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輻射污染防治條例
❶ 廣西南寧有沒有租地提供外來人員種植香蕉
2011第二屆泛北部灣(廣西)糧油食品及農產品博覽會
2011泛北部灣(廣西)糧油食品生產加工設備專題展
同 期 舉 辦:
2011中國-越南糧油食品及農產品進出口商品買家雙向采購大會
2011中國-越南糧油食品及農產品行業進出口貿易合作發展論壇
邀 請 函
展示時間:2011年03月18-20日
展示地點: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主辦單位:廣西縣域經濟研究會 糧油行業分會
總體策劃:福邇美(香港)國際展覽貿易集團公司
承辦執行:廣西南寧凱姆斯展覽有限公司
【特 別 贊 助】誠招中(重點打造行業龍頭企業)
【展 會 支 持】
中國工商業國際合作促進會、中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聯合會、香港國聯展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民營企業流通協會、北部灣地區及國內相關協會、生產商、經銷商、代理商、企業單位與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的相關商會、協會、企業單位共同參與。
【展 會 介 紹】
(一)廣西的區位優勢和經濟發展將為展會提供有力保障:
廣西是我國唯一的「三沿」省份,橫跨西南、華南經濟區,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及國家特惠政策和經濟發展的大力推動下,廣西重要邊貿作用日益突顯,已成為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已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中國的第三經濟增長區。
(二)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包括了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等國家,合作牽涉面廣,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是中國與東盟、東亞與東南亞的連結點,是我國走向東盟、走向世界重要門戶,是促進中國與東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橋梁和戰略領域。
(三)本屆博覽會的宗旨、目的:
本屆博覽會在主辦和組織單位的大力推動下,立足廣西、服務「三南」(西南、華南和中南),面向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市場的商貿渠道,同時也是中外企業合作與交流的盛會,也是商品貿易、投資合作的重要平台。為廣大企業抓住歷史機遇,拓展國際市場搭建的高效舞台。同時也是為進一步推動中國和東盟國家企業相互合作創造新的契機。
——面向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最具潛力的市場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內行業流通領域新品發布的最佳平台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內最具有規模、影響力的行業盛會
——國內外知名企業的供應商傾力參與、交流的行業大餐
屆時歡迎中外商家參展參觀、采購洽談。
【展 會 時 間】
(一)報到布展:2011年03月16日-17日 (二)特裝展位:2011年03月15日-17日
(三)展會開幕:2011年03月18日上午9:00 (四)展示洽談:2011年03月18日-20日
(五)展示開放:每天上午9:00—下午16:30 (六)撤展時間:2011年03月20日下午14:00
【參 展 范 圍】
(一)糧油產品及加工設備類:★糧油產品小麥、稻穀、玉米、大豆、油料;★各種糧油精深加工產品;麵粉、大米、玉米製品及各種油料製品;米、面、油產品;★倉儲設備:糧油倉儲機械設備、倉儲器材、器具、糧油倉儲殺蟲劑、鋼板倉、倉底器件;★輸送設備:畚斗提升機、膠帶輸送機、刮板輸送機、螺旋輸送機、糧油氣力輸送設備;★麵粉設備:小麥著水脫皮設備、小麥專用清理設備、小麥碾磨設備、麵粉加工篩理設備、配麥、配粉設備、粉麩撞擊分離設備、麵粉加工輔助設備、麵粉加工成套設備、麵粉深加工設備等;★大米設備:稻穀脫殼分離設備、谷糙分離設備、碾米設備、大米篩理色選設備、副產品處理設備、大米加工成套設備、碾米設備、大米深加工設備;★玉米設備:玉米深加工設備;★面條設備:面條加工單機、成套設備★糧油烘乾設備等。
(二)食 品 類:各種名特優食品、綠色食品、糧油食品、保健食品、休閑食品、速凍食品、烘焙食品、肉禽產品、水產品、調味品、乳製品、乾果炒貨、土特產品、農產品、糖、煙等;
(三)糖、酒、茶類:★各種食用糖、冰糖、水果糖、牛奶糖、巧克力、各種藝術糖果等;
★啤酒、紅酒、葡萄酒、果酒、白酒、黃酒等;★各種茶及茶製品。乳品及奶製品(冷飲):牛奶及乳製品、豆奶製品、各種奶粉、芝麻糊、冰淇淋、冰類製品及技術等。
(四)飲 品 類:綠色營養保健飲料、果汁飲料、蔬汁飲料、茶飲料、花卉飲料、酸飲料、固體飲料、植物蛋白質飲料、礦泉水、蜂蜜、速溶飲品、飲料沖劑等。
(五)食品原料、添加劑類:★各類食品酶制劑、甜味劑、防腐保鮮劑、乳化、增稠、穩定劑、品種改良劑、營養強化劑;各種食用色素香精香料、香辛料等配料、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等。
(六)食品飲品生產加工機械類:食品飲料自動售貨設備、高溫殺菌設備、無菌生產及包裝設備、自動化稱量設備、填充、封口成型、貼標、噴碼列印設備,各種食品飲料容器及相關加工技術等。
(七)農副產品及加工生產設備類:★地產品、林產品、菌類產品、果蔬類產品、肉蛋類產品等。
★高新食品:生物技術食品(發酵技術、生物酶技術、核酸技術、轉基因技術等)、微波食品、(高新食品技術) 超高溫滅菌食品等。★果蔬栽培技術與設備、包裝材料與設備、自動化控制與溫室工程、無公害化技術設備、生物組培、防治技術、園藝工具、採收、保鮮儲藏技術等。
【展位價格及配置】
(一)標准展位9㎡:3600元RMB/展位(三面圍板、一條楣板、兩盞射燈、一桌兩椅、一個插座)
(二)室內光地:360元RMB/㎡(36㎡起租,參展商承擔特裝所需電費、展具、清潔、安裝等費用)。
(三)會議活動:每場3800元RMB/小時(含場地、桌椅、音響、茶水、廣告條幅)。
(四)展會雙開口展位加收費用的10%。
(五)特裝展位需另繳付場地管理費25元RMB/平方米。
(20161月29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民代表第五議通) 第章 總則 第條 持續改善鄉村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與自協調發展推進態文明建設根據家關律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城市建區外鄉鎮、村屯、農林場 前款規定區域內所單位都應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鄉村清潔工作應遵循政府引導、村民主體、元投入、獎懲結合、制宜、務求實效原則 第四條 縣級民政府應加強鄉村清潔工作組織領導建立效資金投入機制加資金投入扶持鄉村清潔設施建設 鄉鎮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鄉村清潔工作 第五條 縣級民政府發展改革、教育、財政、土資源、環境保護、建設(規劃)、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林業、衛、新聞版廣電、水產畜牧獸醫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鄉村清潔相關工作 第六條 村民委員負責組織村民展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綠化美化村容村貌等鄉村清潔 農林場經營管理單位負責組織展農林場清潔其單位負責展管轄范圍內清潔 第七條 任何單位都義務維護鄉村環境衛權制止、投訴、舉報影響鄉村環境衛行 縣(市、區)、鄉鎮民政府應建立鄉村清潔監督舉報制度設立並公布舉報信箱、投訴電其學校式及查處影響鄉村環境衛行 第八條 縣級民政府及關部門綜合運用檢查、考核等式鄉村清潔工作實施態監督管理 第二章 鄉村清潔設施 第九條 各級民政府應加強鄉村清潔設施規劃與建設管理工作合理布局、統籌規劃、制宜建設鄉村衛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配備符合要求衛保潔專用設施、設備 鼓勵支持具備條件鄉村建設沼氣池等設施綜合處置鄉村垃圾、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產、廢棄物 第十條 鄉村衛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應符合家自治區強制性技術規范標准 