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51992002有機茶產地環境規章
1. 無公害茶葉、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的異同點
共同點:1、廣義的無公害茶葉的實質是依據生產過程中化學合成物質控製程度以及茶葉產品中化學合成物質殘留量的多少而劃分的,它們均是在不同層次上表示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生產的高質量、基本無污染、對人體健康有利的茶葉。
2、屬於安全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范疇,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的組成部分;採取了無污染的工藝技術,實行了從茶園到茶幾全過程質量控制。
不同點:1、目標定位不同
有機茶 最初是應國外貿易商的要求而產生的,其開發都是嚴格與國外有機食品接軌的,有的是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的。主要面向少數高消費階層。
綠色食品茶葉 起源於我國,最初發展動機是促進出口和內銷。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世界先進農業發展潮流而形成的。其質量達到發達國家普通食品質量水平。主要面向較高的消費階層。
無公害茶葉 立足於全面解決農葯、化肥等污染問題,建立放心基地,扶持放心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放心茶茶品。屬於我國普通農產品質量水平。無公害農產品主要面向廣大的中低消費階層。
2、產品標准不同
有機茶:不同國家和不同認證機構的標准不盡相同。申請不同國家的有機食品認證,所遵循的標准也不一樣
A級綠色食品茶葉:標準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法典委員會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制定的。
無公害茶葉:所遵循的是系列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等無公害茶葉國家標准。
3、產品級別不同
無公害茶葉:基本檔次,是保證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茶葉產品最基本得市場准入條件,沒有級別可分。
綠色食品茶葉:是第二檔次,滿足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更高的需求。要求產地環境質量評價項目綜合污染指數不超過1,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允許限量、限品種、限時間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
有機茶:屬於最高檔次。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4、標識不同
有機食品標識:在全球范圍內無統一標志。認證機構擁有各自標志。
綠色食品茶葉:在我國的標識是統一的,也是唯一的,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定,並在國家工商局注冊的質量認證商標,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日本注冊有償使用。
無公害茶葉:統一的,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制定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實行無償使用。
5、 認證機構不同
綠色食品認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僅有一個機構。
無公害茶葉的認證: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並依託各省認證承辦機構開展相關工作。目前認證機構較多,但只有那些在國家工商局正式注冊標識或頒發了省級法規的前提下,其認證才有法律效應。
6、 認證方法不同
有機茶的認證:由政府授權、認可或確認的認證機構按照法規、條例實施認證,通常為市場化的經營性認證。以檢查為主,檢測為輔,注重生產方式。重視農事操作的真實記錄和生產資料購買及應用記錄。(檔案農業)
綠色食品認證:由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以質量認證與商標轉讓相結合。(AA級檢查員制度,實地檢查認證為主,檢測為輔。)
無公害茶葉認證:在政府推動下,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的公益性認證;其認證標志、程序、產品目錄均由政府統一發布。實行產地與產品認證相結合,以檢查認證為主,檢測確認為輔。
7.認證收費不同及時效不同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只收檢測費。頒證有效期為三年
綠色食品認證要收取檢測費、標志管理費、標志使用費。頒證有效期為三年。
有機食品認證要收取申請費、認證檢查費、頒證費、標志管理費。 頒證有效期為一年。
2. 有機茶和無公害茶AA級的區別
這個抄要從很多方面比較的,無公害茶園需要3~5年的時間來轉換才能成為有機茶園,並且通過有關機構抽樣檢測土壤、茶葉、農殘留等很多項檢查的
但是如果按市面上說的,簡單的就是有機茶不噴農葯,無公害的茶可能存有部分農殘留,或者說是在加工或者哪個環節上衛生沒有做好。
總之,單是喝茶,有機和無公害的都是差不多口感,但是如果是從健康的角度說,有機茶肯定是更好的
3. 花果山雲霧茶的產地環境
花果山雲霧茶「高山雲霧出好茶」,這是茶區人民長期從事茶葉生產的經驗總結。高山茶比平地茶好,內山茶比外山茶好,這已成為人所共知的常識。如聞名全國的「黃山毛峰」、「廬山雲霧」、「霍山黃芽」都是產於海拔500—1000米的高山上,其品質優異,深受廣大消費者所喜愛。
高山雲霧之所以出好茶,是受高山特有的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所致,這是茶樹的生物遺傳學特性所決定的。
一、茶樹對生態條件的要求
1、茶樹喜溫喜濕:
茶樹喜歡溫暖而濕潤的氣候條件,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的雲南,那裡四季如春,在夏天,因海拔高,氣溫低,7月份平均氣溫在22℃以下,盛夏而無酷署,到了冬天,在西南暖濕氣流影響下,一般較弱的寒流不能到達。1月份的平均氣溫也在10℃以上,隆冬而無嚴寒。那裡的年降雨量在1000—2000mm之間,相對濕度在80%以上,由於茶樹長期生活在這種溫暖而濕潤的生態條件下,因而使茶樹形成喜愛溫濕的特性,與高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研究,最適宜茶樹生長的溫度是日平均溫度在15—25℃之間。在這個溫度范圍內,茶樹不但生長快,而且茶葉品質也好,日平均溫度超過25,雖然生長快,但茶葉易老化,品質下降。茶樹生長良好的地方,年降雨量最好在1500mm以上,而且雨量分布均勻,在茶樹生長的季節,月降雨量要求在100mm以上,大氣相對濕度以80—90%為最好。
