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軌道交通條例
Ⅰ 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是什麼性質的法律規范
根據《憲法》第100條規定屬地方性法規
《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經2002年專5月21日上海市十一屆人屬大常委會第39次會議通過,(2013年11月21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次會議修訂)
附: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並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Ⅱ 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與舊版有什麼區別
「從3月25日起實施的新交規作出新規,在規定時段內公交車專用道,將允許其他車輛在雙休日和公民放假節日全天駛入,你們做好准備了嗎?」日前,寶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警官來到巴士五公司公交118路車隊,為駕駛員講解安全駕駛的相關課程,宣傳即將頒布實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新修訂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更加註重「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的落實,不僅明確了公交專用道的使用規定,倡導綠色交通理念,對於促進動、靜態交通平衡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公交優先」須落到實處
「又慢又不準時」是不少市民對於公交車的看法。不過,今年春節之後即將開通試運營的延安路中運量公交系統有望打破這一既定印象——西起滬青平公路申昆路,東至延安東路外灘,延安路中運量公交系統的重點在於「系統」——通過實現公交路權專用改善和提高公交服務水平,以增強地面公交吸引力。
據悉,延安路中運量公交工程設置路中式公交專用道,時速有望提升五成,達到每小時18—19公里,發車間隔縮短到3—5分鍾,打通一條東西向公共交通客流大動脈。
上海試運行中運量公交車這一全新系統,可謂「大手筆」:選址於交通繁忙的延安路,「奢侈」地改建出一條專用道,高架下方的站點打破原有公交站模式,不少車站還配備了人行天橋和電梯。
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公共交通品質好,選乘集約化出行的市民就多,道路得以更暢通;反之私家車大量開上馬路,擁堵加劇。從國際經驗看,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為公共交通提供道路優先使用權,提高公交服務水平,是促進城市集約化出行、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的必由之路。
下轉◆7版(上接第1版)目前上海公交專用道長度已達325公里,「十三五」期間還將新增200公里公交專用道,各區還將結合區域內公共交通運行情況,發展郊區中心城鎮公交專用運行網路,在軌道交通未覆蓋區域,為地面公交的運行效率提供保障。如奉賢、松江等區正大力發展BRT、有軌電車等不同形式的公交專用道。
優化服務方能把更多市民的出行從私家車吸引到公交車上。今年,上海將結合公交專用道建設,優化公交線網,提高公交運營效率;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加強公交線網與軌道交通的銜接配套;公交線網優化過程中繼續採取網上公示線網優化方案征詢市民意見,同時進一步完善聽取市民出行需求的工作機制。
目前,在距軌道交通站點100米范圍內的213條公交始發線路末班車與軌道交通銜接,26條公交線路配套軌道交通1、2、8號線每周五、周六以及節假日前一天夜間延長末班車運營時間以確保市民夜間換乘出行——公交與軌交「兩網融合」的服務模式將進一步推進。
車牌調控堅持交通需求管理
市民紀先生原打算去年購買新車,然而車牌屢拍不中,跟物業公司申請車位也被勸阻,最終決定「有了停車地方再買車」。近年來,上海小客車保有量快速增加,使用強度居高不下,加劇了道路交通擁堵,也帶來日趨嚴重的停車難題。
據介紹,上海在停車供給上將形成「配建為主、公共為輔、道路為補」的停車供給結構,嚴格監督落實配建停車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停車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區、醫院、學校及周邊公共停車設施、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軌道交通外圍站點(P+R)等公共停車設施規劃建設,重點針對住宅小區夜間停車需求和醫院、公共服務機構、商業街區等臨時停車需求,適度發揮時段性道路停車作用。同時,嚴格控制中心城擁堵區域道路停車場設置范圍和規模,加大對違法道路停車的執法力度。此外還將進一步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修訂完善本市公共停車設施收費管理規定,利用市場化手段有效調控出行停車需求。
「也許一些地方的確可以擴建停車設施,但我們真的有必要人人開車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無限擴建停車設施,會引發更多人不必要購買和使用私家車,私人交通必須綜合考慮多方因素適度發展。此次《條例》保留了機動車號牌額度總量調控制度,繼續堅持交通需求管理。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馮健理透露,目前仍在對外牌限行效果進行評估,今年4月可能對其進一步調整。
在呼籲公交出行的同時,《條例》也對充分利用道路資源進行了規定。原本全年早晚高峰都禁止其他車輛借用的公交專用道,將在雙休日和全體公民放假節日全天允許其他車輛駛入。
