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條例
1. 「十四五規劃」 編制有哪些遵循細則
注重規劃的戰略導來向作源用,增強指導和約束功能,體現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及規范化。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現代化建設為要求,從五位一體出發,系統謀劃。
以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抓手。利用信息技術引導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建設智能化信息平台提高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
(1)十四五條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十四五時期是地方發展的重要歷史性窗口期,也是地方加快經濟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深入研究十四五戰略機遇期內涵與特徵、十四五發展主題主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性任務,做深做實前期研究對於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意義重大。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第14個五年規劃,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制度優勢。
2. 新規定處理老房子,舊改接替棚改嗎
對的。
以安徽省為例,對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進行重點改造,支持提質改造,鼓勵提前改造。重點改造建成於2000年底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老舊缺失、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城鎮住宅小區(包括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住宅小區)。
已按照地方有關規定實施基礎類改造的小區,可在改造內容不重復的前提下,對房屋、小區環境和配套設施等進行改造完善和提升,提高品質。支持對小區內危險房屋進行治理。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重點改造小區應改盡改前提下,適當放寬改造年限,提前對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嚴禁借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之名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
(2)十四五條例擴展閱讀: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相關要求規定:
1、到2022年,各地形成較完備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措施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末,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應改盡改;有條件的市、縣,力爭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2、改造市政基礎設施,修繕小區建築物公共部位,提升人居環境及配套設施建設水平。挖掘小區、片區內空間資源,整合周邊零星碎片化土地,利用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空置房屋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
3. 俄羅斯的女性結婚的法定年齡是多少歲
6月27日,俄羅斯國家杜馬以330票贊成、2票反對的結果,一讀通過《聯邦家庭法》修正案,把俄羅斯公民結婚的最低年齡限制降到14周歲,該法律草案在杜馬經過三讀後就可以最後成為法律。
這項修正案規定:在符合聯邦主體最高執行機關規定,得到父母、養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存在特殊情況(已懷孕或已生子)的條件下,14至16周歲的公民可以結婚。而俄羅斯現行法律規定,公民滿18周歲才可以結婚。
這個法律修正案在俄羅斯引起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
「14歲就可以結婚?這也太早了點吧,他們剛上中學還沒兩年呢。」有位俄羅斯家長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十分驚訝,並對此表示了擔憂:早婚是我們社會道德的墮落,是我們家庭制度的危機。現今充斥俄羅斯社會的格調低下的電影、雜志以及網際網路信息,再加上性自由等不正確的性教育觀點,把許多青少年引向歧途。
這位家長認為,實際上青少年過早地開始性生活、早婚是我們成年人的罪過。而提出這個允許青少年早婚的法律修正案,就像打完架後揮舞拳頭一樣,於事無補。要想真正地拯救孩子們,要從源頭上治理,社會、家庭、學校一起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他們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
他的看法代表了許多俄羅斯人的意見。有媒體說,近年來的統計資料表明,俄羅斯的離婚率已接近50%,許多夫妻結婚不到三五年便離婚。過早地開始性生活、早婚、早育與高離婚率是緊密相連的。
一位俄羅斯教育學家對此也表示了憂慮。他說,婚姻意味著雙方允諾承擔起家庭義務和責任,准備為對方作出一定犧牲,能夠容忍伴侶的缺點,等等。但14到16歲的青少年能做到這些嗎?他們還是孩子,心理還沒有成熟,怎麼能夠組織家庭、為人父母呢?
