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西消防條例

江西消防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23 14:55:33

Ⅰ 消防條例有哪些

中億安(中國億萬人民的安全守護者 企業財產安全的守護神)消防安裝、施工、設計、檢測一條龍!
1、《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
施行日期:2006年12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下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築:
①9層及9層以下的居住建築(包括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居住建築);②建築高度小於等於24m的公共建築;③建築高度大於24m的單層公共建築;④地下、半地下建築(包括建築附屬的地下室、半地下室);⑤廠房;⑥倉庫;⑦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⑧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⑨可燃材料堆場;⑩城市交通隧道。
不適用范圍:本規范不適用於炸葯廠房(倉庫)、花炮廠房(倉庫)的建築防火設計。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氣工程、石油化工企業、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等的建築防火設計,當有專門的國家現行標准時,宜從其規定。
2、《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 50028-2006
施行日期:2006年11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向城市、鄉鎮或居民點供給居民生活、商業、工業企業生產、採暖通風和空調等各類用戶作燃料用的新建、擴建或改建的城鎮燃氣工程設計。
不適用范圍:①本規范不適用於城鎮燃氣門站以前的長距離輸氣管道工程。②本規范不適用於工業企業自建供生產工藝用且燃氣質量不符合本規范質量要求的燃氣工程設計,但自建供生產工藝用且燃氣質量符合本規范要求的燃氣工程設計,可按本規范執行。③本規范不適用於海洋和內河輪船、鐵路車輛、汽車等運輸工具上的燃氣裝置設計。
3、《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
施行日期:1995年11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下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高層建築及其裙房:
①十層及十層以上的居住建築(包括首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
②建築高度超過24m的公共建築。
不適用范圍:本規范不適用於單層主體建築高度超過24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公共建築以及高層建築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4、《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2-95(2001年版)
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
5、《氧氣站設計規范》GB 50030-91
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
6、《乙炔站設計規范》GB 50031-91
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
7、《村鎮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39-90
施行日期:1991年3月1日
8、《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97
施行日期:1998年5月1日
9、《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 50049-94
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
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94(2000年版)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11、《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 50058-92
施行日期:1992年12月1日
12、《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02
施行日期:2003年3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新建、擴建和改建石油庫的設計。
不適用范圍:本規范不適用於石油化工廠廠區內、長距離輸油管道和油氣田的油品儲運設施的設計。亦不適用於地下水封式石油庫、自然洞石油庫。
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98
施行日期:1999年6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內設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不適用范圍:不適用於生產和貯存火葯、炸葯、彈葯、火工品等場所設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1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084-2001
施行日期:2001年7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的民用與工業建築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
不適用范圍:本規范不適用於火葯、炸葯、彈葯、火工品工廠、核電站及飛機庫等特殊功能建築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
15、《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
施行日期:2005年10月1日
16、《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 50156-2002(2006年版)
施行日期:2002年7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汽車加油站、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壓縮天然氣加氣站和汽車加油加氣合建站工程的設計和施工。
17、《民用爆破器材工廠設計安全規范》GB 50089-98
施行日期:1998年11月1日
18、《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98(2001年版)
施行日期:1999年5月1日
19、《鹵代烷1211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J110-87
施行日期:1988年5月1日
20、《低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151-92(2000年版)
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
21、《地下及覆土火葯炸葯倉庫設計安全規范》GB 50154-92
施行日期:1992年10月1日
22、《地鐵設計規范》GB 50157-2003
施行日期:2003年8月1日
23、《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 50160-92(1999年版)
施行日期:1992年12月1日
24、《煙花爆竹工廠設計安全規范》GB 50161-92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25、《鹵代烷1301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163-92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26、《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66-92
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
27、《氫氣站設計規范》GB 50177-2005
施行日期:2005年10月1日
28、《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183-2004
施行日期:2005年3月1日
29、《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193-93(1999年版)
施行日期:1994年8月1日
30、《發生爐煤氣站設計規范》GB 50195-94
施行日期:1994年9月1日
31、《高倍數、中倍數泡沫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196-93(2002年版)
施行日期:1994年8月1日
32、《水噴霧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219-95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33、《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2006
施行日期:2007年4月1日
3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1-2005
施行日期:2005年7月1日
35、《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3-97
施行日期:1997年8月1日
36、《泡沫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81-2006
施行日期:2006年11月1日
37、《飛機庫設計防火規范》GB 50284-98
施行日期:1999年4月1日
38、《消防通信指揮系統設計規范》GB 50313-2000
施行日期:2000年8月1日
39、《固定消防炮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38-2003
施行日期:2003年8月1日
40、《乾粉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47-2004
施行日期:2004年11月1日
41、《儲罐區防火堤設計規范》GB 50351-2005
施行日期:2005年7月1日
42、《建築內部裝修防火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354-2005
施行日期:2005年8月1日
適用范圍:本規范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內部裝修工程的防火施工與驗收。
不適用范圍:本規范不適用於古建築和木結構建築的內部裝修工程的防火施工與驗收。
43、《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70-2005
施行日期:2006年5月1日
44、《煤礦井下消防、灑水設計規范》GB 50383-2006
施行日期:2006年11月1日
45、《鋼結構防火塗料應用技術規范》CECS 24:90
批准日期:1990年9月10日
46、《建築防火封堵應用技術規程》CECS 154:2003
施行日期:2003年12月1日
47、《合成型泡沫噴霧滅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CECS 156:2004
施行日期:2004年2月15日
48、《煙霧滅火系統技術規程》CECS 169:2004
施行日期:2004年8月1日
49、《油浸變壓器排油注氮裝置技術規程》CECS 187:2005
施行日期:2005年10月1日
50、《注氮控氧防火系統技術規程》CECS 189:2005
施行日期:2005年11月1日
51、《建築鋼結構防火技術規范》CECS 200:2006
施行日期:2006年8月1日
52、《旋轉型噴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技術規程》CECS 213:2006
施行日期:2006年12月1日
53、《城市消防站建設標准》(修訂)
施行日期:2006年5月1日
54、《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
55、《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合用場所消防安全技術要求》GA703-2007

