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完稅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完稅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3-01 15:39:55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中的「200501 蘇國完 0482850」什麼意思!!

1.第一個問題那分別是時間。。完稅憑證依據。。。編號
2.開票日期可能是忘記開了,這可以找他重開
3.5000是他核定的收入,稅率規定小規模增值稅商業型的應該是4%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並有利於鞏固農業合作化制度,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農業稅的徵收實行比例稅制。
第三條 下列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都是農業稅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交納農業稅:
(一)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兼營農業的其他合作社;
(二)有自留地的合作社社員;
(三)個體農民和有農業收入的其他公民;
(四)國營農場、地方國營農場和公私合營農場;
(五)有農業收入的企業、機關、部隊、學校、團體和寺廟。
第四條 下列的農業收入徵收農業稅:
(一)糧食作物和薯類作物的收入;
(二)棉花、麻類、煙葉、油料、糖料和其他經濟作物的收入;
(三)園藝作物的收入;
(四)經國務院規定或者批准徵收農業稅的其他收入。
第五條 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兼營農業的其他合作社,以社為單位交納農業稅;其他納稅人,按照他們的經營單位交納農業稅。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中規定,納稅人變更應在30日內到稅務機關變更

處罰變更後的,變更前的已經不存在了,變更後的納稅人有這個責任。

⑷ 如何開具稅收完稅證明

完稅證明是稅務機關開出的,證明納稅人已交納稅費的完稅憑證,用於證明已完成納稅義務。最常見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繳款書」等。
中文名
完稅證明
開出
稅務機關
作用
完稅憑證
常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
快速
導航
證明分類

意義

各地政策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稅務機關徵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北京市地稅局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
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完稅憑證的種類有:各種完稅證、繳款書、印花稅票以及其他完稅證明。
常見的完稅證明有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境外公司企業所得稅完稅證明、車船購置完稅證明、契稅完稅證明等。
企業每月申報,憑稅務申報表及財務報表去申報(也可以電子報稅),並交入銀行稅款,就可以拿到完稅證明。
個人要開發票或想納個人所得稅,憑協議或合同及開票申請,身份證復印件等去稅務局辦理相關手續,交納稅金後,也可以立即各種完稅證,作為完稅證明使用。
證明分類
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
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獲得的稅務機關開出的一份繳納稅收額度的一個證明。納稅人需要開具完稅證明的,應由本人提供合法的身份證明,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在本局繳納的稅額為其開具。代扣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時為納稅人開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代扣代收稅款憑證》、自行申報納稅人繳納稅款時取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繳款書》,是繳納稅款的完稅憑證,與完稅證明具有同等證明作用。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對納稅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辦理貸款、購房、出國、移民、求職、保險等事項的手續過程中,個稅完稅證明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憑證。

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
北京市開具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有3種方式:首先,凡是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北京市民,拿著身份證到區縣稅務局分局的服務大廳(或稅務所),填一個簡單的申請單,由稅務機關核對後開具一張你所要求期限的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當時立等可取;其次,通過所在單位的財務和辦稅人員,集體到稅務機關開一個單位的批量完稅證明,時日不長,由企業財務代辦,辦完了把完稅證明給納稅人;最後,國家稅務總局就有一個代收代扣稅款憑證,這個是由代扣代繳單位開具的,在納稅人每月繳稅時,可向代扣代繳單位的辦稅人員索取,辦稅人員的憑證是由當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給的。
車船購置稅完稅證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購置本條例規定的車輛的單位和個人,為車輛購置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車輛購置稅。車輛購置稅的徵收范圍包括汽車、摩托車、電車、掛車、農用運輸車。納稅人應當持主管稅務機關出具的完稅證明或者免稅證明,向公安機關車輛管理機構辦理車輛登記注冊手續。納稅人購買自用應稅車輛的,應當自購買之日起60日內申報納稅;進口自用應稅車輛的,應當自進口之日起60日內申報納稅;自產、受贈、獲獎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並自用應稅車輛的,應當自取得之日起60日內申報納稅。

車船購置稅完稅證明
車輛購置稅稅款應當一次繳清。
車船稅完稅證明
