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天然氣保護條例

天然氣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2-27 23:39:52

①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

(2001年8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13號公布)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下同)、天然氣(含煤層氣,下同)管道及其附屬設施的安全運行,維護公共安全,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輸送石油、天然氣的管道及其附屬設施(以下簡稱管道設施)的保護。
輸送石油、天然氣的城市管網和石油化工企業廠區內部管網的保護不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管道設施,包括:
(一)輸送石油、天然氣的管道;
(二)管道防腐保護設施,包括陰極保護站、陰極保護測試樁、陽極地床和雜散電流排流站;
(三)管道水工防護構築物、抗震設施、管堤、管橋及管道專用涵洞和隧道;
(四)加壓站、加熱站、計量站、集油(氣)站、輸氣站、配氣站、處理場(站)、清管站、各類閥室(井)及放空設施、油庫、裝卸棧橋及裝卸場;
(五)管道標志、標識和穿越公(鐵)路檢漏裝置。
第四條
管道設施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破壞、盜竊、哄搶。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的義務。對於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制止並向有關部門舉報。
第五條
國務院經濟貿易管理部門負責全國管道設施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管道設施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
管道設施沿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沿線群眾進行有關管道設施安全保護的宣傳教育,並負責協調解決有關管道設施巡查、維修和事故搶修的臨時用地、用工等事項。
第七條
管道設施沿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管道設施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採取有效措施,保證管道設施安全,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制止、查處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行為。
管道設施沿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包庇、縱容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行為,不得阻撓、干預對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第八條
管道設施沿線各級公安機關負責依法查處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案件。
第九條
國家有關部門以及管道企業對維護管道設施安全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管道設施的保護
第十條
管道企業負責其管道設施的安全運行,並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按照國家管道設施工程建設質量標准設計、施工和驗收;
(二)對管道外敷防腐絕緣層,並加設陰極保護裝置;
(三)管道建成後,設置永久性標志,並對易遭車輛碰撞和人畜破壞的局部管道採取防護措施,設置標志;
(四)嚴格執行管道運輸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章制度;
(五)對管道設施定期巡查,及時維修保養;
(六)配合當地人民政府向管道設施沿線群眾進行有關管道設施安全保護的宣傳教育;
(七)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管道設施的安全保衛工作。
第十一條
管道設施發生事故時,管道企業應當及時組織搶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撓、妨礙搶修工作。
第十二條
管道泄漏和排放的石油,由管道企業負責回收和處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據為己有。
第十三條
管道企業對其使用的經依法徵用的土地,享有土地使用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侵佔。當地農民在徵得管道企業同意後,可以在征地范圍內種植淺根農作物,但管道企業對在管道巡查、維護、事故搶修過程中造成農作物的損失,不予賠償。
第十四條
管道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配置專職護線員或者聘任兼職護線員。
第十五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下列危及管道設施安全的活動:
(一)移動、拆除、損壞管道設施以及為保護管道設施安全而設置的標志、標識;
(二)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米范圍內,取土、挖塘、修渠、修建養殖水場,排放腐蝕性物質,堆放大宗物資,採石、蓋房、建溫室、壘家畜棚圈、修築其他建築物、構築物或者種植深根植物;
(三)在管道中心線兩側或者管道設施場區外各50米范圍內,爆破、開山和修築大型建築物、構築物工程;
(四)在埋地管道設施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駛機動車輛或者在地面管道設施、架空管道設施上行走;
(五)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十六條
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0米至500米范圍內進行爆破的,應當事先徵得管道企業同意,在採取安全保護措施後方可進行。
第十七條
穿越河流的管道設施,由管道企業與河道、航道管理單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確定安全保護范圍,並設置標志。
在依照前款確定的安全保護范圍內,除在保障管道設施安全的條件下為防洪和航道通航而採取的疏浚作業外,不得修建碼頭,不得拋錨、拖錨、掏沙、挖泥、炸魚、進行水下爆破或者可能危及管道設施安全的其他水下作業。第三章管道設施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關系的處理。 管道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的關系處理
第十八條
管道企業應當將已建管道設施的有關資料和新建、改(擴)建管道設施規劃或者計劃報送當地規劃主管部門;當地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將管道設施的新建、改(擴)建計劃納入當地的總體規劃。
前款規定的有關資料、規劃或者計劃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報送當地其他有關主管部門的,管道企業應當依法報送。
第十九條
管道企業進行管道設施維修作業和建設保護工程時,管道穿越區域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必要的協助。上述作業對有關單位或者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管道企業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二十條
後建、改(擴)建的建設工程與已有的管道設施相遇而產生的管道設施保護問題,由後建、改(擴)建的建設工程項目單位與管道企業協商解決。後建、改(擴)建的建設工程需要管道設施改線、搬遷或者增加防護設施的,所需費用由後建、改(擴)建的建設工程項目單位承擔。
第二十一條
水利部門在制定防洪措施、修築堤壩時,應當注意保護管道設施的安全;需要在管道設施通過的區域泄洪時,應當及時將泄洪量和泄洪時間通知管道企業。
第二十二條
建設跨(穿)越河道、河堤、航道的管道設施以及在河道中砌築管道防護設施工程,必須符合國家防洪標准、通航標准。
第二十三條
任何單位在管道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內進行下列施工時,應當事先通知管道企業,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一)新建、改(擴)建鐵路、公路、橋梁、河渠、架空電力線路;
(二)埋設地下電(光)纜;
(三)設置安全或者避雷接地體。 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移動、拆除、損壞管道設施,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破壞管道設施或者盜竊、哄搶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管道中心線兩側或者管道設施場區外各50米范圍內爆破、開山和修築大型建築物、構築物工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管道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內新建、改(擴)建鐵路、公路、橋梁、河渠、架空電力線路,埋設地下電(光)纜,設置安全或者避雷接地體,事先未通知管道企業並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阻撓、妨礙管道企業正常巡查、維護、搶修管道設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米范圍內取土、挖塘、修渠、修建養殖水場,排放腐蝕性物質,堆放大宗物資,採石、蓋房、建溫室、壘家畜棚圈、修築其他建築物、構築物或者種植深根植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責令改正,對個人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
有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至第二十九條所列行為之一,造成管道設施破壞、損壞的,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外,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一條
管道企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不履行管道設施安全運行義務,致使管道設施遭受損壞,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責令改正,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二條
管道企業職工與他人相互勾結,破壞、盜竊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三十三條
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不履行管道設施保護職責,致使本地區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活動長期得不到制止,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記大過、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公職的行政處分:
(一)包庇、縱容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行為的;
(二)向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行為的當事人通風報信,幫助其逃避查處的;
(三)阻撓、干預有關部門依法對侵佔、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和管道輸送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危害管道設施安全的行為進行查處的。 附則
第三十五條
海上石油、天然氣管道設施的保護,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3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同時廢止。

