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凡有法律法規規定的

凡有法律法規規定的

發布時間: 2021-11-17 08:46:59

『壹』 「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規定禁止進入的行業都可以大膽的嘗試」您對這種說法怎麼來理解

市場經濟體制就是。「每個人去做自己最能做好的事」,即「各盡其能、各得其專所」是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屬基本要求和生命線。然而,人的私慾不限而社會資源有限,要保證「每個人去做自己最能做好的事」,國家必須制定必要的行為規則。於是,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制定法律法規規范和依照法律法規開展社會活動」,逐步成為人們的基本活動模式;「凡是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事情都可以做」,即「法不禁止即許可」逐步成為人們的主導思維模式。

『貳』 凡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稅收入、應稅財產或應稅行為的各類納稅人,均應當辦理稅務登記。對嗎

根據《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凡是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稅收入、應稅財產或應稅行為的各類納稅人,均應當辦理稅務登記。

『叄』 我們國家是否有法律法規規定,凡是廣告傳媒在中國必須中文字幕在上面,英語字幕在中文字幕下面

法律沒有規定,應該是廣告審核人員的自我感覺。

『肆』 法律規定是什麼

法律法規裡面有三個重要的詞可以解釋這個問題。"可以"、"必須"、"應當",這三個詞是法律文書中常見的用語,措辭的不同,表達的意義也不一樣。
"可以",表示"許可'的意思。在法律規范中凡帶有'可以"的條文,從法律規范的角度說,是授杈性的規范。這種規范的特點是法律賦予公民、法人或國家機關以某種權利,實施與否由有關者自已決定。某種行為法律規定可以為,也就同時允許可以不為。這要由被授權者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
"必須'和'可以"正好相反。帶有'必須"的法律條文,在法律規范中屬於義務性的規范,規定的是一種責任。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將所有的情況都加以考慮了,沒有例外和特殊,必須一律執行。
"應當',在法律規范中的意義比較復雜,難以用權利義務的概念來表達。我國法律中的"應當'雖然很近似於"必須",但和'必須'相比,是一種原則性的規定,或者說是一般性的要求。因此就允許在執行中有一定的靈活性,允許特殊和例外的存在。那種把"應當"和"必須'混為一談的看法是不正確的。
法律法規中的「應該」,「必須」是無條件的,而「可以」不是無條件的。 比如刑法中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應當從輕或減輕就是一定要從輕或減輕處罰的,而如果把「應當」換成「可以 」,那就不是一定要從輕或減輕的意思了,而是既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也可以不從輕或減輕處罰,有操作空間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伍』 凡是違背或偏離法律法規設定的目標的精神和原則的具體政治行為都屬於什麼

違法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違背或者偏離了法律、法規的目的、原則。這是構成濫用職權的實質要件之一。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不能違背法律、法規總的目的和基本原則,行政機關作出的自由裁量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與法律、法規的目的和原則相一致。

(5)凡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的規定,濫用職權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逾越職權,不按或違反法律決定、處理其無權決定、處理的事項,或者違反規定處理公務,致使侵吞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財產損失等行為。

濫用職權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由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逾越職權,致使國家機關的某項具體工作遭到破壞,給國家、集體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從而危害了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本罪侵犯的對象可以是公共財產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財產。

『陸』 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不論是生育一孩,還是二

全國多地出台政策: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不論是生育一孩、還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再生育的,都可以享受增加30天產假的優待;同時,丈夫的陪產假增加到15天。

法條鏈接:參照《湖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三十三條

1、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婦女,除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外,增加產假30天,其配偶享受15天護理假;產假和護理假視同出勤,工資、獎金照發。

2、接受節育手術的,其工作單位應當憑節育手術證明,按有關規定給予假期,並發給假期期間的工資、獎金。

3、女職工所在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省有關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和母乳喂養的規定,為母乳喂養提供條件。

『柒』 凡是違背或偏離法律法規設定的目的、精 神和原則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屬於 什麼

違法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違背或者偏離了法律、法規的目的、原則。這是構成濫用職權的實質要件之一。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不能違背法律、法規總的目的和基本原則,行政機關作出的自由裁量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與法律、法規的目的和原則相一致。

(7)凡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須嚴格遵守行政程序。若其具體行政行為違反了法定程序,將導致被撤銷或者被確認違法的後果。

《行政處罰法》第4條規定: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處罰公正原則是指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必須與相對人的違法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行政機關在處罰中對受罰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對待。公正在制度上體現為:

一、要防止偏聽偏信;

二、要使當事人了解其違法行為的性質並給予其申辯的機會;

三、要防止自查自斷,實行查處分開、審執分開制度。

『捌』 辨析:凡具有強制力的行為規范就是法律

一,這句話是不正確的,法律是指具有強制力的行為規范,但是,具有強制力的行為規范不一定就是法律(完全可以是地方性的政策、法規、集體的規章制度等)。
二,行為規范:
1,是社會群體或個人在參與社會活動中所遵循的規則、准則的總稱,是社會認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具有一般約束力的行為標准;
2,包括行為規則、道德規范、行政規章、法律規定、團體章程等;
3,行為規范是在現實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好惡、價值判斷,而逐步形成和確立的,是社會成員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標准或原則,由於行為規范是建立在維護社會秩序理念基礎之上的,因此對全體成員具有引導、規范和約束的作用;
4,引導和規范全體成員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和怎樣做,是社會和諧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和延伸。
5,行為規范是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行為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范疇。
三,法律法規:
1,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
2,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
3,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四,法律的分類及分級:
1,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大體包括以下幾種法律法規: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規章等;
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4,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玖』 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國家制定的或認可的實在法的行為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大全各類下載 發布:2025-09-18 07:14:50 瀏覽:657
行政責任體系是一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7:09:43 瀏覽:268
英國公司法2006中文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274
龍泉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9-18 07:07:33 瀏覽:56
劉繼峰經濟法錄音 發布:2025-09-18 07:07:26 瀏覽:825
宣傳民法典標語 發布:2025-09-18 07:06:58 瀏覽:39
半數以上經濟法 發布:2025-09-18 07:06:49 瀏覽:968
口頭作證是否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8 06:53:56 瀏覽:957
英國經濟法碩士 發布:2025-09-18 06:38:21 瀏覽:396
法律法規審查 發布:2025-09-18 06:38:14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