納稅人繳納車船稅,可以自行向主管地稅機關申報繳納,也可以在購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同時由保險公司代收代繳。對於納稅人直接向主管地稅機關申報繳納車船稅的,主管地稅機關應向納稅人開具注有牌號、計稅數量等車輛信息的完稅憑證。
納稅人一次繳納多輛機動車車船稅的,可合並開具一張完稅憑證,分行填列每輛機動車的完稅情況;也可合並開具一張完稅憑證,同時附繳稅車輛的明細表,列明每輛繳稅機動車的完稅情況。
契稅完稅證明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契稅。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天,或者納稅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性質憑證的當天。納稅人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稅徵收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在契稅徵收機關核定的期限內繳納稅款。納稅人辦理納稅事宜後,契稅徵收機關應當向納稅人開具契稅完稅憑證。

車船稅完稅證明樣張
對於購置房產而言,契稅是在購置房屋時交納的。在交清稅款時,收稅機關會交付兩份憑證,一份是稅單,類似於收據,稅單上一般會有稅務(財政)部門和收款國庫(銀行)的印章,這里,稅單會有兩聯,一聯為納稅人保存,一聯需交房產登記部門用以核發產權登記證書只用;另一份就是完稅證,大小較一張郵票略小一些,一般用於粘貼在房產證的首頁,表示該房產為已稅房產。如果沒有交納契稅的(免徵除外),房地產登記部門是無法核發產權登記證書的。
境外公司企業所得稅完稅證明
按照中國稅法規定,境外企業在中國境內直接從事建築、安裝、監督、施工、運輸、裝飾、維修、統計、調試、咨詢、審計、代理、管理、承包工程、文化、體育等活動所取得的收入,應繳納企業所得稅,外國企業或付款單位,在購付匯時,應提交稅務機關出具境外公司企業所得稅完稅證明。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條例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1993年1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34號發布,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第二條
增值稅稅率:
(一)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本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外,稅率為17%。
(二)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
1.糧食、食用植物油;
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
3.圖書、報紙、雜志;
4.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
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三)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稱應稅勞務),稅率為17%。
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第三條
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
第四條
除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外,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第五條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並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為銷項稅額。銷項稅額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第六條
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銷售額以人民幣計算。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七條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銷售額。
第八條
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應稅勞務(以下簡稱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
下列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三)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四)購進或者銷售貨物以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支付運輸費用的,按照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註明的運輸費用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運輸費用金額×扣除率
准予抵扣的項目和扣除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第九條
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第十條
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四)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納稅人自用消費品;
(五)本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的貨物的運輸費用和銷售免稅貨物的運輸費用。
第十一條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第十二條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為3%。
徵收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第十三條
小規模納稅人以外的納稅人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資格認定。具體認定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小規模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資格認定,不作為小規模納稅人,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計算應納稅額。
第十四條
