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會展法律法規案例分析

會展法律法規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12-20 20:44:12

① 中國會展業發展案例 會議策劃案例及分析 展覽策劃案例及分析

知道的不多,中國黑龍江·北大荒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應該比較有名。

② 會展政策與法規的案例分析

您好,
1、主辦方,可以成為合同的當事人;如果成為合同當事人,合同中專應當有主辦方的名字屬,合同有主辦方簽章,並約定主辦方的權利義務;再此情形下,合同是主辦方、參展商、購貨商三方的協議,混合了買賣合同、中介合同的內容,是無名合同。
2、是法官,如果買賣合同中無主辦方權利義務的規定、無主辦方簽字,則判決主辦方敗訴;反之,勝訴。
謝謝。

③ 法律法規案例和分析

【案例】某中學高抄一年級2名學生襲因盜竊一輛摩托車而被刑事拘留,學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這2名學生學籍的處分決定。
學校的處分決定正確嗎?
【解答】不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條規定:「對於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未成年學生,在人民法院的判決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學籍。」

④ 10個法律案例分析

一、2002年2月,建材公司與建築隊訂立鋼材購銷合同,約定於 5月30日前在建築隊施工工地交貨。三天後建材公司又與軋鋼廠訂立合同,由軋鋼廠向建材公司提供一批鋼材,5月30日前送至建築隊施工工地。5月30日建築隊未收到鋼材,即向建材公司催貨,建材公司立即催促軋鋼廠,軋鋼廠提出因原材料和燃料問題,本廠鋼材產量下降,要求推遲一個月供貨。當時市場上鋼材緊缺,建材公司一時難以組織貨源,建築隊因而停工待料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建築隊要求建材公司賠償損失,建材公司認為責任在軋鋼廠,要求建築隊直接向軋鋼廠索賠。 請問:
1、建築隊能否直接向軋鋼廠索賠?為什麼?
2、本案中包含哪幾個合同關系?
二、大名農場向多家果品加工企業寄送了水果品種簡介及價目表。甲企業收到後,立即回電表示希望按照價目表所列價格購買蘋果100噸,並要求一周內運至指定地點。農場收到電報後立即裝車發貨。第五天,大名農場將蘋果運至指定地點。此時,當地水果已經大幅度降價,甲企業遂要求農場按市場價銷售。遭到拒絕後,甲企業拒不收貨,並表示自己不收貨因雙方合同不成立。大名農場則認為合同已經成立,便訴至法院,要求甲企業履行合同。
請問:
1、大名農場向果品加工企業發出價目表的行為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為什麼?
2、本案中的合同是否成立?為什麼?
三、服裝廠與紡織廠簽訂了一份布料購銷合同,約定紡織廠向服裝廠提供10000m米高檔布料,分兩次在3個月供貨,服裝廠收到全部貨物後向紡織廠支付 100萬元價款。紡織廠在提供了第一批布料後發現,服裝廠資產狀況嚴重惡化,涉及大量訴訟案件,已均系敗訴方,已無能力履行100萬元給付義務。而且,還發現服裝廠在不斷以低價向外轉移財產。紡織廠便決定停止向服裝廠供貨,並要求其提供擔保。服裝廠則認為紡織廠的行為構成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請問:
1、紡織廠是否違約?
2、紡織廠行使的是何種權利,該權利應依照何種程序行使?
四、甲公司欠乙公司貨款50萬元,雙方約定1999年12月31日還清該欠款(甲公司現有資金為20萬)。甲公司還擁有對丙公司的40萬元債權,1999年11月20日到期,但丙公司沒有按約定還款,甲公司也對其提起要求。1999年12月10日甲公司宣布,鑒於丙公司經營狀況惡化,難以還債。故減免其50%的債務。1999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沒有還款能力為由,未向乙公司還債。乙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對甲公司的財產進行保全。請問:
1、我國合同法規定的債的保全部包括哪些方式?
2、乙公司應當怎樣行使權利以保全自己的債權?
五、紅星小學與甲企業於2001年5月簽訂了一份校服加工合同。合同約定,2個月後甲企業交付1000套校服,紅星小學支付價款。由於甲企業業務量大,未能在約定的交貨期限內交付貨物,致使紅星小學多次臨時租借服裝參加活動,造成較大的損失。紅星小學認為甲企業已經違約,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甲企業則辯稱,自己沒有按期交貨是因訂單太多,工作量過大,並非故意拖延,因而認為主觀上不具有故意,不構成違約,不應承擔違約責任。
請問:
1、簡述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並分析甲企業是否構成違約?
2、如果甲企業違約,則其承擔違約責任的形式有哪些?
六、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買賣合同.雙方約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應優質大米100噸,甲公司送貨上門;乙公司收貨後3個月內付清貨款。甲公司委託丙公司運輸,丙公司因業務繁忙,僅將其中80噸按期運至指定地點。另20噸逾期運達且因在運輸中遭雨淋而變質。
請問::
1、甲公司是否對乙公司構成違約?為什麼?
2、乙公司能否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 為什麼?
Ch2 合同法
一、
1、本案中軋鋼廠與建材公司約定在建築對施工工地交貨,是向第三人履行交貨義務,但這並不能使第三人成為合同當事人。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的,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即軋鋼廠只向建材公司承擔責任,而不需向第三人建築隊承擔責任。因此,建築隊無權直接向軋鋼廠索賠。
2、本案中包含兩個合同關系,一個是建材公司和建築隊之間的購銷合同,另一個是軋鋼廠和建材公司之間的購銷合同。
二、
1、大名農場向果品加工企業寄送價目表的行為屬於要約邀請,即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2、本案中,甲企業向大名農場發出的回電,內容清楚、具體,屬於要約,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而大名農場接電後立即裝車發貨。並在約定時間運至指定地點,是以實際履行合同的行為進行了承諾(我合同法規定。承諾應當以通知的形式做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以通過行為做出承諾的除外)。因此,雙方的合同已經成立,合同自承諾生效時成立。甲企業應承擔違約責任。
三、1、紡織廠只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服裝廠喪失了履行合同的能力,就可以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行使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合同,其行為不構成違約。
2、紡織廠行使的是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必須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要求,即紡織廠應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對方的償債能降低,才能通知對方暫時中止履行;中止合同後,可要求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提供擔保。如果對方仍未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才可以解除合同。
四、1、我國合同法中規定,債的保全有兩種形式,即債權人享有撤銷權和代位權。
2、本案中,甲公司怠於行使其對丙公司的40萬元到期債權,損害了債權人乙公司的利益,對此,乙公司可以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該債權。
甲公司在自己只有20萬元的情況下,宣布減免丙公司的債務,致使自己不能向乙公司履行還款義務,屬於不當處分自己財產,損害了乙公司的利益。乙公司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甲公司減免債務的行為。
五、1、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一方有違約行為(即沒有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沒有法定免責事由。本案中甲企業未履行合同義務,也沒有可免責的事由,構成了違約,應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2、合同法規定,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有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本案中,紅星小學可以要求甲企業承擔繼續履行合同、賠償損失等責任。
六、1、甲公司未在約定時間向乙公司履行全部合同義務,對乙公司構成了違約。
2、丙公司與乙公司無合同關系。丙公司逾期運貨僅對甲公司構成違約。丙公司向甲公司承擔責任即可,故乙公司不能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可以要求甲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⑤ 會展法律法規的目錄