第十條 縣級民政府環境保護、建設(規劃)、衛等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職責工鄉村衛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運行、管護進行技術指導監督檢查 村民委員應指定員鄉村衛公廁、垃圾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進行管理維護 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侵佔、損壞、擅自拆除、擅自關閉鄉村衛公廁、垃圾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或者擅自改變其用途 第三章 鄉村清潔規范 第十三條 村民委員根據本村實際情況組織制定完善鄉村清潔村規民約列事項納入村規民約內容: ()保潔員僱用、保潔費籌集使用; (二)村民清掃打理自家庭院、房前屋衛行規范; (三)產、廢棄物處理規范; (四)維護鄉村公共環境衛行規范; (五)護鄉村清潔設施行規范; (六)違反鄉村清潔村規民約處理措施 第十四條 村民委員、村民組應建立衛保潔制度按照誰受益誰付費原則村規民約向關單位收取保潔費經村民議或者村民代表議討論決定村民委員、村民組村集體經濟所收益提取定比例用於本村屯衛保潔 縣級民政府鄉村衛保潔給予適補助 保潔費應專款專用其收取使用應至少每季度公布接受村民監督 第十五條 鄉鎮民政府根據鄉村域面積、居住口數量等實際情況徵求村民委員村民意見確定保潔員配備比例;縣級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保潔員配備比例進行平衡 保潔員由村民委員或者村民組僱用村民委員或者村民組按照約定向保潔員支付勞務報酬並其工作情況進行監督 保潔員主要承擔職責: ()鄉村公共區域清掃保潔; (二)垃圾收集、類清運; (三)鄉村清潔設施維護; (四)協助村民委員或者村民組收取保潔費; (五)鄉村清潔宣傳教育; (六)制止、舉報影響鄉村環境衛行 第十六條 村民委員、村民組應定期組織展村屯公共區域、庭院衛整治公益衛清理鄉村溪流、池塘、溝渠、道路垃圾、淤泥、糞堆保持村屯公共區域、庭院整潔衛 鼓勵村民理事等組織展經性鄉村清潔 第十七條 單位應自覺維護鄉村環境衛列行: ()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田間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雜物丟棄農葯、化肥包裝物農業廢棄物、畜禽屍體; (二)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堆存糞便; (三)公路、鄉村道路晾曬穀物、秸稈等物品; (四)向溝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庫、海洋等水體直接排放畜禽養殖糞便、污水丟棄畜禽屍體傾倒垃圾其廢棄物; (五)民政府劃定禁燒區域露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煙塵污染物質; (六)其影響鄉村環境衛行 第十八條 鄉村垃圾應逐步實行類收集處理各級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激勵措施推垃圾類工作逐步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害化 設區市、縣(市、區)、鄉鎮、村設垃圾集處理設施應接納具備轉運條件鄉村所產垃圾進行處理;具備轉運條件鄉村應環境容量范圍內合理選擇經濟、適用、安全技術進行處理 第十九條 工程施工單位應及清運工程施工程產建築垃圾並按照環境衛行政主管部門規定進行利用或者處置 村民應建設、裝修房屋程產建築垃圾堆放村民委員指定點 任何單位非指定點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建築垃圾 第二十條 鄉村集貿市場、公共場所、畜禽養殖場、養殖區、廢舊物品收購攤點、旅遊景點、商店、餐館等場所經營管理者應落實員負責環境衛保潔工作完善落實防範、滅殺鼠、蟑螂、蒼蠅、蚊等病媒物制度措施 第二十條 縣級民政府應制定並組織實施鄉村廁所害化改造規劃度工作計劃推進鄉村戶用廁所害化改造工作合理設置村屯內害化衛公廁鄉鎮民政府及村民委員負責具體實施鄉村廁所害化改造工作安排員負責管理衛公廁定期消毒保持干凈整潔 村民新建住房應配套建設害化衛廁所 第二十二條 縣級民政府應科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依關閉或者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養殖區養殖專業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區應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置設施並運轉確保污水達標排放散養密集區應實行畜禽糞便、污水戶收集、集處理利用 鼓勵支持畜禽散養戶採取種植養殖相結合式通種植業消納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實現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近資源化利用 第二十三條 縣級民政府應綜合口布、污水水量、經濟發展水平、環境特點及鄉村現排水體制、排水管中國等確定鄉村污水收集模式 縣級民政府應根據村落民居布採用集處理、散處理或者集與散處理相結合式逐步建設污水處理系統 第二十四條 縣級民政府應組織制定實施鄉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劃定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水質監測衛防護規范管理制宜推進連片集供水;展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建築、排污口、工業污染源、污染源、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源排查清理消除污染隱患 禁止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修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區等能危害水源水質衛設施及事影響水源水質衛保障鄉村飲用水安全 新建、改建、擴建鄉村飲用水工程項目應符合家自治區關規定確保建鄉村飲用水工程項目供水水質衛安全 第二十五條 縣級民政府農業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監督管理組織清除、處理農葯、化肥等農用化物品包裝物及農用薄膜、秧盤等農業廢棄物;鼓勵支持農業產經營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降解、污染農用薄膜推廣態農業、綠色植保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農業清潔產技術促進農業環境改善確保農產品安全 第二十六條 農業產經營者應科合理使用農葯、化肥、農用薄膜、秧盤等及清理、收農葯、化肥等農用化物品包裝物及農用薄膜、秧盤等農業廢棄物採取效措施防止其環境污染 農葯、化肥等農用化物品包裝物及農用薄膜、秧盤等農業廢棄物收處理按照家自治區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縣級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力推廣機械化農作物秸稈田、秸稈飼料發、秸稈氣化、秸稈微物高溫快速漚肥秸稈工業原料發等種形式綜合利用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第二十八條 縣級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公路經營企業應按照職責負責公路及其用范圍保潔工作;鄉鎮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道及其用范圍保潔工作 縣級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航道管理機構負責航道航道保護范圍保潔工作 第二十九條 鐵路運輸企業負責鐵路沿線站點、鐵路貨場及鐵路沿線封閉設施內區域保潔工作;未設置封閉設施負責鐵路用范圍內區域保潔工作 第三十條 水工程經營管理單位應按照職責負責河道水工程、水庫工程管理范圍內保潔工作 利用河道、水庫進行旅遊、餐飲、娛樂、養殖等由經營管理單位或者負責經營管理區域保潔工作 前款規定外河道由所縣級民政府組織展清潔或者指定單位負責保潔工作 第三十條 各級民政府應組織村屯周邊、道路兩旁、房前屋展植樹綠化保護美化自景觀與田園景觀 第三十二條 實施村屯道路硬化應同配套建設道路排水、排污溝渠並與主體工程同設計、同施工、同驗收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三條 