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和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第十五條
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二)避孕葯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七)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第十六條
納稅人兼營免稅、減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免稅、減稅項目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不得免稅、減稅。
第十七條
納稅人銷售額未達到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增值稅起征點的,免徵增值稅;達到起征點的,依照本條例規定全額計算繳納增值稅。
第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勞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境內代理人為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
第十九條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一)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二)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第二十條
增值稅由稅務機關徵收,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由海關代征。
個人攜帶或者郵寄進境自用物品的增值稅,連同關稅一並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分別註明銷售額和銷項稅額。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一)向消費者個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二)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適用免稅規定的;
(三)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
第二十二條
增值稅納稅地點:
(一)固定業戶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總機構和分支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的,應當分別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經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財政、稅務機關批准,可以由總機構匯總向總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固定業戶到外縣(市)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並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開具證明的,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
(三)非固定業戶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
(四)進口貨物,應當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稅款。
第二十三條
增值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依照前兩款規定執行。
第二十四條
納稅人進口貨物,應當自海關填發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稅款。
第二十五條
納稅人出口貨物適用退(免)稅規定的,應當向海關辦理出口手續,憑出口報關單等有關憑證,在規定的出口退(免)稅申報期內按月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該項出口貨物的退(免)稅。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後發生退貨或者退關的,納稅人應當依法補繳已退的稅款。
增值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的條例內容

(2003年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2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13年12月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貫徹對外開放政策,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以下簡稱《海關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准許進出口的貨物、進境物品,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海關依照本條例規定徵收進出口關稅。第三條國務院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以下簡稱《稅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以下簡稱《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規定關稅的稅目、稅則號列和稅率,作為本條例的組成部分。第四條國務院設立關稅稅則委員會,負責《稅則》和《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的稅目、稅則號列和稅率的調整和解釋,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決定實行暫定稅率的貨物、稅率和期限;決定關稅配額稅率;決定徵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保障措施關稅、報復性關稅以及決定實施其他關稅措施;決定特殊情況下稅率的適用,以及履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五條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進境物品的所有人,是關稅的納稅義務人。第六條海關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履行關稅征管職責,維護國家利益,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依法接受監督。第七條納稅義務人有權要求海關對其商業秘密予以保密,海關應當依法為納稅義務人保密。第八條海關對檢舉或者協助查獲違反本條例行為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給予獎勵,並負責保密。
