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條例中工傷待遇
㈠ 工傷保險條例中的喪失享受待遇條件指那些
根據國家統計局1990年1月1日頒發的《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90年1月1日局令第1號)和《〈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以及勞動部頒發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部發[1994]489號)和《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勞部發[1995]226號)的有關規定,勞動者的全額工資是指其每月所收入的基本工資(又稱標准工資)與輔助工資(又稱非標准工資)之總和,即實得工資。勞動者基本工資是根據勞動合同約定或國家及企業規章制度規定的工資標准計算的工資。例如工資總額組成中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就是基本工資。再具體些說,實行結構工資制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崗位)工資均屬基本工資。勞動者的輔助工資是指基本工資以外的各種工資。例如獎金(包括年終獎、全勤獎、季獎、月獎、半年度獎等)、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附加工資、保留工資等等。
而社會保險在計算工資時,採用的也是如上所述的實得工資,且不包含其他扣款和扣稅。至於計算標准就就要參照你們地方的標准來計算了,社保各省略有不同,具體要根據當地的政策。
附:http://tieba..com/f?kw=%C2%C9%CA%A6%D7%C9%D1%AF&fr=index詳細咨詢。
㈡ 工傷保險條例中工資福利是指什麼
工傷保險條例中沒有一次性享受工傷保險長期待遇的規定,長期待遇是按月支付的待遇,如一至四級工傷職工的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不可以一次性支付;由用人單位支付的,可以協商解決。但在廣東省等個別省市,對戶籍在其他省市的工傷職工的長期待遇,經本人申請,可以一次性解決。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關於執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人社部發〔2013〕34號
十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待遇應按《條例》相關規定支付,不得採取將長期待遇改為一次性支付的辦法。
《廣東省工傷保險條例》
第31條戶籍不在統籌地區的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本人要求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一次性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可以與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協議,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以下規定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費用,終結工傷保險關系:
(一)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標准計發。
(二)傷殘津貼。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標准一次性計發十年。
(三)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按照以下標准計發:一級傷殘為十五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十四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十三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十二個月的本人工資。
(四)生活護理費。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標准一次性計發十年。
㈢ 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二)中,四級工傷待遇
1-4級工傷職工保留原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75%的傷殘津貼~不是在基礎上增加
㈣ 工傷保險條例中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情形有哪些
1.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二條之規定,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一)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二)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
(三)拒絕治療的。
2.關於該條第一項「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情形」,工傷保險制度保護的對象是特定人群,即工傷職工,旨在保障工傷職工遭受意外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時的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如果工傷職工在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期間情況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條件,如勞動能力得以完全恢復而無需工傷保險制度提供保障時,就應當停發工傷保險待遇。此外,工亡職工的親屬,在某些情形下,也將喪失享受有關待遇的條件,如享受撫恤金的工亡職工的子女達到一定的年齡或者就業後,喪失享受遺屬撫恤待遇的條件;親屬死亡的,喪失享受遺屬撫恤待遇的條件等。
㈤ 工傷保險條例工傷保險待遇的認定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患職業病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其他。工傷保險待遇: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其他。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㈥ 工傷保險條例享受的待遇有哪些
喪失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條件: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拒絕治療的。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應當簡捷、方便。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二條
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一)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二)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
(三)拒絕治療的。
㈦ 工傷賠償中關於工傷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請參照,新工傷保險條例全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章 工傷保險待遇
因為字數受限,不能全部回答,請直接查找。
㈧ 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對工傷保險待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您的說法不正確哦。
《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你所說的第三十五條內容應當是「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根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的費率繳納工傷保險費。」
哈,您再仔細看看。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㈨ 工傷保險待遇都包括那些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發生工傷後享有以下待遇:
(1)治療工傷醫療費;
(2)住院伙食補助費。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標准暫定為每人每天30元。
(3)外地就醫交通費、食宿費。
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上限為每人每天150元。
(4)康復治療費。
(5)輔助器具費。
(6)停工留薪期工資。
(7)生活護理費。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8)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標准為:
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
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9)傷殘津貼。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
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
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
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
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10)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一次性醫療補助金標准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時3至18個月的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其中五級18個月,六級15個月,七級12個月,八級9個月,九級6個月,十級3個月,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上述標准執行,由用人單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