縣級民政府應建立政府公共財政主導、村民委員村民自籌、受益主體付費、社資金支持鄉村清潔經費元化投入機制加強涉農資金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社各類投資主體參與鄉村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按照家自治區關規定享受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 第三十四條 縣級民政府應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相關政策鼓勵通聘請鄉村清潔服務商等式鄉村垃圾清掃、收集、轉運、處理等提供專業化、標准化服務 第三十五條 縣級民政府應採取示範獎勵等措施鼓勵畜禽散飼養向集飼養式轉變扶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區及其污染防治設施建設 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明畜禽屍體進行集害化處理按照關規定處理費用、養殖損失給予適補助 鄉村垃圾、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通採取產沼氣、製造機肥等進行綜合利用按照家自治區關規定享受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 第三十六條 縣級民政府應加強鄉村垃圾污水處理、農業清潔產等才引進培養鼓勵支持鄉村清潔技術科研究建立相應科技推廣指導服務體系推廣先進適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鄉村清潔技術促進鄉村清潔技術水平提高 第三十七條 各級民政府及關部門應組織展種形式鄉村清潔宣傳教育普及鄉村清潔律規科知識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清潔意識能力 廣播電視、報刊、互聯中國等媒體應加強鄉村清潔公益宣傳 第三十八條 鄉鎮民政府與轄區村民委員通簽訂鄉村清潔責任書明確責任具體范圍要求 鄉鎮民政府應建立鄉村清潔巡查機制定期組織檢查發現問題及要求整改督促關單位依履行鄉村清潔義務 鼓勵展第三村民滿意度調查及公調查結 第五章 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侵佔、損壞、擅自拆除、擅自關閉鄉村衛公廁、垃圾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或者擅自改變其用途由鄉鎮民政府或者其委託鄉鎮綜合執機構責令恢復原狀單位並處千元萬元罰款並處十元百元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六項規定列行由鄉鎮民政府或者其委託鄉鎮綜合執機構給予警告並責令限期改;逾期未改單位處五十元五百元罰款處五十元罰款;列行單位處五百元五千元罰款處五十元二百元罰款: ()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田間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雜物丟棄農葯、化肥包裝物農業廢棄物、畜禽屍體; (二)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堆存糞便; (三)公路、鄉村道路晾曬穀物、秸稈等物品; (四)其影響鄉村環境衛行 前款規定行公路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雜物丟棄農葯、化肥包裝物農業廢棄物、畜禽屍體堆存糞便晾曬穀物、秸稈等物品造公路路面損壞、污染或者影響公路暢通依照《華民共公路》規定予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四項規定向溝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庫、海洋等水體直接排放畜禽養殖糞便、污水丟棄畜禽屍體傾倒垃圾其廢棄物依照《華民共水污染防治》《華民共海洋環境保護》規定予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五項規定民政府劃定禁燒區域露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煙塵污染物質依照《華民共氣污染防治》規定予處罰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非指定點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建築垃圾由鄉鎮民政府或者其委託鄉鎮綜合執機構責令限期改;逾期未改單位處千元萬元罰款處二十元二百元罰款;情節嚴重單位處萬元五萬元罰款處二百元千元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款規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區未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置設施並運轉依照《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予處罰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修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區等能危害水源水質衛設施及事影響水源水質衛依照《華民共水污染防治》《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予處罰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四條 本自治區城市建區外工礦區展鄉村清潔工作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67月1起施
❸ 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
因從事本職生產、經營工作受到雜訊危害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改造所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 國家鼓勵、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科學知識。
第九條 對在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二章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不同的功能區制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定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聲環境質量標準的適用區域,並進行管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十二條 城市規劃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依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合理劃定建築物與交通干線的防雜訊距離,並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
第十三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十五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保持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六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應當採取措施進行治理,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七條 對於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造成嚴重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被限期治理的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限期治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小型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內授權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第十八條 國家對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落後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限期禁止生產、禁止銷售、禁止進口的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設備名錄。