第二章進出口貨物關稅稅率的設置和適用
第九條進口關稅設置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普通稅率、關稅配額稅率等稅率。對進口貨物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實行暫定稅率。出口關稅設置出口稅率。對出口貨物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實行暫定稅率。第十條原產於共同適用最惠國待遇條款的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進口貨物,原產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含有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條款的雙邊貿易協定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口貨物,以及原產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進口貨物,適用最惠國稅率。原產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含有關稅優惠條款的區域性貿易協定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口貨物,適用協定稅率。原產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含有特殊關稅優惠條款的貿易協定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口貨物,適用特惠稅率。原產於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所列以外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口貨物,以及原產地不明的進口貨物,適用普通稅率。第十一條適用最惠國稅率的進口貨物有暫定稅率的,應當適用暫定稅率;適用協定稅率、特惠稅率的進口貨物有暫定稅率的,應當從低適用稅率;適用普通稅率的進口貨物,不適用暫定稅率。適用出口稅率的出口貨物有暫定稅率的,應當適用暫定稅率。第十二條按照國家規定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進口貨物,關稅配額內的,適用關稅配額稅率;關稅配額外的,其稅率的適用按照本條例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執行。第十三條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進口貨物採取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的,其稅率的適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四條任何國家或者地區違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或者共同參加的貿易協定及相關協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貿易方面採取禁止、限制、加征關稅或者其他影響正常貿易的措施的,對原產於該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口貨物可以徵收報復性關稅,適用報復性關稅稅率。徵收報復性關稅的貨物、適用國別、稅率、期限和徵收辦法,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並公布。第十五條進出口貨物,應當適用海關接受該貨物申報進口或者出口之日實施的稅率。進口貨物到達前,經海關核准先行申報的,應當適用裝載該貨物的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實施的稅率。轉關運輸貨物稅率的適用日期,由海關總署另行規定。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繳納稅款的,應當適用海關接受申報辦理納稅手續之日實施的稅率:(一)保稅貨物經批准不復運出境的;(二)減免稅貨物經批准轉讓或者移作他用的;(三)暫准進境貨物經批准不復運出境,以及暫准出境貨物經批准不復運進境的;(四)租賃進口貨物,分期繳納稅款的。第十七條補征和退還進出口貨物關稅,應當按照本條例第十五條或者第十六條的規定確定適用的稅率。因納稅義務人違反規定需要追征稅款的,應當適用該行為發生之日實施的稅率;行為發生之日不能確定的,適用海關發現該行為之日實施的稅率。
第三章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的確定
第十八條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符合本條第三款所列條件的成交價格以及該貨物運抵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為基礎審查確定。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是指賣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該貨物時買方為進口該貨物向賣方實付、應付的,並按照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調整後的價款總額,包括直接支付的價款和間接支付的價款。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對買方處置或者使用該貨物不予限制,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施的限制、對貨物轉售地域的限制和對貨物價格無實質性影響的限制除外;(二)該貨物的成交價格沒有因搭售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無法確定;(三)賣方不得從買方直接或者間接獲得因該貨物進口後轉售、處置或者使用而產生的任何收益,或者雖有收益但能夠按照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規定進行調整;(四)買賣雙方沒有特殊關系,或者雖有特殊關系但未對成交價格產生影響。第十九條進口貨物的下列費用應當計入完稅價格:(一)由買方負擔的購貨傭金以外的傭金和經紀費;(二)由買方負擔的在審查確定完稅價格時與該貨物視為一體的容器的費用;(三)由買方負擔的包裝材料費用和包裝勞務費用;(四)與該貨物的生產和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有關的,由買方以免費或者以低於成本的方式提供並可以按適當比例分攤的料件、工具、模具、消耗材料及類似貨物的價款,以及在境外開發、設計等相關服務的費用;(五)作為該貨物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條件,買方必須支付的、與該貨物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六)賣方直接或者間接從買方獲得的該貨物進口後轉售、處置或者使用的收益。