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q條例是市場利率

q條例是市場利率

發布時間: 2021-02-24 19:53:58

① 1967~1986年美國的Q條例是怎麼回事

所謂「Q條例」,即第Q項條例。美聯儲按照字母順序排出了一系列條例,如第一項為A項條例。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規則正好是Q項。

該條例規定,銀行對於活期存款不得公開支付利息,並對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設定最高限度。後來,「Q條例」變成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代名詞。

1929年之後美國經歷了一場經濟大蕭條。金融市場隨之也開始了一個管制時期,並同時頒布了「Q條例」,為存款利率規定了上限機制。

「Q條例」的實施,對20世紀30年代維持和恢復金融秩序、40至50年代初美國政府低成本籌措戰爭資金、戰後美國經濟的迅速恢復,起了一定積極作用。

弊端

到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進入60年代之後,這一條例的弊端暴露出來。依據當時的情形,美國通貨膨脹率曾一度高達20%,而「Q條例」執行的結果是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這一方面使銀行存款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急劇下降;另一方面,銀行的吸存能力受到很大影響,以致存款性金融機構的生存岌岌可危。

於是,商業銀行不得不開始進行金融創新,貨幣市場基金也應運而生。

這種基金規避掉銀行存款的許多限制,又保留了銀行存款的許多特性。比如,貨幣市場基金具備了活期存款的許多特徵,可以提現,可以轉賬結算,甚至可以轉入資本市場的其他基金。

這種基金的收益雖不保底,但實際上由於其投資風險較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客戶可以通過投資這種基金獲得遠遠高於「Q條例」所規定的最高存款利率的收益,因而至今在發達國家仍佔有最大比重。

廢除

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發現「Q條例」已經形同虛設,因為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在內的多種金融工具在保留銀行存款特點的同時,已經成功地繞開了最高存款利率的限制。更為關鍵的是,這種「繞行」並沒有影響經濟秩序。因此人們認為,嚴格的金融管制只能降低金融運行的效率,市場開始對金融管制政策「逼宮」。

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解除存款機構管制與貨幣管理法案》,揭開了利率市場化的序幕。此後的6年中,美國分階段廢除了「Q條例」,而於1986年3月實現了利率市場化。

應該說,在美國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在內的多種貨幣市場工具功不可沒。從美國的經驗看,金融創新推動了金融監管體制的變革,並對宏觀經濟產生了良性的影響..

② Regulation Q是什麼意思

同學你好,很高復興為您解答!制


Regulation Q:條例Q聯邦儲備局條例,監管銀行向儲蓄存款支付的利率。

對於各個投資領域內的專業人員,包括基金經理、證券分析師、財務總監、投資顧問、投資銀行家、交易員等等,CFA非常重要;它直接證明了你的職業素養和能力,被投資業看成一個「黃金標准」,這一資格被認為是投資業界中具有專業技能和職業操守的承諾。考生考過CFA對自己將會有很大幫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③ 美國<1980年銀行法>廢除Q條例後,為什麼會推動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

Q條例抄的內容是:銀行對於活期存款襲不得公開支付利息,並對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設定最高限度,即禁止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會員銀行對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以下)支付利息,並對上述銀行所吸收的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規定了利率上限。
實質是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好處便是銀行和借款人使用資金的成本較低,但是如果遇到通貨膨脹,人們的錢存在銀行便會貶值,這樣沒人會存錢,銀行沒有資金來源,所以銀行為了吸收存款,只能不斷進行創新,所以推動了基金等金融工具的發展。

④ 關於「我國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的論文

第一,中國利率市場化仍處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在人民銀行的主導下,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若以利率市場化的應有之義來衡量,這一改革還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粗略判斷我們目前所處的階段,可能還沒有達到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即取消Q條例)開始前的水平。在美國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時,其早就有市場化的基礎利率體系,而且,在金融市場上,存款替代類金融產品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對比我們目前的情況:首先,基礎利率體系(Shibor)仍在建設和完善當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只要對存、貸款的利率管制存在,Shibor就不能完全由市場決定。這一現實,極大地限制了Shibor的作用及其發展前景;其次,存貸款的替代產品(特別是存款的替代產品)受到了較為嚴格的限制,發展規模有限,這也會使存貸款(特別是存款)利率自由化缺乏定價基礎。

第二,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所面臨的倒逼壓力不大,改革進程加速的可能性較小。通貨膨脹預期對存款增長有一定的壓力,但在替代品匱乏且受嚴格管制的情況下,還不至於形成嚴重的脫媒現象。而在經濟思潮和國際發展趨勢方面,金融危機後世界范圍內金融管制的強化,也為我們化解了很多來自外部的壓力。

第三,制度因素的存在,會對利率市場化形成約束。利率市場化的核心要義,在於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均衡的利率和融資數量。在我國目前的體制下,市場的資金供給面臨諸多制度因素的影響。比如,外匯占款、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調整、信貸規模控制等。只要這些因素存在,利率市場化的功能和作用就會受很大的限制。