②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已被廢止,用什麼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③ 城市燃氣安全管理規定有哪些細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燃氣的安全管理,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城市燃氣,是指供給城市中生活、生產等使用的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人工煤氣(煤制氣、重油制氣)等氣體燃料。
第三條 城市燃氣的生產、儲存、輸配、經營、使用以及燃氣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燃氣用具的生產,均應遵守本規定。
第四條 根據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設部負責管理全國城市燃氣安全工作,勞動部負責全國城市燃氣的安全監察,公安部負責全國城市燃氣的消防監督。
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城建、勞動(安全監察)、公安(消防監督)部門按照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共同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城市燃氣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城市燃氣的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和使用,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燃氣安全工作。
第六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應當指定一名企業負責人主管燃氣安全工作;並設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車間班組應當設立群眾性安全組織和安全員,形成三級安全管理網路。
單位用戶應當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明確專人負責。
第七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應當嚴格遵守有關安全規定及技術操作規程,建立健全相應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
第二章 城市燃氣工程的建設
第八條 城市燃氣廠(站)、輸配設施等的選址,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消防安全等要求。在選址審查時,應當徵求城建、勞動、公安消防部門的意見。
第九條 城市燃氣工程的設計、施工,必須由持有相應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
第十條 城市燃氣工程的設計、施工,必須按照國家或主管部門有關安全的標准、規范、規定進行。審查燃氣工程設計時,應當有城建、公安消防、勞動部門參加,並對燃氣安全設施嚴格把關。
第十一條 城市燃氣工程的施工必須保證質量,確保安全可靠。竣工驗收時,應當組織城建、公安消防、勞動等有關部門及燃氣安全方面的專家參加。凡驗收不合格的,不準交付使用。
第十二條 城市燃氣工程的通氣作業,必須有嚴格的安全措施,並在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和公安消防部門的監督配合下進行。
第三章 城市燃氣的生產、儲存和輸配
第十三條 城市燃氣生產單位向城市供氣的壓力和質量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無臭燃氣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加臭處理。在使用發生爐、水煤氣爐、油制氣爐生產燃氣及電捕焦油氣時,其含氧量必須符合《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的規定。
第十四條 對於制氣和凈化使用的原料,應當按批進行質量分析;原料品種作必要變更時,應當進行分析試驗。凡達不到規定指標的原料,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和輸配所採用的各類鍋爐、壓力容器和氣瓶設備,必須符合勞動部門頒布的有關安全管理規定,按要求辦理使用登記和建立檔案,並定期檢驗;其安全附件必須齊全、可靠,並定期校驗。
凡有液化石油氣充裝單位的城市,必須設置液化石油氣瓶定期檢驗站。氣瓶定期檢驗站和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驗收運行。氣瓶定期檢驗工作不落實的充裝單位,不得從事氣瓶充裝業務。氣瓶定期檢驗站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部門審查批准,並取得資格證書後,方可從事氣瓶檢驗工作。
第十六條 城市燃氣管理和容器在投入運行前,必須進行氣密試驗置換。在置換過程中,應當定期巡迴檢查,加強監護和檢漏,確保安全無泄漏。對於各類防爆設施和各種安全裝置,應當進行定期檢查,並配備足夠的備用設備、備品備件以及搶修人員和工具,保證其靈敏可靠。
第十七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系統的動火作業應當建立分級審批制度,由動火作業單位填寫動火作業審批報告和動火作業方案,並按級向安全管理部門申報,取得動火證後方可實施。
在動火作業時,必須在作業點周圍採取保證安全的隔離措施和防範措施。
第十八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和輸配單位應當按照設備的負荷能力組織生產、儲存和輸配。
特殊情況確需強化生產時,必須進行科學分析和技術驗證,並經企業總工程師或技術主管負責人批准後,方能調整設備的工藝參數和生產能力。
第十九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和管理部門必須制定停氣、降壓作業的管理制度,包括停氣、降壓的審批許可權、申報程序以及恢復供氣的措施等,並指定技術部門負責。
涉及用戶的停氣、降壓工程,不宜在夜間恢復供氣。除緊急事故外,停氣及恢復供氣應當事先通知用戶。
