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規章的定義
一、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所制定的規章。具體表現形式有: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准、准則等。其法律效力低於地方性法規。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章的規定,由國務院規定。
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或者自治州州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二、地方性法規: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當代中國,地方性法規是一種數量最大的法律淵源,包括一般地方性法規與特殊地方性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
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報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並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的規范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在本省(市)范圍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
B. 請問地方政府規章指的是什麼
制定機關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分為兩類。第一是盛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第二是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是指盛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的市,以及經過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制定許可權地方政府規章制定許可權有兩方面問題,一個是制定根據、一個是規定事項。制定根據是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盛自治區、直轄市地方性法規。規定事項有兩項:
(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2)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制定程序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程序,總起來說與部門規章的制定程序是大體一致的,主要根據都是立法法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以下只是討論這些特殊的地方。
1、立項方面,報請立項的可以是盛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或者下級人民政府。
2、起草方面,組織起草的可以是盛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3、審查方面,地方政府規章與國務院部規章的審查程序基本一致。
4、決定和公布方面,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過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監督程序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地方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可以向國務院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研究處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或者違反其上位法的規定的,也可以由盛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研究處理。
C. 政府規章的介紹
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擬訂,並經各該級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討論決定的法律規范形式。
D. 怎麼區分地方政府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不完整。1979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下簡內稱《地方組織法容》)時的條文未提及「較大的市」。1982年修改《地方組織法》時加入了「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分別在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擬訂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制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三十五條第(一)項最後增加:「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還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據此,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擁有了地方立法權。2000年實施的《立法法》對此進行了繼承,仍舊規定了較大的市的地方立法權。可見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兩者的區分在於制定機關的不同,前者是人大及其常務委員制定,後者由地方政府制定。效力方面前者比後者大。
E. 政府規章和政府規定的區別
如果是地方性法規,那麼是當地人大制定的。
如果是地方政府規章,那麼是當地政府制定的。
但是地方性法規比地方政府規章要大,因為人大比行政來得大……
參考中國政府門戶網法律法規專區:http://www.gov.cn/flfg/index.htm
F. 請問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有什麼區別
區別主要有兩點:
一是制定頒布的機關不同。地方性法規是有立法權的地回方國家機關依法制答定與發布,即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海南省三沙市等四個不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
二是權威性和產生的社會效力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要高於政府規章。雙方有沖突的,則適用地方性法規。
(6)政府規章的定義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它們的效力等級由高到低依次是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政府規章是根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的。具體表現形式有: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准、准則等。
G.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 、行政法規、規章的定義和區別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對此都有規定:http://law..com/pages/chinalawinfo/2/69/_0.html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即為有效。
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即為有效。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兩種。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制定,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由省長或者自治區主席或者市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H. 行政規章和部門規章是一個概念嗎
行政規章和部門規章不是一個概念。
行政規章:指國務版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區權、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設區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稱為部門行政規章,其餘的稱為地方行政規章。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第六條 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 行政法規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部門規章的解釋: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所屬的各部門、委員會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發布的調整部門管理事項的規范性文件是部門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