不過,支持這項法律修正案的人也很多。他們認為:這項法律修正案的提出非常符合當今社會的形勢。現在,很多俄羅斯青少年在遠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之前就開始了性生活,十四五歲少女懷孕的現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法律修正案有助於維護未成年少女的健康,防止流產或墮胎等。況且西班牙等國的法定婚齡是男14歲、女12歲,所以,此項修正案不值得大驚小怪。(常東)
《環球時報》 2002年7月8日
4. 法定節假日帶薪假期規定有多少天
共十一天 周六 周日普通休息 1.1月1日,農歷除夕、初一、初二,版清明節當天權,5月1日,農歷5月初5當天,農歷8月15當天,10月1日、2日、3日;
2.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
(10月1日、2日、3日)。」共11天。
5. 如何寫十四五煙草物流規定劃
不允許郵寄的,您可以考慮在當地的煙草公司訂購香煙
6. 說明編制十四五規劃為什麼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並分析說明黨中央是如何按法定程
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強調:「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
(6)十四五條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最大的政治優勢: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國家重大問題上進行民主協商、科學決策,集中力量辦大事。
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實行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體制,重要決策由各級黨委集體作出,然後由人大、政府、政協等有關各方實施。這一領導體制具有明顯優勢,中國只有一個領導核心,那就是中共中央。這就能夠有效避免政治上的爭拗和內耗,保持政治穩定和政策連續性,還有決策的高效性和很強的執行力。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維護黨中央的權威
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95年,連續執政67年。這樣長的黨齡和執政時間,在世界政黨史上屈指可數。這其中原因很多,但毫無疑問,堅強的領導核心、成熟的領導集體、中央的高度權威,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央堅強有力,就能提出科學的理論,凝聚黨心民心;就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取得一個個勝利;就能令行禁止,使黨步調一致。中國共產黨95年的歷史,反復證明了這一點。
為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提供製度和紀律保證
為了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准則》總結中國共產黨多年來的成功經驗,針對過去一些年存在的問題,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和紀律的規定。
涉及全黨全國性的重大方針政策問題,只有黨中央有權作出決定和解釋。各部門各地方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可以向黨中央提出建議,但不得擅自作出決定和對外發表主張。對黨中央作出的決議和制定的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向黨組織提出保留意見,也可以按組織程序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黨中央提出。但不允許公開發表同黨中央決定和政策相反的言論,也不允許在群眾中散布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相反的意見。
7. 明朝的俸祿制度是怎樣的
1.明代俸祿制的形成
明代俸祿以品級制度為基礎,其共分為十八等,實行年
俸、月俸雙軌制.明代官員俸祿制度的確定最初始於洪武四
年(1371年).是年,明太祖命中書省、戶部制定文武官員的
俸祿標准,規定:「正一品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正
九品六十石,從九品五十石.省、部、府、縣、衛、所、台憲諸司
官驗數月支.」 作為俸祿制度的補充,明初沿用歷代做法,
「聽武臣墾荒為業,文吏悉授職田」. 洪武十三年,重定內外
文武官歲給祿米、祿鈔之制,「制賜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俸
之數.公、侯、省、府、台、部、都司內外衛官七百六十人,凡田
四千六百八十八頃九十三畝,歲人米二十六萬七千七百八十
石」.0明太祖在給戶部的敕書中指出:「稽古建官,略知等第,
其依品級次第.. 朕觀古今之無品也,則以祿為式,是尚質
量也,惟魏之定品是尚文也.其與文質之道,雖華朴之有殊
亦模範之可徑,守之不紊,履之不煩.今之任官煩資,食祿法
品,勒石昭示,命戶曹司之,毋紊輕重之條,依期而給與之,斯
之公良哉,故茲制諭.」④這一年,明太祖普遍增加了俸米歲
額,從五石到二百石不等.同時,因「大明寶鈔」的發行按官
品增加了祿鈔這一項目,所增加的祿鈔從3O貫到300貫不
等:正一品至從四品均300貫;正從五品150貫;正從六品90
貫;正從七品60貫;正從八品45貫;正從九品3O貫.史載:
「洪武時,鈔一貫,抵米一石.」⑤隨著政權的逐步鞏固和經濟
實力的不斷增強,明政府有條件改善官員的待遇,增俸的范
圍開始擴大,幅度也大為提高.綜合洪武時期來講,此次官
俸定製應是官員生活較為寬裕的一個時期.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終確定乃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先是
對公、侯、伯的俸給制度進行改革,「令公、侯、伯皆給祿米,論
功定數,責成他們各歸舊賜田於官」⑥,廢除了明初「勛戚皆賜
官田以代常祿」⑦之制;其次,把核定官俸與文武官員的品、
階、勛相結合,根據官制統一按月發放官俸,規定:「正一品月
俸米八十七石,從一品至正三品,遞減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從
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從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
六石,從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從六品八石,正七品至從
九品遞減五斗,至五石而止.」 這次俸祿改制與洪武十三年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9卷
相比.正一品增加44石,正從八品和正九品分別增加1~3
石,其餘則大多減少了俸祿,多的減至188石,少則2石不等.