「快」「慢」交通營造秩序之美
快捷、准時——軌道交通在市民出行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重,但高峰擁擠、「最後一公里」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據馮健理介紹,目前上海新一輪軌交216公里建設已全面啟動,今年年底前8號線三期、9號線三期東延伸和17號線共55公里新線投入運營。通過增購車輛、優化運行等措施,今年將增能5%定為目標,至2018年中心城區線路高峰運行間隔將普遍縮短至3分鍾以內,部分骨幹線路達到2分半以內。此外,今年還將進一步擴大周末延時的線路范圍,並通過一至兩年的努力,將延時服務逐步覆蓋到工作日。
每天下班之後,市民羅先生會乘坐8站地鐵,到提籃橋站下車,再騎一輛共享單車花15分鍾回家。蓬勃興起的共享單車為解決「最後一公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但路網不暢、機非搶行等問題仍困擾著不少渴望綠色慢行的市民。此次《條例》將慢行交通法定化,明確應當改善慢行交通環境,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間,凸顯了慢行交通在綜合交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例如規定完善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過街通道,優化交叉路口設計;完善系統、連續的非機動車道網路;加強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的非機動車道、步行通道的建設和管理等。
Ⅲ 上海地鐵票務規章與管理規定
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 一、根據《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專例》)第二十屬九條規定,制定本守則。 二、凡進站、乘車的,應當遵守本守則。[2] 三、乘客應當遵守以下有關票務管理的規定: (一)乘客應當持有效車票乘車; (二)越...
Ⅳ 上海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辦法
http://www.ciac.sh.cn/ztzl_jsbz.aspx,與
上海軌道復交通建設制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辦法
有關的規范都在內.
Ⅳ 上海軌道交通的運營管理
上海地鐵實行的管理條例有四: 《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由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回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答會第九次會議於2013年11月21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公共交通車輛、車站廣告設置暫行規定》由市交通港口局等五部門制訂、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轉。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嚴禁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通告》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為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就嚴禁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進行通告。 《上海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管理辦法》由2009年11月23日市政府第62次常務會議通過並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磁浮交通的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參照《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執行。
Ⅵ 誰有上海市地鐵安檢條例(規定),麻煩提供下電子版,謝謝
禁止旅客隨身攜帶或者托運的物品有槍支、軍用或警用械具類(含主要部件)版及其仿製品;
爆炸物品類及其權仿製品;易燃、易爆物品;毒害品;腐蝕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管制刀具;
強磁化、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等危害安全的物品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禁止攜帶、運輸的物品。
禁止旅客隨身攜帶但可作為行李托運的物品有生活用刀、專業刀具、酒類、表演用具以及各種可能用來危害安全的銳器、鈍器等。
有關特殊行李(如小動物、危險品等)的運輸,應與鐵路部門聯系。旅客可以限量隨身攜帶飲料兩瓶(合共不超過1000毫升)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Ⅶ 如何看待上海地鐵車廂12月起禁手機外放的這個規定
我覺得是一件好事,本來乘坐地鐵的時候就希望不要有那麼多的噪音,尤其是上下班的時候擠地鐵,還要聽到別人手機外放的聲音,也是給自己心情添堵,這么做,其實也是為了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乘車環境。
這些外放的聲音雖然不至於到達噪音的程度,但是也是對大多數的乘客有不好的影響,本來乘車的環境都是靠乘客自覺維護和保持的,因為一些人的不自覺,現在被硬性要求,也是看得出來一部分居民素質和意識比較低的因素。