第二十條進口時在貨物的價款中列明的下列稅收、費用,不計入該貨物的完稅價格:(一)廠房、機械、設備等貨物進口後進行建設、安裝、裝配、維修和技術服務的費用;(二)進口貨物運抵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後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三)進口關稅及國內稅收。第二十一條進口貨物的成交價格不符合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三款規定條件的,或者成交價格不能確定的,海關經了解有關情況,並與納稅義務人進行價格磋商後,依次以下列價格估定該貨物的完稅價格:(一)與該貨物同時或者大約同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相同貨物的成交價格;(二)與該貨物同時或者大約同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類似貨物的成交價格;(三)與該貨物進口的同時或者大約同時,將該進口貨物、相同或者類似進口貨物在第一級銷售環節銷售給無特殊關系買方最大銷售總量的單位價格,但應當扣除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項目;(四)按照下列各項總和計算的價格:生產該貨物所使用的料件成本和加工費用,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同等級或者同種類貨物通常的利潤和一般費用,該貨物運抵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五)以合理方法估定的價格。納稅義務人向海關提供有關資料後,可以提出申請,顛倒前款第(三)項和第(四)項的適用次序。第二十二條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估定完稅價格,應當扣除的項目是指:(一)同等級或者同種類貨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第一級銷售環節銷售時通常的利潤和一般費用以及通常支付的傭金;(二)進口貨物運抵境內輸入地點起卸後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三)進口關稅及國內稅收。第二十三條以租賃方式進口的貨物,以海關審查確定的該貨物的租金作為完稅價格。納稅義務人要求一次性繳納稅款的,納稅義務人可以選擇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估定完稅價格,或者按照海關審查確定的租金總額作為完稅價格。第二十四條運往境外加工的貨物,出境時已向海關報明並在海關規定的期限內復運進境的,應當以境外加工費和料件費以及復運進境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和保險費審查確定完稅價格。第二十五條運往境外修理的機械器具、運輸工具或者其他貨物,出境時已向海關報明並在海關規定的期限內復運進境的,應當以境外修理費和料件費審查確定完稅價格。第二十六條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由海關以該貨物的成交價格以及該貨物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輸出地點裝載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為基礎審查確定。出口貨物的成交價格,是指該貨物出口時賣方為出口該貨物應當向買方直接收取和間接收取的價款總額。出口關稅不計入完稅價格。第二十七條出口貨物的成交價格不能確定的,海關經了解有關情況,並與納稅義務人進行價格磋商後,依次以下列價格估定該貨物的完稅價格:(一)與該貨物同時或者大約同時向同一國家或者地區出口的相同貨物的成交價格;(二)與該貨物同時或者大約同時向同一國家或者地區出口的類似貨物的成交價格;(三)按照下列各項總和計算的價格:境內生產相同或者類似貨物的料件成本、加工費用,通常的利潤和一般費用,境內發生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四)以合理方法估定的價格。第二十八條按照本條例規定計入或者不計入完稅價格的成本、費用、稅收,應當以客觀、可量化的數據為依據。
第四章進出口貨物關稅的徵收
第二十九條進口貨物的納稅義務人應當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14日內,出口貨物的納稅義務人除海關特準的外,應當在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區後、裝貨的24小時以前,向貨物的進出境地海關申報。進出口貨物轉關運輸的,按照海關總署的規定執行。進口貨物到達前,納稅義務人經海關核准可以先行申報。具體辦法由海關總署另行規定。第三十條納稅義務人應當依法如實向海關申報,並按照海關的規定提供有關確定完稅價格、進行商品歸類、確定原產地以及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或者保障措施等所需的資料;必要時,海關可以要求納稅義務人補充申報。第三十一條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稅則》規定的目錄條文和歸類總規則、類注、章注、子目注釋以及其他歸類注釋,對其申報的進出口貨物進行商品歸類,並歸入相應的稅則號列;海關應當依法審核確定該貨物的商品歸類。第三十二條海關可以要求納稅義務人提供確定商品歸類所需的有關資料;必要時,海關可以組織化驗、檢驗,並將海關認定的化驗、檢驗結果作為商品歸類的依據。第三十三條海關為審查申報價格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可以查閱、復制與進出口貨物有關的合同、發票、賬冊、結付匯憑證、單據、業務函電、錄音錄像製品和其他反映買賣雙方關系及交易活動的資料。海關對納稅義務人申報的價格有懷疑並且所涉關稅數額較大的,經直屬海關關長或者其授權的隸屬海關關長批准,憑海關總署統一格式的協助查詢賬戶通知書及有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證件,可以查詢納稅義務人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開立的單位賬戶的資金往來情況,並向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通報有關情況。第三十四條海關對納稅義務人申報的價格有懷疑的,應當將懷疑的理由書面告知納稅義務人,要求其在規定的期限內書面作出說明、提供有關資料。納稅義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未作說明、未提供有關資料的,或者海關仍有理由懷疑申報價格的真實性和准確性的,海關可以不接受納稅義務人申報的價格,並按照本條例第三章的規定估定完稅價格。