顯然,這一次改制大大降低了官俸的基本標准,進一步縮小
了品級歲俸的差距.此後歷代相沿,「自後為永制」.
二、明代俸祿制的類別及其演變
明代俸祿類別繁多,在各朝有較大的差異,大體分為本
色和折色兩大類.在具體發放過程中,呈現出十分繁雜的特
點,尤其是俸祿的折支是一種嚴重的變相降俸.明代最常見
的折支有米折鈔、米折物、米折銀等幾種形式.下面分述之:
1.米折鈔.洪武七年(1374年)設寶鈔提舉司,第二年印
制「大明寶鈔」,通行民間.但由於寶鈔的發行不設鈔本,發
行額沒有限制,且又易於偽造,致使「大明寶鈔」迅速貶值,形
2 論明代俸祿制度演變的原因及其影響
同廢紙;通貨膨脹直接沖擊了明代正常的俸祿體系,折鈔與
減俸無異.
官俸折鈔始創於明太祖,史載:「洪武時,官俸全給米,問
以錢鈔兼給,錢一千,鈔一貫,抵米一石.」 洪武九年二月令:
「文武官吏俸、軍士月糧,自九月為始,以米、麥、鈔兼給之.
其陝西、山西、北平給米十之五;湖廣、浙江、河南、山東、江
西、福建、兩廣、四川及蘇、松、湖、常等府給米十之七.其悉
以錢鈔准之.儲麥多者,則又於米麥兼給.每錢一千,鈔一
貫,抵米一石;麥減米價十之一」. 洪武十八年十二月,「定鈔
二貫五百文代米一石,充祿賜」. 至洪武二十二年九月,乃
「命庄浪、河州、洮州、泯州、西寧、涼州、寧夏、臨洮八衛官吏
月俸,每石折鈔二貫五百文」. 總體而言,明太祖時期,米折
鈔制僅是局部施行,且折支比例無常.
折鈔全面施行則是從明成祖統治時期開始的.其定例
如下:「在京文武官一品、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品、四
品米鈔中半兼支;五品、六品六分米四分鈔,七品、八品八分
米,二分鈔.每新鈔二錠折米一石.該各衙門按月自赴該庫
關支.」 至於折鈔的具體數額在各朝略有異:永樂時,每米一
石鈔十貫;洪熙時,每米一石給鈔二十五貫,在洪熙元年頒布
的<郊恩詔》之諭令日:「天下諸司文武官吏俸給,每石折支鈔
二貫五百文,近年米價騰涌,日用不給,除原本色米外,其餘
俸米每石折鈔二十五貫,候年豐糧積,再行定奪.」 ;宣德初
年,「米一石用鈔五十貫」 ,宣德八年,每米一石減至十五貫;
正統中,每米一石鈔十貫;成化時,每米一石給鈔十貫.據洪
熙元年尹松的上書:「四方米貴賤不同,每石四十五貫者有
之,六七十貫者有之,官員俸米所折之鈔僅能買不及其所折
數目之一半.」0綜觀有明一代,米鈔兼支例幾經變化,愈折愈
少,脫離市場行價,以致「卑官日用不贍矣」.
2.米折物:胡椒、蘇木、絹布等.永樂初年,決定京官俸
給,「春夏折鈔,秋冬則蘇木、胡椒.五品以上折支十之七,以
下則十之四至十之三」. 永樂二十三年,令在京文武官員折
俸鈔俱給胡椒、蘇木,胡椒每斤准鈔一十六貫,蘇木每斤八
貫.宣德九年(1434年),進一步提高胡椒、蘇木價格,胡椒每
斤准鈔五十貫.與永樂二十三年相比,均提高了6.25倍.