綜合以上的判斷,我們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前景提出這樣幾個觀點和建議:

首先,從長遠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有著積極和深遠的意義。但在中短期內,由於改革動力、制度約束以及相關風險方面的原因,不能、也不應該要求這一改革有較快的進展。而且,從改革的邏輯和順序看,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其所依賴的制度前提,不能單兵突進。在開始實質性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前,很多基礎性的制度:包括企業、銀行的治理結構,銀行的退出機制,存款保險制度,外匯管理制度等,都需要取得較大的進展。

其次,應在確保金融體系穩定的前提下,進行適度調整,兼顧各方利益,確保改革的穩步推進。既往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採用了「先貸款、後存款」,「先短期、後長期」,「貸款下限、存款上限」的步驟。這種改革思路,事實上是將早期經由存、貸款利率管制為企業提供的補貼,改變成為銀行提供補貼。這種補貼的存在,為中國銀行業改革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同時也有效地維護了銀行體系的穩定。但是,在商業銀行的改革基本完成之後,這種補貼的繼續存在,事實上已演變成了一種過度保護。建議在未來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或調整中,應在保證銀行體系穩定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壓縮銀行的利差空間,將對銀行的部分補貼轉移給企業以及廣大儲蓄者,以優化整體經濟的產業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

最後,具體到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安排上。人民幣存貸款利率是目前最後受到管制的利率,也是未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內容。當然,在其中,人民幣存款利率改革應該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所在。

從目前看,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已經相對成熟,替代品市場發展程度較高、規模也較大,而且金融機構的貸款定價能力在過去一段時間里也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可以考慮在未來幾年中,逐步加大貸款下浮區間,並直至完全取消。

⑤ Q條例的基本信息

Q條例的實施,對20世紀30年代維持和恢復金融秩序、40至50年代初美國政府低成本籌措戰爭資金、戰後美國經濟的迅速恢復,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然而到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進入60年代之後,這一條例的弊端便暴露出來。依據當時的情形,美國通貨膨脹率曾一度高達20%,而Q條例執行的結果是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這一方面使銀行存款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急劇下降,公眾對存款越來越沒有興趣;另一方面,銀行的吸存能力受到很大影響,以致存款性金融機構的生存岌岌可危;並且在1970年,美國國會取消了Q條例中關於10萬美元以上存款利率最高限額的規定,這就造成了對存款小戶的利率歧視。
於是,商業銀行不得不開始進行金融創新,貨幣市場基金便隨之應運而生(將小戶的資金集中起來,以大戶的姿態出現在金融市場上)。這種基金規避掉銀行存款的許多限制,又保留了銀行存款的許多特性。比如,貨幣市場基金具備了活期存款的許多特徵,可以提現,可以轉賬結算,甚至可以轉入資本市場的其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雖然不保底,但實際上由於其投資風險較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客戶可以通過投資這種基金獲得遠遠高於Q條例所規定的最高存款利率的收益,因而至今在發達國家仍佔有最大比重。
貨幣市場基金誕生後,對美國的基金市場產生了重要意義。1981、1982年,在美國的基金市場上,貨幣市場基金占基金市場70%左右的份額,最高曾達到73%。可以說,是貨幣市場基金挽救了整個美國的基金市場。 20世紀60年代,美國通貨膨脹率提高,市場利率開始明顯上升,有時已經超過存款利率的上限。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國際化、投資多樣化又導致銀行存款大量流向證券市場或轉移至貨幣市場,造成金融中介的中斷和「金融脫媒」現象的發生,且愈演愈烈,Q條例約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使銀行處於一種不公平的競爭地位。各存款類機構都出現經營困難,一些儲蓄協會和貸款協會出現了經營危機,銀行信貸供給能力下降,全社會信貸供給量減少。此時,人們不得不考慮Q條例的存廢問題。
從70年代起,美國提出了解除利率管制的設想。1970年6月,根據美國經濟發展和資金供求的實際情況,美聯儲首先將10萬美元以上、3個月以內的短期定期存款利率市場化,後又將90天以上的大額存款利率的管制予以取消。同時,繼續提高存款利率的上限,以此來緩和利率管制帶來的矛盾。但是,這種放鬆利率管制的辦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Q條例限制帶來的現實問題,短期資金仍然大量從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流出,「金融脫媒」現象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現實要求政府和金融管理當局必須從法律上和制度上考慮利率的全面市場化。
1980年3月,美國政府制訂了《存款機構放鬆管制的貨幣控製法》,決定自1980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取消對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即取消Q條例。1982年頒布的《加恩-聖傑曼存款機構法》,詳細地制定了廢除和修正Q條例的步驟,為擴大銀行業資產負債經營能力,還列明了一些其他與利率市場化相關的改革。
1983年10月,「存款機構放鬆管制委員會」取消了31天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最小余額為2500美元以上的極短期存款利率上限。並於1986年1月,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對最小余額的要求,同時取消了支付性存款的利率限制。1986年4月,取消了存摺儲蓄賬戶的利率上限。對於貸款利率,除住宅貸款、汽車貸款等極少數例外,也一律不加限制。至此,Q條例完全終結,利率市場化得以全面實現。