第1章會展商事組織法
1.1公司法對會展企業的適用
1.1.1會展公司設立與轉讓
1.1.2會展公司變更
1.1.3會展公司的法律責任
1.2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對會展企業的適用
1.2.1會展公司登記的管轄及程序
1.2.2會展公司的變更登記
1.2.3法律責任
1.3外商投資會議展覽公司的特別規定
1.3.1申報文件
1.3.2可以經營的業務
1.3.3登記與變更
1.4會展社會團體
1.4.1會展社會團體的成立與注銷
1.4.2會展社會團體的職責
1.4.3會展社會團體的法律責任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技能描述
第2章會展合同法
第3章會展市場法律法規
第4章會展安全管理與風險轉嫁規制
第5章會展經濟糾紛解決規製法
第6章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定
第7章國內辦展規定
第8章出國辦展規定
附件
附錄A構建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核心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

⑥ 法律法規案例分析(急!!!)

依據《仲裁法》成立的機構,其工作方式方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而進行,就是「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公正、及時地仲裁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第三條 下列糾紛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
(二)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
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六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議選定。
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第七條 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
第八條 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早在1994年,某建築集團就為乙方出具了授權其在該地區承攬工程的委託書,」
如果施工單位有某建築集團為乙方出具了授權其在該地區承攬工程的委託書,當然其合同與其約定是有效的。
甲方認定「乙方在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終止協議》時並未依法注冊成立,因此根本不具有簽訂仲裁條款的主體資格」,此時乙方可以持《施工合同》與及《仲裁協議》向法院提起訴訟。
上述的主體資格:是xx建築集團第六分公司。
「公司分支機構如何取得民事主體資格?」 由xx建築集團出具向原建築集團登記機關------XXX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辦理分支構證書,(只要建築集團同意,很容易辦理的)。

⑦ 法律案例分析

有這種規定,但是是一種建議或鼓勵性的法條,不是強制性規定,如果違反,法律沒有規定相應的懲處措施!所以沒有處罰的法律,類似於道德的條款,對於有道德的沒用,對於不講道德的更是沒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3條規定: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⑧ 會展政策法規合同效力案例題

1)該合同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中的顯失公平的合同。因為當事雙方的權利版和義務極不對等,經濟權利益上不平衡,因而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
2)本案雙方雖已簽訂合同,但屬於顯失公平的合同,該會展中心可在一年內向人民法院提出行使撤銷權的請求 。