Ⅱ 江西省消防條例的第六章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五條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普及消防教育,落實消防安全措施,健全消防組織、制度,改善消防設施,及時發現、消除火災隱患,預防火災事故成績突出的;
(二)撲滅火災,避免損失有重大貢獻的;
(三)對查明火災原因有突出貢獻的;
(四)在消防科學技術研究或者科研成果推廣中成績顯著的。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可以並處該項工程概算1%至5%的罰款:
(一)建築工程施工圖的消防設計未經公安消防機構審核或者經審核不合格擅自施工,或者擅自改變經審核合格的施工圖消防設計,或者未按審核的施工圖消防設計施工的;
(二)列入工程概算的消防經費挪作他用的;
(三)依法應當進行消防設計的建築工程竣工時未經消防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
(四)公眾聚集的場所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經檢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開業的。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舉辦大型集會、焰火晚會、燈會等群眾性活動,具有火災危險的,公安消防機構應當責令當場改正;當場不能改正的,應當責令停止舉辦,可以並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擅自降低消防技術標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建築構件和建築材料或者不合格的裝修、裝飾材料施工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止施工,可以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營業性場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可以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一)對火災隱患不及時消除的;
(二)不按國家有關規定,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的;
(三)不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的。
在設有車間或者倉庫的建築內設置員工集體宿舍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維修、檢測消防設施、器材的單位,違反消防安全技術規定,進行維修、檢測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或者使用、銷毀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警告或者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違反消防安全規定進入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場所的;
(二)違法使用明火作業或者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違反禁令,吸煙、使用明火的;
(三)阻攔報火警或者謊報火警的;
(四)故意阻礙消防車、消防艇趕赴火災現場或者擾亂火災現場秩序的;
(五)拒不執行火場指揮員指揮,影響滅火救災的;
(六)過失引起火災,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一)指使或者強令他人違反消防安全規定,冒險作業,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埋壓、圈佔消火栓或者佔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的,或者損壞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器材的;
(三)有重大火災隱患,經公安消防機構通知逾期不改正的。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上2000以下罰款。
有第一款第(二)項所列行為的,還應當責令其限期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對逾期不恢復原狀的,應當強制拆除或者清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第四十四條火災撲滅後,為隱瞞、掩飾起火原因,推卸責任、故意破壞現場或者偽造現場,尚不構成犯罪的,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處警告或者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五條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處罰,由公安消防機構裁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責令停產停業,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由公安消防機構報請當地人民政府依法決定,由公安消防機構執行。
第四十六條公安消防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消防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為之一,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損失,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對不符合國家建築工程消防技術標準的消防設計、建築工程通過審核、驗收的;
(二)對應當依法審核、驗收的消防設計、建築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審核、驗收的;
(三)發現火災隱患不及時通知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改正的;
(四)利用職務為用戶指定消防產品的銷售單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築消防設施施工單位的;
(五)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四十七條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法定期限內不申請復議也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Ⅲ 關於消防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關於消防的法律法規有如下幾種:

1、《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國家標准《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和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會同有關單位編寫,自2015年5月1日起實施。

2、《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由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共同對《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93進行了修訂。

3、《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國家標准《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學研究所會同有關單位進行了局部修訂,已經有關部門會審。

4、《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物的防雷設計。不適用於天線塔、共用天線電視接收系統、油罐、化工戶外裝置的防雷設計。

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為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加強應急救援工作,保護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3)江西消防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消防工作,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消防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

第三條:消防工作由公安機關實施監督。人民解放軍各單位、國有森林、礦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門實施監督,公安機關協助。

Ⅳ 江西省消防條例的第四章火災撲救

第二十五條任何人發現火災,都應當迅速准確地向消防隊(站)報警。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無償為報警人員提供方便。
第二十六條消防隊接到火警後,必須立即趕赴火場,進行撲救。
消防車(艇)趕赴火場時,可以使用平時不準通過的道路、空地、水域,其他車輛、船舶必須避讓,優先保證消防車(艇)通過。
第二十七條公安消防機構負責火災現場撲救的組織指揮。發生大火時,可根據需要由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組成滅火指揮部或者火場前沿指揮部,明確火場總指揮。在緊急情況下,火場指揮員有權決定拆除毗鄰的建(構)築物,對火場周邊實行交通管制等緊急處置措施,調動交通、供水、供電、郵電、醫療救護、環境衛生等主管部門的力量和所需物資。
任何單位和成年公民都應當承擔支援滅火救災的義務,服從火場指揮員的滅火救援指令。
第二十八條火災撲滅後,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保護火災現場,如實提供情況,協助公安消防機構調查火災原因,核實火災損失。未經公安消防機構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入火災現場。
第二十九條公安消防隊撲救火災,不得向發生火災的單位、個人收取任何費用。
經公安消防機構核准,火災責任單位負責補償下列費用:
(一)外單位的專職、義務消防隊因撲救火災所損耗的燃料、滅火劑和損壞的器材裝備費用;
(二)對火災原因進行鑒定或者專家論證的費用;
(三)在緊急情況下,為避免更大損失而拆除毗連火場的建(構)築物的補償費用。

