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止規章適應改革
Ⅰ 依據廢止法律制定的部門規章有效嗎
合理不合理在此不予討論,我只告訴你實務當中,只要規章沒有被明確廢止,就是有效的。而廢止的理由之一就是上位法已經修改或廢止,當然,肯定會有滯後期的。
Ⅱ 員工為什麼不能適應管理改革
有以下原因
一是因為管理改革方法可能有問題(忽略企業文化,對於企業現狀和未來規劃把握不準,表面高大上但實際難以落地),員工無所適從。
二是因為改革方法沒問題,個別員工因為私心不願配合,或者能力問題不能適應,或者改革者宣傳引導不到位。
Ⅲ 部門規章廢止了,依此制發的文件辦法還有效嗎請大家幫助解答,謝謝!
根據信賴保護原則,應當維持原文件辦法的法律效力!如出於公共利益的考量需要終止原文件辦法的實行,則必須對行政相對方做出補償!
Ⅳ 規范性文件失效和廢止的區別
廢止實際上就是說,已經被明確代替的,與上位法是相互抵觸的,必須回予以廢止,帶有明令的答性質,本級政府制定機關,規章的制定機關明令進行廢止,因為咱們國家也採取明示廢止的方式。宣布失效,比如適用期已經過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一些規定,比如適用期已過,就應該宣布失效。有些新的法規當中,有的規定有效期,比如奧林匹克標志保護的,那個明確規定,就是奧運會開完以後,我們就應該宣布失效。可是很多像這樣的法規,沒有規定這樣的有效期,怎麼辦?實際上它只是一次性的工作或者階段性的工作,工作完了以後,就已經失效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宣布。
一些法規規章的調整對象已經消失了,比如過去針對某個具體人群、具體事項的,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快速的發展,很多東西都已經不存在了,不存在了以後怎麼辦?像這樣的東西沒有新的東西來代替它,明令廢止它又不合適,就宣布失效。另一個根據當時的具體規定,實際上已經失效了的,失效是它已經失效了,也需要宣布失效。
Ⅳ 請問行為發生在某規定廢止前,能否適用已經廢止的法律
刑法類通常情況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是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5)廢止規章適應改革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行為人是否持續的負有行政法上的法定義務,且行為人是否持續的違反該法定義務,如果都是肯定的回答,則該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
舉例說明,甲公司2010年1月9日提供虛假登記材料騙取了公司登記,2017年6月10日因舉報被工商部門查獲,截止查獲時,甲公司尚未改正其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198條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採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五條規定「發起人因履行公司設立職責造成他人損害,公司成立後受害人請求公司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從民事責任承擔主體來看,發起人因設立登記造成他人損害的,公司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也就是說無論根據《公司法》,還是參照《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甲公司應當對提供虛假登記材料的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而不是登記申請人。
從《公司法》規定來看,實際上登記申請人在完成登記後,並不持續地負有保證登記材料真實的法定義務,負有保證登記材料真實義務的是成立後的甲公司,只要提供虛假登記材料的狀態未被糾正,甲公司就持續的違反《公司法》規定的登記時應提供真實登記材料的法定義務。
其違法行為就一直處於持續狀態,直到甲公司提交真實登記材料,主動履行法定義務以消除違法狀態,或者被登記機關發現查處時,甲公司的違法行為才算終了。在本案中,甲公司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是2010年1月9日,終了時間是2017年6月10日。
Ⅵ 人社部哪些規章被廢除和修改了
查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章的回決定
人力資答源社會保障部令第7號
《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章的決定》已於2010年11月1日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第50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廢止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章目錄
附件2 :修改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章目錄
部 長 尹蔚民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Ⅶ 商務部廢止的規章制度,還能繼續沿用嗎
商務部廢止的規章制度,表明已不適應現行
市場經濟環境,不能再繼續沿用相關條款
Ⅷ 國務院法制辦:法規規章「廢止」和「失效」的區別
規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規章外,行政機關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專務職能的屬組織,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公開發布的針對不特定的多數人和特定事項,涉及或者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在本行政區域或其管理范圍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能夠反復適用的行政措施、決定、命令等行政規範文件的總稱。
規范性文件失效,是指規范性文件到達規定有效期限後,自動失效。各地通常規定規范性文件有效期為5年。標注有「暫行」、「試行」的規范性文件,有效期為2年。沒有明確有效期的規范性文件,有效期為2年。
規范性文件廢止,是指規范性文件雖然沒有達到規定的有效期,但是由於客觀情況變化,而通過公告或者新規范性文件出台的方式,宣布規范性文件不再執行。
Ⅸ 現行法律法規及規章不適應最多跑一次改革需要的情況
我國,地級市政府可以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規章。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 第四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 第一節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第七十三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 第七十四條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決定,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第七十五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第七十六條 規定本行政區域特別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應當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第七十七條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的提出、審議和表決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五節的規定,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規定。 地方性法規草案由負責統一審議的機構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草案修改稿。 第七十八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大會主席團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經批准後,由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經批准後,分別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七十九條地方性法規、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公布後,及時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中國人大中國、本地方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站以及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文本為標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