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香港競爭條例

香港競爭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25 01:19:25

⑴ 香港選舉制度的行政長官選舉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46條,行政長官每屆任期5年,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選出;選舉具體細則由香港法例第569章《行政長官選舉條例》訂明。《基本法》附件一第4節同時訂明,有意參選行政長官的人需獲得100個選委會委員提名,方可正式成為候選人。投票以不記名方式、絕對多數制進行,候選人即需取得401票才能當選。與許多西方選舉制度不同,根據《行政長官選舉條例》第31條,勝出的候選人須聲明他不是政黨的成員。
1996年舉行的首次行政長官選舉中,共有3名候選人。北京委任的400名推委會委員人投票後,董建華獲得80%的選票,擊敗對手吳光正及楊鐵梁當選。2002年,董建華在無競爭對手下,挾著713名選委會委員提名支持而獲得自動連任。
不過,董建華於2005年3月辭職,行政長官辭職後補選過程成為社會關注問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爭議聲之中,解釋《基本法》謂行政長官辭職不等於任期完結,因此繼任的行政長官曾蔭權只能完成董建華的任期,即到2007年終結,而不是從2005年起計算5年到2010年。反對人大釋法的人則指這違反了《基本法》第46條。最後,行政長官補選於2005年7月10日舉行,情況與2002年董建華連任時相似。曾蔭權在796名委員(4人身兼立法會議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之中,獲得了674個提名簽名,成為唯一候選人而自動當選。
2007年3月25日,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舉行,曾蔭權獲得649票,擊敗只得123票的梁家傑成功連任。
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全票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普選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按照有關《決定》,2012年的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在不實行普選的前提下,可以作出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適當修改。《決定》又明確了2017年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採用由普選產生的辦法,而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以後,立法會的選舉亦可以採用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

⑵ 高分問香港學法律的人關於分租的規定!

香港的律師咨詢費每小時以千元計。哥們。

但不論內地與香港的法律,與「二房東版」租房都是沒有權保障的。

但如果違約。你不用擔心她趕你走。因為香港的法律保護租客。她和房東都沒有權利把你的行李扔出去,要通過相關部門提起申請,然後貼出告示紙知會你幾個月,然後才會起訴的。

⑶ 香港聯交所各項規定製度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

財政司司長在1999年發表財政預算案演詞時公布,本港證券及期貨市場會進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競爭力和迎接市場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

根據改革方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實行股份化並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合並,由單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擁有。
在金融服務業和金融市場內,具雄厚實力的機構近年都會透過整合,以積極迎合各市場參與者的需要。

香港交易所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這些市場機構一直致力帶領香港金融服務業突破地域界限,使它蛻變成為今日環球市場中的重要一員,香港交易所已將它們的經驗和智慧結合,匯聚一身。

隨著證券及期貨兩家交易所進行股份化並與有關的結算公司合並,香港交易所已於2000年六月上市。作為一間須向股東負責的上市公司,香港交易所正積極把握亞洲區內以至世界各地涌現的機遇,伺機開拓業務。香港交易所將以市場為本,管理各個業務主導的市場。

香港交易所擁有高效運作的商業營運架構,其業務按照功能劃分,組成以業務為重點、以商業考慮為主的業務部門,由香港交易所的管理層和董事局成員直接管理。香港交易所的董事局是最高的決策機關,就主要的策略性及運作事宜制訂相關政策。

香港交易所提供廣泛的交易前及交易後投資服務。屬下的業務部門包括交易市場科、結算科、業務發展科、資訊服務部及資訊技術科均致力為投資者、市場中介人士及上市公司提供增值服務。