第二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嚴禁在城市燃氣管道及設施上修築建築物、構築物和堆放物品。確需在城市燃氣管道及設施附近修築建築物、構築物和堆放物品時,必須符合城市燃氣設計規范及消防技術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一條 凡在城市燃氣管道及設施附近進行施工,有可能影響管道及設施安全運營的,施工單位須事先通知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經雙方商定保護措施後方可施工。施工過程中,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應當根據需要進行現場監護。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現場設置明顯標志嚴禁明火,保護施工現場中的燃氣管理及設施。
第二十二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應當對燃氣管道及設施定期進行檢查,發現管道和設施有破損、漏氣等情況時,必須及時修理或更換。
第四章 城市燃氣的使用
第二十三條 單位和個人使用城市燃氣必須向城市燃氣經營單位提出申請,經許可後方可使用。
城市燃氣經營單位應當建立用戶檔案,與用戶簽訂供氣、使用合同協議。
第二十四條 使用城市燃氣的單位和個人需要增加安裝供氣及使用設施時,必須經城市燃氣經營單位批准。
第二十五條 城市燃氣經營單位必須制定用戶安全使用規定,對居民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定期對燃氣設施進行檢修,並提供咨詢等服務;居民用戶應當嚴格遵守安全使用規定。
城市燃氣經營單位對單位用戶要進行安全檢查和監督,並負責其操作和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
第二十六條 使用燃氣管道設施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改、遷、裝燃氣設施和用具,嚴禁在卧室安裝燃氣管道設施和使用燃氣,並不得擅自抽取或採用其他不正當手段使用燃氣。
第二十七條 用戶不得用任何手段加熱和摔、砸、倒卧液化石油氣鋼瓶,不得自行倒罐、排殘和拆修瓶閥等附件,不得自行改換檢驗標記或瓶體漆色。
第五章 城市燃氣用具的生產和銷售
第二十八條 城市燃氣用具生產單位生產實行生產許可制度的產品時,必須取得歸口管理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其產品受頒證機關的安全監督。
第二十九條 民用燃具的銷售,必須經銷售地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檢測中心(站)進行檢測,經檢測符合銷售地燃氣使用要求,並在銷售地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城市燃氣經營單位的安全監督下方可銷售。
第三十條 凡經批准銷售的燃氣用具,其銷售單位應當在銷售地設立維修站點,也可以委託當地城市燃氣經營單位代銷代修,並負責提供修理所需要的燃氣用具零部件。城市燃氣經營單位應當對專業維修人員進行考核。
第三十一條 燃氣用具產品必須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使用說明書,重點部位要有明顯的警告標志。
第六章 城市燃氣事故的搶修和處理
第三十二條 城市燃氣事故是指由燃氣引起的中毒、火災、爆炸等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事故。
第三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燃氣事故後,必須立即切斷氣源,採取通風等防火措施,並向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報告。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搶修。對於重大事故,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消防、勞動部門和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並立即切斷氣源,迅速隔離和警戒事故現場,在不影響救護的情況下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控制事故發展。
第三十四條 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必須設置專職搶修隊伍,配齊搶修、防護用品、車輛、器材、通訊設備等,並預先制定各類突發事故的搶修方案,事故發生後,必須迅速組織搶修。
第三十五條 對於城市燃氣事故的處理,應當根據其性質,分別依照勞動、公安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對於重大和特別重大的城市燃氣事故,應當在城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盡快做好善後工作,由城建、公安、勞動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查清事故原因,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嚴肅處理,並向上報告。
第七章 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六條 對於維護城市燃氣安全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門或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應當予以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七條 對於破壞、盜竊、哄搶燃氣設施,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對於違反本規定第二十條的,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有權加以制止,並限期拆除違章設施和要求違章者賠償經濟損失。
第三十九條 對於違反規定第二十一條、二十四條、二十六條、二十七條的,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有權加以制止,責令恢復原狀,對於屢教不改或者危及燃氣使用安全的,城市燃氣生產、儲存、輸配、經營單位可以報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建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採取暫停供氣的措施,以確保安全。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做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④ 天然氣保護參照那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2010年6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管道規劃與建設

