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17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2017全國人大立法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2-27 15:02:21

1. 國務院立法計劃與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的區別在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上述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2. 2017年新警察法什麼時候公布

《人民警察法(修改)》目前還沒有發布,還在立法過程中。

2016年12月,公安部在專官網發布《人民警察法屬》(修訂草案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相較僅有52條的現行人民警察法,修訂草案稿內容大幅增加,達109條。2017年11月,修改人民警察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2018年9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布,《人民警察法(修改)》屬於第二類項目47件法律草案中的一項「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2)2017全國人大立法規劃擴展閱讀

現行《人民警察法》於1995年制定,2012年曾修訂過一次,新修的人民警察法於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警察法》分總則、職權、義務和紀律、組織管理、警務保障、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52條。

3. 當今中國民法領域應不應該廢除懲罰性賠償

你好,這是不可以的,因為懲罰性賠償是針對於那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這樣才能起到懲戒的作用,所以不能廢除的。

4. 2018年立法計劃有哪些立法項目

立法工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工作,目前初步安排,2018年將制定或者修改專20多部法律屬,包括民法典各分編、有關單行稅法等。同時將做好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相關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立法工作計劃將在大會後及時公布。

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第一,堅持開放發展,實行互利共贏的戰略,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第二,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並舉的方針,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第三,堅持為外商營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投資環境,保障外商合法投資的權益。第四,堅持外商享有國民待遇條件,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5. 十二屆全國人大立法規劃完成多少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30日公布,其中已明確的68件立法項目中,修改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

6. 全國人大立法程序的變化

中國人大立法50年回眸

立法體制日臻完備 改革開放以來進行了重大改革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年來,
新中國的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1954年,新中國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第一部憲法,還制定了5部國家機構的組織法,標志著我國的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當時,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立法體制,立法權集中在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沒有立法權,也沒有賦予國務院和地方人大立法權。」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康生介紹說,由於立法權集中在全國人大,無法適應繁重的立法任務的需要。因此,1955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依照憲法的精神,根據實際的需要,制定單行法規;1959年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進一步授權常委會在大會閉會期間,對現行法律中的一些已經不適用的條文適時加以修改。

說到我國的立法體制,很多法律專家和老「人大」都不約而同地提到1979年。因為從這一年開始,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加快立法步伐的需要,我國對立法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

「這些改革主要體現在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制定的地方各級人大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年12月制定的現行憲法以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關授權決定之中。」胡康生進一步解釋說,「第一,擴大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權;第二,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第三,賦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第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和行政法規作變通規定;第五,授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制定特區法規。」

立法體制的改革催生了累累碩果。從1979年到2004年6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通過包括憲法在內的法律323件(現行有效的法律212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38件,法律解釋10件;國務院制定了970多件行政法規(現行有效的650件);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上萬件地方性法規(現行有效的7500多件);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多件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過不懈努力,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

立法程序日漸成熟 普通百姓走進立法「大廳」

與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是否應該負全責?騎自行車能否載人?這些與人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話題,成為9月3日北京市人大舉行的立法聽證會上的辯論焦點。

這次就《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徵求意見稿舉行的聽證會,僅來采訪的記者就有好幾十人。

除了關注聽證會的內容之外,人們對立法聽證這一形式也備感新奇。

其實,放眼全國,人們發現,立法聽證會已經在許多地方舉辦過。比如,8月底,山東省人大舉行立法聽證會,就《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中的有關條款聽取意見,普通漁民參加了聽證會。5月13日,遼寧省人大首次舉行立法聽證會,內容是與廣大消費者利益關系密切的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定,20名陳述人中普通消費者代表就有11人。

「立法聽證」不是各地今年的創新。早在2000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立法法》就將立法聽證引入立法程序。可以預見,全國各地今後還將舉行更多的立法聽證會。

近年來,各級人大常委會廣泛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向全民公布法律草案等多種形式徵求各方面意見。公眾參與立法,已經從具體法律的探討,延伸到了法律規劃的制定。對此,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普通百姓走進立法「大廳」。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50年來,我國立法程序的變化和進步還有許多。

在采訪中,不少專家提到一個立法術語———「三審」,也就是三次審議。在全國人大成立初期,一部法律草案一般一審二審就通過了,隨著我國立法程序的日益完善,現在一般改為三審,爭議較大時甚至進行四審、五審。

回首人大50年法制之路,「立法聽證」、「三審」等變化,無不在告訴我們:我國的立法程序日漸成熟。

立法質量日益提高 修改法律數量近年來大幅度增加

進入新世紀,我國立法突出強調「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

隨著改革的深入,開放的擴大,民主的發展等形勢的變化,我國立法工作中不再是單純重視制定新的法律法規,也開始重視修改修訂原有的法律法規,同時對不符合形勢需要的法律法規進行廢止和清理。九屆全國人大期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修改修訂法律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制定法律的數量。有關專家指出:「這是我國立法工作努力適應形勢的發展,注重立法質量的一個明顯體現。」