監管與披露

在各地金融市場邁向全球化,市場與市場參與者之間的舊有界限日趨模糊之際,香港交易所為監管規條注入靈活性,並積極支持創設嶄新的產品和服務。

香港交易所將致力履行本身職權,確保市場公平和有秩序地運作,以及審慎管理風險。無論任何時候,香港交易所都會以公眾利益,特別是以投資大眾的利益為行事的依歸。

香港交易所的整合架構,再加上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有效監管,令香港市場的運作更趨完善。我們的市場能夠維持良好聲譽,續創超卓成就,實有賴監管機構公平有效地執行法規

我們的監管靈活而富彈性、反應敏銳,且能為市場提供多方面的支援,以配合世界發展潮流和各地投資者的需要;並適當地配合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新興行業與國際金融市場慣例的轉變。

時至今日,集資市場的監管機制已由傳統的以監管機構評審為本逐漸轉向以披露為本。監管的取向旨在確保全面公平披露所有重要事實,務求讓投資者可在充份獲悉有關資料的情況下,作出有根據的投資決定。

前瞻與展望

香港交易所是中國內地企業籌集國際資金的最有效渠道,香港與其他證券市場的夥伴關系和相互合作因此對中國內地也更具意義,而股本資金的投入對促進經濟現代化和市場自由化更形重要。

香港交易所的成立,是香港致力維持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前領地位的有力明證。綜觀亞洲區內以至環球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香港交易所的發展潛力顯然無可限量。

重新整合的市場架構擁有龐大資源作後盾,將可確保香港維持其最重要市場的地位,為市場使用者提供主要對沖與風險管理設施,同時亦提供資金促進中國的發展。與此同時,香港在不斷向前邁進的精神的推動下,將會發展成為資金高度流通、交易成本低廉的國際主要市場。

在已建立的穩固基礎上,香港交易所與積極進取且實力雄厚的香港金融界將會攜手合作,同心協力去實現發展成為國際主要金融機構的承諾。

三家公司於2000年3月6日完成合並,香港交易所於2000年6月27日以介紹形式在聯交所上市。

證券市場

香港的證券交易最早見於19世紀中葉。然而,要到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成立時,香港始有正式的證券交易市場。該會於1914年易名為香港經紀商會。

香港第二間交易所 - 香港股份商會於1921年注冊成立。兩所於1947年合並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並合力重建二次大戰後的香港股市。

此後,香港經濟快速發展,促成另外三家交易所的成立 - 1969年的遠東交易所;1971年的金銀證券交易所以及1972年的九龍證券交易所。

在加強市場監管和合並四所的壓力下,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於1980年注冊成立。四所時代於1986年3月27日劃上歷史句號,新交易所於1986年4月2日開始運作,採用電腦輔助交易系統進行證券買賣。到2000年3月合並完成前, 聯交所共有570家會員公司。

衍生產品市場

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於1976年成立,是亞太區內主要的衍生產品交易所。期交所提供一個高效率且多元化的市場,讓投資者可透過逾130家交易所參與者(許多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聯系機構)買賣期貨及期權合約。

香港交易所旗下的衍生產品市場為各類期貨及期權產品提供交易的市場,這些衍生產品包括股票指數、股票及利率期貨及期權產品。香港交易所及其附屬公司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實施一套嚴謹的風險管理制度,讓交易所參與者及其客戶能在一個高流通量和監管完善的市場,進行投資和對沖活動。

股票交收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於1989年注冊成立,其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於1992年投入服務,成為所有結算系統參與者的中央交收對手。

中央結算的運作是建基於存放於中央存管處的非流動化股票來進行。股份交收則以持續凈額交收的方式,透過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參與者的股分戶口進行電子存賬或扣賬完成。所有中央結算系統參與者之間的股份交易均需要於成交後第二個交易日(T+2)進行交收。