第三章 管道運行中的保護

第四章 管道建設工程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關系的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石油、天然氣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氣輸送安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輸送石油、天然氣的管道的保護,適用本法。

城鎮燃氣管道和煉油、化工等企業廠區內管道的保護,不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所稱天然氣包括天然氣、煤層氣和煤制氣。

本法所稱管道包括管道及管道附屬設施。

第四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定主管全國管道保護工作,負責組織編制並實施全國管道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全國管道發展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管道保護的重大問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管道保護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依照本法規定主管本行政區域的管道保護工作,協調處理本行政區域管道保護的重大問題,指導、監督有關單位履行管道保護義務,依法查處危害管道安全的違法行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管道保護的相關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統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管道保護工作的領導,督促、檢查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管道保護職責,組織排除管道的重大外部安全隱患。

第七條 管道企業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規劃、建設、安全生產、質量監督、環境保護等法律、行政法規,執行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建立、健全本企業有關管道保護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並組織實施,宣傳管道安全與保護知識,履行管道保護義務,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保障管道安全運行。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

對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及時處理。

第九條 國家鼓勵和促進管道保護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

第二章 管道規劃與建設

第十條 管道的規劃、建設應當符合管道保護的要求,遵循安全、環保、節約用地和經濟合理的原則。

第十一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組織編制全國管道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全國管道發展規劃應當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意見。

全國管道發展規劃應當符合國家能源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以及礦產資源、環境保護、水利、鐵路、公路、航道、港口、電信等規劃相協調。

第十二條 管道企業應當根據全國管道發展規劃編制管道建設規劃,並將管道建設規劃確定的管道建設選線方案報送擬建管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核;經審核符合城鄉規劃的,應當依法納入當地城鄉規劃。

納入城鄉規劃的管道建設用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

第十三條 管道建設的選線應當避開地震活動斷層和容易發生洪災、地質災害的區域,與建築物、構築物、鐵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設施、軍事設施、電纜、光纜等保持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規定的保護距離。

新建管道通過的區域受地理條件限制,不能滿足前款規定的管道保護要求的,管道企業應當提出防護方案,經管道保護方面的專家評審論證,並經管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

管道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四條 管道建設使用土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依法建設的管道通過集體所有的土地或者他人取得使用權的國有土地,影響土地使用的,管道企業應當按照管道建設時土地的用途給予補償。

第十五條 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取得行政許可或者已報送備案並符合開工條件的管道項目的建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礙。

第十六條 管道建設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規定。

管道企業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選擇具備相應資質的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單位進行管道建設。

管道的安全保護設施應當與管道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管道建設使用的管道產品及其附件的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

第十七條 穿跨越水利工程、防洪設施、河道、航道、鐵路、公路、港口、電力設施、通信設施、市政設施的管道的建設,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執行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

第十八條 管道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在管道沿線設置管道標志。管道標志毀損或者安全警示不清的,管道企業應當及時修復或者更新。

第十九條 管道建成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竣工驗收。竣工驗收應當審查管道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管道保護要求,經驗收合格方可正式交付使用。

第二十條 管道企業應當自管道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六十日內,將竣工測量圖報管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備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將管道企業報送的管道竣工測量圖分送本級人民政府規劃、建設、國土資源、鐵路、交通、水利、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和有關軍事機關。

第二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編制、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需要管道改建、搬遷或者增加防護設施的,應當與管道企業協商確定補償方案。

第三章 管道運行中的保護

第二十二條 管道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管道巡護制度,配備專門人員對管道線路進行日常巡護。管道巡護人員發現危害管道安全的情形或者隱患,應當按照規定及時處理和報告。

第二十三條 管道企業應當定期對管道進行檢測、維修,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態;對管道安全風險較大的區段和場所應當進行重點監測,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管道事故的發生。

對不符合安全使用條件的管道,管道企業應當及時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四條 管道企業應當配備管道保護所必需的人員和技術裝備,研究開發和使用先進適用的管道保護技術,保證管道保護所必需的經費投入,並對在管道保護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十五條 管道企業發現管道存在安全隱患,應當及時排除。對管道存在的外部安全隱患,管道企業自身排除確有困難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及時協調排除或者報請人民政府及時組織排除安全隱患。

第二十六條 管道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

為合理利用土地,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條件下,管道企業可以與有關單位、個人約定,同意有關單位、個人種植淺根農作物。但是,因管道巡護、檢測、維修造成的農作物損失,除另有約定外,管道企業不予賠償。

第二十七條 管道企業對管道進行巡護、檢測、維修等作業,管道沿線的有關單位、個人應當給予必要的便利。

因管道巡護、檢測、維修等作業給土地使用權人或者其他單位、個人造成損失的,管道企業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二十八條 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

(一)擅自開啟、關閉管道閥門;

(二)採用移動、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損壞管道;

(三)移動、毀損、塗改管道標志;

(四)在埋地管道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駛重型車輛;