第三十五條海關審查確定進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後,納稅義務人可以以書面形式要求海關就如何確定其進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作出書面說明,海關應當向納稅義務人作出書面說明。第三十六條進出口貨物關稅,以從價計征、從量計征或者國家規定的其他方式徵收。從價計征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完稅價格×關稅稅率從量計征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貨物數量×單位稅額第三十七條納稅義務人應當自海關填發稅款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向指定銀行繳納稅款。納稅義務人未按期繳納稅款的,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海關可以對納稅義務人欠繳稅款的情況予以公告。海關徵收關稅、滯納金等,應當制發繳款憑證,繳款憑證格式由海關總署規定。第三十八條海關徵收關稅、滯納金等,應當按人民幣計征。進出口貨物的成交價格以及有關費用以外幣計價的,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匯率摺合為人民幣計算完稅價格;以基準匯率幣種以外的外幣計價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套算為人民幣計算完稅價格。適用匯率的日期由海關總署規定。第三十九條納稅義務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在國家稅收政策調整的情形下,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海關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第四十條進出口貨物的納稅義務人在規定的納稅期限內有明顯的轉移、藏匿其應稅貨物以及其他財產跡象的,海關可以責令納稅義務人提供擔保;納稅義務人不能提供擔保的,海關可以按照《海關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採取稅收保全措施。納稅義務人、擔保人自繳納稅款期限屆滿之日起超過3個月仍未繳納稅款的,海關可以按照《海關法》第六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措施。第四十一條加工貿易的進口料件按照國家規定保稅進口的,其製成品或者進口料件未在規定的期限內出口的,海關按照規定徵收進口關稅。加工貿易的進口料件進境時按照國家規定徵收進口關稅的,其製成品或者進口料件在規定的期限內出口的,海關按照有關規定退還進境時已徵收的關稅稅款。第四十二條經海關批准暫時進境或者暫時出境的下列貨物,在進境或者出境時納稅義務人向海關繳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保證金或者提供其他擔保的,可以暫不繳納關稅,並應當自進境或者出境之日起6個月內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經納稅義務人申請,海關可以根據海關總署的規定延長復運出境或者復運進境的期限:(一)在展覽會、交易會、會議及類似活動中展示或者使用的貨物;(二)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中使用的表演、比賽用品;(三)進行新聞報道或者攝制電影、電視節目使用的儀器、設備及用品;(四)開展科研、教學、醫療活動使用的儀器、設備及用品;(五)在本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列活動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及特種車輛;(六)貨樣;(七)供安裝、調試、檢測設備時使用的儀器、工具;(八)盛裝貨物的容器;(九)其他用於非商業目的的貨物。第一款所列暫准進境貨物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復運出境的,或者暫准出境貨物在規定的期限內未復運進境的,海關應當依法徵收關稅。第一款所列可以暫時免徵關稅范圍以外的其他暫准進境貨物,應當按照該貨物的完稅價格和其在境內滯留時間與折舊時間的比例計算徵收進口關稅。具體辦法由海關總署規定。第四十三條因品質或者規格原因,出口貨物自出口之日起1年內原狀復運進境的,不徵收進口關稅。因品質或者規格原因,進口貨物自進口之日起1年內原狀復運出境的,不徵收出口關稅。第四十四條因殘損、短少、品質不良或者規格不符原因,由進出口貨物的發貨人、承運人或者保險公司免費補償或者更換的相同貨物,進出口時不徵收關稅。被免費更換的原進口貨物不退運出境或者原出口貨物不退運進境的,海關應當對原進出口貨物重新按照規定徵收關稅。第四十五條下列進出口貨物,免徵關稅:(一)關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以下的一票貨物;(二)無商業價值的廣告品和貨樣;(三)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贈送的物資;(四)在海關放行前損失的貨物;(五)進出境運輸工具裝載的途中必需的燃料、物料和飲食用品。在海關放行前遭受損壞的貨物,可以根據海關認定的受損程度減征關稅。法律規定的其他免徵或者減征關稅的貨物,海關根據規定予以免徵或者減征。第四十六條特定地區、特定企業或者有特定用途的進出口貨物減征或者免徵關稅,以及臨時減征或者免徵關稅,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四十七條進口貨物減征或者免徵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四十八條納稅義務人進出口減免稅貨物的,除另有規定外,應當在進出口該貨物之前,按照規定持有關文件向海關辦理減免稅審批手續。經海關審查符合規定的,予以減征或者免徵關稅。第四十九條需由海關監管使用的減免稅進口貨物,在監管年限內轉讓或者移作他用需要補稅的,海關應當根據該貨物進口時間折舊估價,補征進口關稅。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的監管年限由海關總署規定。第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義務人自繳納稅款之日起1年內,可以申請退還關稅,並應當以書面形式向海關說明理由,提供原繳款憑證及相關資料:(一)已征進口關稅的貨物,因品質或者規格原因,原狀退貨復運出境的;(二)已征出口關稅的貨物,因品質或者規格原因,原狀退貨復運進境,並已重新繳納因出口而退還的國內環節有關稅收的;(三)已征出口關稅的貨物,因故未裝運出口,申報退關的。海關應當自受理退稅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並通知納稅義務人辦理退還手續。納稅義務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有關退稅手續。按照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退還關稅的,海關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退稅。