香港結算同時提供代理人服務。

⑷ 香港公司是如何避稅的

現在很多外貿公司在香港避稅並不是從公司的賬目上做手腳而避稅的,而是通過香港與內我們國內容稅制之間的差異來避稅的。

首先,全世界是有兩種的征稅原則: 我們國內的征稅原則是屬地原則;而香港採取的是來源地原則。

也就是說, 如果香港公司的利潤不是來自香港本地的話是不需要繳稅的,所以我們國內的很多朋友成立香港公司進行避稅。

再者,香港公司的管理是董事主動申報式,也就是說,只要每一筆賬目董事都能提供單據或者發票支持就可以了。

所以在香港作賬比國內更簡單,你公司的國外客戶可以把錢打到你的香港注冊公司賬戶上。

⑸ 香港是哪年被分割出去的,什麼條約

香港是1842年被分割出去的,簽訂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但是在1842年的8月29日,清朝政府和英國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裡面共有十三款,第一款就是是要求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政府,還有中國政府要向英國政府賠償鴉片的煙價和軍費共計兩千一百萬銀元等各項不平等規定,同時《南京條約》的簽訂,也標志著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5)香港競爭條例擴展閱讀:

1842年8月29日,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國提出的議和條款。

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朝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

其中增加了領事裁判權,即英國人在中國成為民事、刑事訴訟被告時,英國領事有按照英國法律,予以審判、定罪的權力。

這對中國來講是喪失司法權,還增加了片面最惠國地位等條款,英國在中國得到各種優惠,其他國家在中國獲得的優惠,英國也要同樣擁有。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以後列強紛紛效法英國,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進一步的破壞,《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⑹ 香港割讓歷史,回歸的歷程,回歸之後的繁榮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戰敗,在1842年8月29日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及鴨脷洲割讓給英國。1860年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再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時稱九龍司地方一區)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

在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塊大小島嶼總計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並將租借地稱為「新界」,租期為99年。從1898年7月1日開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從而佔領香港全境。

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拉開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序幕。9月24日,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談判,中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禽流感、全球經濟放緩、非典疫情等一次次的沖擊。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體香港人發揚了百折不撓、愈挫愈強的「打拚」精神,順利地度過一個個難關,並繼續保持了自由港和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被公認為全球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和最具發展活力、營商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6)香港競爭條例擴展閱讀: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在新中國外交史上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意義。它成功地達致香港的順利回歸,洗雪了一個半世紀以來中華民族蒙受的恥辱,使祖國的統一大業向前邁進了一步,並為國際上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創立了典範,是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貢獻。

回歸後的香港無疑成為了連接中國與世界的中介,直接承擔著使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兩種市場經濟體制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和發展中國家兩個發展階段的經濟形態結合起來,加速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在21世紀實現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重任。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系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路,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⑺ 香港有反壟斷法嗎如果我們公司已經擁有了香港某行業第一的公司,還想收購排名第四的公司,是否違反法律呢

目前香港沒有反壟斷法,但相關的<競爭法條例>在修訂之中。所以你舉出的收購,目前在香港不違法。競爭條例生效後,此收購或有可能是不合法。

⑻ 在香港為什麼待滿七年後就可以成為合法公民

一,香港保安局人士透露,特區政府正在修訂《入境條例》,內地在港工作的公職人員即使居港滿7年,也不能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但這些公職人員在港出生的子女,仍可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內地在港的公職人員是指內地派駐、持有「因公往來港澳特別行政區通行證」,及在內頁有「持證人是國家公職人員,受委派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工作」的特別簽注來港人員。
香港保安局人士說,根據原有規定,凡在港工作居住7年以上者,可獲得香港居留權。他說,在港工作的公職人員,代表國家利益,他們在港工作是受委派的。《入境條例》修定後,只要是受委派的公職人員,不論在香港工作居住多長時間,都不會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只要你在港出生的子女,仍可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二,香港投資移民要有650萬元,投資香港房屋,股票等;
三,結婚方式:如果和香港人結婚,在香港連續居住一定年限後,可以向當地主管部門申請在港身份證.另外,也可以通過申請在香港工作,連續滿7年後,獲得長期居留權.關於在香港申請工作事宜,請詳細閱讀以下文字:

據介紹,有關申請表格連同所需的證明文件須由在香港的僱主遞交給入境事務處,而有關僱主必須是在香港注冊的公司。由受聘人直接遞交的申請,將不被受理。內地人士在港以遊客的身份提出的申請也不會受理,也不得以此計劃為由,延長在港的逗留時間。僱主及受聘人須填寫入境事務處提供的證明表格[ID(C)961(中文版本)或ID(E)961(英文版)].申請資格分為香港僱主和受聘人(內地人才)資格兩方面。僱主必須是在香港注冊的公司。僱用公司須證明輸入的內地人才是為配合公司的運作或研究需要,以促進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競爭力。受聘人須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通常指有關范疇的學士學位;但在特殊情況下,具備良好的技術資格、經證明有專業能力或備有文件證明的有關經驗和成就,亦可獲得考慮。同時受聘人須已確實獲得香港公司/機構聘用,並獲得提供與現行香港本地人士市價大致相同的薪酬福利條件,包括薪金、住宿地方、醫療及其它附帶福利,申請才會獲得考慮,受聘人應受雇於與其學歷和專業能力及經驗相關的職位,而該職位又不能輕易找到香港本地人才擔任。申請程序:領取和填寫申請表格申請內地人才來港工作可填寫中文申請表格D(C)961或英文申請表格ID(E)961,這些表格可以在香港特區入境事務處總部及各分處、各區民政事務處和香港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的入境事務組免費索取。香港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京辦地址:北京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十八號恆基中心辦公樓一座二十一層。郵編:100005號電話:(8610)65186318內線035傳真:(8610)65186323)駐粵辦地址:廣州市天河北路233號廣州市天河北路233號,郵編:510613號電話:(8620)38911220傳真:(8620)38911221同時提請申請人注意的是,受供養人所需要填寫的申請表格也要與受聘人的申請表格一起遞交,在受聘人抵港後才遞交的受供養人來港申請,概不受理。遞交和審批申請表格填寫完畢的申請表格必須由僱主直接遞交或寄往香港灣仔告士打道七號、入境事務大樓九樓、入境事務處、內地居民組。所有的審批工作均由入境事務處負責處理及審批。入境事務處在作出審批決定前,會因個別申請情況,征詢有關部門的咨詢委員會的意見,該委員會成員包括官方與來自各界的非官方人員。在遞交申請表格的同時,僱主和受聘的內地人才同時還應提供下列文件:僱主須遞交的文件(1)公司的商業登記證、法團注冊證書或組織章程大綱及章程細則的副本各一份;(2)公司經濟狀況的證明文件,如最近審計的財政報告或營業損益表、利得稅報稅表等;(3)公司簡介,例如公司年報包括開業日期/業務活動詳情/運作模式/公司背景等。受聘人須遞交的相關文件包括(1)旅行證件影印本,其內載有個人資料、簽發日期、屆滿日期及所持的任何可返回原居住地的簽證詳情(如有的話);(2)受聘的內地居民身份證副本;(3)受聘人的香港身份證副本(如有的話);(4)受聘人與香港注冊公司簽訂的服務合約或聘書副本,其內註明有關職位、工作職責、薪金及福利;(5)履歷連同學歷(包括大學畢業證書、專業資歷證書等),以及與受聘職位相關的工作經驗的證明、或具備特別成就/專業能力的證明;(6):內地居民(包括現時在港工作的內地人士或在港研讀的內地學生)須同時遞交其現時所屬內地工作單位或負責備存其紀錄的內地有關當局所簽發的批准赴港工作的同意書。有關注意事項:每宗申請提出後,入境事務處約在4周內可以批出申請,而內地公安機關則需15個工作日為受聘者辦理來港通行證及有關簽注手續。申請如獲批准,入境事務處會簽發一個工作進入許可標簽,由在港的僱主轉交受聘的內地人才。受聘人必須獲得內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的往來港澳通行證,並將進入許可標簽貼在其通行證上,方可來港工作。目前在港工作或進修的內地人士若提出申請,在獲發進入許可標簽後,也必須先返回內地申領往來港澳通行證及適當的赴港簽注,才可根據「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工作。一般獲准來港的受聘人才在入境時會先獲批准逗留12個月。如果他們來港後仍符合有關計劃的資格准則,便可獲准延長停留期限。受聘人所獲準的延期逗留期限通常會以2-2-3年的模式或根據其僱傭合約的有效年限為准。如果受聘人連續在港居住滿7年後,可申請香港居留權。受聘人來港後可向入境處處長申請轉換工作,但必須受雇於相關行業,並繼續符合有關的資格准則.
四,大陸居民需在香港居住9年以上,才可以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但是如果在香港上大學的4年,也算在9年之內
五,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中國公民,即有資格申請海外簽發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1)在香港出生,並在出生時或出生後的任何時間,父親或母親已在香港定居;