(五)在地面管道線路、架空管道線路和管橋上行走或者放置重物。

第二十九條 禁止在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的上方架設電力線路、通信線路或者在儲氣庫構造區域范圍內進行工程挖掘、工程鑽探、采礦。

第三十條 在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米地域范圍內,禁止下列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

(一)種植喬木、灌木、藤類、蘆葦、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達管道埋設部位可能損壞管道防腐層的深根植物;

(二)取土、採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蝕性物質、使用機械工具進行挖掘施工;

(三)挖塘、修渠、修曬場、修建水產養殖場、建溫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築物、構築物。

第三十一條 在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和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周邊修建下列建築物、構築物的,建築物、構築物與管道線路和管道附屬設施的距離應當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

(一)居民小區、學校、醫院、娛樂場所、車站、商場等人口密集的建築物;

(二)變電站、加油站、加氣站、儲油罐、儲氣罐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經營、存儲場所。

前款規定的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應當按照保障管道及建築物、構築物安全和節約用地的原則確定。

第三十二條 在穿越河流的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百米地域范圍內,禁止拋錨、拖錨、挖砂、挖泥、採石、水下爆破。但是,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條件下,為防洪和航道通暢而進行的養護疏浚作業除外。

第三十三條 在管道專用隧道中心線兩側各一千米地域范圍內,除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外,禁止採石、采礦、爆破。

在前款規定的地域范圍內,因修建鐵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確需實施採石、爆破作業的,應當經管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批准,並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方可實施。

第三十四條 未經管道企業同意,其他單位不得使用管道專用伴行道路、管道水工防護設施、管道專用隧道等管道附屬設施。

第三十五條 進行下列施工作業,施工單位應當向管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提出申請:

(一)穿跨越管道的施工作業;

(二)在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五米至五十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周邊一百米地域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鐵路、公路、河渠,架設電力線路,埋設地下電纜、光纜,設置安全接地體、避雷接地體;

(三)在管道線路中心線兩側各二百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條第一項所列管道附屬設施周邊五百米地域范圍內,進行爆破、地震法勘探或者工程挖掘、工程鑽探、采礦。

縣級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接到申請後,應當組織施工單位與管道企業協商確定施工作業方案,並簽訂安全防護協議;協商不成的,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組織進行安全評審,作出是否批准作業的決定。

第三十六條 申請進行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施工作業,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符合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要求的施工作業方案;

(二)已制定事故應急預案;

(三)施工作業人員具備管道保護知識;

(四)具有保障安全施工作業的設備、設施。

第三十七條 進行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施工作業,應當在開工七日前書面通知管道企業。管道企業應當指派專門人員到現場進行管道保護安全指導。

第三十八條 管道企業在緊急情況下進行管道搶修作業,可以先行使用他人土地或者設施,但應當及時告知土地或者設施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給土地或者設施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造成損失的,管道企業應當依法給予賠償。

第三十九條 管道企業應當制定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並報管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備案;配備搶險救援人員和設備,並定期進行管道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發生管道事故,管道企業應當立即啟動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按照規定及時通報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單位和居民,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減輕事故危害,並依照有關事故調查處理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接到報告的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及時上報事故情況,並根據管道事故的實際情況組織採取事故處置措施或者報請人民政府及時啟動本行政區域管道事故應急預案,組織進行事故應急處置與救援。

第四十條 管道泄漏的石油和因管道搶修排放的石油造成環境污染的,管道企業應當及時治理。因第三人的行為致使管道泄漏造成環境污染的,管道企業有權向第三人追償治理費用。

環境污染損害的賠償責任,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和防治環境污染的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十一條 管道泄漏的石油和因管道搶修排放的石油,由管道企業回收、處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盜竊、哄搶。

第四十二條 管道停止運行、封存、報廢的,管道企業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並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備案。

第四十三條 管道重點保護部位,需要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負責守衛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武裝警察法》和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章 管道建設工程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關系的處理

第四十四條 管道建設工程與其他建設工程的相遇關系,依照法律的規定處理;法律沒有規定的,由建設工程雙方按照下列原則協商處理,並為對方提供必要的便利:

(一)後開工的建設工程服從先開工或者已建成的建設工程;

(二)同時開工的建設工程,後批準的建設工程服從先批準的建設工程。

依照前款規定,後開工或者後批準的建設工程,應當符合先開工、已建成或者先批準的建設工程的安全防護要求;需要先開工、已建成或者先批準的建設工程改建、搬遷或者增加防護設施的,後開工或者後批準的建設工程一方應當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

管道建設工程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的,建設工程雙方應當協商確定施工作業方案並簽訂安全防護協議,指派專門人員現場監督、指導對方施工。

第四十五條 經依法批準的管道建設工程,需要通過正在建設的其他建設工程的,其他工程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管道建設工程的需要,預留管道通道或者預建管道通過設施,管道企業應當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

經依法批準的其他建設工程,需要通過正在建設的管道建設工程的,管道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其他建設工程的需要,預留通道或者預建相關設施,其他工程建設單位應當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

第四十六條 管道建設工程通過礦產資源開采區域的,管道企業應當與礦產資源開采企業協商確定管道的安全防護方案,需要礦產資源開采企業按照管道安全防護要求預建防護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防護措施的,管道企業應當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

