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工工作條例
㈠ 護工的社保交納上海有什麼規定
個體護工,非本地常住戶口不能繳納,這就是全國統一規定。只有受聘於正規護理中心的護工,由單位負責繳納。
㈡ 有誰能提供一個護工的勞動合同和護工公司的管理規定的樣本 郵箱[email protected] 收到就給分。滿意的話 還
首先,護工管理制度(可據實就公司要求、工作內容等予以修改、調整):
範本一(公司適用):
1、護工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醫院各項管理制度,本著為病人服務、讓家屬放心的原則,為患者提供陪護服務。
2、每個護工進入公司後必須經過體檢、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方能留用上崗,否則不予留用。
3、堅決服從本公司各項管理規定和制度。嚴格遵守作息時間,不遲到,不早退,不準脫崗和曠工,有事提前請假。
4、不準在病房、辦公室和員工宿舍內會客。
5、禁止與病人嬉笑、打鬧。
6、對病人病情和興趣愛好要有足夠的了解,要有四心,即:愛心、關心、熱心、耐心,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的服務。
7、保持正常護患關系,不吃請、不收禮,不要求病人為自己辦私事。對病人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動作、說話輕柔,態度和藹,平易近人。
8、上崗期間要作到五勤:眼勤、手勤、嘴勤、腿勤、腦勤。
9、上崗要穿工作服,佩帶胸卡。著裝整齊、干凈,不準染指甲和戴手飾。女同志在工作中不準披散頭發。
10、護工在護理過程中,不準將自己攜帶的物品同病人物品混放在一起。
11、護工不準將某病人用品為另一位病人使用或混用。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12、所有陪護人員嚴禁吃、拿、用病人的東西和偷拿醫院中任何物品。家屬給物品和小費一定向公司匯報。
13、不準脫崗和隨便進入辦公室、病房治療室、值班室、護士站等工作場所及翻閱病歷和其他醫療文件。
14、認真完成本職工作,服從科主任、護士長、護士管理;不準參與醫生、護士之間所做的工作和事情。
15、不準在病區病房洗衣、晾曬衣物和在病房洗澡、坐床、卧床、吸煙(監護室內不準看書看報),和做與陪護工作無關系的事情,更不準說笑、娛樂、大聲喧嘩 ,要保持病區病房良好的治療環境。
16、陪護期間原則上不得擅自離開病房和病人身邊,如送檢化驗和打飯(吃飯時間不準超過半小時)等必要離開時,必須徵得病人或家屬同意並要報告當班護士,辦完事要及時返回。必要時找陪護中心派人頂替。
17、護工不準從事任何醫療護理操作,如換液、吸痰、鼻飼、拔輸液針等,但要隨時注意檢查是否通暢、脫落,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護士處理。
18、倒班人員工作時間不準睡覺,普通病房21:30前不準支床休息。夜間病人入睡後,護工應警覺,防止發生墜床及意外損傷。早6:00前要整理好躺床,放在科室指定的位置。
19、護工在陪護期滿後,必須及時回公司報到,聽候公司工作安排。
範例二(醫院適用):
1、護工要嚴格遵守醫院各項管理制度,本著為老人服務,讓家屬放心的原則,給老人提供精心的生活照料和護理。
2、護工來院後必須經過體檢、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方能上崗,並簽訂勞動合同。
3、堅決服從科室管理規定,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嚴格遵守工作時間,不準脫崗和曠工,有事提前請假。
4、穿工作服、帶胸卡工作,做到五勤:眼勤、手勤、嘴勤、腿勤、腦勤
5、對老人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生活習性要有足夠了解,要有四心,即:愛心、關心、熱心、耐心為老人提供優質服務。
6、不得向老人及家屬索要錢財及私下亂收費。
7、工作中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動作、說話輕柔、態度和藹、平易近人,不得與老人及家屬爭吵。
8、照護過程中,不得將老人之間的物品混放、混用,嚴格講究老人及自身清潔衛生。
9、嚴禁私自吃、拿老人的東西和醫院公共物品。
10、保持病房安靜、整潔,不準大聲喧嘩、聚集談笑、娛樂和做與護工工作無關的事情,不準私自留客住宿。
11、不準隨便進入辦公室、治療室、值班室、護士站等工作場所,翻閱病歷和其他醫療文件。
12、護工不準執行任何醫療護理操作,如換液、吸痰、拔管等,但有責任隨時注意檢查是否通暢、脫落,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護士處理。
13、在護士指導下,對每位老人採取適當的安全保護措施,嚴防發生墜床、燙傷、跌傷、走失、自殺等現象。
14、護工之間團結協作,不鬧無原則糾紛。
其次,護工的勞動合同,應根據勞動合同範本簽署,若有特殊規定,可在勞動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特別約定,沒有統一格式。
最後,有關護工聘用合同與勞動法的問題,請參考:
一位護工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將護工分為3種:
第一種為公司管理。護工公司招募一批護工,經過招標,公司與醫院簽訂合同,由護士或護士長向病人或家屬推薦護工。家屬將每天80~90元的護理費用交給公司,護工們能拿到50~60元,公司向醫院繳納一定費用。
第二種,醫院管理。有的醫院乾脆把護工這塊業務收回去,納入醫院的「三產」管理。
第三種,沒有管理。外地務工人員「老鄉帶老鄉」來到北京,相互推薦成了護工。他們以較低的價格爭取生意,但收入可以全數進入自己的腰包。
關於護工面對勞動合同法的尷尬問題:
培訓、簽勞動合同、上保險、建工會……看起來,護工行業正走向細分、規范、合法。但是,一些護工公司的經營者發現,完成這些步驟後,公司變成了違法經營。
一個問題擺在眼前:護工是否應該享有8小時工作制?