生產者、銷售者或者進口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設備。
第十九條 在城市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必須事先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當地公安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環境雜訊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
環境雜訊監測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報送環境雜訊監測結果。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有權依據各自的職責對管轄范圍內排放環境雜訊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必須如實反映情況,並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部門、機構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檢查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應當出示證件。
第三章 工業雜訊污染防治
第二十二條 本法所稱工業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使用固定的設備時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二十三條 在城市范圍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工業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二十四條 在工業生產中因使用固定的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種類、數量以及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所發出的雜訊值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情況,並提供防治雜訊污染的技術資料。
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種類、數量、雜訊值和防治設施有重大改變的,必須及時申報,並採取應有的防治措施。
第二十五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減輕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對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設備,應當根據聲環境保護的要求和國家的經濟、技術條件,逐步在依法制定的產品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中規定雜訊限值。
前款規定的工業設備運行時發出的雜訊值,應當在有關技術文件中予以註明。
第四章 建築施工雜訊污染防治
第二十七條 本法所稱建築施工雜訊,是指在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二十八條 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建築施工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二十九條 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第三十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第五章 交通運輸雜訊污染防治
第三十一條 本法所稱交通運輸雜訊,是指機動車輛、鐵路機車、機動船舶、航空器等交通運輸工具在運行時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三十二條 禁止製造、銷售或者進口超過規定的雜訊限值的汽車。
第三十三條 在城市市區范圍內行使的機動車輛的消聲器和喇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機動車輛必須加強維修和保養,保持技術性能良好,防治環境雜訊污染。
第三十四條 機動車輛在城市市區范圍內行駛,機動船舶在城市市區的內河航道航行,鐵路機車駛經或者進入城市市區、療養區時,必須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
警車、消防車、工程搶險車、救護車等機動車輛安裝、使用警報器,必須符合國務院公安部門的規定;在執行非緊急任務時,禁止使用警報器。
第三十五條 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本地城市市區區域聲環境保護的需要,劃定禁止機動車輛行駛和禁止其使用聲響裝置的路段和時間,並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六條 建設經過已有的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輕軌道路,有可能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應當設置聲屏障或者採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環境雜訊污染的措施。
第三十七條 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線的兩側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間隔一定距離,並採取減輕、避免交通雜訊影響的措施。
第三十八條 在車站、鐵路編組站、港口、碼頭、航空港等地指揮作業時使用廣播喇叭的,應當控制音量,減輕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第三十九條 穿越城市居民區、文教區的鐵路,因鐵路機車運行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當地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鐵路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減輕環境雜訊污染的規劃。鐵路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劃的要求,採取有效措施,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四十條 除起飛、降落或者依法規定的情形以外,民用航空器不得飛越城市市區上空。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在航空器起飛、降落的凈空周圍劃定限制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的區域;在該區域內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減輕、避免航空器運行時產生的雜訊影響的措施。民航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章 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
第四十一條 本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第四十三條 新建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的邊界雜訊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四十四條 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
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的,其經營管理者應當採取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四十五條 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設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