礦產資源開采企業未按照約定預建防護設施或者採取其他防護措施,造成地面塌陷、裂縫、沉降等地質災害,致使管道需要改建、搬遷或者採取其他防護措施的,礦產資源開采企業應當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

第四十七條 鐵路、公路等建設工程修建防洪、分流等水工防護設施,可能影響管道保護的,應當事先通知管道企業並注意保護下游已建成的管道水工防護設施。

建設工程修建防洪、分流等水工防護設施,使下游已建成的管道水工防護設施的功能受到影響,需要新建、改建、擴建管道水工防護設施的,工程建設單位應當承擔由此增加的費用。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防洪、泄洪方案應當兼顧管道的保護。

需要在管道通過的區域泄洪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泄洪方案確定後,及時將泄洪量和泄洪時間通知本級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和管道企業或者向社會公告。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和管道企業應當對管道採取防洪保護措施。

第四十九條 管道與航道相遇,確需在航道中修建管道防護設施的,應當進行通航標准技術論證,並經航道主管部門批准。管道防護設施完工後,應經航道主管部門驗收。

進行前款規定的施工作業,應當在批準的施工區域內設置航標,航標的設置和維護費用由管道企業承擔。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 管道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一)未依照本法規定對管道進行巡護、檢測和維修的;

(二)對不符合安全使用條件的管道未及時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的;

(三)未依照本法規定設置、修復或者更新有關管道標志的;

(四)未依照本法規定將管道竣工測量圖報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備案的;

(五)未制定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未將本企業管道事故應急預案報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備案的;

(六)發生管道事故,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減輕事故危害的;

(七)未對停止運行、封存、報廢的管道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的。

管道企業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同時違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安全生產、消防等其他法律的,依照其他法律的規定處罰。

管道企業給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 採用移動、切割、打孔、砸撬、拆卸等手段損壞管道或者盜竊、哄搶管道輸送、泄漏、排放的石油、天然氣,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或者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實施危害管道安全行為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情節較重的,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罰款;對違法修建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組織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第五十三條 未經依法批准,進行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或者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施工作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情節較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違法修建的危害管道安全的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組織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一)擅自開啟、關閉管道閥門的;

(二)移動、毀損、塗改管道標志的;

(三)在埋地管道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駛重型車輛的;

(四)在地面管道線路、架空管道線路和管橋上行走或者放置重物的;

(五)阻礙依法進行的管道建設的。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給管道企業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組織排除的管道外部安全隱患不及時組織排除,發現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或者接到對危害管道安全行為的舉報後不依法予以查處,或者有其他不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的,由其上級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八條 本法所稱管道附屬設施包括:

(一)管道的加壓站、加熱站、計量站、集油站、集氣站、輸油站、輸氣站、配氣站、處理場、清管站、閥室、閥井、放空設施、油庫、儲氣庫、裝卸棧橋、裝卸場;

(二)管道的水工防護設施、防風設施、防雷設施、抗震設施、通信設施、安全監控設施、電力設施、管堤、管橋以及管道專用涵洞、隧道等穿跨越設施;

(三)管道的陰極保護站、陰極保護測試樁、陽極地床、雜散電流排流站等防腐設施;

(四)管道穿越鐵路、公路的檢漏裝置;

(五)管道的其他附屬設施。

第五十九條 本法施行前在管道保護距離內已建成的人口密集場所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經營、存儲場所,應當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搬遷、清理或者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需要已建成的管道改建、搬遷或者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的,應當與管道企業協商確定補償方案。

第六十條 國務院可以根據海上石油、天然氣管道的具體情況,制定海上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的特別規定。

第六十一條 本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⑤ 最新的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具體是怎樣規定的

現在城市燃氣管理又走上了熱議,北京市又加強了對於燃氣的管理規定,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就關於修改燃氣管理條例做了明確的規定,因為在此之前,北京市已經實施了十幾年的燃氣管理條例,這些年來燃氣管理條例還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於居民的安全保護上有很大的作用,深受居民的擁護,嚴格遵循燃氣管理條例,近來北京市相關部門對燃氣管理條例進行了適當的修改,主要是增加一些安全上的問題,以及在管理燃氣使用方面上的問題,還有就是相關部門責任承擔問題,還有其他一些相關的規定。

