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我省防震減災法規規章達到多少部

我省防震減災法規規章達到多少部

發布時間: 2021-02-25 08:36:33

『壹』 防災減災法律

我國一貫高度重視依法防災減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防災減災法律體系得到不斷完善。我國憲法第二十六條做出了防治災害的原則性規定。在此基礎上,我國有關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突發事件應對法》《環境保護法》《氣象法》《防震減災法》《消防法》《防洪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此外,不少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也對防災減災做出了相關規定。

『貳』 防災減災管理辦法是法律還是法規

1、法律有廣義、狹義抄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 法律的後面都帶法字。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法規即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法規後面都帶條例兩字
3、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規章的後面都帶辦法或規定兩字。
根據以上區別,防災減災管理辦法是部門規章。即不是法律,也不是法規。

『叄』 全省防震減災法律知識.地震科普知識競答題 答案!!!

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地震科普知識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於1997年12月29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於1999年10月25日經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並公布施行。
3.修訂後的《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於2005年1月21日發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4.防震減災工作實行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5.防震減災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領導。
6.《山東省地震活動斷層調查管理規定》於2003年5月26日經省政府第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7.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或者地震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又未依法事先徵得同意並採取相應措施的,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8.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逐步增加防震減災事業所需經費投入。
9.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必須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並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或者規劃選址階段進行。
10.設計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
11.地震災害預防措施,包括工程性預防和非工程性預防。
12.地震監測工作實行專業台網(站)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原則,
13.制定城市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地震構造環境, 選擇工程建設場地,必須避開活動斷裂。
14.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必須經省或者國家地震安全性評定委員會評審通過,並按項目管理許可權由相應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抗震設防要求,作為抗震設防依據。
15.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小學的防震減災知識教育,開展防震、避震訓練。
16.跨越地震活動斷層的公路、鐵路(地下鐵路)、輸油(汽)管線、通訊光(電)纜和遠距離調(輸)水管線等重大建設工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取相應的防禦措施。
17.破壞性地震發生後,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建設、民政等有關部門進行地震災害損失的調查、評估工作。
18.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19.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審批或者核准建設項目時,對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中缺少抗震設防要求的,不予批准。
20.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21.已經建成的建築物、構築物,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依法進行抗震性能鑒定,並採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22.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引導農民建造具有抗震性能的住房,積極推行適合不同地區的鄉村抗震住宅設計。
23.地面及建築物(構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稱為烈度。
24.我國將地地震烈度劃分為12度。
25.地震前兆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26.國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壞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告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
27.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對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確實無法避免造成損害的,可事後解釋。 (× )
28.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不得干擾和妨礙地震監測台網(站)的工作。
29.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並有權制止和舉報阻、破壞防震減災工作的行為。
30.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可以直接作為抗震設防依據。(×)
31.新建、改建、壙建建設工程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工程不得開工建設。
32.已經建成的建築物、構坑物、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的,應當依法進法抗震性能鑒定,並採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3.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
34.新建的15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物、構築物,必須設置強震觀測設施。
35.全球三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36.新建的核電站,可能誘發地震的大型水庫,必須設置地震監測台網。
37.「預報」的地震震級很精確,發震時間、地點很具體的傳聞是謠傳。
38.避震應當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
39.避震應當選擇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40.地震後搶救受傷人員應當先救遠,後救近。(×)
41.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42.我省郯城曾發生8.5級巨震。
43.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44. 1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大壩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
45.地震容易引發火災、水災、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等次生災害。
46.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應當執行國家賦予的防震減災任務。
47.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
48.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由地震行政土管部門處1-10萬元罰款。
49.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50.在震後救災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服從指揮、自覺維護社會秩序。
51.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國務院或者地震災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地震災區實行下列緊急應急措施:基本生活品的統一發放和分配、臨時徵用房屋、運輸工具、交通管制等。
52.我省內陸及沿海分布著郯廬、聊考、燕山—渤海等地震活動構造帶,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
53.地震宏觀前兆現象主要有地下水異常、動物異常、地聲、地光等。
54.我國發布地震預報的許可權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
55.當地震發生時你住褸房,在家裡應該躲進開間小的房間或衛生間。
56.地震造成建築物破壞形成震災的原因主要有沒按抗震設計要求進行設防、沒按抗震設計進行施工、建築物建在活動斷層上、建築物建在軟弱地基上。
57.當地震發生時你在戶外應就近選擇寬闊地、迅速離開高大危險物、避開過街橋、立交橋。
58.地震時睡覺的人被驚醒,吊燈擺動,地震烈度達到4-5度。
59.選擇建設場地應該選擇在基岩且穩定的地方。
60.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災害是地震災害。