而八年的米鈔比例為鈔十五貫折米一石,這意味著相當於胡
椒每斤折米6.67石,蘇木每斤折米3.33石.成化二年.「1日
例,兩京文武官員折色俸,上半年給鈔,下半年給蘇木、胡
椒」. 胡椒、蘇木作為一種調味品和染色品,大抵從外國進
74
口;在明朝人眼裡,是只有宮廷才能享有的一種奢侈品.將
這種奢侈品作為俸祿發放,且朝廷規定的折色比例遠遠低於
市場行價,官員用薪俸所折之胡椒、蘇木在市場上只能換回
極少的必需品.實際上朝廷是用這種折支的辦法掩蓋其對
官員俸祿的剋扣.
折絹布始於明宗宣德六年,規定:「以承運庫中的生絹折
支在京文武官員的俸給,絹每匹折米二石.八年,令兩京文
武官員折色俸,每鈔十五貫折米一石,仍以十分為率,七分折
絹,三分折布,絹每匹准鈔四百貫,布每匹一i百貫.」 此即所
謂的米折絹和米折布;不難看出經過折算後,絹一匹折米26.
7石.布一匹折米13.3石.到了成化七年,戶部尚書楊鼎請
「以甲字型檔所積之布估給.布一匹當鈔二百貫.是時,鈔法不
行,一貫僅值錢二三文,米一石折鈔十貫,而布值僅二三百
錢,布一匹折米二十石,則米一石僅值十四五錢」. 成化十六
年,又令「以三梭布折米,每匹抵三十石,其後粗闊布亦抵三
十石」. 然而當時,「三梭布一匹,極細者不過值銀二兩,而米
價遇貴則有一石值銀一兩者.今布一匹折米三十石,輕重已
自懸決,後乃至以粗闊棉布值銀三四錢者,亦抵米三十石,則
是粗布一匹而價銀至三十兩,自古未有也」.
3 論明代俸祿制度演變的原因及其影響
以正五品官為例:一個正五品官員的年俸米為192石,1
匹布按成化十六年3O石之折算比例折支給官員,而1匹細
布價值不過2兩白銀,其年俸實際值銀僅6.4兩;1匹細布如
此.更何況僅值銀三四錢的粗闊棉布之折支.顯然,明廷米
折絹布的情況達到了一個荒唐的境地.因此,史家嘆「自古
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3.折支銀兩.清人趙翼在<廿二史 .明官俸最薄條》
中記載:「成祖遷都北京.以漕運不便,百官俸米,皆另赴南京
關支,惟英國公張輔,以功大許北京支領.其百官俸米,領票
後賣於商人赴領,每十石只直銀一二兩.周枕以江南正苦糧
重,建議量折銀,每石銀四錢,以充百官俸.折銀之例始
此」. <續文獻通考.田賦考》亦記載道:「先是京師百官月俸,
皆持帖赴領,南京米賤,時俸帖七八石,僅易銀一兩.江南巡
撫周枕,請減重額官田,極貧下戶兩稅,准者金花銀.每兩當
米四石,解京充俸.至是副都御史周銓言,行在各官俸支米
南京,道遠費多,輒以米易貨,貴買賤售,十不及一.朝廷虛
糜廩祿,各官不得實惠.請於南畿、浙江、江西、湖廣不通舟
楫地.折收布、絹、白金(銀).解充京俸.」
同時,據(明會典》載:成化二十年,令五府六部等衙門官
員三分四分本色俸,每石暫折銀七錢,以後如舊例.至孝宗
即位,重令上述衙門官員的本色銀折俸關支.弘治四年,折
銀官員的范圍又擴大至該支南京本色俸者.米一石折銀七
錢. 百官折銀情形乃與米鈔例相似,任隨其意,缺乏一個合
理的折支尺度,取之於民與發之於官的比例相差很大.誠如
顧炎武所雲:「百官所受俸,亦米也,或折以鈔,其後鈔不行而
代以銀,於是糧之重者愈重,而俸之輕者愈輕,其弊在於以鈔
折米,以布折鈔,以銀折布,而世莫究其源流也.」0在米折銀
的時候,明廷並未嚴格執行這一措施.而是在銀、物之問反復
的折騰;加之商人的盤剝,高者為原來的幾分之一,低者僅為
原來的幾十分之一,直接導致了清廉官吏入不敷出的狀況日
益嚴重.