一些護工提出,自己24小時陪護在患者身邊,沒有節假日,是不合理的;8小時以外的工作時間應依法發放加班費。
而護工的存在是「替代行使家屬責任」,應該參照家政人員的管理方案,但勞動合同法里恰恰沒有給「護工」指一條出路。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卓小勤指出,護工和護工公司一旦簽訂勞動合同,護工就是公司的員工,代表公司被派遣到醫院為患者服務。那麼,護工理所應當是勞動者,應享受勞動者的一切權益,包括加班費。
據了解,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護工中很少有人與個人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更沒有社會保險。但隨著勞動合同法實施,一些「覺醒」的護工有了維權的底氣。
㈢ 求勞動法,勞動保障法關於黑護工的規定
黑護工:沒有被醫院後勤服務中心收編管理,但在醫院從事陪護工作的人員。內
而護工是容醫院不可或缺的,他們的工作就是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包辦病人的吃喝拉撒、擦身等瑣事。
北大醫院負責後勤服務的眾安康公司醫輔部相關負責人說,從2005年起公司對陪護這塊進行了收編管理,統一管理、統一發工資、統一派班,醫院保安隊負責配合。
但到目前為止關於黑護工的管理還沒有相關的參照標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卓小勤指出,按《勞動合同法》,護工和護工公司一旦簽訂勞動合同,護工就是公司的員工,代表公司被派遣到醫院為患者服務。那麼,護工理所應當是勞動者,應享受勞動者的一切權益,包括加班費。 卓小勤認為,護工和家政人員性質不同。如果護工直接與患者簽合同,就會出現護工公司和醫院作為雙重中介,這是極不現實的。一旦護工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從法律關繫上說,護工適應於《勞動合同法》。 如果護工公司只是中介公司,不對護工進行培訓,不承擔護工社會保險,不與醫院建立定點關系,反而可以規避一部分法律風險。簽勞動合同反而得承擔高額賠償金。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㈣ 國家護工是什麼標准
護工在北京,只有經過專業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北京市衛生局護版工合格證書》者,才有權資格上崗。 北京市衛生局規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50歲以下者,要想到醫院做護工,必須到指定地點參加規定的專業課程和技能培訓,經統一考試,獲得《北京市衛生局護工合格證書》後,才能持證前往招聘護工的醫院護理主管部門應聘。北京市衛生局要求,聘用單位負責對護工進行監督管理,護工要在國家注冊護士的指導下,進行單純的生活料理工作,不得從事護士工作。如有違反者,衛生行政機構有權對招聘護工的醫療機構進行處理。護工的管理實行准入考核制度,兩年期滿,護工必須接受區縣衛生行政部門的審核驗章。當護工的服務地點發生變化需要進行變更時,必須由原聘用醫院的護理主管部門在護工服務手冊上簽署工作評語。 北京市衛生局有關方面負責人說,由於護工服務對象是病人,不同於簡單的保姆工作,即使是簡單的護理服務也具有一定的風險。對護工的培訓、聘用和管理做出具體規定,目的是為確保病人在醫院治療護理的安全有效,病人的基本權利不受傷害。%D%A
㈤ 醫護人員的法律法規
關於醫護人員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病歷書寫規范管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院感染及消毒管理、醫法廢物管理、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等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是為了加強醫師隊伍的建設,提高醫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保障醫師的合法權益,保護人民健康,制定的法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1998年6月26日修訂通過,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衛生部1993年03月26日頒布,1994年01月01日實施。
3、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為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經2002年2月20日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2年4月4日發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是為了加強醫師隊伍的建設,提高醫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保障醫師的合法權益,保護人民健康,制定的法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1998年6月26日修訂通過,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質的不斷提高,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全黨、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衛生事業,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
㈥ 勞動法規定醫護人員每天工作最長時間
勞動法規定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
㈦ 醫護人員工作期間不帶工作證有何規定
這個是勞動制度的范疇,以單位要求為准。
一般情況下,不佩戴工牌者會處罰款。
㈧ 護工管理制度有哪些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護工管理制度
1.本辦法所稱護士系指按本辦法規定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並經過注冊本院的護理專業技術人員。
2.凡在我院工作的護理人員,必須通過衛生部統一執業考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未經護士執業注冊者不得從事護士工作。
3.護理專業在校生或畢業生進行專業實習,必須按照《護理專業帶教老師准入制度》、護士進修、實習生帶教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
4.護理員只能在護士的指導下從事臨床生活護理工作。
5.護士在執業中應當正確執行醫囑,觀察病人的身心狀態,對病人進行科學的護理。遇緊急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並配合搶救,醫生不在場時,護士應當採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
6.護士有承擔預防保健工作、宣傳防病治病知識、進行康復指導、開展健康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的義務。
7.護士執業必須遵守職業道德和醫療護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及技術規范。
8.護士在執業中得悉就醫者的隱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9.遇有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及其他嚴重威脅人群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護士必須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參加醫療救護和預防保健工作。
10.護士依法履行職責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11.非法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的護理人員,由醫院予以繳銷。