2、茶樹喜光耐蔭
茶樹喜光,但它具有很大的耐蔭性,它既能在強光下正常生長,更能在弱光下有效地利用漫射光,生長得更好,而且品質也可以大大提高。
茶樹耐蔭性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茶樹的祖先長期在光線較弱的生態條件下,逐漸形成了耐蔭的遺傳特性。茶樹葉片中含有較多的葉綠素b,葉綠素b對藍紫光的吸收率特別高,而漫射光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進行光合作用。
3、茶樹喜酸性土壤
土壤是茶樹賴以生存的基礎。土壤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茶樹生育和茶葉品質。茶樹對土壤的適應范圍比較廣泛,但要茶樹生長好,品質優,就要求土層深厚、土壤疏鬆,含有機質豐富,呈酸性反應,PH值在45—55之間。
二、優質茶的物質基礎
茶葉品質是由鮮葉質量和制茶工藝決定的,鮮葉通過一定的制茶工藝,使內在的化學成份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從而形成了茶葉特有的色香味。形成茶鮮葉化學成份是氨基酸、咖啡鹼等;形成茶葉香氣的主要物質是芳香油。蛋白質是茶葉中含氮的結構物質,它的含量高,意味著茶葉的嫩度好,是茶葉品質的重要標志之一。茶樹生態條件優劣,深刻地影響著茶樹的代謝活動,因而改變茶葉的化學成份,左右茶葉的品質,在氣候溫和調勻,雨量充沛,光照較弱,慢射光較多的氣候條件下,在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物理性狀較好的弱酸性土壤中,有利於茶樹氮代謝,可以使茶葉積累較多的有效成份,提高茶葉品質。
三、茶園生態條件的特點及其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茶葉內含物質的形成和數量的積累經常受氣候,土壤等生態條件的影響而有顯著的變化。高山茶園由於周圍峰巒疊嶂,溪水縱橫,森林茂密,覆蓋度大,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形成獨特的生態條件,茶園又多分布於群山環抱的山塢之中,終年雲霧繚繞,相對濕度大,日照時間短,漫射光多,茶樹常年生長在蔭蔽高濕的自然環境里,朝夕飽受霧露的滋潤,生長良好,因而芽葉肥壯,葉質柔軟,白毫顯露。
花果山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的雲台山區,使得花果山雲霧茶吸納花香、果味,品質格外優異。
4. 怎樣建起一個綠色無公害茶葉基地
無公害茶葉 指的在無公害環境下,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成品茶的農葯殘留、重版金屬和權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標,衛生質量指標達到國家有關標准要求,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內銷符合國家規定允許的標准,外銷符合進口國家、地區有關標準的茶葉.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葉的總稱。無公害茶葉生產,要合理用葯,提倡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
四大標准體系
1、NY5020-2001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
2、NY/T 5018-2001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
3、NY/T 5019-2001無公害食品: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4、NY5244-2004無公害食品:茶葉(代替NY5017-2001)。
5. 有機茶和無公害茶的區別是什麼
不同點:1、目標定位不同
有機茶 最初是應國外貿易商的要求而產生的,其開發都是嚴格與國外有機食品接軌的,有的是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的。主要面向少數高消費階層。
綠色食品茶葉 起源於我國,最初發展動機是促進出口和內銷。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結合世界先進農業發展潮流而形成的。其質量達到發達國家普通食品質量水平。主要面向較高的消費階層。
無公害茶葉 立足於全面解決農葯、化肥等污染問題,建立放心基地,扶持放心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放心茶茶品。屬於我國普通農產品質量水平。無公害農產品主要面向廣大的中低消費階層。
2、產品標准不同
有機茶:不同國家和不同認證機構的標准不盡相同。申請不同國家的有機食品認證,所遵循的標准也不一樣
A級綠色食品茶葉:標準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食品法典委員會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制定的。
無公害茶葉:所遵循的是系列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等無公害茶葉國家標准。
3、產品級別不同
無公害茶葉:基本檔次,是保證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茶葉產品最基本得市場准入條件,沒有級別可分。
綠色食品茶葉:是第二檔次,滿足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更高的需求。要求產地環境質量評價項目綜合污染指數不超過1,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允許限量、限品種、限時間使用安全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
有機茶:屬於最高檔次。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4、標識不同
有機食品標識:在全球范圍內無統一標志。認證機構擁有各自標志。
綠色食品茶葉:在我國的標識是統一的,也是唯一的,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制定,並在國家工商局注冊的質量認證商標,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日本注冊有償使用。
無公害茶葉:統一的,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制定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實行無償使用。
5、 認證機構不同
綠色食品認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僅有一個機構。