4.廢除職田.明代薄俸的另一突出表現是廢除了歷代
的職田制度.古代職田制度是官員俸祿制度的重要補充.
自秦漢實行土地私有制以來,歷代均承襲授百官田為職田的
制度,以此作為官員俸給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初仍有職田
制,史載:「勛戚皆賜官田以代常祿.」國洪武十年,「賜百官公
田,以其租人充祿.指揮沒於陣者,皆賜公田」. <明太祖實
錄》亦載:「制賜百官公田,以其租人充俸之數.公、侯、省、
府、台、部、都司內外衛官七百六十人,凡田四千六百八十八
頃九十三畝,歲人米二十六萬七千七百八十石.」但隨後「令
還田給祿米」. 職田的取消,大大降低了官員的實際俸祿水
平,尤其是地方官的俸祿.<明史.職官志》載:「周自卿以下
有田不稅,晉有芻田,後魏宰人之官有公田,北齊一品以下公
田有差,唐制內外官給職田.」 然「惟本朝官仰俸薪,別無所
賜,郡邑所在,田皆起科,亦不聞有公田之名」.0顧炎武分析
道:「前代官吏,皆有職田,故其祿重.祿重則吏多勉而為廉.
. . 是國初此制未廢,不知何年收職田以歸之上,而但折俸
鈔,其數復視前代為輕,始無以則吏之廉矣.」
職田制度對於增祿,穩定地方低級官僚隊伍有著重要意
義;職田制度的廢除加大了明代官員收人的不穩定性,也大
大增加了明政府整頓吏治的難度.
三、明代薄俸制的原因及其危害
與唐宋時期的厚祿相比,明代的俸祿可謂相形見絀,不
可同日而語.對此,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清乾嘉時期的
考據學家趙翼對此都有專門的論述.顧炎武在總結明亡時
深情的說道,「今日貪取之風,所以固膠於人心而不可去者,
以俸給之薄而無以贍其家也.」 明代官俸的折支制度,以鈔
折米,又以米折鈔,而官員幾經折騰到手之鈔則如同廢紙一
4 論明代俸祿制度演變的原因及其影響
般.以致顧炎武認為折支制度是造成明代官俸低微的主要
弊端.
折支制度無疑是造成官員俸祿低微的直接原因,但是我
們如果進一步思考,明代為什麼要這樣折騰百官,使官員俸
祿連養家糊口都有困難呢?我們認為造成明代薄俸的狀況
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明代俸祿之薄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直接關
系.朱元璋出生於一個典型的貧困農民之家,父母兄長「農
業艱辛,朝夕彷徨」,他自己年幼時亦飽受官吏欺壓和飢寒流
離之苦,對社會各階層的人情世故有很深的了解,並目睹了
元末「百官多貪暴」的黑暗政治現實.朱元璋的閱歷和思想,
決定了他對土豪劣紳們奢侈豪華的生活有一種本能的仇恨,
而對官吏們的腐敗蠢民尤為深惡痛絕.其執政後即貫徹「重
典懲貪」的治國思想,並告戒群臣,「朕向在民間,嘗見縣官奸
而弄法,蠢政害民,靡所不至.遂使君聽不宣,政事日壞;加
以凶荒,弱者不能聊生,強者去而為盜」. 一向以簡朴著稱的
皇帝,雖視「前代差已薄」,但在他的觀念之中乃認為,官員的
俸祿只要足夠養家糊口略有剩餘即可.正是朱元璋的這種
心理致使其幾次調整官俸,導致官俸越來越薄.
其次,戰後的明王朝百廢待興、財政緊張,而各種俸祿,
如宗藩俸祿、勛戚俸祿、軍士俸餉、百官俸祿,成為一種沉重
的財政包袱,從而造成了明代一開始就不得不實行低俸,而
其中宗藩俸祿尤為明廷之痼疾.龐大的宗俸支出使得明政
府每年耗費巨額財政來維持其「食祿而不治事」的寄生生活,
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嚴重負擔,客觀上影響了官員的實際俸祿
水平.