一、相關部門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對於燃氣管理的相關部門,又進一步進行了相關的要求,首先就是在入戶檢查的時候,相關的燃氣供應企業必須要對居民使用燃氣付安全責任,對於檢查燃氣上面,還應當給居民進行免費的安全檢查,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⑥ 燃氣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規 1《輸配及驗收規范》 (-20)
2《設計規范》 (GB50028-93-2002年版)
3《輸氣設計規范》( GB50251)
4 《採暖與衛生及驗收規范》(GBJ242-82)
5 《建築採暖衛生與煤氣工程評定標准》(GBJ302-88)
6 《檢驗評定標准》(GBJ302-89)
7 《鋼手工方法和結果分級》GB11345
8《鋼質管道及質量分級》SY4065
9《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16
10《供電規范》GB50052
11 《建築設計規范》GB50007
12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16
13 《現場設備、焊接及驗收規范》GB 50236
14 《輸油輸氣管道線路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Y0401
15《鋼質管道焊接及驗收》SY/T4103
16《鋼制焊接》SY/T0444
17 《檢驗方法》ASTM E709
18 《鋼制對焊》SY/T0510
19《鋼質管道及腐蝕設計規范》SY0007
20 《天然氣》GB17820
21《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
22《化工企業裝置設計規范》HGJ28
23 《供電規范》GB50052
24《鋼質管道及質量分級 》SY4056
25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16
26《天然氣計量 系統技術要求》GB/T18603
27《鋼制》GB150
28 《現場設備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36-98)
29 《及驗收規范》 (GB50235-97)
30《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SY/T4079)
31法規 《石油跨越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SY/T4070)
32 《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
33《天然氣》 (SY/T7514-88)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 (2000-8-21)
35《施工現場用具及使用監督管理規定》 (建[98]146號)
36 《(工程)辦法》 (1990-08-18)
37 《鋼手工方法和結果分級》 (GB1134)
38 《輸氣設計規范 》(GB50251-94)
39 《鋼管環縫熔化焊對接接頭射線透照工藝和質量分級 》(GB/T12605)
40 《鋼制》(SY5257-91)
41 《埋地鋼質管道設計規范》(SY/T0019)
42 《鋼制對焊件》
43 《輸氣設計規范》(GB50251-94)
44 《石油輸送鋼管交貨技術條件第一部分.A級管鋼管》(GB/19711.1-1997)
45 《埋地鋼質管道腐蝕控制》(CJJ95)
其它規定1 《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課程》(CJJ51-2001)

⑦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已經廢除 油氣管道保護現在執行哪個文件

執行: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於2010年6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10年6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
2010年6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管道規劃與建設
第三章 管道運行中的保護
第四章 管道建設工程與其他建設工程相遇關系的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石油、天然氣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氣輸送安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輸送石油、天然氣的管道的保護,適用本法。
城鎮燃氣管道和煉油、化工等企業廠區內管道的保護,不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所稱天然氣包括天然氣、煤層氣和煤制氣。
本法所稱管道包括管道及管道附屬設施。
第四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定主管全國管道保護工作,負責組織編制並實施全國管道發展規劃,統籌協調全國管道發展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銜接,協調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管道保護的重大問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管道保護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依照本法規定主管本行政區域的管道保護工作,協調處理本行政區域管道保護的重大問題,指導、監督有關單位履行管道保護義務,依法查處危害管道安全的違法行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管道保護的相關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門和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統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
第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管道保護工作的領導,督促、檢查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管道保護職責,組織排除管道的重大外部安全隱患。
第七條 管道企業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規劃、建設、安全生產、質量監督、環境保護等法律、行政法規,執行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建立、健全本企業有關管道保護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並組織實施,宣傳管道安全與保護知識,履行管道保護義務,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保障管道安全運行。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實施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
對危害管道安全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及時處理。
第九條 國家鼓勵和促進管道保護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
第二章 管道規劃與建設
第十條 管道的規劃、建設應當符合管道保護的要求,遵循安全、環保、節約用地和經濟合理的原則。
第十一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組織編制全國管道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全國管道發展規劃應當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意見。
全國管道發展規劃應當符合國家能源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以及礦產資源、環境保護、水利、鐵路、公路、航道、港口、電信等規劃相協調。
第十二條 管道企業應當根據全國管道發展規劃編制管道建設規劃,並將管道建設規劃確定的管道建設選線方案報送擬建管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核;經審核符合城鄉規劃的,應當依法納入當地城鄉規劃。
納入城鄉規劃的管道建設用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
第十三條 管道建設的選線應當避開地震活動斷層和容易發生洪災、地質災害的區域,與建築物、構築物、鐵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設施、軍事設施、電纜、光纜等保持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規定的保護距離。
新建管道通過的區域受地理條件限制,不能滿足前款規定的管道保護要求的,管道企業應當提出防護方案,經管道保護方面的專家評審論證,並經管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
管道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