根據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關於加強立法工作的精神,在前幾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的基礎上,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了「實現一個目標,突出一個重點」的立法工作思路。「一個目標」就是爭取在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而「一個重點」就是提高立法質量。

多年來,為了提高立法質量,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用立法法的形式把立法程序完善起來,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堅持立法、修改法律和適時廢止法律並重,等等。堅持舉辦法制講座也是一項有效舉措。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每次會議閉幕後都要舉行法制講座,講座緊緊圍繞人大常委會正在或將要審議的重要法律案進行,以增加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相關法律知識,提高審議質量。

面對每一部法律草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總是反復研究推敲,多次審議,保證了立法質量。「有些新制定的法律,與提請初審的法律草案相比,新增加的條文佔1/3左右,內容有修改的條文佔1/2以上。」有關部門提供的這一數字,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待立法嚴謹態度的有力佐證。

7. 個稅改革列入2017年立法計劃了嗎

在不久前召開復的全國兩會上,財制政部部長稱,將進行綜合測算,確定是否提高免徵額,該提高就提高。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則建議,將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從45%降低至25%。不過,個稅改革未列入2017年立法計劃。

2016年8月,曾有媒體報道稱,個稅改革方案已經提交至國務院,個人所得稅法修訂草案也即將上交全國人大審議。

但時至今日,個稅改革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依然沒有聽到關於全國人大審議個稅法草案的消息。

8. 新警察法具體內容是什麼

《人民警察法(修改)》目前還沒有發布,還在立法過程中。

2016年12月,專公安部在官網發布《屬人民警察法》(修訂草案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相較僅有52條的現行人民警察法,修訂草案稿內容大幅增加,達109條。2017年11月,修改人民警察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2018年9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布,《人民警察法(修改)》屬於第二類項目47件法律草案中的一項「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8)2017全國人大立法規劃擴展閱讀
現行《人民警察法》於1995年制定,2012年曾修訂過一次,新修的人民警察法於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人民警察法》分總則、職權、義務和紀律、組織管理、警務保障、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52條。

參考資料:網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9. 全國人大立法程序大致包括哪幾個環節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

1、提出立法議案。

2、審議立法議案。

3、表決和通過立法議案。

4、公布法律。

(9)2017全國人大立法規劃擴展閱讀

地方性法規的制定程序是:享有立法提案權的有地方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的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本級人民政府和代表(3人以上附議),由主席團提請大會討論,並經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

通過的地方性法規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立法原則的指導和規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立法工作,是一項規模巨大的社會工程。

如何保證不同種類、不同立法部門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在目標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調整范圍方面互相配合協調,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法規系統,充分發揮其系統的整體功能。

如何避免各級各部門的立法機構或參與立法的機構為本地區或本部門的利益而爭奪權利,逃避義務,如何保證立法在全國范圍內的統一性,具有預測性和相對的穩定性,有一些指導思想和普遍遵循的原則是必要的。

一些學者曾從理論上對此進行過探討和研究。

例如有人認為中國的立法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五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有利於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發揮各立法主體的積極性;有利於法律的貫徹實施;有利於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

有的學者認為,立法的原則應包括民主、公開、公正、權力義務相一致等。

也有的學者認為,立法原則還應包括中央和地方分工負責、配合協調、新法優於舊法、上級法優於下級法、立法監督等。

但是目前這些討論還限於研究階段,到作為普遍遵循的原則還有相當的距離,還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10. 國歌立法提案已經連續十年被提出

我國在1990年和1991年分別制定了國旗法和國徽法。國歌法的法律案擬於2017年6月下旬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初審。

有趣的是,就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即將閉幕時,於海在小組會上發表履職感言說:「我表示非常遺憾,沒有在我政協委員的任期內等到國歌立法,但是我知道為國歌立法的日程越來越近了,將來也會為之高興和歡呼的。」政協會議閉幕後不久,便傳來國歌立法列入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喜訊。

「這種激動的心情無法形容,十年的堅持,如今要夢想成真了。」於海說,得知國歌立法的消息後,很多政協委員打電話或者發來簡訊祝賀。

希望《國歌法》能夠盡早出台施行,規范國歌的使用!

熱點內容
隴南市司法局 發布:2025-08-30 07:49:53 瀏覽:333
土方法治陽萎 發布:2025-08-30 07:47:58 瀏覽:31
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模版 發布:2025-08-30 07:18:59 瀏覽:26
物業公司保潔人員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30 07:14:17 瀏覽:209
中國刑法好輕 發布:2025-08-30 07:14:09 瀏覽:652
汕頭知名律師 發布:2025-08-30 06:52:08 瀏覽:879
勞動法與養老保險 發布:2025-08-30 06:45:08 瀏覽:503
民事訴訟法證據制度論文3000字 發布:2025-08-30 06:39:59 瀏覽:886
事業單位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8-30 06:38:30 瀏覽:259
證據立法的現狀 發布:2025-08-30 06:28:27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