12.護士執業違反醫療護理規章制度及技術規范的,由醫院護理部門視情節予以警告、責令改正、中止在本院執業,並上報衛生行政部門中止其注冊直至取消其注冊。
㈨ 護士條例的條例解答
問:國務院為什麼要專門制定一部有關護士的行政法規?答:護理是一項涉及維護和促進人的健康的醫療活動,具有專業性、服務性的特點。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護理事業發展比較迅速。護理工作為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的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護理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護士的合法權益缺乏法律保障。護理職業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護士隊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求。目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新老體制並行的情況下,部分醫療機構存在著正式編制人員和編外聘用合同制人員的雙軌管理,為降低護士人力成本,大量減少正式編制的護士,增加編外聘用的合同制護士。一些醫療機構聘用的合同制護士不享有參加繼續教育、職稱晉升的權利,不享有國家規定的節假日待遇。這些問題不僅侵犯了護士的勞動權益,而且嚴重影響了護士隊伍的穩定,不利於護理專業的發展,不利於對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二是,一些護士不能全面、嚴格地履行護理職責,忽視基礎護理工作,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影響了醫療質量,甚至引發醫療事故。少數護士「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沒有完全付諸行動,對患者的態度不熱情。一些醫院的護理工作簡單化,護士僅注重執行醫囑,完成打針、發葯的工作,忽視了主動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巡視病房和基礎護理等工作,忽視了對病人的生活照顧、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忽視了與病人的溝通、交流。三是,部分醫療衛生機構重醫療、輕護理,隨意減少護士職數,醫護比例嚴重失調。特別是有些醫院認為護士不能為醫院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對護士隊伍建設和護理工作發展沒有納入醫院整體發展規劃中。由於病房護士少,病人需要的生活照顧不能滿足,基礎護理工作不到位,醫院就讓病人花錢聘護工,雖然滿足了病人的生活照顧需要,但對危重病人的護理帶來了安全隱患,特別是由於護工承擔部分帶有治療性的護理工作,使護士應履行的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的職責成為虛有,給醫療安全帶來很多隱患。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有必要制定一部有關護士的行政法規。問:制定條例的總體思路是什麼?答:條例在總體思路上把握了以下三點:一是,充分保障護士的合法權益。通過明確護士應當享有的權利,規定對優秀護士的表彰、獎勵措施,來激發護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社會符合條件的人員學習護理知識,從事護理工作。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護士、關愛護士的良好氛圍。二是,嚴格規范護士的執業行為。通過細化護士的法定義務和執業規范,明確護士不履行法定義務、不遵守執業規范的法律責任,促使廣大護士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三是,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通過規定醫療衛生機構在配備護士、保障護士合法權益和加強在本機構執業護士的管理等方面的職責,促使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保障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士護理行為,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問:護理工作直接關繫到病人身體健康和醫療安全。護士從事護理工作,應當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答:護士以其專業化知識和技術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護士的專業水平、整體素質與醫療安全、患者的康復、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滿意程度關系密切。臨床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最多的也是護士。為了確保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具有保障病人健康和醫療安全的執業水平,條例總結我國護士管理的經驗,參照國際通行做法,規定,只有受過專門訓練並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才能從事護理工作。申請護士執業注冊應當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二是,在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完成教育部和衛生部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助產專業課程學習,包括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並取得相應學歷證書;三是,通過衛生部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四是,符合衛生部規定的健康標准。問:為了穩定護士隊伍,鼓勵人們從事護理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條例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保證護士安心工作,鼓勵人們從事護理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條例強調了政府的職責,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待遇,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此外,條例還著重規定了護士執業應當享有的合法權利和對護士的表彰、獎勵。關於護士的合法權利,條例作了四方面的規定:一是,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於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勞動部《關於護士工齡津貼的若干規定》等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二是,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三是,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四是,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的權利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的權利,可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關於護士的表彰、獎勵,條例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傑出貢獻的護士,應當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或者頒發白求恩獎章,受到表彰、獎勵的護士享受省部級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待遇;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應當頒發榮譽證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士,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問:為了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條例作了哪些規定?