Ⅳ 新修訂的《江西省消防條例》自什麼時候起正式實施

2010,11,起正式實施

Ⅵ 江西省消防條例的第三章火災預防

第十二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加強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知識的宣傳教育,開展防火檢查,消除火災隱患,增強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第十三條公民應當負責個人住宅的防火安全,對他人違反消防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勸阻、制止的權利和向有關部門報告的義務。
第十四條在新建、擴建、改建工程時,按照國家工程建築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築工程,必須堅持誰設計、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執行消防技術規范。
工程項目進行初步設計審查時,應當有公安消防機構參加。列入工程概算的消防經費,不得挪作他用。
建設單位應當將建築工程的消防設計資料送公安消防機構審核。
建築工程施工圖的消防設計經公安消防機構審核後,建設主管部門方可辦理施工許可證。
第十五條建築工程施工圖的消防設計經公安消防機構審核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確需變更的,必須經原審核的公安消防機構同意,由設計單位出具變更通知書。
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施工單位負責,建設單位予以協助。
第十六條按照國家工程建築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築工程和建築消防設施完工後,必須經過公安消防機構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七條從境外引進項目的工程設計,必須符合我國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我國現有規范尚未包括的新項目、新設計或者國外規范與我國規范不相吻合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公安消防機構應當進行論證和審核。
第十八條消防設施的設計、施工和維修,必須由具備相應專業資質等級的單位承建。
第十九條生產、使用、儲存、經營、運輸、銷毀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消防規定。
公安消防機構對生產、使用、儲存、經營、運輸、銷毀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格實行審核制度。
變更生產、使用、儲存、經營、運輸、銷毀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種類、數量、地點、方法的,應當重新辦理審核手續。
第二十條公安消防機構在審核、驗收有關項目時,必須在國家規定的審核、驗收時限內辦理,不得隨意拖延。
第二十一條嚴禁在高層建築、地下工程、消防重點部位的安全距離內和其他容易引起火災及人員傷亡的場所,焚燒物品,燃放煙花爆竹。
公安消防機構應當對前款規定的場所劃定具體范圍,並責成有關單位設置明顯禁止標志。
第二十二條舉辦大型集會、焰火晚會、燈會等群眾性活動,具有火災危險的,主辦單位應當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落實消防安全措施,並向公安消防機構申報,經公安消防機構對活動現場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合格後,方可舉辦。
公安消防機構收到主辦單位的申報後,應當在3日內前往檢查;檢查後2日內發出《消防安全檢查意見書》。
第二十三條高層建築、地下工程、商場、賓館、文化娛樂場所以及其他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其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須保持暢通,並有疏散標志、指示燈和火災應急照明設施;其他場所、部位必須按規定設置消防安全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防火間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二十四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根據防火、滅火的需要,配備相應種類、數量的消防器材、設備和設施,並加強保養、維護和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改動、移動、停用消防設備和設施。
除滅火救災外,公共消火栓只能由公安消防機構、城建部門使用。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條 消防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每個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消防法規,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條 各級公安機關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和本實施細則,實施消防監督。除人民解放軍各單位、國有森林和礦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門實施消防監督,公安機關予以協助外,其餘所有單位的消防工作都應當接受當地公安機關的監督。

