疫標志。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養犬人姓名或名稱、住址和犬的種類、特徵等。
免疫證明和免疫標志丟失的,養犬人應當自丟失之日起3日內到原發證機關申請補發。
免疫標志工本費的收取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製定。
第十二條犬死亡或者失蹤的,養犬人應當於10日內向畜牧部門辦理注銷登記手續,並交回免疫標志。
第十三條養犬人不得虐待、遺棄犬。
養犬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養犬干擾他人的正常生活。
第十四條養犬人攜犬出戶,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攜犬進入機關、醫院、學校、體育場館、影劇院、餐飲服務等公共場所;
(二)不得攜犬乘坐除客運出租汽車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
(三)乘坐客運出租汽車,應當徵得駕駛員同意,並為犬戴嘴套,或者將犬裝入犬袋、犬籠,或者懷抱;
(四)乘坐電梯,應當為犬戴嘴套,或者將犬裝入犬袋、犬籠,或者懷抱;
(五)為犬佩戴免疫標志,對犬束犬鏈,由成年人牽領,並應當避讓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
(六)及時清除犬糞。
第十五條除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以外的其他公共場所,其經營管理者有權決定限制養犬人攜犬(導盲犬、扶助犬除外)進入,但應當明確提示養犬人。
第十六條對疑似患有狂犬病的犬,養犬人應當及時到動物檢疫機構對犬進行檢疫。
對確認患有狂犬病的犬,公安、畜牧部門應當依法採取適當的措施捕殺,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犬類狂犬病或狂犬病等疫情,應當立即向當地畜牧、衛生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根據疫情劃定疫點、疫區,並按職責分工依法採取滅犬防治措施,公安部門應當予以協助配合。
第十八條禁止從事犬的專業繁育養殖活動。
從事犬的其他經營活動,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手續。其中,開辦動物診療機構,還應當依法取得畜牧部門發放的動物診療許可證,診療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獸醫資格。
第十九條銷售、展覽、演出和比賽的犬,必須具有有效的狂犬病等疫病免疫證明、檢疫證明和合法來源證明。從外地引進的犬,須有當地有效的免疫證明和檢疫證明,並經本地畜牧部門復核認可,換發本市免疫證明和檢疫證明後,方可在指定地點銷售、展覽、演出和比賽。
第二十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養犬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批評、勸阻,或者向居民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反映,或者向有關部門舉報。
公安、畜牧、城管執法、工商、衛生等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受理和處理舉報。
第二十一條因養犬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二條對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九條規定的,由公安部門收容其犬,並可對單位處1000元罰款,對個人處200元罰款。
第二十三條對違反本辦法第八條,第十三條第二款,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由公安部門予以警告,對單位可並處200元罰款,對個人可並處50元罰款。
對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五項規定的,由公安部門或城管執法部門按照本辦法第三條規定的分工,予以警告,責令養犬人到畜牧部門申領犬的免疫標志,對單位可並處200元罰款,對個人可並處50元罰款。
對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處以50元罰款。
第二十四條對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工商部門和畜牧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五條各縣級市可以參照本辦法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1995年11月10日青島市人民政府第47號令發布的《青島市限制養犬辦法》同時廢止。本辦法發布前已經養犬的,養犬人應當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30日內,到當地畜牧部門對犬進行登記並領取免疫標志。

可以參考一下。

⑹ 比較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生物安全隔離區的區別

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是當前國際通行的動物衛生管理模式。據世界動物衛內生組織(OIE)統計,目前全容世界已有74%的國家實行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隨著各國無疫區建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們對動物疫病認識程度的不斷深入,近年來人們已經認識到,對於那些難以在國界或邊界處控制其傳入的疾病,在整個國家水平或在一定區域水平建立和維持無疫狀態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2003年6月WTO—SPS會議上,OIE代表提出了動物疫病區域化政策的新理念—生物安全隔離區劃。在2005年6月OIE召開的第73次年會上,關於「生物安全隔離區劃」條款的修訂獲得了通過,並載入了2005年《陸生動物衛生法典》。這種區域化模式是以企業為核心和基礎的,即通過採取生物安全管理控制措施等手段,建設無疫生物安全隔離區。

⑺ 什麼是無規定動物疫區

《動物衛生法典》:在某一特定區域內,某種特定動物疫病達到了消滅標專准。根據達到這種標准屬是否採用了免疫接種措施,可以分為有某種疫病的「非免疫無疫病區」和「免疫無疫病區」。
具體解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除沒有特定的疫病發生這一必要條件外,還須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地區界限應由有效的天然屏障或法律邊界清楚劃定;二是區域內要具有完善的動物疫病控制體系、動物防疫監督體系、動物疫情監測報告體系、動物防疫屏障體系以及保證這些體系正常運轉的法律、行政制度和技術、資金支持;三是宣布無疫病必須要有令人信服、嚴密有效的疫病監測證據支持;四是除非實施嚴格的進口條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不能從感染地區或國家進口可能引入疫病的畜禽及其產品。

