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條例
① 現行的食品添加劑法規與標准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明確了食品添加劑的監督管理。衛生部根據《食品衛生法》制訂實施了《食品添加劑衛生辦法》、《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衛生部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等規章、規范和《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等配套標准,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食品添加劑法規和標准體系。
生產經營和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和《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
在生產環節,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必須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必須按照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實施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在營養環節,食品添加劑經營者購入食品添加劑時,應當索取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和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禁止經營無衛生許可證、無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的食品添加劑。經營者必須有與經營品種、數量相適應的貯存和營業場所。銷售和存放食品添加劑必須做到專櫃、專架、定位存放,不得與非食用產品和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在使用環節,《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和《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准》以及歷年衛生部關於食品添加劑增補品種的公告是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的依據,兩個標准分別規定了我國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營養強化劑的種類、名稱、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等內容。
申請生產或者使用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准》的品種時,申請單位應當按照《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向評審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有關資料後,經衛生部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進行風險型評估,通過後由衛生部公告後,方可使用。
食品添加劑必須有包裝標識和產品說明書。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根據不同產品分別按照規定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重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並表示上明確標示「食品添加劑」字樣,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有適用禁忌與注意事項的,應有警示性標示。
② 食品添加劑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明確了食品添加劑的監督管理。衛生部根據《食品衛生法》制訂實施了《食品添加劑衛生辦法》、《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衛生部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等規章、規范和《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等配套標准,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食品添加劑法規和標准體系。
生產經營和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和《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
在生產環節,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必須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必須按照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實施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在營養環節,食品添加劑經營者購入食品添加劑時,應當索取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和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禁止經營無衛生許可證、無產品檢驗合格證明的食品添加劑。經營者必須有與經營品種、數量相適應的貯存和營業場所。銷售和存放食品添加劑必須做到專櫃、專架、定位存放,不得與非食用產品和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在使用環節,《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和《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准》以及歷年衛生部關於食品添加劑增補品種的公告是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的依據,兩個標准分別規定了我國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營養強化劑的種類、名稱、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等內容。
申請生產或者使用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准》的品種時,申請單位應當按照《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向評審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有關資料後,經衛生部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進行風險型評估,通過後由衛生部公告後,方可使用。
食品添加劑必須有包裝標識和產品說明書。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根據不同產品分別按照規定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重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並表示上明確標示「食品添加劑」字樣,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有適用禁忌與注意事項的,應有警示性標示。
③ 食品添加劑如何備案及法規依據
1、政府審批?
證明安抄全和具有襲工藝必要性的物質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品種許可)?
有資質的企業才能生產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
2、制定標准?
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
3、食品添加劑上市後的再評估
4、企業按照國家規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
5、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管
6、消費者的監督
④ 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生產有什麼規定
根來據《食品添加劑自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第127號令)規定,生產者必須在取得生產許可後,方可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取得生產許可,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
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場所、廠房設施;
企業衛生管理符合衛生安全要求;
具備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生產設備或者設施等生產條件;
具有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符合有關要求的技術文件和工藝文件;
具有健全有效的質量管理和責任制度;
具有與生產食品添加劑相適應的出廠檢驗能力;
產品符合相關標准以及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要求;
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不存在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資建設的工藝落後、耗能高、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情況;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⑤ 有關食品添加劑的規定有哪些
在《中來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自安全法》中有關於食品添加劑生產、運輸、儲存、使用的規定,在《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准》中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具體使用標准。
這兩份文件在附件中。
⑥ 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相關規定
嚴格管控
⑦ 《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者使用食品添加劑有哪些規定
第二十六條食品安全標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衛生、營養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第三十四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三)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四)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五)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六)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
(八)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
(九)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十)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十一)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
(十二)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以上供參考。
⑧ 法律對食品添加劑有哪些規定
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鑒於有的食品添加劑本身不一定具有營養價值,有些回食品添加劑還有答一定毒性,因此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要考慮需要達到的目的,必須有針對性的加入,不能濫用,一般要掌握以下原則:
1.餐飲經營單位與集體食堂加工經營食品為現制現售模式,盡可能不用食品添加劑。一定要使用的,應盡量少用。
2.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來掩蓋食品的缺陷(如霉變、腐敗)或作為造假的手段。
3.不得由於使用食品添加劑而降低了食品質量和衛生要求。
4.專供嬰兒用的主輔食,不得加入人工合成甜味劑、色素、香精、谷氨酸鈉等。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做了哪些規定
第二十六條食品安全標准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的營養成分要求;
(四)對與衛生、營養等食品安全要求有關的標簽、標志、說明書的要求;
(五)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
(六)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食品檢驗方法與規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第三十四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農葯殘留、獸葯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
(三)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四)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五)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六)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
(八)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製品;
(九)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十)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十一)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
(十二)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