無公害茶葉的認證: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並依託各省認證承辦機構開展相關工作。目前認證機構較多,但只有那些在國家工商局正式注冊標識或頒發了省級法規的前提下,其認證才有法律效應。
6、 認證方法不同
有機茶的認證:由政府授權、認可或確認的認證機構按照法規、條例實施認證,通常為市場化的經營性認證。以檢查為主,檢測為輔,注重生產方式。重視農事操作的真實記錄和生產資料購買及應用記錄。(檔案農業)
綠色食品認證:由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以質量認證與商標轉讓相結合。(AA級檢查員制度,實地檢查認證為主,檢測為輔。)
無公害茶葉認證:在政府推動下,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的公益性認證;其認證標志、程序、產品目錄均由政府統一發布。實行產地與產品認證相結合,以檢查認證為主,檢測確認為輔。
7.認證收費不同及時效不同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只收檢測費。頒證有效期為三年
綠色食品認證要收取檢測費、標志管理費、標志使用費。頒證有效期為三年。
有機食品認證要收取申請費、認證檢查費、頒證費、標志管理費。 頒證有效期為一年。
6. 綠色食品認定怎麼辦理的呀
綠色食品是指根抄據可持續發展原則,襲按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圖2),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綠色食品認證是指由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對食品按照有關綠色食品的標准進行檢測,並出具檢驗報告,對符合標準的食品授予綠色食品標志的過程。
目前,綠色食品標准分為兩個技術等級,即AA級綠色食品標准和A級綠色食品標准。
AA級綠色食品是指產地的環境符合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的要求,生產過程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於環境和身體健康的物質,按有機生產方式生產,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准,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A級綠色食品是指產地的環境符合NY/T391—2000要求,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准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准,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7. 出口茶葉種植基地的備案材料內容
出口茶葉種植基地備案號編制方法:
ZJ XXXX B XXX
基地備案序列號
「備」字漢語拼音的內首個大寫字母
出口茶葉衛生注容冊企業衛生注冊號(後四位)
浙江檢驗檢疫局代號
附件2:出口茶葉種植基地茶園定期監測農殘和重金屬項目
土壤重金屬:鎘、砷、鉛、汞
土壤農殘:六六六、滴滴涕
茶園的大氣環境、土壤、灌溉水應符合農業行業標准NY5020《無公害食品 茶葉產地環境條件》規定的要求,監測項目應根據該標準的要求及各單位的實際情況酌情增減
8. 有了解福鼎有機白茶的嗎什麼是有機
福鼎白茶就是用產自福鼎「華茶1號」或「華茶2號」茶樹的芽葉,不炒不揉,特殊工藝製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湯色杏黃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質特點。根據採摘芽葉的不同,白茶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新工藝白茶等,近年來,根據市場需要又推出緊壓白茶等。
功效
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黃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於其他茶類。而且福鼎白茶具有清熱祛火的功效,白茶提取物對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肺炎等細菌生長具有預防作用。
茶樹形態
福鼎大白茶樹
福鼎大白茶樹高1.5—2米,幅寬1.6—2米,樹勢半開張,為小喬木型。分枝較密,節間尚長。樹皮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並略下垂,基部稍鈍,葉緣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長寬比平均為2.2。葉色黃綠、具光澤。側脈明顯,7—11對。鋸齒較整齊、明顯,27—38對。葉肉略厚,尚軟。
一芽二葉長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較大,雄蕊低於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結果率高,茶子大而飽滿。發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
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旱亦耐寒,雖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凍。繁殖力強,壓條、扦插發根容易,成活率高達95%以上。產量比當地菜茶高。製成紅茶、綠茶、白茶品質均佳。採制銀針以芽潔白肥壯、茸毛多最為特色。
9. 有機食品辣椒生產對產地環境有哪些質量標准要求
(1)有機食品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專等。
(2)如果農場的有屬機生產區域有可能受到鄰近的常規生產區域污染的影響,則在有機和常規生產區域之間應當設置緩沖帶或物理障礙物,保證有機生產地塊不受污染。以防止臨近常規地塊的禁用物質的漂移。
(3)在有機生產區域周邊設置天敵的棲息地,提供天敵活動、產卵和寄居的場所,提高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4)生產者按照有機產品國家標准開始管理至生產單元與產品獲得有機認證之間的階段為轉換期,有機轉換期的目的主要在於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組成和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質進行降解,同時使生產者建立起完整的有機管理體系。
一年生作物需要24個月的轉換期,多年生作物需要36個月的轉換期。新開荒的、長期撂荒的、長期按傳統農業方式耕種的或有充分證據證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質的農田,也應經過至少12個月的轉換期。
轉換期內必須完全按照有機農業的要求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