⑥ Q項條款是什麼

Q條例是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按字母順序排列的一系列金融條例中的第Q項規定。版1929年之後權,美國經歷了一場經濟大蕭條,金融市場隨之也開始了一個管制時期,與此同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頒布了一系列金融管理條例,並且按照字母順序為這一系列條例進行排序,如第一項為A項條例,其中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規則正好是Q項,因此該項規定被稱為Q條例。後來,Q條例成為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代名詞。

⑦ 什麼是「Q條例」

所謂「Q條例」,即第Q項條例。美聯儲按照字母順序排出了一系列條例,如第一項為A項條例。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規則正好是Q項。

該條例規定,銀行對於活期存款不得公開支付利息,並對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設定最高限度。後來,「Q條例」變成對存款利率進行管制的代名詞。

1929年之後美國經歷了一場經濟大蕭條。金融市場隨之也開始了一個管制時期,並同時頒布了「Q條例」,為存款利率規定了上限機制。

「Q條例」的實施,對20世紀30年代維持和恢復金融秩序、40至50年代初美國政府低成本籌措戰爭資金、戰後美國經濟的迅速恢復,起了一定積極作用。

弊端

到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進入60年代之後,這一條例的弊端暴露出來。依據當時的情形,美國通貨膨脹率曾一度高達20%,而「Q條例」執行的結果是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這一方面使銀行存款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急劇下降;另一方面,銀行的吸存能力受到很大影響,以致存款性金融機構的生存岌岌可危。

於是,商業銀行不得不開始進行金融創新,貨幣市場基金也應運而生。

這種基金規避掉銀行存款的許多限制,又保留了銀行存款的許多特性。比如,貨幣市場基金具備了活期存款的許多特徵,可以提現,可以轉賬結算,甚至可以轉入資本市場的其他基金。

這種基金的收益雖不保底,但實際上由於其投資風險較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客戶可以通過投資這種基金獲得遠遠高於「Q條例」所規定的最高存款利率的收益,因而至今在發達國家仍佔有最大比重。

廢除

20世紀80年代以後,人們發現「Q條例」已經形同虛設,因為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在內的多種金融工具在保留銀行存款特點的同時,已經成功地繞開了最高存款利率的限制。更為關鍵的是,這種「繞行」並沒有影響經濟秩序。因此人們認為,嚴格的金融管制只能降低金融運行的效率,市場開始對金融管制政策「逼宮」。

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解除存款機構管制與貨幣管理法案》,揭開了利率市場化的序幕。此後的6年中,美國分階段廢除了「Q條例」,而於1986年3月實現了利率市場化。

應該說,在美國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在內的多種貨幣市場工具功不可沒。從美國的經驗看,金融創新推動了金融監管體制的變革,並對宏觀經濟產生了良性的影響。

⑧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一般性跟選擇性兩種,利率屬於哪種貨幣政策

這要看是哪種利率政策了。
我們通常在新聞里聽到的,中國人民銀行調整法定存貸款利率,嚴格來講屬於一般性貨幣政策。
制定存款利率最高限額的政策(比如Q條例),就屬於選擇性貨幣政策當中的直接信用管制。
而制定優惠利率,則屬於選擇性貨幣政策當中的間接信用控制工具。

通常來講一般性貨幣政策包括:①公開市場操作、②法定準備金率、③再貼現
選擇性貨幣政策包括:①間接信用控制、②直接信用管制、③間接指導

在中國存貸款貸款利率法定,調整存貸款利率有點像調整法定準備率,對各個行業起到普遍作用,因此嚴格來講應當劃入一般性貨幣政策的范疇。

⑨ 以下題目的詳細計算過程,感謝

兄弟太多了啊

熱點內容
國際商法自治性研究 發布:2025-08-26 04:05:21 瀏覽:872
法學院王淼 發布:2025-08-26 04:02:14 瀏覽:582
如實供述刑事訴訟法第幾條 發布:2025-08-26 03:36:03 瀏覽:614
縣區法律知識考試試卷 發布:2025-08-26 03:24:37 瀏覽:605
法治宣傳畫漫畫小學生 發布:2025-08-26 03:16:47 瀏覽:531
勞動法慢乙肝 發布:2025-08-26 03:16:39 瀏覽:222
安全生產法規定法律責任分 發布:2025-08-26 03:13:51 瀏覽:151
安全生產法是否屬於行政法 發布:2025-08-26 03:03:14 瀏覽:107
華為公開挑釁勞動法 發布:2025-08-26 02:58:50 瀏覽:315
實用經濟法企業 發布:2025-08-26 02:53:19 瀏覽: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