第四十六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四十七條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建設項目中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報或者謊報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申報事項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條 違反本法第十五條的規定,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致使環境雜訊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搬遷、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搬遷、關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生產、銷售、進口禁止生產、銷售、進口的設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關閉。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未經當地公安機關批准,進行產生偶發性強烈雜訊活動的,由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五條 排放環境雜訊的單位違反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機構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六條 建築施工單位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的集中區域內,夜間進行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由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機動車輛不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的,由當地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機動船舶有前款違法行為的,由港務監督機構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鐵路機車有第一款違法行為的,由鐵路主管部門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權的,從其決定。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二條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六十三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雜訊排放」是指雜訊源向周圍生活環境輻射雜訊。
(二)「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
(四)「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五)「機動車輛」是指汽車和摩托車。
第六十四條 本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1989年9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本標准適用於城市區域。鄉村生活區域可參照本標准執行。
2 標准值
城市5類環境雜訊標准值如下:
類別 晝間 夜間
0類 50分貝 40分貝
1類 55分貝 45分貝
2類 60分貝 50分貝
3類 65分貝 55分貝
4類 70分貝 55分貝
3 各類標準的適用區域
(1)0類標准適用於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位於城郊和鄉村的這一類區域分別按嚴於0類標准5分貝執行。
(2)1類標准適用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鄉村居住環境可參照執行該類標准。
(3)2類標准適用於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
(4)3類標准適用於工業區。
(5)4類標准適用於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的背景雜訊(指不通過列車時的雜訊水平)限值也執行該類標准。
4 夜間突發雜訊
夜間突發的雜訊,其最大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5分貝。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
1.標準的適用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工廠及有可能造成雜訊污染的企事業單位的邊界。
2.標准值
各類廠界雜訊標准值如下:
類別 晝間 夜間
一類 55分貝 45分貝
二類 60分貝 50分貝
三類 65分貝 55分貝
四類 70分貝 55分貝
3.各類標准適用范圍的劃定
一類標准適用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
二類標准適用於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及商業中心區。
三類標准適用於工業區。
四類標准適用於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
4.各類標准適用范圍由地方人民政府劃定。
5.夜間頻繁突發的雜訊(如排氣雜訊)。其峰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0分貝,夜間偶然突發的雜訊(如短促鳴笛聲),其峰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5分貝。
❹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的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七條 自治區、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本轄區內的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重點預防保護區和重點監督區、重要漁業水域以及生物多樣性豐富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立,由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評審委員會評審,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和建設進行監督。
第十八條 禁止在生態環境敏感區域進行外來物種試驗和種植放養活動。轉基因生物環境釋放前應採取必要的隔離安全管理措施,設立標志。嚴格限制在野生生物原產地進行同類轉基因生物的環境釋放。
第十九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設施。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城鎮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並納入當地社會發展年度計劃。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建設城鎮污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防止廢棄物的堆放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質量。
第二十條 在城市建成區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在午間和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搶修、搶險作業除外);
(二)高、中考期間,在考場周圍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影響考試環境的活動;
(三)將廢油和含油廢物(包括潲水油),排入下水道或者隨地傾倒;