『肆』 我省在防震減災方面有哪些法律法規和規章

根據省編辦編辦發號及編辦文號文件精神,在市地震局基礎上組建市防震減災局,為市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正縣級規格。
一、職責調整
(一)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與管理。
(二)加強防震減災法規和地震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
二、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防震減災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政策,並負責監督檢查執行情況;負責起草全市防震減災的法規、規章並組織實施。
(二)組織編制及實施全市防震減災規劃;監督管理防震減災事業經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
(三)負責全市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完善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體系,按照省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要求,對本市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信息進行監測、分析、處理;對震情趨勢進行分析測報,並向市政府提出防震工作安排意見和減災防禦措施;負責規劃管理全市地震監測台網(站)及數字信息系統,實現資源共享;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指導縣區和地震台站地震監測預報工作。
(四)負責全市震害防禦工作。管理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按職責許可權審定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負責地震安全性評價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負責管理人工地震動的監測與危害鑒定工作;負責全市地震災害預測管理工作;負責開展全市地震小區劃和地震斷裂帶探測工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地震地質資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範工程。

『伍』 有哪些防災減災的法律法規(自然災害)

當然有的哈,

比方說去年剛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等

『陸』 遼寧省防震減災法律法規有哪些

地震之前是有預兆的。現在我們所知道的這種預兆1976年,在唐山地震前,遼寧省海城運用防震知識就可以保護自己如地震發生前觀察到鳥

『柒』 全國頒布實施的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共有多少部

在網路中搜一下就知道了啊

『捌』 全省防震減災法律知識·地震科普知識競答題

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問答

1.什麼是「防震減災」?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方針、基本對策是什麼?

答:「防震減災」是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的簡稱。防震減災活動是涉及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可分為地震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後救災與重建四個環節。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是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防震減災的基本對策是綜合防禦。

2.目前我國、福建省已經頒布實施的防震減災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福建省防震減災條例》、《福建省工程建設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何時審定?何時實施?

答: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江澤民主席簽署第94號令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4.為什麼要制定防震減災法?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為了防禦與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防震減災法共有七章四十八條。主要由總則、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後救災與重建、法律責任、附則七部分組成。

5 .防震減災法中主要確立了哪些基本法律制度?

答:主要確立了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制度、地震監測台網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制度、地震預報統一發布制度、地震安全性評價制度、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制度、地震災害保險制度、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和備案制度、震情和災情速報和公告制度、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制度、緊急應急措施制度、緊急徵用制度、震後救災制度、地震災區重建統籌規劃制度和典型地震遺址遺跡保護制度等。

6.《福建省防震減災條例》何時審定?何時實施?

答:1997年10月25日經福建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35次會議審定通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7.什麼是地震應急?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有什麼意義?應包括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地震應急是指應付突發性地震事件而採取的震前應急准備、臨震應急防範、震時應急指揮和震後應急救援等應急反應行動。通過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政府和社會能夠有目的地做好地震應急准備工作,保證高效、有序地開展地震應急防禦和搶險救災工作,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或擴大,迅速恢復社會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1)應急機構的組織和職責;(2)應急通信保障;(3)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資金、物資准備;(4)應急、救助裝備的准備;(5)災害評估准備;(6)應急行動方案。

8.我國對發布地震預報有什麼具體規定?

答:地震預報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全國性的地震長期預報和地震中期預報,由國務院發布。」「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長期預報、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新聞媒體刊登或者播發地震預報消息,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以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地震預報為准。」「已經發布地震短期預報的地區,如果發現明顯臨震異常,在緊急情況下,當地市、縣人民政府可以發布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並同時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和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

9.什麼是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

答: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是指監測預報體系、震災預防體系和緊急救援體系。建立健全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是溫家寶同志在2000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要求。

10.中國第三代地震烈度區劃圖什麼時間出台?它的頒布實施有什麼重要意義?

答:中國第三代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於1992年5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地震局和建設部聯合發文正式公布施行。它的頒布實施對國民經濟建設,制訂經濟建設規劃,減輕和防禦地震災害以及對國土利用和工程建設布局等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玖』 有關防震減災的相關法規

■防震減災法(1998年3月1日施行)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06年1月回8日施行)

■國家自然災害救答助應急預案(2006年1月10日施行)

■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08年5月1日施行)