⑧ 燃氣設施安全范圍

安全距離應大於50米.小區的的氣站應達到了重大危險源的界限

5.1.1 國家法令、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圓中第三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道路、廣場、綠地、高壓供電走廊和壓佔地下管線進行建設;
(2) 《城市燃氣管理辦法》〔3〕中第十二條:在燃氣設施的地面和地下規定的安全保護范圍內,禁止修建建築物、構築物,禁止堆放物品和挖坑取土等危害供氣設施安全的活動;
(3) 《城市燃氣安全管理規定》〔4〕中第二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嚴禁在城市燃氣管道及設施上修築建築物、構築物和堆放物品。確需在城市燃氣管道及設施附近修築建築物、構築物和堆放物品時,必須符合城市燃氣設計規范及消防技術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4) 《城市黃線管理辦法》〔1〕中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的有關規定等。
5.1.2 地方有關條例、規定
(1) 《上海市燃氣管道設施保護辦法》同中第六條(保護范圍和控制范圍)規定,燃氣管道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為:
低壓、中壓、次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0.7m范圍內的區域;高壓、超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6m范圍內的區域。
燃氣管道設施的安全控制范圍為:
低壓、中壓、次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0.7m至6m范圍內的區域;高壓、超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兩側6m至50m范圍內的區域,
沿河、跨河、穿河、穿堤的燃氣管道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和安全控制范圍,由管道企業與河道、航道管理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另行確定。
(2) 《沈陽市城市燃氣管理規定》嘲中給定的保護范圍為在距離燃氣管網及附屬設施周圍2m、調壓站周圍6m范圍內的區域。
(3) 《烏魯木齊市城市燃氣設施保護暫行辦法》〔9〕中第六條保護范圍和控制范圍規定,燃氣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為:
低壓、中壓、次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分別為0.7m、1.5m、4.5m范圍內的區域:高壓管道管壁外緣6m范圍的區域,
燃氣設施的安全控制范圍為:
低壓、中壓、次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分別為0.7m至7m、1.5m至7.5m、4.5m至10.5m范圍內的區域;高壓管道的管壁外緣6m至50m范圍內的區域。
(4)《成都市燃氣管理條例》〔10〕中燃氣設施安全保護范圍是指《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93)、《建築防火設計規范》(GBJl6-87)、《四川省城市燃氣輸配及應用工程設計、安裝、驗收技術規程》(DBJ20-03-88)等的規定。
(5)《深圳市燃氣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11〕中對燃氣設施安全保護范圍的描述是「在國家規定的燃氣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內」。
(6) 京津地區:
《北京市燃氣管理辦法》〔12〕、《天津市燃氣管理條例》〔13〕和《天津市燃氣管道設施管理辦法》〔14〕中只提到燃氣管道安全間距或燃氣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安全保護距離,並未給出量化的間距或距離要求。另外,《北京市城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15〕中還提出了為保護地下管線安全,在地下管線用地范圍內所禁止的行為,但也未明確地下管線用地范圍具體是多少。
5.1.3 行業有關規定
最新發布的《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CJJ51-2006[16]在其條款3.2管道及其附件條文中提出了燃氣管道設施「安全保護范圍」和「安全控制范圍」的概念,但是也未明確給出量化的間距或距離數值,而是在條文說明中建議各地燃氣供應單位可參照《上海市燃氣管道設施保護辦法》等的規定執行,或根據需要自行確定。
5.2 石油、電力行業關於保護范圍的規定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17〕第十二條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下列危及管道及其附屬設施安全的行為:
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及附屬設施場區外各50m范圍內,開山、爆破、燃放爆竹和修築大型工程;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m范圍內,取土、挖塘、採石、蓋房、建溫室、壘家畜棚圈和修築其他建築物;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m范圍內種植深根植物。
第十三條規定,在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0m至500m范圍內進行爆破,應當事先徵得管道企業同意,在採取安全保護措施後方可進行。
第十四條規定,對於穿越河流的管道,由管理企業與河道管理單位共同協商確定安全保護范圍,並設置標志。在此范圍內不得修建碼頭,不得拋錨、拖錨、掏沙、挖泥、築壩、炸魚、進行水下爆破或其他可能危及管道安全的水下作業。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中的規定實際上是確定了上游天然氣管道和設施的安全保護范圍和安全控制范圍。應該指出,輸送天然氣的城市管網不適用本條例。但是也存在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上游天然氣管道和設施進入城市地域時,如何確定其安全保護范圍和安全控制范圍。
在城市建設的高壓燃氣管道,一般敷設在城市的外圍而經常與架空電力設施產生交叉。電力設施具有一套完整的保護體系。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0號主席令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18〕,依據電力法國務院發布了《電力設施保護條例》〔19〕,依據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國家經貿委和公安部又聯合發布了《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20〕。在《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中,對電力設施的保護范圍、保護區以及保護要求進行了明確規定。

⑨ 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的廢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8號《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回定》附件一第七項答的規定,2001年8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13號公布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自2011年1月8日起廢止。

熱點內容
建築新型法規 發布:2025-08-31 01:24:38 瀏覽:387
法律法規培訓效果 發布:2025-08-31 01:20:16 瀏覽:941
設立公司法律意見書範本 發布:2025-08-31 01:02:57 瀏覽:217
2019年考點法律顧問職業道德 發布:2025-08-31 00:57:55 瀏覽:290
美國有婚姻法嗎 發布:2025-08-31 00:42:31 瀏覽:738
和解達成的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是正確的 發布:2025-08-31 00:41:53 瀏覽:300
中國出口法規 發布:2025-08-31 00:37:20 瀏覽:300
法律知識小課堂有感 發布:2025-08-31 00:35:45 瀏覽:103
法律援助有用沒有 發布:2025-08-31 00:34:59 瀏覽:185
刑法第九十四條 發布:2025-08-31 00:26:15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