(四)在居住區、機關、學校、醫院、療養院等環境敏感區域從事切割、敲打錘擊,露天裝卸或者堆放水泥、石灰、粉煤,露天噴漆或者屠宰、水產品加工、生物發酵等產生環境雜訊、粉塵、惡臭污染的活動。對前款第(一)項確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情況需要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提前5日向所在地的市、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持有所在地的市、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證明,並提前2日公告周圍居民。
第二十一條 禁止在城市建成區內住宅樓、以居住為主的綜合樓內,新建、擴建、改建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業和產生環境雜訊、振動污染的娛樂業經營場所。禁止在城市建成區內住宅樓、以居住為主的綜合樓內,在午間和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室內裝飾、裝修施工。禁止在城市建成區內人口集中地區露天燒烤食品。
第二十二條 禁止在人口集中區域、城市建成區內或者其他環境敏感區域內新建、改建、擴建甲殼素、骨膠、骨(魚)粉、塑料製品等產生惡臭污染的生產項目。
第二十三條 禁止在下列區域內設置畜禽、水產養殖場:
(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
(二)城市和城鎮中居民區、文教科研區、醫療區等人口集中地區;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域;
(四)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特殊保護的其他區域。
第二十四條 禁止在自治區劃定的一、二類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及沿岸新設排污口。禁止在一、二類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及沿岸新建、改建、擴建重污染項目或者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項目和設施。
第二十五條 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第二十六條 在集中使用的大型電磁輻射發射設施或者高頻設備周圍,按環境保護和城市規劃要求劃定的規劃限制區內,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幼兒園、學校和醫院等敏感建築。對已建成的大型電磁輻射設施或者高頻設備,經監測確實對周圍環境污染超過國家規定限值的,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經採取措施後仍達不到國家污染防治限值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責令其遷出並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適當補償。
❺ 廣西清潔鄉村衛生條例有哪些
(2016年1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自治區城市建成區以外的鄉鎮、村屯、農林場。
前款規定區域內的所有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鄉村清潔工作應當遵循政府引導、村民主體、多元投入、獎懲結合、因地制宜、務求實效的原則。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鄉村清潔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長效的資金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扶持鄉村清潔設施建設。
鄉鎮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鄉村清潔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教育、財政、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建設(規劃)、交通運輸、水利、農業、林業、衛生、新聞出版廣電、水產畜牧獸醫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鄉村清潔相關工作。
第六條 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村民開展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綠化美化村容村貌等鄉村清潔活動。
農林場經營管理單位負責組織開展農林場的清潔活動,其他單位負責開展管轄范圍內的清潔活動。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維護鄉村環境衛生,有權制止、投訴、舉報影響鄉村環境衛生的行為。
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鄉村清潔監督舉報制度,設立並公布舉報信箱、投訴電話和其他聯系方式,及時查處影響鄉村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綜合運用檢查、考核等方式,對鄉村清潔工作實施動態監督和管理。
第二章 鄉村清潔設施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鄉村清潔設施規劃與建設管理工作,合理布局、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建設鄉村衛生廁所、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配備符合要求的衛生保潔專用設施、設備。
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鄉村建設沼氣池等設施,綜合處置鄉村垃圾、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生產、生活廢棄物。
第十條 鄉村衛生廁所、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的強制性技術規范和標准。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建設(規劃)、衛生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對鄉村衛生廁所、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運行、管護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
村民委員會應當指定人員對鄉村衛生公廁、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
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損壞、擅自拆除、擅自關閉鄉村衛生公廁、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或者擅自改變其用途。
第三章 鄉村清潔規范
第十三條 村民委員會根據本村實際情況組織制定和完善鄉村清潔村規民約,將下列事項納入村規民約的內容:
(一)保潔員的僱用、保潔費的籌集和使用;
(二)村民清掃打理自家庭院、房前屋後衛生的行為規范;
(三)生產、生活廢棄物的處理規范;
(四)維護鄉村公共環境衛生的行為規范;
(五)愛護鄉村清潔設施的行為規范;
(六)違反鄉村清潔村規民約的處理措施。
第十四條 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應當建立日常衛生保潔制度,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和村規民約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取保潔費。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本村屯日常衛生保潔。
縣級人民政府對鄉村日常衛生保潔給予適當補助。
保潔費應當專款專用,其收取和使用應當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監督。
第十五條 鄉鎮人民政府根據鄉村地域面積、居住人口數量等實際情況,在徵求村民委員會和村民意見後確定保潔員配備比例;縣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保潔員配備比例進行平衡。
