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勞動管理規章制度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回保障勞動者享有答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還規定:「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可以看出,用人單位的勞動規章制度發生法律效力,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合法,不能違反法律、法規;
2、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
3、應當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不是用人單位單方制定的;
4、進行公示或告知勞動者。
B. 勞動管理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勞動管理規章制度的意義
勞動管理規章制度(以下簡稱「規章制度」),又稱勞動紀律,是指由企業有權部門制定的,以書面形式表達的,並以一定方式公示的,關於企業內部勞動用工管理、明確企業和職工勞動權利和義務的規范總稱。我國把規章制度上升到「准法律」的高度,要求勞動者必須嚴格遵守,《憲法》第五十三條將「遵守勞動紀律」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勞動法》第3條據此將「遵守勞動紀律」規定為勞動者的基本勞動義務,第二十五條第二項又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這些規定把用人單位內部合法的規章制度的效力提高到與法律法規規章同等效力,成為用人單位開展內部勞動用工管理的依據,是用人單位執行內部管理的「法律」,企業依據內部合法的規章制度作出的決定,具有法律上的效力。鑒於用人單位內部規章制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用人單位完全可以根據本單位內部實際情況,自主設計制定各種規定,用來支配、管理勞動者,約束、規范乃至強制勞動者進行生產勞動和各種活動。合法有效的規章制度,對加強用人單位內部管理,特別是勞動用工管理,對用人單位預期目標的實現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用人單位沒有合法的規章制度,勞動者的行為將不受用人單位管理的約束,而用人單位的一些內部管理行為都將失去法律上的依據。由此可見,規章制度被賦予了法律的效力,用人單位制定內部規章制度相當於是一種授權的「立法」,無論勞動者對規章制度是否同意,都應無條件地「遵守」。所以講規章制度對用人單位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C. 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有何程序要求
【1】經職工大會討論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內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容、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2】公示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請採納為滿意回答,謝謝!】
D. 如何看待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的效力
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是指用人單位為加強內部勞動管理,保障勞動者依法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按照法定程序、以書面形式制訂並公布的行為准則。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規章制度要產生法律的效力,必須符合以下的要件: 一、規章制度內容必須合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條明確要求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合法。用人單位勞動管理規章制度的違法條款沒有法律效力。 二、制訂規章制度程序必須合法 程序合法指勞動規章制度的制訂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說明勞動管理規章制度必須通過民主程序制定,民主程序包括:在內容上必須要與職代會或職工大會民主討論確定,在形式上必須經職代會或職工大會民主討論通過。 三、規章制度必須公示並告知 公示原則是現代法律法規生效的一個要件。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必須經公示後方能第生效,未經公示的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對職工不具有約束力,也沒有法律上的效力。公示一般採用用人單位文件、印製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手冊、在規定場所公布等形式發布。 由於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只在用人單位內部使用,不為公眾所知道,所以在用人單位錄用新職工時,應當告知新員工本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內容,通過發放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手冊等方式讓職工了解具體的內容,以確保規章制度的實施。 四、規章制度必須經審查備案 根據國務院《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有權對用人單位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的情況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對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進行審查。勞動保障部門對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進行審查備案,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用人單位在制定勞動規章制度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預防違法行為的發生,以此保障勞動規章制度內容的合法性和制訂程序的合法性,保護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 勞動部《關於對新開辦用人單位實行勞動規章制度備案制度的通知》(勞部發[1997]338號)規定,對新開辦用人單位實行勞動規章制度備案制度。
E. 如何制定企業勞動用工管理規章制度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針對本企業生產經營、勞動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組織勞動者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和進行勞動管理的規則和制度的總稱,是企業內部的「法律」。
《勞動法》第4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勞動合同法》第4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據此,我們可以確定,用人單位有權制定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制定內部規章制度有法律依據。
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的法定程序:
如果任憑企業主、企業老總、企業的管理層隨意制定規章制度,無疑會在制度上剝奪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增大勞動者義務,造成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權利義務的失衡,極大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誘發勞資糾紛,破壞社會和諧。
借鑒國外先進的勞動管理經驗,通過建立完善的集體協商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保障企業規章制度內容合法,程序公正、合法,不失為一條很好的途徑。
但是,在企業工會組織不健全、工會工作不盡如人意的現實情況下,集體協商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的推行尚需時日,任重道遠。
目前,我們可以借鑒國有企業的職工代表大會、民主協商制度來保障企業規章制度內容合法、程序公正、合法。
《勞動合同法》第4條確定了民主協商的程序,制定規章制度時經職代會或全體職工討論,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平等協商;出台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時,應當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實施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時,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通過此程序保障企業規章制度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F. 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的生效要件有哪些 《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專建立和完善勞動規屬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G. 用人單位應當制定哪些勞動規章制度
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本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情況,明回確具體崗位、部門應遵守答的制度,盡可能具體,可操作。一、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制定以下勞動規章制度:(一)勞動用工制度,包括職工招用、培訓教育、勞動合同管理、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工資福利待遇、社會保險等內容;(二)職工勞動紀律制度,包括勞動紀律、職工守則、保密制度、獎勵和懲罰制度等內容;(三)其他用人單位需要的勞動規章制度。二、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應當盡量全面、細致、嚴謹,內容要合法,兼顧公平。規章制度中涉及的各工種、崗位的任職條件、工作要求,工作規程已經責任等都應當一一列明,讓勞動者熟悉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應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做什麼,以及違法規定的責任。
H. 用人單位勞動規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是怎樣的
對於涉及員工利益事項的規章制度,如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內生、保險福利、容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
1、制定程序為:
(1)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
(2)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2、公示或者告知:
涉及員工利益制度應公示或者告知員工。
按照上述程序制定,並公示或告知員工後,該制度即對員工生效。
I. 用人單位如何制定勞動規章制度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制定勞動規章制度的意義在於,勞動規章制度是單位管理的重要依據,是企業規范化管理的重要載體。勞動規章制度在勞動糾紛中更大的實際意義是如果勞動者有違反勞動規章制度的行為,用人單位可以據此進行處罰,如果發生勞動爭議,這些勞動規章制度還
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首先,用人單位制定勞動規章制度時首先要了解掌握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制定的條款內容不能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否則無效。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規章制度,勞動行政部門要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如果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其次,制定勞動規章應當經過民主程序。勞動合同法規定: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這條規定的含義是指在規章制度中的一般條款不需要
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用人單位完全有權單方制定。但是如果涉及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就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也就是說,事關勞動者利益的重大事項,勞動者有權參與決策,這是民主管理的一種體現。
從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來看,勞動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較為復雜,需要經過民主程序才能生效。實際操作時,如果有工會的單位,當然可以由工會來參與協商討論;如果沒有工會,用人單位不一定要召開職工大會,可以採用靈活的方式來處理,例如,可以採用書面徵求意見的方式進行討論,最後由職工代表確認即可。
再次,勞動規章制度要進行公示才有效。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實踐中的公示方式可以採用以下幾種:1、將勞動規章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由勞動者簽名確認。2、將規章制度發放給勞動者閱讀,並要求勞動者在領取規章制度時簽字確認「已經閱讀」。3、在廠區將規章制度張貼公告,並以錄像或拍照等方式記錄下來,現場最好由第三方進行見證。4、進行勞動規章制度培訓,要求全體人員參加並簽名報到。
符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勞動規章制度才能產生法律效力,才可以作為管理勞動者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