而且地鐵上人流量很大,有擁擠的現象,在這類環境下,其實我們內心是希望環境安靜和和諧的,外放的電子設備聲音除了會影響人的心情,更多的還是影響公共的環境。
而且地鐵上本來就吵鬧,這些開著外放聲音的乘客,真的可以聽到和感受自己觀看視頻的聲音和氛圍嗎。
現在手機都是配有耳機這類助聽的器材,所以我們也是戴上耳機,好好感受視頻的聲音和音樂。
Ⅷ 上海地鐵站秩序規則
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
一、根據《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制定本守則。
二、凡進站、乘車的,應當遵守本守則。[2]
三、乘客應當遵守以下有關票務管理的規定:
(一)乘客應當持有效車票乘車;
(二)越站乘車的,應當補交超過部分票款;持票進入收費區後,須在合理時間內出收費區,超出合理時間的,應當按照網路單程最低票價補交票款;
(三)享受乘車優惠的乘客應當持本人有效證件乘車。乘客不得冒用他人證件、使用偽造證件乘車。
四、殘疾軍人憑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離休幹部憑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幹部離休榮譽證》或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離休幹部榮譽證》、盲人憑本人《上海市盲人乘坐車船有軌交通免費證》、革命烈士家屬憑本人《上海市革命烈士家屬優待證》、傷殘警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可免費乘坐軌道交通。本市七十周歲以上老人除工作日高峰時段外(高峰時段為7:00至9:00,17:00至19:00)持本人敬老服務卡可免費乘坐軌道交通。
五、乘客須在安全線內候車,乘車時應當先下後上,上、下列車應當注意站台間隙;列車車門蜂鳴器響,車門及屏蔽門、安全門警示燈亮,乘客不得強行上、下車;車門開啟、關閉時,不得觸摸車門;車到終點,乘客應當全部下車。
六、老、幼、病、殘、孕婦及懷抱嬰兒者優先上、下車,其他乘客應當主動讓座。
七、乘客可以免費帶領一名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的兒童乘車,超過一名的按超過人數購票。無成年人帶領的學齡前兒童不得單獨乘車。
八、乘客攜帶的物品重量不得超過23千克,體積不得超過0.2立方米,長度不得超過1.7米,並不得影響其他乘客乘車。
九、凡進站、乘車的,禁止下列行為:
(一)攔截列車;
(二)擅自進入軌道、隧道等禁止進入的區域;
(三)攀爬或者跨越圍牆、柵欄、欄桿、閘機;
(四)強行上下車;
(五)吸煙,隨地吐痰、便溺,亂吐口香糖渣,亂扔紙屑等雜物;
(六)擅自塗寫、刻畫或者張貼;
(七)擅自設攤、停放車輛、堆放雜物、賣藝、散發宣傳品或者從事銷售活動;
(八)乞討、躺卧、收撿廢舊物品;
(九)攜帶活禽以及貓、狗(導盲犬除外)等寵物;
(十)攜帶自行車(含折疊式自行車);
(十一)攜帶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有腐蝕性以及其他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危險物品;
(十二)攜帶有嚴重異味、未經安全包裝的易碎、尖銳物品;
(十三)使用滑板、溜冰鞋;
(十四)非緊急狀態下動用緊急或者安全裝置。
十、赤腳、赤膊、油污衣褲者、醉酒肇事者、烈性傳染病患者、無人監護的精神病患者或者健康狀況危及他人安全者不得進站、乘車。
十一、乘客應當自覺保持車站、車廂的文明衛生,不得在列車車廂內飲食、大聲喧嘩,不得踩踏車站和車廂內座席。
十二、乘客應當正確使用軌道交通自動扶梯、自動售檢票機、公共交通卡充值驗票機及有關設施、設備。因乘客原因造成設施設備損壞的,乘客應當給予相應的經濟賠償。
十三、乘客應當自覺遵守軌道交通企業有關票務、安全等方面的服務須知,接受和配合安全檢查,遵從服務、應急設施的使用提示,服從軌道交通工作人員的管理。發生糾紛時,可向軌道交通企業反映,但不得影響軌道交通工作人員的管理和軌道交通的正常運行。
十四、乘客違反《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的,按照《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規定予以處罰。
十五、本守則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
參考資料
1. 上海交管部門發布新版《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 .山西公安交警網.2014-
Ⅸ 上海地鐵將禁手機外放,還有什麼其他規定
就在近日,上海地鐵不少車廂內都貼出“使用電子設備時禁止外放聲音”的標識。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文化就是活力和靈魂,彰顯著城市的無盡魅力,在擁擠的地鐵里,地鐵文化應該成為一道詩意而動人的風景。當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地鐵站內喧囂吵嚷、摩肩接踵,得有一種東西讓他們顧上君子風度;當人們或焦急或百無聊賴地等待著到站的列車時,在一張張充滿陌生面孔的車廂里,總得有一種東西吸引並慰藉著他們的眼睛與心靈。它就是讓人百看不厭、品讀不盡的地鐵文化。
Ⅹ 《上海軌道交通管理條例》關於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務是如何規定的
《上海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
第十八條第十八條 市交通局應當制定本市軌道交通運營的服務規范。軌道交通線路運營單位應當按照服務規范的要求,保障軌道交通的正常運營,安全、正點地運送乘客。
軌道交通線路運營單位應當在車站醒目處公布首末班車行車時刻、列車運行狀況提示和換乘指示。列車因故延誤十五分鍾以上,或者需要調整首末班車行車時間的,應當及時向乘客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