明朝初年,諸王公主人數不多,國家財政尚能支付.至
明中葉以後,宗室人口繁衍迅速,數量龐大,史稱:「國初支庶
不繁,定製因略;金麟趾蠡斯其麗不億,視昔時數百倍矣.」
根據徐光啟計算,宗藩人數大約每3O年增加一倍,洪武時
「親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而到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則
「見存者不下八萬」.∞以河南開封之周王府為例:「洪武中河
南開封惟一周府,今(嘉靖初)郡王已增三十九府,將軍至五
百餘,中尉儀賓不可勝計.」∞嘉靖時擔任禮部尚書的梁材道:
「河南初封周王一府,歲支祿米一萬石.今增郡王、鎮、輔、俸
等將軍、中尉、郡縣等主君並儀賓等,至一千四百四十位員,
共歲支祿米六十九萬二百五十石.」o同時,梁材列舉了山西、
山東宗藩及祿米數量,指出:「山西宗藩數為1851人,歲支祿
米872306石;山東宗藩數為361人,歲支祿米139237石.」
嘉靖後期,巡按直隸監察御史林潤上書朝廷,不無憂慮的談
了宗祿問題給國家財政帶來的沉重負擔,他說:「今天下之事
極弊而大可慮者,莫甚於宗藩.. 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糧四百
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如山
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萬石,而祿米三百一十二萬石;河南,
存留米八十四萬三千石,而祿米一百就是二萬石.是二省之
糧借令全輸,已不足供祿米之半,況吏俸、軍餉皆出其中
乎!」 禮科給事中張國彥也說:「天下歲供京師者止四百萬
石,而宗祿糧則不啻倍之,是每年竭國課之數,不足以供宗室
之半也.」
再次,漕運困難.漕運是我國兩千餘年封建集權王朝的
生命線,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補給線.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
視,視為國家之大政.史載:「明成祖肇建北京,轉漕東南,水
陸兼挽,仍元人之舊,參用海運.」0後因「海運多險,陸挽亦
艱.」 永樂九年二月乃命尚書宋禮、侍郎多純都督周長浚會
通河,歷經數年,「自是漕運直達通州,海陸運俱廢」. 在明
代,京杭大運河承擔著漕運之重任,漕糧北運主要倚仗大運
河.因此漕運的興衰客觀上也制約了明代官俸政策的推行.
附表:明代(1421~1570)的漕糧實運數: (單位:萬石)
分析上表可看出:與明初相比,運河每年漕糧的實際運
5 論明代俸祿制度演變的原因及其影響
量總體呈遞減趨勢(明初平均為40O萬石左右);至明末萬曆
三十年,漕運抵京僅百三十八萬石.總之,因大運河中段借
黃河作道,常因黃河的多決、改道,漕運屢遭破壞;加上官府
腐敗、漕運軍官剋扣食贓,沿途販賣漁利,造成了漕糧短缺,
明政府只得以漕糧改折加以應付.漕運的困難,致使漕糧不
能及時到位,此亦為經濟中心與政治中心相離的明代官員俸
薄、採取折銀方式之重要原因.
復次,官僚機構的不斷膨脹,官俸支出的增幅遠遠不及
官僚隊伍的膨脹速度.洪武時,全國武職人員約2.8萬人,
到成化年間,已增至8.1萬余員;文職人員,洪武時約2.4萬
人,正德以來,僅吏員就增至5.1萬余員.在嘉靖年間,劉體
健就上書指出:「以歷代官數,漢七千八百餘員,唐萬八千員,
宋極冗至三萬四千員.明代文職官數在國初五千四百有餘,
武職官員在國初為二萬八千餘員,自憲宗五年,武職已逾八
萬,全文武官數蓋十餘萬.至武宗正德年間,文官二萬四千
六百八十三員,武官十萬,衛所七百七十二,旗軍八十九萬六
千,吏五萬五千,其俸祿糧約數千萬,全國夏秋糧大約二千六
百六十多萬石,出多人少,俸給無法提高. 由於冗員冗官享
受政府俸祿人員的范圍大大擴大,個體官俸就大為減少,以
致造成各級官吏所得大多人不敷出,嚴重影響了官吏的實際
生活水平.