⑨ 法律法規案例分析

說一個基本點:所謂「保管」的法律特點是:使用權被暫時轉移。如果缺乏這一點,由於保管人根本無法使車輛處於可控之下,因此所謂被「保管」狀態根本不能成立。所有停車場目前沒有聽說車主將車輛停入後將車輛使用權交出,未經管理人同意不能將車輛開走的約定。因此,所有「保管」實際上僅僅是一種停車權利。
當然,停車權依據約定也可包含有關安全方面的內容,由此造成相關損失,停車場有責任進行賠償。但如果沒有相關條約約定,則停車場由於提供了停車位的服務,實際上已經完成了「保管」責任,對於車輛發生意外損失,停車場是沒有責任進行賠償的(除非存在明顯過錯)。也就是說,停車約定中如果沒有包含安全相關內容,則停車場對張某的賠償責任也是不能成立的。燒了一個輪胎還好說,如果車輛被全燒了呢?停車場是否也照賠不誤?這個責任現在實際上已經在社會保險中的「車輛損失險」中所包含了的,一般停車場沒有進行相關「保險」的法定責任。
既然如此,對於李某這樣沒有停車權的人來講,發生意外後停車場就更沒有責任進行賠償了。
至於車內有貴重物品的說法,就是停車場有賠償責任的情況下,車主也必須能夠舉證證明,否則是無法得到支持的。更何況停車場對李某的損失已經無責在先。

⑩ 求會展知識產權案例及分析

現在的企業越來越趨向通過參加會展來發布自己的產品,提高知名度,爭取客戶和訂單。然而當這么多的企業在展覽主辦方的安排下走上同一個舞台同場競技,會展中的知識產權糾紛對於企業和會展主辦方都是嚴峻的挑戰。

[事件]

2003年第八屆中國國際建築貿易博覽會上,在展覽會開幕的第一天,會展主辦方就收到了浙江某知名裝飾品公司和德國某品牌衛浴公司的公函,兩家公司聲稱有十幾家參展企業的產品侵犯了他們的專利權,要求主辦方給予妥善處理否則即申請法院進行證據保全,進場扣押被控侵權企業的參展產品。

[界定]

作為主辦方的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錦律師事務所受託全權處理此事。律師首先請兩家公司出示他們的專利權屬文件,兩家公司出示的專利權屬文件表明他們的專利均是外觀設計專利。按照專利法的規定「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律師認為參展企業單純的展覽商品屬於許諾銷售行為,是一種銷售的要約邀請,並不在專利法明確禁止之列,而參展企業一旦在展會上與客戶達成訂單則屬於銷售行為,構成對專利權人的侵權。

[處理]

鑒於此,如果兩家企業與其它企業僵持下去,則兩家企業暫時並不能控告其它企業侵權,任由其它企業大肆宣傳產品,兩家企業的利益顯然將受到損害,而其它企業也不能在展會上銷售其產品,有動輒遭受侵權控訴之虞,處於進退兩難之中。因此律師建議兩家企業邀請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執法部門出面與其它企業共同協商由其它企業撤除在展會上可能侵權的產品,兩家企業不在展會中追究其它企業的責任,最終事情得以妥善解決、展會圓滿結束。

[結論]

在許多已經發生的專利爭端面前,大多數企業明顯表現出准備不足,缺乏有力的解決措施等問題,從而多以支付專利使用費、喪失一部分市場而告終。這不僅直接影響了企業產品的銷售和企業形象,還敲響了企業進一步生存發展的安全警鍾。對於會展主辦方,不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往往會令自己尷尬地陪著侵權企業站在被告席上。律師建議企業參加展會不僅產品要「硬」,自主的知識產權意識也要加強,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展會中的知識產權糾紛。

[資料]

2003年香港貿發局頒發《關於加強會展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規定》,企業參展產品必須保證各方面均沒有侵犯他人權利,如果有投訴涉嫌侵犯,且證據比較充分的,被投訴單位就不得不撤回在展覽會上的展品,除非其能夠提出證據反駁。

廣交會現行保護知識產權規章制度中《參展展品管理規定》提出了一項維權的硬措施:所有參展單位(企業)都必須向大會作出「所有攜帶參展的展品絕無侵犯知識產權,如有發現,願接受大會處置的書面承諾」。

熱點內容
業主反價的法律責任法院 發布:2025-07-17 09:26:39 瀏覽:550
礦產資源法實施條例 發布:2025-07-17 09:25:53 瀏覽:156
西政法學類 發布:2025-07-17 09:21:36 瀏覽:466
陶鑫良律師 發布:2025-07-17 08:59:15 瀏覽:556
寶安法治之夢 發布:2025-07-17 08:54:49 瀏覽:12
法官總裁 發布:2025-07-17 08:54:08 瀏覽:641
栩銳律師 發布:2025-07-17 08:41:10 瀏覽:333
香港司法權英國 發布:2025-07-17 08:26:14 瀏覽:772
新邵手機法院 發布:2025-07-17 08:25:23 瀏覽:998
找人收賬注意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8:25:22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