保潔員由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僱用。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按照約定向保潔員支付勞務報酬,並對其工作情況進行監督。
保潔員主要承擔以下職責:
(一)鄉村公共區域的清掃保潔;
(二)生活垃圾收集、分類和清運;
(三)鄉村清潔設施的日常維護;
(四)協助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收取保潔費;
(五)鄉村清潔的日常宣傳教育;
(六)制止、舉報影響鄉村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十六條 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應當定期組織開展村屯公共區域、庭院衛生整治和公益衛生活動,清理鄉村溪流、池塘、溝渠、道路的垃圾、淤泥、糞堆,保持村屯公共區域、庭院整潔衛生。
鼓勵村民理事會等組織開展經常性鄉村清潔活動。
第十七條 單位和個人應當自覺維護鄉村環境衛生,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田間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雜物,丟棄農葯、化肥包裝物和農業廢棄物、畜禽屍體;
(二)在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堆存糞便;
(三)在公路、鄉村道路晾曬穀物、秸稈等物品;
(四)向溝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庫、海洋等水體直接排放畜禽養殖糞便、污水,丟棄畜禽屍體,傾倒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五)在人民政府劃定的禁燒區域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
(六)其他影響鄉村環境衛生的行為。
第十八條 鄉村生活垃圾應當逐步實行分類收集和處理。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激勵措施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實現垃圾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設區的市、縣(市、區)、鄉鎮、村設有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的,應當接納具備轉運條件的鄉村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處理;不具備轉運條件的鄉村應當在當地環境容量范圍內,合理選擇經濟、適用、安全的技術就地進行處理。
第十九條 工程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築垃圾,並按照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利用或者處置。
村民應當將建設、裝修房屋過程中產生的建築垃圾堆放到村民委員會指定的地點。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非指定地點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建築垃圾。
第二十條 鄉村集貿市場、公共活動場所、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廢舊物品收購攤點、旅遊景點、商店、餐館等場所的經營管理者,應當落實人員負責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完善和落實防範、滅殺老鼠、蟑螂、蒼蠅、蚊子等病媒生物的制度和措施。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鄉村廁所無害化改造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推進鄉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工作,合理設置村屯內無害化衛生公廁。鄉鎮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員會負責具體實施鄉村廁所無害化改造工作,安排人員負責管理衛生公廁,定期消毒,保持干凈整潔。
村民在新建住房時,應當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依法關閉或者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專業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置設施並正常運轉,確保污水達標排放。散養密集區應當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
鼓勵和支持畜禽散養戶採取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種植業消納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實現畜禽糞便、污水等廢棄物的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第二十三條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綜合人口分布、污水水量、經濟發展水平、環境特點,以及鄉村現有排水體制、排水管網等確定鄉村生活污水收集模式。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村落和民居的分布,採用集中處理、分散處理或者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建設污水處理系統。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和實施鄉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劃定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水質監測和衛生防護規范管理,因地制宜推進連片集中供水;開展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建築、排污口、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源排查和清理,消除污染隱患。
禁止在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修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等可能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以及從事影響水源水質衛生的活動,保障鄉村飲用水安全。
新建、改建、擴建的鄉村飲用水工程項目,應當符合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確保建成後的鄉村飲用水工程項目供水水質衛生安全。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組織清除、處理農葯、化肥等農用化學物品的包裝物以及農用薄膜、秧盤等農業廢棄物;鼓勵和支持農業生產經營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和可降解、無污染農用薄膜,推廣生態農業、綠色植保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農業清潔生產技術,促進農業環境改善,確保農產品安全。
第二十六條 農業生產經營者應當科學合理使用農葯、化肥、農用薄膜、秧盤等,及時清理、回收農葯、化肥等農用化學物品的包裝物以及農用薄膜、秧盤等農業廢棄物,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對環境的污染。
農葯、化肥等農用化學物品的包裝物以及農用薄膜、秧盤等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和處理,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大力推廣機械化農作物秸稈還田、秸稈飼料開發、秸稈氣化、秸稈微生物高溫快速漚肥和秸稈工業原料開發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成果,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公路經營企業應當按照職責負責公路及其用地范圍的保潔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鄉道及其用地范圍的保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航道管理機構負責航道和航道保護范圍的保潔工作。