明代薄俸制對當時政治與社會造成的危害是顯著的.
明代的薄俸制,在「百姓財力俱困,如初飛之鳥」∞的明
初,對緩解國家財政困難、樹立廉政之仕風雖有一定積極意
義;但明中葉以後,則加深了吏治的腐敗和政治的腐朽,造成
「貪風不息,廉吏難支」 的局面.俸薄如此,使得小官舞弊以
救貧、大官貪污以致富,導致吏治敗壞,加重了百姓負擔,擴
大社會矛盾,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筆者認為,明代大小官
員之所以竟相走向貪污的道路,除與封建地主階級官僚腐
敗、貪婪的本性所決定外,與明代官員俸祿制度的重大缺陷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對於俸祿厚薄與廉政之間的關系前人早有許多深刻的
闡述.管子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西漢孝
宣皇帝在給低級官吏加俸的詔書中指出:「今小吏皆勤事而
俸祿薄,欲使其勿侵漁百姓,難矣.」 宋太祖更是一針見血指
出:「吏不廉則政治削,祿不充則飢寒迫,所以漁殺小利,蠹耗
下民,由茲而作矣.」 對於明朝的官俸現狀,其時人亦頗多議
論.永樂時任雙流知縣的孔友諒說:「國朝制祿之典,視前代
為薄.今京官及方面官稍增俸祿,其餘大小官員自折鈔外,
月不過米二石,不足食數人,仰事俯首之資,以道路往來,費
安所取資.貪者放利行私,廉者終萎莫訴.」 正統年間御史
陳泰也說:「今在外諸司文臣去家甚遠,妻子隨行,祿厚者月
給米不過二石,薄者一石,又多折鈔,九載之間,仰事俯首之
資,道路往來之費,親故問譴之需,滿罷閑居之用,其祿不贍,
則不免失其所守,而陷於罪者多矣.」
在俸祿普遍低微的情況下,眾多官員侵漁百姓,相互影
響,勢必造成貪污成風.到明中葉以後,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均留有貪污之痕跡.史稱:「嘉靖時期,貪官暴吏,布滿中外;
嘉隆以後,更是『惟賄是舉,而人皆以貪墨以奉上司.」舊微薄
的俸祿,使得明代官場「禮義淪亡,盜賊競作,貪婪和無恥之
風彌漫」. 在薄俸制下,更是使得廉吏生活拮據,難以維持生
計.洪武年間,官至正三品的通政使的曾秉正,去職時竟「貧
不能歸,鬻其四歲女」. 成化年間,曾以廷試第一名為翰林修
撰的羅倫,在被貶為福建市舶副使時,因微薄的官俸不足開
支,只好靠賣字謀生;大清官海瑞,在死的時候,同僚在其家,
更是只見麻布帳子破箱子,只好由其同僚湊錢辦了喪事.
在這樣一個連正常生活需要都無法得到滿足的朝代,即
6 論明代俸祿制度演變的原因及其影響
使重典酷法也無法阻止官吏涉牽貪賄之途.顧炎武一針見
血地指出:「今日貪取之風所以膠固於人心不可去者,以給俸
之薄而無以贍其家也.」國在明代官員其家庭成員普遍多達數
十人的情況下,單單靠低微的俸給,絕大多數是無法滿足其
生活享受的,入不敷出是迫使他們競相走上貪污之路的重要
原因.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明代官員的俸祿在歷史上為典
型的「薄俸」.筆者認為,俸祿水平與廉政密切相關,在封建
時代厚祿未必養廉,但是適當的俸祿水平是確保吏治清廉的
必要條件;「俸薄不足以養廉」,「吏俸薄則犯贓者必多」;0隻
有俸祿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然後嚴肅法紀,才能收到止貪勵
廉的功效.誠如明代正統年間御史陳泰上書所言:「乞量增
祿廩,俾足養廉,然後治貪污,則貪風息」, 單靠重典懲貪難
以收到成效.官吏的俸祿水平需因時制宜,適應社會經濟的
發展,適時調整官員待遇;俸祿水平偏低,影響官吏的積極
性,與其地位和作用不相稱,弱化行政效率;同時易造成官吏
生活拮據,導致貪風盛行,殃及百姓.一個朝代官俸的設計
科學與否應遵循這樣原則:一般官吏的俸祿需足以養家,使
其無後顧之憂,並不得低於社會的平均消費水平.