第二章 火災預防
第四條 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在規劃新建、擴建和改建城市的時候,必須依照有關消防法規,會同消防監督機構制定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訊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的規劃和具體建設方案,並將其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市級人民政府審查城市詳細規劃時,應當吸收消防監督機構參加。
第五條 城市總體規劃審定批准後,公共消防設施由城建、公用、郵電等部門分別負責建設和維護,當地消防監督機構負責驗收、使用。
第六條 市區公共消防設施不足或者不適應實際需要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提請地方人民政府責成城建、公用、郵電等有關部門作出技術改造或者改建、增建規劃,加以解決。
第七條 設計人員在工程設計中,必須貫徹有關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設計單位和人員應當對工程的防火設計負責。其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對不符合消防技術規范的工程設計,不予批准。
第八條 建設單位應當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有關防火的設計圖紙和資料負責審核。
第九條 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和外資獨立經營的企業或從國外引進項目的工程設計,其防火要求必須符合我國消防技術規范的規定。依據國外或者港澳地區消防技術規范進行的工程設計,必須將防火設計圖紙並附上消防技術規范等有關資料,送當地設計部門審核。
第十條 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防火設計圖紙施工,不得擅自改動,並負責施工現場的消防工作。
第十一條 工程竣工時,建設單位應當對工程的消防設施進行驗收。對不符合防火設計要求的,待施工單位負責解決後,方可接收使用。
第十二條 在城區不準搭建易燃簡易建築。如果臨時需要搭建的,必須事先報經當地城市建設部門審批,並應當在規定的限期內拆除。
第十三條 鄉鎮人民政府在規劃鄉鎮建設時,應當同時規劃消防水源、消防通訊和消防通道。鄉、村的生產、民用建築的設計和施工,應當符合有關農村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
第十四條 生產建築構件、配件或新型建築材料、防火塗料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准對產品進行燃燒性能或耐火極限等數據的測定,並將各種測定的性能、數據寫在產品說明書上,否則不準出廠。
第十五條 生產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標准或專業標準的規定,對產品進行閃點、燃點、自燃點、爆炸極限等數據的測定,並將其數據和防火、防爆、滅火、安全儲運等注意事項寫在產品說明書上,否則不準出廠。
第十六條 研製易燃的新材料、新產品和有火災危險的新設備、新工藝的單位,必須對研製的每一項目提出預防火災的具體辦法,經上級主管部門鑒定批准後,方可交付生產。
第十七條 採用有火災危險性的新設備、新工藝和可燃易燃新材料的單位,必須按照研製部門提供的預防火災的具體辦法,採取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八條 具有火災危險的場所禁止動用明火。確需動用明火時,必須事先向主管部門辦理審批手續,並採取嚴密的消防措施,切實保證安全。
第十九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實行防火責任制度,確定一名行政領導人為防火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本實施細則和其他有關消防法規;
(二)組織實施逐級防火責任制和崗位防火責任制;
(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四)把消防工作列入工作、生產、施工、運輸、經營管理的內容;
(五)對職工進行消防知識教育;
(六)組織防火檢查,消除火險隱患,改善消防安全條件,完善消防設施;
(七)領導專職或者義務消防組織;
(八)組織制定滅火方案,帶領職工撲救火災,保護火災現場;
(九)追查處理火警事故,協助調查火災原因。
第二十條 鄉鎮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做好管轄區內的消防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本實施細則和其他有關消防法規;
(二)督促街道、鄉鎮企業和專業戶、個體工商戶、經濟聯合體做好消防工作;指導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開發群眾性的消防工作;
(三)進行消防宣傳,組織群眾制定防火公約;
(四)組織防火檢查,督促消除火險隱患;
(五)管理專職或者義務消防組織;
(六)組織火災撲救,保護火災現場,協助調查火災原因。
第二十一條 禮堂、影劇院、俱樂部、文化宮、游樂場、體育館、圖書館、展覽館等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必須做到:
(一)不準超過額定人數;
(二)安全出口處應當設置明顯的標志,疏散通道必須保持暢通,嚴禁堆放任何物品或者增加座位;
(三)安裝、使用電氣設備必須符合防火規定。臨時增加電氣設備,必須採取相應措施,保證安全;
(四)嚴格控制明火、焰火、鞭炮的使用與燃放。確實需要使用與燃放時,必須採取保證安全的預防措施;
(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化學物品;
(六)制定應急疏散方案;
(七)管理人員應當堅守崗位,加強值班和檢查,確保安全。
第二十二條 使用高層建築的賓館、飯店、醫院以及其他單位,必須建立健全消防組織,制定防火安全管理辦法,指定專人維護、管理消防器材、設備和設施,保證完整好用;對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進行防火知識教育和滅火技術訓練,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
第二十三條 城區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平時不得用於生產、存放和銷售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利用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開設旅館、招待所、商店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時,必須符合地下工程的消防規定。
第二十四條 舉辦物資交流、展銷、集市貿易和焰火、燈火晚會的單位,在地點選擇、亭棚搭設、電氣線路架設、明火使用以及消防設施的配置等方面,應當符合消防規定。
第二十五條 對古建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以及其他由國家指定保護的紀念建築物,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消防法規,做好消防工作。
第二十六條 在農業收獲期和冬、春季節以及重大節日,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督促有關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和安全檢查,做好消防工作。
第二十七條 各單位或其主管部門對電工、焊接工、油漆工和從事操作、保管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等有關人員,必須進行消防知識的專業培訓,經有關主管部門考試合格後,方可定崗位從事操作、管理。
第二十八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業戶應當根據防火、滅火的需要,配置相應種類、數量的消防器材、設備和設施,並指定有關人員負責保養、維修和管理。
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維護消防設施。不準損壞和擅自挪用消防設備、器材,不準埋壓和圈佔消防水源,不準佔用防火間距、堵塞消防通道。公用和城建等部門,在維修道路影響消防車通行以及停電、停水、切斷通訊線路時,必須事先通知當地消防監督機構。

第三章 消防組織
第三十條 企業事業單位、城鎮街道、林區居民點和易燃建築密集的村寨,應當建立義務消防隊(組)。
第三十一條 義務消防隊(組)應當定期進行教育訓練,熟練掌握防火、滅火知識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能防火檢查和撲救火災。義務消防隊(組)所需的經費和隊員的補貼,分別由各所在單位負責解決。
第三十二條 火災危險性較大、距離當地公安消防隊(站)較遠的中型以上企業事業單位,鄉鎮企業集中、易燃建築密集的鄉或鎮,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的古建築群,以及起降大中型民航飛機的航站,應當根據需要設立專職消防隊。專職消防隊可由一個單位建立,也可以由幾個單位聯合建立。
第三十三條 專職消防隊應當建立教育訓練和執勤備戰制度,負責本單位、本地區的防火和滅火工作。
第三十四條 專職消防隊所需經費由所在單位開支。專職消防人員實行本單位工資和獎金制度,享受本單位生產職工同等保險福利待遇。專職消防隊隊員可實行合同制或輪換制。
第三十五條 專職消防隊的建立或者撤銷,專職消防隊幹部的配備和調離,應當徵求當地消防監督機構的意見。
第三十六條 公安消防隊(站)的布局、建築和技術裝備必須符合有關規定。不符合規定的,由當地公安機關提請人民政府責成城建、財政等有關部門作出規劃,加以解決。