第五十一條進出口貨物放行後,海關發現少征或者漏征稅款的,應當自繳納稅款或者貨物放行之日起1年內,向納稅義務人補征稅款。但因納稅義務人違反規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稅款的,海關可以自繳納稅款或者貨物放行之日起3年內追征稅款,並從繳納稅款或者貨物放行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海關發現海關監管貨物因納稅義務人違反規定造成少征或者漏征稅款的,應當自納稅義務人應繳納稅款之日起3年內追征稅款,並從應繳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少征或者漏征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第五十二條海關發現多征稅款的,應當立即通知納稅義務人辦理退還手續。納稅義務人發現多繳稅款的,自繳納稅款之日起1年內,可以以書面形式要求海關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海關應當自受理退稅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並通知納稅義務人辦理退還手續。納稅義務人應當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有關退稅手續。第五十三條按照本條例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的規定退還稅款、利息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執行。第五十四條報關企業接受納稅義務人的委託,以納稅義務人的名義辦理報關納稅手續,因報關企業違反規定而造成海關少征、漏征稅款的,報關企業對少征或者漏征的稅款、滯納金與納稅義務人承擔納稅的連帶責任。報關企業接受納稅義務人的委託,以報關企業的名義辦理報關納稅手續的,報關企業與納稅義務人承擔納稅的連帶責任。除不可抗力外,在保管海關監管貨物期間,海關監管貨物損毀或者滅失的,對海關監管貨物負有保管義務的人應當承擔相應的納稅責任。第五十五條欠稅的納稅義務人,有合並、分立情形的,在合並、分立前,應當向海關報告,依法繳清稅款。納稅義務人合並時未繳清稅款的,由合並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繼續履行未履行的納稅義務;納稅義務人分立時未繳清稅款的,分立後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未履行的納稅義務承擔連帶責任。納稅義務人在減免稅貨物、保稅貨物監管期間,有合並、分立或者其他資產重組情形的,應當向海關報告。按照規定需要繳稅的,應當依法繳清稅款;按照規定可以繼續享受減免稅、保稅待遇的,應當到海關辦理變更納稅義務人的手續。納稅義務人欠稅或者在減免稅貨物、保稅貨物監管期間,有撤銷、解散、破產或者其他依法終止經營情形的,應當在清算前向海關報告。海關應當依法對納稅義務人的應繳稅款予以清繳。
第五章進境物品進口稅的徵收
第五十六條進境物品的關稅以及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合並為進口稅,由海關依法徵收。第五十七條海關總署規定數額以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免徵進口稅。超過海關總署規定數額但仍在合理數量以內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由進境物品的納稅義務人在進境物品放行前按照規定繳納進口稅。超過合理、自用數量的進境物品應當按照進口貨物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規定按貨物征稅的進境物品,按照本條例第二章至第四章的規定徵收關稅。第五十八條進境物品的納稅義務人是指,攜帶物品進境的入境人員、進境郵遞物品的收件人以及以其他方式進口物品的收件人。第五十九條進境物品的納稅義務人可以自行辦理納稅手續,也可以委託他人辦理納稅手續。接受委託的人應當遵守本章對納稅義務人的各項規定。第六十條進口稅從價計征。進口稅的計算公式為:進口稅稅額=完稅價格×進口稅稅率第六十一條海關應當按照《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率表》及海關總署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歸類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對進境物品進行歸類、確定完稅價格和確定適用稅率。第六十二條進境物品,適用海關填發稅款繳款書之日實施的稅率和完稅價格。第六十三條進口稅的減征、免徵、補征、追征、退還以及對暫准進境物品徵收進口稅參照本條例對貨物徵收進口關稅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附則
第六十四條納稅義務人、擔保人對海關確定納稅義務人、確定完稅價格、商品歸類、確定原產地、適用稅率或者匯率、減征或者免徵稅款、補稅、退稅、徵收滯納金、確定計征方式以及確定納稅地點有異議的,應當繳納稅款,並可以依法向上一級海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六十五條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的徵收管理,適用關稅徵收管理的規定。第六十六條有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按照《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第六十七條本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3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施工員被別人簽字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51:21 瀏覽:281
關於網路轉發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2 19:51:13 瀏覽:697
青年法治講堂 發布:2025-09-02 19:25:35 瀏覽:910
南陽宛城區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02 19:25:28 瀏覽:916
濱州法院小區 發布:2025-09-02 19:24:50 瀏覽:352
立法的科學原則含義 發布:2025-09-02 19:22:05 瀏覽:701
叫女方墮胎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479
法治熱報網 發布:2025-09-02 19:21:55 瀏覽:230
南京綠化法規 發布:2025-09-02 19:07:45 瀏覽:469
佛佛法治怒 發布:2025-09-02 18:54:08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