(2)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的任何時間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

(3)在香港以外地區出生,而在出生時,父親或母親是中國公民並在香港有居留權。

享有居留權,而未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者,在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時,須同時申請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申請人除提交上述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所需文件外,還須提交:

1、《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申請表》(18歲或以上人士填寫ROP143表,18歲以下人士填寫ROP144表)。

2、提供下列任何一種證件(正本及影印件):

(1)「香港身份證明書」(簡稱CI);

(2)「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簡稱BNO);

(3)「英國屬土公民(香港)護照」(簡稱BDTC);

(4)其他可證明申請人在香港享有居留權的證件。

3、如申請人沒有上述證件,請提供下列任何一組證明文件(正本及影印件):

(1)出生證明書;父親或母親在香港定居的證明文件,例如已簽注無條件限制居留的旅行證件;如只是父親在香港定居,則需遞交父母親的結婚證書。

(2)在香港曾連續通常居住滿七年的證明文件,如就學文件、工作證明、正式收據、銀行單據等。

(3)出生證明書;父親或母親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他們何時取得香港居留權的證明文件,如旅行證件;若只是父親有香港居留權,則需遞交父母親的結婚證書。

4、彩色近照一式兩張。

5、如申請人原持有香港身份證(非永久性),應在遞交申請時把該身份證交出。

6、身份證申請只可與特區護照申請一並遞交,不能單獨申請。

六,投親:來 港 定 居

2. 內 地 居 民 如 欲 來 港 定 居 , 須 向 有 關 內 地 公 安 機 關 申 請 單 程 通 行 證 。 現 時 單 程 通 行 證 的 每 日 配 額 是 150 個 , 而 符 合 香 港 居 留 權 資 格 的 兒 童 及 配 偶 會 得 到 優 先 處 理 :

每 日 配 額 中 的 60 個 是 分 配 予 根 據 《 基 本 法 》 第 二 十 四 條 第 二 款 第 三 項 享 有 香 港 居 留 權 任 何 年 齡 的 兒 童 ;
30 個 配 額 是 分 配 予 長 期 分 隔 兩 地 的 配 偶 ;
其 余 非 指 定 的 60 個 配 額 則 分 配 予 下 列 申 請 單 程 通 行 證 的 人 士 :

不 論 年 期 分 隔 兩 地 的 配 偶 ;
內 地 無 依 靠 的 兒 童 來 港 投 靠 親 屬 ;
內 地 居 民 來 港 照 顧 無 依 靠 的 父 母 ;
內 地 無 依 靠 老 人 來 港 投 靠 親 屬 ; 及
來 港 承 繼 直 系 親 屬 產 業 的 人 士 。
3. 有 關 單 程 通 行 證 計 劃 的 管 理 工 作 , 包 括 申 請 單 程 通 行 證 所 需 的 輪 候 時 間 、 配 額 的 分 發 和 簽 發 的 先 後 次 序 , 均 由 內 地 有 關 部 門 負 責 。