第四章 火災撲救
第三十七條 任何人發現火警都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隊報警,講清起火地點、單位。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給報警人員提供方便,不收費用。郵電部門應當優先傳遞火警、火災信息,不得延誤。
第三十八條 起火單位或者地區要迅速組織力量,撲救火災,搶救生命和物資,並派人接應消防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支援滅火。
第三十九條 消防隊接到報警後,必須迅速趕赴火場,組織撲救。趕赴火場的消防隊及其消防車、消防器材和裝備,需要鐵路運輸和輪渡時,鐵路和航運部門應當優先免費搶運。
第四十條 參加撲救火災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服從火場總指揮員的統一指揮。交通、港務監督、航行管制和治安管理人員應當負責維護秩序,疏散車輛、船舶、飛機、行人,必要時可實行交通管制。
第四十一條 當火災蔓延,必須拆除毗鄰建(構)築物才能避免重大損失的時候,火場總指揮員有權決定拆除,並可命令人員轉移到安全地點。
第四十二條 火車站、列車或者沿線的鐵路單位發生火災時,鐵路部門必須組織力量撲救火災,調派機車供水滅火。必要時可向就近的消防隊請求支援,被求援的消防隊應當支援。
第四十三條 船舶、水上設施和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發生火災時,海上安全指揮部必須組織力量撲救火災,必要時迅速調派船、艇或者飛機參加滅火。
第四十四條 參加保險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民住宅發生火災時,應當積極撲救,減少損失。對參加撲救火災的外單位的專職、義務消防隊所損耗的燃料、滅火劑和器材裝備,以及對火災原因進行技術鑒定的費用,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從保險公司償付的施救費中予以補償。未參加保險的,由起火單位負責補償。
第四十五條 執行滅火任務的各種消防車、消防艇免交養路、過橋、過隧道、泊岸等費用。
第四十六條 參加撲救火災或者消防訓練中受傷、致殘或者犧牲的非國家職工,其醫療、撫恤待遇,由起火單位或者所在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如果起火單位對起火沒有責任的,或者確實無力負擔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規定辦理;在養傷期間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由起火單位或者當地人民政府給予生活保障。對撲救火災中犧牲的人員,根據《革命烈士褒揚條例》的規定,應當追認為烈士的,由有關部門辦理手續。

第五章 消防監督
第四十七條 公安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市、縣公安局和分局設立的消防監督機構,分級負責消防監督工作。鐵路、交通、民航和林業公安機關設立的消防監督機構,分別負責鐵路站區和鐵路線的勘測設計、基建施工單位及列車,在我國沿海、內河水域航行、停泊、作業的一切中外民用船舶和港口碼頭,飛機和機場以及林區的消防監督工作;業務上受當地政府公安消防監督機構的指導。
第四十八條 消防監督機構在組織防火檢查時,有關單位應當派人參加。被檢查單位應當主動提供情況和資料。消防監督員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的改進意見,都應當作出詳細記錄,存檔備查。
第四十九條 消防監督機構檢查中發現的重大火險隱患,應當及時向被檢查單位或者居民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發出《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必要時可傳喚有關人員,督促整改。被檢查單位的防火負責人,應當把火險隱患的整改情況,及時告知消防監督機構。《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的副本可根據需要送當地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門。被檢查單位或者居民有不同意見時,在接到《火險隱患整改通知書》之日起十日內,可提請上一級消防監督機構復查。
第五十條 消防監督機構發現隨時有可能發生火災危險的,有權責令有關單位和人員立即整改,在緊急情況下,有權責令其將危險部位停產、停業整改。
第五十一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督促各部門、各單位制定消防安全辦法和技術標准,並負責審查、監督實行。
第五十二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監督建設、設計、施工單位執行工程設計防火的有關規定,根據需要和可能對建設工程的防火設計進行審核,檢查消防措施的落實情況,並參加工程的竣工驗收。
第五十三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按照確定的城市規劃方案,督促城建、公用等部門建設、改善和維護公共消防設施。
第五十四條 消防監督機構要掌握火災情況,進行火災統計,核定火災損失,按照有關規定逐級上報。人民解放軍各單位、國有森林、礦井地下部分的火災統計,由各主管部門負責,按年度報送公安部。
第五十五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組織所屬隊伍的政治教育和業務訓練;負責對義務消防隊和專職消防隊的業務指導,督促健全規章制度,開展消防業務訓練,組織聯合演練,提高防火、滅火水平。
第五十六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組織查明起火原因,作出技術鑒定。火災原因查明後,應當根據事故的性質、情節和後果,依法對有關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第五十七條 公安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根據防火、滅火的需要,制定科研規劃,具體組織開展消防科學技術研究;鑒定和推廣應用消防科學技術研究成果。
第五十八條 公安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消防監督機構對申請生產、維修消防器材的企業的生產技術條件,應當依照有關規定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具備條件的,應當責令限期改進,必要時責令停產、停業,並提請有關部門不發、吊銷生產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
第五十九條 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按照有關標准對消防器材、設備等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發現不符合標準的,不準出廠或者銷售。
第六十條 建設單位需要引進國外的消防器材、設備時,必須事先將其品種、規格、性能等有關資料送交當地消防監督機構審核同意。
第六十一條 國家級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負責消防產品質量認證檢驗、爭議仲裁檢驗、重點抽檢和進出口消防產品的驗證檢驗。
第六十二條 各級消防監督機構應當根據需要配備具有專業知識的消防監督員。消防監督員由省、自治區所轄的市以上公安機關任命,並發給消防監督證。
第六十三條 消防監督員的主要職責:
(一)對分管地區的單位,督促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消防組織;
(二)進行消防宣傳,督促消除火險隱患,及時制止有可能引起火災或爆炸危險的行為;
(三)指導專職消防隊和義務消防隊,開展防火檢查,制定重點部位的滅火方案,並定期演練;
(四)參加火災事故的調查、勘查和鑒定,提出處理意見。