『拾』 地震局下設幾個部門

中國地震局設11個職能司(室)。
(一)辦公室
組織全局性重大會議與活動;負責起草上報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文件;負責督促重要部署、領導批示及會議決定的貫徹落實;負責新聞宣傳,指導地震系統新聞宣傳工作,管理中國地震局網站;負責政務信息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負責局機關財務、國有資產工作,編制機關預決算,管理機關經費;負責局機關及指導京區單位安全保衛、消防、人防、房產、社會事務等工作;負責政務與震情值班、文電、電子政務、檔案、信訪、機要、保密、密碼、信息安全、會議計劃等工作。
(二)政策法規司
擬訂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方針和政策;組織開展防震減災事業發展重大問題研究;指導地震系統開展政策研究;擬訂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承擔有關規范性文件的審核工作;負責全局性重要文稿起草工作;推進依法行政;組織法制宣傳教育、行政執法和法制監督工作;負責對地震部門行政許可事項實施的監督檢查;承辦有關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行政應訴工作;承擔防震減災法律咨詢服務工作;管理地震標准化和地震計量工作。
(三)發展與財務司
負責國家防震減災發展戰略研究,組織編制國家防震減災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負責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改革;擬訂發展與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和標准;負責預算、決算管理和基本建設管理;負責防震減災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管理;負責監管專項資金和各類經費,組織財務稽察;負責國庫支付和日常財務管理;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和政府采購監管;負責防震減災行業統計工作;負責監管國有資產經營性活動。
(四)人事教育司
指導地震系統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機構改革;組織編制防震減災人才發展規劃;擬訂地震系統人事管理制度;負責地震系統幹部隊伍宏觀管理及省級地震局、局直屬單位領導班子及後備幹部隊伍建設;承辦局管幹部的考核、任免、監督,參與巡視工作;負責系統參公人員管理;管理系統機構編制、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勞動工資、保險、獎勵、人員招錄、專技人員職稱評聘和專家工作;指導省級以下地震工作機構的相應工作;負責公派出國留學人員選拔,管理幹部因私出國(境);管理局屬高等院校;負責局機關幹部人事工作。
(五)科學技術司(國際合作司)
負責制訂地震科技發展規劃和政策;參與地震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地震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地震科學研究和科技基礎性工作;組織管理重點地震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項目;指導局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部門重點實驗室建設;負責地震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的管理;負責科技保密工作;協助科技委開展工作,承擔科技委辦公室日常事務;負責聯系地震學會;歸口管理學術期刊;歸口管理地震科技外事工作;負責雙邊、多邊及港澳台的交流與合作;負責組織協調國際會議、國際合作項目、智力引進、國(境)外破壞性地震快速反應和境外地震台網建設;牽頭協調國際救援行動涉外工作。
(六)監測預報司
負責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工作;擬訂全國地震監測預報和信息網路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和地震趨勢判定,組織全國震情監視跟蹤和重大震情會商;組織指導震後趨勢判定和現場監測工作;負責管理地震預測意見;負責監測預報、信息網路系統的建設、運行與管理;負責地震烈度速報系統的建設、管理及烈度速報工作;管理火山活動、水庫和海域地震的監測預測工作;負責全國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工作;承擔境外台網建設、運行與管理;承擔地震監測預報相關科技項目的實施、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
(七)震害防禦司
指導全國地震災害預測和預防;擬訂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審定地震小區劃圖;負責城鄉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負責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督管理,審定建設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確定抗震設防要求;負責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資質管理和人員職業資格管理;協同指導地震災區重建;負責全國強震動觀測台網建設和運行管理;負責管理震害預測工作,參與提出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意見;負責地震基礎性任務探測和地震活斷層探測管理工作;組織指導防震減災知識的社會宣傳教育;承擔市縣防震減災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承擔震害防禦相關科技項目的實施、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參與地震災害保險工作;負責聯系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八)震災應急救援司
指導全國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承擔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日常事務;管理國家地震應急預案;指導部門和地方地震應急預案建設;承辦全國地震應急工作檢查;負責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和地震災情速報;管理地震現場應急工作隊,組織開展地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負責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工作;指導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及社區地震搜救志願者工作;管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指導國家、地方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和救援訓練基地建設;負責國內地震救援工作,承擔境外地震救援任務的實施;承擔聯合國災害協調和亞太人道主義合作夥伴任務的實施;承擔地震應急救援相關科技項目的實施、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承擔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重大事項聯席會議辦公室日常工作。
(九)直屬機關黨委
負責指導京區直屬單位和局機關黨的建設;受黨組委託,指導京外單位黨建工作;承擔地震系統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局黨組民主生活會和中心組學習的服務保障工作;負責宣傳、統戰工作;指導黨組織配合行政領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穩定工作;領導直屬機關紀律檢查工作;領導直屬機關工、青、婦等群眾組織工作;管理中國地震局黨校。
(十)監察司
組織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檢查局屬單位在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國務院的決定命令和中國地震局重大決策中的問題;監督局司級幹部遵守黨紀、政紀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情況;受理對局司級幹部違反黨紀、政紀行為的控告、檢舉;調查處理局司級幹部違反黨紀、政紀的案件;受理不服紀律處分決定的申訴;對局屬單位預算執行、決算及重大項目等進行審計監督;對局管幹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十一)離退休幹部辦公室
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方針政策;擬訂地震系統離退休幹部管理規章制度;指導檢查局屬各單位離退休幹部工作;承擔局機關離退休幹部的管理、服務工作。

熱點內容
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7 14:56:44 瀏覽:829
2018年徐金桂行政法導學 發布:2025-08-27 14:45:50 瀏覽:820
勞動法合同法法條26條 發布:2025-08-27 14:45:42 瀏覽:273
司法考試領證 發布:2025-08-27 14:42:24 瀏覽:721
政府聘請常年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27 14:37:10 瀏覽:636
臨潼法院網 發布:2025-08-27 14:08:44 瀏覽:215
南陽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8-27 14:07:29 瀏覽:678
勞動法中的危害性工作 發布:2025-08-27 14:00:36 瀏覽:281
汽車進口法規 發布:2025-08-27 13:59:05 瀏覽:798
人類最初的道德以 發布:2025-08-27 13:50:29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