第二十九條 鐵路運輸企業負責鐵路沿線站點、鐵路貨場以及鐵路沿線封閉設施以內區域的保潔工作;未設置封閉設施的,負責鐵路用地范圍內區域的保潔工作。
第三十條 水工程經營管理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職責負責河道水工程、水庫工程管理范圍內的保潔工作。
利用河道、水庫進行旅遊、餐飲、娛樂、養殖等活動的,由經營管理單位或者個人負責經營管理區域的保潔工作。
前款規定以外的河道,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開展清潔活動或者指定單位負責保潔工作。
第三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在村屯周邊、道路兩旁、房前屋後開展植樹綠化活動,保護和美化自然景觀與田園景觀。
第三十二條 實施村屯道路硬化應當同時配套建設道路排水、排污溝渠,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以政府公共財政主導、村民委員會和村民自籌、受益主體付費、社會資金支持的鄉村清潔經費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涉農資金的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參與鄉村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的,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享受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相關政策,鼓勵通過聘請鄉村清潔服務商等方式,為鄉村垃圾清掃、收集、轉運、處理等提供專業化、標准化服務。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示範獎勵等措施,鼓勵畜禽分散飼養向集中飼養方式轉變,扶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及其污染防治設施建設。
對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屍體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的,按照有關規定對處理費用、養殖損失給予適當補助。
對鄉村垃圾、畜禽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通過採取生產沼氣、製造有機肥等方法進行綜合利用的,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享受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鄉村垃圾和污水處理、農業清潔生產等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鼓勵和支持鄉村清潔技術的科學研究,建立相應的科技推廣指導和服務體系,推廣先進適用的垃圾處理、污水處理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鄉村清潔技術,促進鄉村清潔技術水平的提高。
第三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鄉村清潔宣傳教育,普及鄉村清潔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清潔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應當加強對鄉村清潔的公益宣傳。
第三十八條 鄉鎮人民政府與轄區村民委員會可以通過簽訂鄉村清潔責任書明確責任的具體范圍和要求。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鄉村清潔巡查機制,定期組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要求整改,督促有關單位和個人依法履行鄉村清潔義務。
鼓勵開展第三方村民滿意度調查,及時公開調查結果。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侵佔、損壞、擅自拆除、擅自關閉鄉村衛生公廁、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鄉村清潔設施或者擅自改變其用途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鄉鎮綜合執法機構責令恢復原狀,對單位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可以並處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六項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鄉鎮綜合執法機構給予警告,並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對單位處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下罰款;多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單位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一)在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田間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雜物,丟棄農葯、化肥包裝物和農業廢棄物、畜禽屍體的;
(二)在公共場所、公路、鄉村道路堆存糞便的;
(三)在公路、鄉村道路晾曬穀物、秸稈等物品的;
(四)有其他影響鄉村環境衛生行為的。
有前款規定的行為,在公路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雜物,丟棄農葯、化肥包裝物和農業廢棄物、畜禽屍體,堆存糞便,晾曬穀物、秸稈等物品,造成公路路面損壞、污染或者影響公路暢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四項規定,向溝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庫、海洋等水體直接排放畜禽養殖糞便、污水,丟棄畜禽屍體,傾倒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五項規定,在人民政府劃定的禁燒區域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在非指定地點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建築垃圾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鄉鎮綜合執法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對單位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未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置設施並正常運轉的,依照《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在鄉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修建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等可能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以及從事影響水源水質衛生的活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四條 本自治區城市建成區以外的工礦區開展鄉村清潔工作,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❻ 《環保法》對噪音的懲罰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專,必須把環境保護屬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雜訊標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中也得以體現,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