第六章 獎勵與懲罰
第六十四條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先進事跡之一的單位、集體,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一)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普及,消防安全措施落實,消防組織制度健全,火險隱患及時消除,消防器材設備完整好用,無火災事故,工作成績突出的;
(二)及時組織撲滅火災或者積極支援鄰近單位和居民撲救火災,避免重大損失,有顯著貢獻的;
(三)開展消防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革新,成績顯著的;
(四)在改善城鄉消防設施方面有顯著貢獻的;
(五)在消防工作的其他方面做出顯著貢獻的。
第六十五條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先進事跡之一的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一)熱愛消防工作,積極參加消防活動,成績顯著的;
(二)模範遵守消防法規,制止違反消防法規的行為,事跡突出的;
(三)及時發現和消除重大火險隱患,避免火災發生的;
(四)積極撲救火災,搶救公共財產和人民生命財產,表現突出的;
(五)對查明火災原因有突出貢獻的;
(六)對消防科學技術研究或者技術革新有顯著成績的;
(七)在消防工作其他方面做出顯著貢獻的。
第六十六條 在消防工作中有貢獻或者成績顯著的先進單位、集體和個人,由公安機關、上級主管部門或本單位給予表彰、獎勵;成績特別突出的,報請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第六十七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本實施細則,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予以處罰外,有下列行為之一、情節較重的,由本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
(一)設計人員沒有按照防火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或者施工人員不按照防火設計進行施工的;
(二)防火負責人不履行職責的;
(三)值班人員擅離職守或失職的;
(四)不按規定生產、銷售消防器材、設備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鐵路、交通、民航、林業公安局,可以根據本實施細則,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特點,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施行。
第六十九條 本實施細則由公安部負責解釋。
第七十條 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Ⅷ 江西省森林防火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國務院《森林防火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
第四條 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責任制度,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森林防火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指導森林防火責任制的建立;
(三)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安全檢查,督促有關森林火災隱患整改;
(四)組織、協調和指揮本行政區域的森林火災撲救;
(五)研究、協調本行政區域有關森林防火工作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建立專職指揮制度,加強對專職指揮人員的培訓,推進森林火災撲救專業化、規范化。
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辦公室設在同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森林防火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承擔本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森林防火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森林防火責任,做好本轄區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七條林區的村(居)民委員會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管理機構以及其他相關單位,應當健全森林防火組織,訂立森林防火公約,劃定森林防火責任區,實行森林防火分片包干責任制。
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個人,按照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承擔其經營范圍內的森林防火責任。
第八條森林防火工作涉及本省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森林防火聯防機制,確定聯防責任區域,制定聯防制度和措施,實行信息共享,並加強監督檢查,共同做好聯防區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一)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森林防火工作成效顯著的;
(二)發現森林火災及時報告,避免重大損失的;
(三)撲救森林火災表現突出的;
(四)推廣和運用森林防火技術取得顯著成效的;
(五)為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作出其他突出成績的。
第二章 森林火災的預防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部門根據上一級森林防火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森林防火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國務院《森林防火條例》的規定,編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井岡山、廬山、南昌西山以及其他林區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的管理機構應當編制本區域森林火災專項應急預案,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林區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制定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辦法;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按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和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辦法的規定,協助做好森林火災應急處置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演練。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森林防火規劃,建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和指揮通信系統,設置火情瞭望台、火險監測站和電子監控、無線通信等設施、設備;在林區主要入口或者人員活動頻繁的地方設立森林防火警示宣傳標志;合理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或者開設防火隔離帶,建設防火通道;按照國家規范要求建設森林火災撲救物資儲備庫,儲備森林防火物資和器材。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者非法佔用森林防火警示宣傳標志、火情瞭望台、火險監測站和電子監控、無線通信等設施、設備。
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林業、教育、司法行政、廣播電視等部門和新聞媒體應當組織和開展經常性的森林防火宣傳,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和安全避險知識,增強全社會森林防火意識。
每年10月為本省的森林防火宣傳月。春節、清明、冬至等森林火災易發期,各級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員會和有關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森林防火宣傳。
第十四條在林區依法開辦工礦企業、設立旅遊區、新建開發區或者建設其他可能影響森林防火安全的工程設施的,應當營造生物防火林帶或者開設防火隔離帶、設置森林防火警示宣傳標志等森林防火設施。森林防火設施應當與該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規劃、驗收階段,有關項目審批部門審批時應當徵求同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五條電力、電信線路和石油天然氣管道的森林防火責任單位應當定期對穿越林區的電線、電纜、管道進行安全檢測檢修,採取有效防火措施,防止因線路、管道故障引發森林火災。
因林木生長危及電線、電纜或者其他管線安全,導致森林火災隱患的,應當及時採取消除措施。需要砍伐林木的,應當依法報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六條 縣級人民政府和有森林防火任務的管理機構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專業森林消防隊伍。
林區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林場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指導森林經營單位和林區的村(居)民委員會建立群眾撲火應急隊伍。
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和群眾撲火應急隊伍應當配備撲救工具和裝備,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設立的森林消防機構,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森林消防隊伍的建設和教育培訓工作。
第十七條林區的村(居)民委員會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個人,應當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承擔下列森林防火職責:
(一)宣傳森林防火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講解防火知識;
(二)巡山護林,管理野外用火,制止違反規定的野外用火行為,消除火災隱患;
(三)及時報告火情,參加森林火災撲救,協助調查森林火災案件。