答:護患關系是指以護理工作者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病人在醫療過程中與護士結成的人際關系。護患關系從病人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後才告完結,因此,可以說護患關系貫穿於護理的全過程。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提高護理質量,是保障醫療安全、防範醫療事故、改善護患關系的重要方面。據此,條例明確規定護士應當承擔五方面的義務:一是,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這是護士執業的根本准則,即合法性原則。這一原則涵蓋了護士執業的基本要求,包含了護士執業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大量具體規范和應當履行的大量義務。通過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約束,護士履行對患者、患者家屬以及社會的義務。如,嚴格地按照規范進行護理操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其舒適和安全;主動徵求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及時改進工作中的不足;認真執行醫囑,注重與醫生之間相互溝通;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指導人們建立正確的衛生觀念和培養健康行為,喚起民眾對健康的重視,促進地區或國家健康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三是,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四是,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這實質上是對患者人格和權利的尊重,有利於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以誠相待的護患關系。五是,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此外,為了加強對護士執業行為的監督管理,促進護理行為的規范,條例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護士執業良好紀錄和不良記錄,並將該記錄記入護士執業信息系統;護士執業良好紀錄包括護士受到的表彰、獎勵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的情況等內容;護士執業不良記錄包括護士因違反條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受到行政處罰、處分的情況等內容。問:醫療衛生機構在規范護理行為、保障護士合法權益,促進護理事業發展方面負有哪些責任?答:目前,護士都是在一定的醫療衛生機構中執業,護士義務的履行需要醫療衛生機構直接進行監督,護士權利的實現有賴於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物質保障。據此,條例設專章規定了醫療衛生機構三方面的職責:一是,按照衛生部的要求配備護士。護士配備是否合理,直接關繫到醫院的工作質量,更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患者安全。因此,條例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護士的數量不得低於衛生部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條例施行前,尚未達到護士配備標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衛生部規定的實施步驟,自條例施行之日起3年內達到護士配備標准。二是,保障護士合法權益。(1)應當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並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2)應當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福利待遇等規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在本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3)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或者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4)應當制定、實施本機構護士在職培訓計劃,並保證護士接受培訓;根據臨床專科護理發展和專科護理崗位的需要,開展對護士的專科護理培訓。三是,加強護士管理。(1)應當按照衛生部的規定,設置專門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護理管理工作;不得允許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未依照條例規定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的護士以及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未延續執業注冊的護士在本機構從事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護理活動;在教學、綜合醫院進行護理臨床實習的人員應當在護士指導下開展有關工作。(2)應當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並進行監督檢查。護士因不履行職責或者違反職業道德受到投訴的,其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進行調查;經查證屬實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護士作出處理,並將調查處理情況告知投訴人。條例的公布施行,將極大地激發廣大護士的工作熱情,促進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護理工作。我們國家的護理事業將更加健康、快速地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將得到更好的滿足。
㈩ 好護工的標准
護工在北京,只有經過專業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北京市衛生局護工合格證書》者,回才答有資格上崗。 北京市衛生局規定,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50歲以下者,要想到醫院做護工,必須到指定地點參加規定的專業課程和技能培訓,經統一考試,獲得《北京市衛生局護工合格證書》後,才能持證前往招聘護工的醫院護理主管部門應聘。北京市衛生局要求,聘用單位負責對護工進行監督管理,護工要在國家注冊護士的指導下,進行單純的生活料理工作,不得從事護士工作。如有違反者,衛生行政機構有權對招聘護工的醫療機構進行處理。護工的管理實行准入考核制度,兩年期滿,護工必須接受區縣衛生行政部門的審核驗章。當護工的服務地點發生變化需要進行變更時,必須由原聘用醫院的護理主管部門在護工服務手冊上簽署工作評語。 北京市衛生局有關方面負責人說,由於護工服務對象是病人,不同於簡單的保姆工作,即使是簡單的護理服務也具有一定的風險。對護工的培訓、聘用和管理做出具體規定,目的是為確保病人在醫院治療護理的安全有效,病人的基本權利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