⑻ 遼寧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辦法的第二章 無疫區建設

第七條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全省無疫區建設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市、縣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省無疫區建設規劃,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編制本地區無疫區建設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第八條無疫區建設應當符合下列標准:
(一)規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動物疫病;
(二)具有健全的畜牧獸醫工作體系;
(三)具有天然或者人工屏障保障體系,具備對動物、動物產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能力;
(四)具有健全的動物疫病監測、動物疫情信息網路體系;
(五)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配備與動物防疫及其監督工作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建立健全相關記錄和檔案,具備對規定動物疫病可追溯能力、應急反應能力和綜合防控能力;
(六)強制免疫動物疫病的免疫效果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
(七)免疫證明出證率、畜禽標識佩戴率、產地檢疫率、屠宰檢疫率、上市動物和動物產品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持證率和檢疫標志使用率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
(八)國務院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標准。
第九條在無疫區外圍可以設置緩沖區,強化對規定動物疫病的免疫、監測,並對動物、動物產品進行流通監管,防止疫病傳入無疫區。必要時,可以在無疫區內設立監測區,強化對規定動物疫病的監測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流通控制。
緩沖區和監測區具體范圍由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擬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十條緩沖區應當設立動物隔離場。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統一規劃動物隔離場建設布局,動物隔離場由所在地縣人民政府組織設立。
動物隔離場的具體管理辦法,由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根據無疫區建設和管理工作需要,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允許省外動物、動物產品進入我省的指定通道;在我省的交通要道、港口、機場、車站等場所,設立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二條在我省的主要公路和飼養、交易集中區等明顯位置,由所在地縣人民政府負責設置無疫區警示標志。
第十三條無疫區建成並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和標准後,縣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逐級上報至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經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初步評估合格後,向國家申請評估。

⑼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

折疊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動物檢疫活動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保障動物及動物產品安全,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下簡稱《動物防疫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檢疫活動。
第三條農業部主管全國動物檢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檢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動物檢疫的范圍、對象和規程由農業部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五條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派官方獸醫按照《動物防疫法》和本辦法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根據檢疫工作需要,指定獸醫專業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動物檢疫。
第六條動物檢疫遵循過程監管、風險控制、區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折疊第二章檢疫申報
第七條國家實行動物檢疫申報制度。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根據檢疫工作需要,合理設置動物檢疫申報點,並向社會公布動物檢疫申報點、檢疫范圍和檢疫對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動物檢疫申報點的建設和管理。
第八條下列動物、動物產品在離開產地前,貨主應當按規定時限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一)出售、運輸動物產品和供屠宰、繼續飼養的動物,應當提前3天申報檢疫。
(二)出售、運輸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種蛋,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提前15天申報檢疫。
(三)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輸入相關易感動物、易感動物產品的,貨主除按規定向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外,還應當在起運3天前向輸入地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第九條合法捕獲野生動物的,應當在捕獲後3天內向捕獲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第十條屠宰動物的,應當提前6小時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急宰動物的,可以隨時申報。
第十一條申報檢疫的,應當提交檢疫申報單;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調運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還應當同時提交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批準的《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
申報檢疫採取申報點填報、傳真、電話等方式申報。採用電話申報的,需在現場補填檢疫申報單。
第十二條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受理檢疫申報後,應當派出官方獸醫到現場或指定地點實施檢疫;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
折疊第三章產地檢疫
第十三條出售或者運輸的動物、動物產品經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檢疫合格,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離開產地。