林區的村(居)民委員會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配備森林火災信息員,森林火災信息員應當及時報告火情。
第十八條森林防火是一項全年性的工作,每年10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為本省森林防火重點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決定提前或者延長森林防火重點期,決定提前或者延長森林防火重點期的,應當向社會公布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備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分布狀況和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劃定森林防火區, 並向社會公布。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森林防火區內有關單位的森林防火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森林火災隱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有關單位下達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消除隱患。
森林防火重點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和林區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
春節、清明、冬至期間和春耕備耕、秋收季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加強野外用火監測,嚴防森林火災發生。
第二十條森林防火重點期內,禁止在森林防火區燒荒、燒田埂草、燒草木灰、焚燒秸桿、吸煙、烤火、野炊、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等一切野外用火。
因造林整地、燒除疫木等特殊情況確需野外用火的,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申請野外用火的,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向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提交包括用火目的、地點、面積以及防火安全措施等內容的書面用火申請。
(二)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實地核查用火單位或者個人的防火安全措施。
(三)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提出是否予以批準的意見,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予以批準的,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備案;不予批準的,應當將不予批準的理由書面告知用火單位或者個人。
經批准野外用火的,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書面告知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由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並派員配合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到現場進行指導。
經批准野外用火的,用火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指定專人負責,事先開好防火隔離帶,組織撲火人員,在森林火險等級三級以下天氣條件下用火;用火結束後,應當檢查清理火場,確保火種徹底熄滅,嚴防失火。
第二十一條森林防火重點期內,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個人應當設置森林防火警示宣傳標志,並對進入其經營范圍的人員進行森林防火安全宣傳。
進入林區的旅客列車和汽車,司乘人員應當對旅客進行防火安全教育,嚴防旅客丟棄火種。
第二十二條森林防火重點期內,省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在森林防火區設立臨時性的森林防火檢查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森林防火任務的管理機構應當加強森林防火巡查。執行檢查、巡查任務的人員應當佩戴專用標志,對進入車輛和人員進行森林防火檢查,對攜帶的火源、火種、易燃易爆物品應當集中保管,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條森林防火重點期內,預報有高溫、乾旱、大風等高火險天氣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劃定森林高火險區,規定森林高火險期。必要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發布命令,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對可能引起森林火災的居民生活用火應當嚴格管理。
第二十四條 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提供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信息,必要時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降低森林火險等級。
廣播、電視、報紙、政府門戶網站等應當根據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要求,無償向社會播發或者刊登森林火險天氣預報。
第二十五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負有監護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嚴防被監護人進入森林用火、玩火。
第三章 森林火災的撲救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公布森林火警電話,建立森林防火值班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森林火災,應當立即報警。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接到報警後,應當立即調查核實,採取相應的撲救措施,並按照有關規定報告上級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揮機構。
毗鄰交界地區發現森林火災的,當地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立即全力組織撲救,並互通信息,互相配合,不得互相推卸責任。
第二十七條發生下列森林火災,所在地的市、縣(區)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立即報告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報告省人民政府,並及時通報有關部門:
(一)省際交界地區的森林火災;
(二)造成人員死亡或者重傷的森林火災;
(三)受害面積在一百公頃以上的森林火災;
(四)威脅村莊、居民區和重要單位、設施的森林火災;
(五)發生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及其他重點林區的森林火災;
(六)超過十二個小時尚未撲滅明火的森林火災;
(七)需要省人民政府支援撲救的森林火災;
(八)其他影響重大的森林火災。
第二十八條發生森林火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立即啟動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或者應急處置辦法,根據火災現場情況,合理確定撲救方案,組織人員、調集所需物資並指定負責人及時到達森林火災現場具體指揮森林火災的撲救。
發生森林火災時,有關部門以及森林消防、群眾撲火應急等撲火隊伍,應當按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和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做好撲救森林火災的有關工作。
在森林火災現場,可以根據需要設立撲火前線指揮部。
第二十九條駐贛武裝警察森林部隊執行森林火災撲救任務,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統一調動,並接受火災發生地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
省人民政府支持駐贛武裝警察森林部隊建設,提高其撲救森林火災的作戰能力。
第三十條撲救森林火災,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撲救,全力救助遇險人員,及時疏散、撤離受火災威脅的群眾,並做好火災撲救人員的安全防護,盡最大可能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
撲救森林火災應當以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為主要力量,不得動員殘疾人、孕婦、未成年人和其他不適宜參加森林火災撲救的人員參加。
第三十一條 因撲救森林火災的需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可以決定採取下列措施:
(一)開設應急防火隔離帶或者轉移疏散人員;
(二)拆除或者清除阻礙森林火災撲救的有關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障礙物;
(三)人工增雨、應急取水;
(四)實行局部交通管制;
(五)調動供水、供電、供氣、通信、醫療救護、交通運輸等有關單位協助滅火救援;
(六)其他應急措施。
因撲救森林火災需要徵用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森林火災撲滅後,應當及時返還被徵用的物資、設備和交通工具,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補償。
第四章 災後處置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森林火災發生原因、肇事者、事故責任和損失情況等進行調查和評估,並在森林火災撲滅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向本級人民政府提交調查報告。
發生在行政區域交界地著火點位置不清的森林火災,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調查。
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調查報告,在十五個工作日內確定森林火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並交有關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三條森林火災撲滅後,當地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對森林火災的有關情況建立檔案,並指定專人負責森林火災情況統計,按要求上報。