⑼ 我國對香港和澳門實行什麼制度

一國兩制。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一國兩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任領導人鄧小平為了實現中國統一的目標而創造的方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主要方針,也是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所採用的制度。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台灣問題都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庄嚴而神聖的使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之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9)香港競爭條例擴展閱讀

按照「一國兩制」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完成統一中國大業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香港和澳門問題的解決,不僅使中國統一大業邁出重要一步,而且也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範例。

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懷抱,中國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佔的百年國恥。澳門的回歸,標志著在中國國土上徹底結束了外國列強的佔領。這是舊中國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決的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對於中華民族的歷史性貢獻。

⑽ 在香港為什麼待滿七年後就可以成為合法公民

因為它有兩個前提條件:

①申請前2年個人名下擁有1000萬港幣資產(包括房產、股票、證券、公司商業資產等);

② 在港投資1000萬港幣,購買港府認可的金融產品,基金、股票、債券等。

當做到這兩個前提條件後,在香港待滿七年即可成為合法公民。

(10)香港競爭條例擴展閱讀:

成為香港公民的其他條件:

1、內地專業人才移民香港:在香港入境處稱為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針對香港市場需缺乏的專業性人才,給予香港公司補充的指標,對公司和個人都有一定的要求,名額由香港僱主提供。

不屬非本地畢業生的內地中國居民,但具備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別技能、知識或經驗,可根據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申請來香港工作。

2、優才計劃 :香港優秀人才計劃」是一項設有配額的移民吸納計劃,旨在吸引優秀人才赴港定居,每年的配額為1000個。

申請人可選擇兩套計分制度(「綜合計分制」和「成就計分制」)進行評分,靈活性高。

獲得批準的申請人,無需在來港定居前先獲得本地僱主的聘任。

一旦獲得批准,申請人可以攜帶配偶以及18歲以下的未婚子女同時前往定居。

申請人可以自雇創業,也可以接受僱用.

3、留學移民:求學就讀後就業 ,在香港就讀、就業,滿七年即可拿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在香港就讀的條件是你高考成績在一本線以上和英文能力不錯,或憑藉香港各大高校認可的GPA成績申請就讀碩士課程、博士課程;

在香港就業的條件是擁有聘請外勞資格的公司企業需要你。如果在香港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3年本科+2年碩士+3年博士=8年,完全符合要求。

或者先在香港讀幾年書,再工作幾年也是可以的。

只要在香港工作生活7年以上,就可以得到在港的永久居留權。

而這些去香港上了4年大學的學生,只要在香港工作3年就可以順利地拿到香港永久居留權了

4、婚嫁移民:跟香港人結婚 ——和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人士結婚,大概要10~12年才能拿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其中前3~5年為等待內地方面發放赴港單程證,後七年為等待從香港非永久居民「轉正」為永久居民。)

拿到單程證以後,你可以馬上去香港,申請香港身份證,請注意這個不是永久居民身份證,但是你可以有香港的居留權,也可以在香港找工作。

住滿7年,就可以申請到永久居民身份證。

熱點內容
2017年深圳勞動法底薪多少 發布:2025-08-26 07:39:57 瀏覽:885
威脅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6 06:48:46 瀏覽:144
經濟法勞動合同中的醫療期 發布:2025-08-26 06:47:38 瀏覽:917
老丈人說支持他女兒做傳銷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6 06:43:54 瀏覽:397
社區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8-26 06:43:20 瀏覽:427
實級經濟法基礎 發布:2025-08-26 06:34:04 瀏覽:341
法檢法律知識基礎真題 發布:2025-08-26 06:33:21 瀏覽:233
外包適用於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26 06:33:14 瀏覽:432
中國新刑法224條69800 發布:2025-08-26 06:24:38 瀏覽:768
法律碩士聯考考試分析text 發布:2025-08-26 06:12:01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