第十四條出售或者運輸的動物,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來自非封鎖區或者未發生相關動物疫情的飼養場(戶);
(二)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了強制免疫,並在有效保護期內;
(三)臨床檢查健康;
(四)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五)養殖檔案相關記錄和畜禽標識符合農業部規定。
乳用、種用動物和寵物,還應當符合農業部規定的健康標准。
第十五條合法捕獲的野生動物,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飼養、經營和運輸:
(一)來自非封鎖區;
(二)臨床檢查健康;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十六條出售、運輸的種用動物精液、卵、胚胎、種蛋,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來自非封鎖區,或者未發生相關動物疫情的種用動物飼養場;
(二)供體動物按照國家規定進行了強制免疫,並在有效保護期內;
(三)供體動物符合動物健康標准;
(四)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五)供體動物的養殖檔案相關記錄和畜禽標識符合農業部規定。
第十七條出售、運輸的骨、角、生皮、原毛、絨等產品,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來自非封鎖區,或者未發生相關動物疫情的飼養場(戶);
(二)按有關規定消毒合格;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十八條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由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並監督貨主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處理。
第十九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用於飼養的非乳用、非種用動物到達目的地後,貨主或者承運人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並接受監督檢查。
第二十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種用動物到達輸入地後,在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下,應當在隔離場或飼養場(養殖小區)內的隔離舍進行隔離觀察,大中型動物隔離期為45天,小型動物隔離期為30天。經隔離觀察合格的方可混群飼養;不合格的,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隔離觀察合格後需繼續在省內運輸的,貨主應當申請更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更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得收費。
折疊第四章屠宰檢疫
第二十一條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法向屠宰場(廠、點)派駐(出)官方獸醫實施檢疫。屠宰場(廠、點)應當提供與屠宰規模相適應的官方獸醫駐場檢疫室和檢疫操作台等設施。出場(廠、點)的動物產品應當經官方獸醫檢疫合格,加施檢疫標志,並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第二十二條進入屠宰場(廠、點)的動物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並佩戴有農業部規定的畜禽標識。
官方獸醫應當查驗進場動物附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佩戴的畜禽標識,檢查待宰動物健康狀況,對疑似染疫的動物進行隔離觀察。
官方獸醫應當按照農業部規定,在動物屠宰過程中實施全流程同步檢疫和必要的實驗室疫病檢測。
第二十三條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對胴體及分割、包裝的動物產品加蓋檢疫驗訖印章或者加施其他檢疫標志:
(一)無規定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二)符合農業部規定的相關屠宰檢疫規程要求;
(三)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骨、角、生皮、原毛、絨的檢疫還應當符合本辦法第十七條有關規定。
第二十四條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由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並監督屠宰場(廠、點)或者貨主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處理。
第二十五條官方獸醫應當回收進入屠宰場(廠、點)動物附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填寫屠宰檢疫記錄。回收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應當保存十二個月以上。
第二十六條經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到達目的地後,需要直接在當地分銷的,貨主可以向輸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換證,換證不得收費。換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提供原始有效《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檢疫標志完整,且證物相符;
(二)在有關國家標准規定的保質期內,且無腐敗變質。
第二十七條經檢疫合格的動物產品到達目的地,貯藏後需繼續調運或者分銷的,貨主可以向輸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重新申報檢疫。輸入地縣級以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符合下列條件的動物產品,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提供原始有效《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檢疫標志完整,且證物相符;
(二)在有關國家標准規定的保質期內,無腐敗變質;
(三)有健全的出入庫登記記錄;
(四)農業部規定進行必要的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折疊第五章水產苗種產地檢疫
第二十八條出售或者運輸水生動物的親本、稚體、幼體、受精卵、發眼卵及其他遺傳育種材料等水產苗種的,貨主應當提前20天向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離開產地。

第二十九條養殖、出售或者運輸合法捕獲的野生水產苗種的,貨主應當在捕獲野生水產苗種後2天內向所在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並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後,方可投放養殖場所、出售或者運輸。
合法捕獲的野生水產苗種實施檢疫前,貨主應當將其隔離在符合下列條件的臨時檢疫場地:
(一)與其他養殖場所有物理隔離設施;
(二)具有獨立的進排水和廢水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及專用漁具;
(三)農業部規定的其他防疫條件。
第三十條水產苗種經檢疫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一)該苗種生產場近期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二)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經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檢驗的,檢驗結果符合要求。
檢疫不合格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監督貨主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處理。
第三十一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水產苗種到達目的地後,貨主或承運人應當在24小時內按照有關規定報告,並接受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檢查。
折疊第六章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檢疫
第三十二條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運輸相關易感動物、動物產品的,除附有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外,還應當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並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規定取得輸入地《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第三十三條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相關易感動物,應當在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定的隔離場所,按照農業部規定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有關檢疫要求隔離檢疫。大中型動物隔離檢疫期為45天,小型動物隔離檢疫期為30天。隔離檢疫合格的,由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合格的,不準進入,並依法處理。
第三十四條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相關易感動物產品,應當在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指定的地點,按照農業部規定的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有關檢疫要求進行檢疫。檢疫合格的,由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合格的,不準進入,並依法處理。
折疊第七章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
第三十五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貨主應當填寫《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審批手續。

第三十六條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做出是否同意引進的決定。符合下列條件的,簽發《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不符合下列條件的,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一)輸出和輸入飼養場、養殖小區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二)輸入飼養場、養殖小區存欄的動物符合動物健康標准;
(三)輸出的乳用、種用動物養殖檔案相關記錄符合農業部規定;
(四)輸出的精液、胚胎、種蛋的供體符合動物健康標准。
第三十七條貨主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簽發的《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按照本辦法規定向輸出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輸出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實施檢疫。
第三十八條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應當在《跨省引進乳用種用動物檢疫審批表》有效期內運輸。逾期引進的,貨主應當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折疊第八章檢疫監督
第三十九條屠宰、經營、運輸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經營、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檢疫標志。