第三十四條森林火災信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或者林業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向社會發布,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
第三十五條對因撲救森林火災負傷、致殘或者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醫療、撫恤。符合烈士評定條件的,依照《烈士褒揚條例》《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省或者設區的市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決定調動專業森林消防隊伍跨區域執行撲救任務的,應當給予執行撲救任務的森林消防隊伍適當補助。
參加森林火災撲救的人員的誤工補貼和生活補助以及撲救森林火災所發生的其他費用,按照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標准,由森林火災肇事單位或者個人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起火單位支付。
森林火災肇事單位、個人或者起火單位確實無力支付的部分,由當地人民政府支付。
誤工補貼和生活補助以及撲救森林火災所發生的其他費用,可以由當地人民政府先行支付。
第三十七條因森林防火責任不落實,防控措施不力,造成野外火源失控、森林火災頻發、發生人員傷亡或者重大以上的森林火災的縣(市、區),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依照省有關規定將其確定為森林防火重點管理縣(市、區),予以督促整改。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森林防火專項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強預防、撲救和基礎保障等工作。
第三十九條在林區依託森林資源從事旅遊活動的景區景點經營單位,應當採取森林防火措施,落實森林防火責任,每年將不低於百分之三的門票收入用於本單位經營區域的森林防火。
第四十條省人民政府加強航空護林工作,建立相關單位參與的航空護林協作機制,完善航空護林基礎設施建設,並保障航空護林所需經費。
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所屬的航空護林機構應當做好航空護林規劃的擬定和實施、航空滅火的組織和協調以及相關飛行的管理和保障工作。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森林火災保險保費補貼機制,鼓勵和支持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個人參加森林火災保險。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有森林防火任務的管理機構應當為所屬的專業森林消防隊隊員依法辦理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並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鼓勵鄉(鎮)人民政府和有森林防火任務的單位為所屬的半專業森林消防隊隊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第四十二條森林防火專用車輛按照規定噴塗標志圖案,安裝警報器和標志燈具,車輛通行費和車輛購置稅依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予以免除。
森林防火專用車輛執行撲救森林火災任務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按照有關規定編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的;
(二)發現森林火災隱患未及時下達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的;
(三)對不符合森林防火要求的野外用火予以批準的;
(四)瞞報、謊報或者故意拖延報告森林火災的;
(五)未及時採取森林火災撲救措施的;
(六)不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或者個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責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森林防火區內的電力、電信線路和石油天然氣管道的森林防火責任單位以及其他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拒絕接受森林防火檢查或者接到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逾期不消除火災隱患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對個人並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個人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八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森林防火重點期內在森林防火區燒荒、燒田埂草、燒草木灰、焚燒秸桿、吸煙、烤火、野炊、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等野外用火的,由森林防火人員進行教育勸阻或者制止違法行為,並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給予警告,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森林防火重點期內未經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區進行造林整地、燒除疫木等野外用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對個人並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個人並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規定,森林防火重點期內經批准野外用火,而未按照規定的操作要求用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對個人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故意破壞或者非法佔用森林防火警示宣傳標志、火情瞭望台、火險監測站和電子監控、無線通信等設施、設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造成損毀的,責令賠償損失;並給予警告,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森林高火險期拒不執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布的命令,在森林高火險區內野外用火,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森林公安機關依法處罰。
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森林火災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本條例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可以責令責任人補種樹木。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條 本條例所稱林區,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山區、丘陵區和平原地區的林場及成片林地。
第五十一條 本條例自 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Ⅸ 江西省消防條例的第二章消防管理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增加消防經費,保證消防設施和裝備水平同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公安消防車(艇)和執行滅火任務的各種消防車(艇)免交養路、過橋、過渡、過隧道、泊岸等費用。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有關消防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規定,制定本地區城市消防規劃,並將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道等城市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應當與城市建設統一規劃,同步發展。
高層建築、地下工程、易燃易爆場所、古建築等比較集中的城市,應當設立特種消防站。
規劃建設大型公共設施和各類新區,必須同時規劃相應的消防基礎設施。
第八條公共消防設施分別由城建、郵電等主管部門按城市規劃要求負責建設、維修和日常管理,當地公安消防機構負責驗收和檢查。
城市應當逐步建立自動控制的火災報警和有線、無線消防通訊指揮系統。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消防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的消防意識。
教育、勞動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消防知識納入教學、培訓內容。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有關主管部門,有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的義務。
第十條各系統、各行業應當把消防知識培訓納入職工培訓計劃,並接受公安消防機構的指導和監督。
消防設施操作、控制人員,企業專職和兼職防火人員以及從事操作、保管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等有關人員,必須經過消防專項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
第十一條實行承包、租賃的企業,應當將消防安全工作責任列入承包或者租賃合同,由承包人或者承租人負責。

Ⅹ 修訂的《江西省消防條例》自什麼時候起正式實施

11月

熱點內容
柏鄉縣律師 發布:2025-08-24 13:00:55 瀏覽:207
房子婚前買的離婚有份嗎新婚姻法 發布:2025-08-24 13:00:19 瀏覽:230
大廠法院吳冰 發布:2025-08-24 12:57:51 瀏覽:366
免費法律服務熱線電話 發布:2025-08-24 12:55:25 瀏覽:428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試點 發布:2025-08-24 12:45:36 瀏覽:511
新民法總則生效時間 發布:2025-08-24 12:29:58 瀏覽:525
怎樣考中級經濟法 發布:2025-08-24 12:29:13 瀏覽:478
國際經濟法許可協議的范圍 發布:2025-08-24 12:29:07 瀏覽:687
勞動法執法互聯網專車 發布:2025-08-24 12:29:07 瀏覽:393
肇慶市律師協會 發布:2025-08-24 12:23:28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