8. 唐玄宗時期我國的法定婚齡如何規定
抄唐玄宗開元令:男十五襲,女十三。
據統計,歷代婚齡如下。戰國齊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戰國越王勾踐令:男二十,女十七。漢惠帝令:女十五。晉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貞觀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開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宋仁宗天聖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寧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馬光《書儀》: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禮》:男十六,女十四。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禮》:男十六,女十四。事實上,漢昭帝八歲斷位,時上官後才六歲,十歲時冊立為皇後;昭帝死,皇後才十四五歲;漢平帝九歲繼位,權臣王莽以九歲之女嫁他為皇後。民間,早婚之俗一直為歷代所崇尚。漢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六知禮儀,十七遺汝嫁。」《漢書·王吉傳》:「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代不明而民多夭。」南朝梁武帝《河中水之歌》:「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婚為盧郎婦,十六生兒字阿侯。」唐李白《長干行》:「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宋司馬光《家范》:「及其長成,或不肖無賴,或身有惡疾,或家貧凍餒,或喪服相仍,或從宦遠方,遂致棄信負約,速獄致訟者多矣。」
9. 北京今年擬安排住房租賃條例等54項立法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有哪些重點立法工作?日前,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新聞發言人王愛聲介紹了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今年擬安排立法項目五類,共54項,其中,審議項目25項,立項論證項目11項。在圍繞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方面,擬制定獻血條例、傳染病防治條例,修改實驗動物管理條例、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對修改動物防疫條例開展立項論證等。
王愛聲介紹,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於2月4日經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七十五次主任會議通過。今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在中共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首都發展為統領,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落實主動、擔當、精準、有效的立法工作理念,加強高質量發展、公共衛生、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城市安全等重點領域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增強立法針對性系統性,完善立法工作機制,為推動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提供及時、有力、到位的法治保障。
王愛聲說,今年擬安排立法項目五類,共54項。其中,審議項目25項,立項論證項目11項,調研論證項目13項,繼續推進起草工作的項目2項,法規預案研究項目3項。
圍繞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擬制定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社會信用條例、國際語言環境建設促進條例;對制定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審查監督條例開展立項論證。
圍繞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擬制定獻血條例、傳染病防治條例,修改實驗動物管理條例、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對修改動物防疫條例開展立項論證。
圍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擬制定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識和標語宣傳品設置管理條例,制止餐飲浪費規定,修改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對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土壤污染防治條例開展立項論證。
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擬制定接訴即辦條例、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住房租賃條例;對制定醫療保障基金監管條例、不動產登記條例、修改實施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開展立項論證。
圍繞維護城市安全,擬制定保守國家秘密條例、禁毒條例、種子條例、節約用水條例,修改安全生產條例;對制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和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條例開展立項論證。
圍繞完善人大制度,擬修改區、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實施細則,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
此外,根據對民法典涉及法規的清理結果,擬對與民法典相關的部分地方性法規進行修改和廢止。開展城市更新、家庭教育、森林資源保護、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等項目的調研論證。
10. 新聞夜航官網:大慶計程車起步價低,租金高,整頓計程車市場,打擊黑車,取消交通部門車容不整扣車7天行為
就是低啊 , 還是九八年左右的定價呢 ,大慶的gdp等生活指數排名靠前 ,而起步回價卻遲遲未變,居全省最答低。 所謂的公車公營只不過是為某些人或群體開辟了合法的斂財手段而已。 大慶的哥就是金字塔的最低層,看似風光,但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我們披星戴月,累得腰酸背痛卻所剩無幾。 有關部門卻置若罔聞,無論什麼看法還是意見都被婉轉的當了回來,真可謂巧舌如簧。 把我們往各個公司一推,就不管了,美其名曰:公司自主經營,有各自的管理方法,主管部門不予干涉。 各個公司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了。可謂「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我們壓抑太久了 一觸即發 一呼百應 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