對符合前款規定的動物、動物產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查驗檢疫證明、檢疫標志,對動物、動物產品進行采樣、留驗、抽檢,但不得重復檢疫收費。
第四十條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動物,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補檢,並依照《動物防疫法》處理處罰。
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符合的,按照農業部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一)畜禽標識符合農業部規定;
(二)臨床檢查健康;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一條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骨、角、生皮、原毛、絨等產品,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符合的,予以沒收銷毀。同時,依照《動物防疫法》處理處罰。
(一)貨主在5天內提供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來自非封鎖區的證明;
(二)經外觀檢查無腐爛變質;
(三)按有關規定重新消毒;
(四)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二條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精液、胚胎、種蛋等,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不符合的,予以沒收銷毀。同時,依照《動物防疫法》處理處罰。
(一)貨主在5天內提供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來自非封鎖區的證明和供體動物符合健康標準的證明;
(二)在規定的保質期內,並經外觀檢查無腐敗變質;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三條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肉、臟器、脂、頭、蹄、血液、筋等,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並依照《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進行處罰;不符合下列條件的,予以沒收銷毀,並依照《動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一)貨主在5天內提供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來自非封鎖區的證明;
(二)經外觀檢查無病變、無腐敗變質;
(三)農業部規定需要進行實驗室疫病檢測的,檢測結果符合要求。
第四十四條經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依法應當檢疫的動物、動物產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沒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
第四十五條貨主或者承運人應當在裝載前和卸載後,對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以及飼養用具、裝載用具等,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進行消毒,並對清除的墊料、糞便、污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四十六條封鎖區內的商品蛋、生鮮奶的運輸監管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實施。
第四十七條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經檢疫合格的動物在運輸途中發生疫情,應按有關規定報告並處置。
折疊第九章罰則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九條、第三十一條規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用於飼養的非乳用、非種用動物和水產苗種到達目的地後,未向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條規定,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種用動物到達輸入地後,未按規定進行隔離觀察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條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依照《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章 附則
第五十一條動物衛生監督證章標志格式或樣式由農業部統一制定。
第五十二條水產苗種產地檢疫,由地方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委託同級漁業主管部門實施。水產苗種以外的其他水生動物及其產品不實施檢疫。
第五十三條本辦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農業部2002年5月24日發布的《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4號)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⑽ 我國已建成哪些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

1998年以來,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實施動物保護工程,先後在全國23個省區、市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工作,累計投資16.48億元。目前,已經建成四川盆地、松遼平原、海南島、膠東半島、遼東半島等五片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示範區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動物產品出口創匯能力明顯增強。
根據農業部《全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以及農業部批復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全面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加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完善相關標准和技術規程。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所在省市獸醫主管部門制定完善示範區建設標准、動物飼養場、屠宰場防疫及驗收標准等,形成了科學、系統、配套的示範區建設與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體系。
建立健全獸醫工作機構,加強獸醫隊伍建設。各省區、市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遼寧省在全國率先成立省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內各市、縣政府設立各級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在鄉鎮設立區域性動物衛生監督所,省、市、縣均設立動物衛生執法監督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技術支持機構。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按照統一建設標准對省、縣兩級獸醫診斷實驗室進行生物安全改造,配備了疫病診斷、檢測儀器設備及相應配套設施;省、市、縣、鄉完善了冷鏈設施建設,配備了疫苗、診斷試劑儲存、運輸必備的冷藏設施等。
加強建設管理,建立區域評估機制。2007年,農業部頒布了《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管理辦法》,制定了《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技術規范》和無疫生物安全企業建設標准,成立了全國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指導各地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並進行評估申請。
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加強。無規定動物疫病示範區建立健全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重大動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動物死亡率與項目建設前相比平均下降了5個百分點。

熱點內容
范冰冰案件體現的行政法知識 發布:2025-08-23 05:45:05 瀏覽:823
最新勞動法產假規定158天 發布:2025-08-23 05:44:31 瀏覽:780
法庭路法官 發布:2025-08-23 05:44:30 瀏覽:641
如皋法官 發布:2025-08-23 05:44:29 瀏覽:557
民事訴訟法17條第一款 發布:2025-08-23 05:27:30 瀏覽:856
市場建設服務中心法律責任判決 發布:2025-08-23 05:26:48 瀏覽:540
靈璧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3 04:53:40 瀏覽:698
餐飲收入規章 發布:2025-08-23 04:39:11 瀏覽:504
市中區人民法院位置 發布:2025-08-23 04:33:26 瀏覽:691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規定 發布:2025-08-23 04:31:15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