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的法律法規
❶ 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企業應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負主要責任,實行自上而下的管理。
在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和評價後,應針對每一個重大危險源制定出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技術措施(包括化學品的選擇,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轉、維修以及有計劃的檢查);
組織措施(包括對人員的培訓與指導,提供保證其安全的設備,工作人員水平、工作時間、職責的確定,以及對外部合同工和現場臨時工的管理),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
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重大危險源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安全報告。如屬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設施,則應在其初步設計審查之前提交安全報告。
安全報告應詳細說明重大危險源的情況,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以及前提條件,安全操作和預防失誤的控制措施,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後果,限制事故後果的措施,現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
(1)危險源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1版)第十九條規定:
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或者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運輸工具加油站、加氣站除外),與下列場所、設施、區域的距離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一)居住區以及商業中心、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
(二)學校、醫院、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
(三)飲用水源、水廠以及水源保護區;
(四)車站、碼頭(依法經許可從事危險化學品裝卸作業的除外)、機場以及通信干線、通信樞紐、鐵路線路、道路交通干線、水路交通干線、地鐵風亭以及地鐵站出入口;
(五)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草原、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畜禽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漁業水域以及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基地;
(六)河流、湖泊、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
(七)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場所、設施、區域。
❷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哪些
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有以下部: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4、《國務院令第296號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5、《國務院令第302號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6、《國務院令第344號 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
7、《國務院令第397號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8、《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2)危險源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安全法制要求:
1、應加強國家立法標准和政策,變成強制性法規;
2、加強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准,規范行業標准。要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必須堅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行為,使安全生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產法制秩序。
3、堅持「以法治安」,必須「立法」、「懂法」、「守法」、「執法」:
(1)「立法」,一方面要組織員工學習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條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訂、完善企業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為強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
(2)「懂法」,要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礎。只有使全體幹部、員工學法、懂法、知法,才能為「以法治安」打好基礎。
(3)「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實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必須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到生產管理全過程。全體幹部、員工都必須自覺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為目標,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
(4)「執法」,要堅持「以法治安」,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嚴格執法。為此,要依法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監督,維護安全法規的權威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全生產
❸ 什麼是危險源
危險源是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
危險源應由三個要素構成:潛在危險性、存在條件和觸發因素。危險源的潛在危險性是指一旦觸發事故,可能帶來的危害程度或損失大小,或者說危險源可能釋放的能量強度或危險物質量的大小。危險源的存在條件是指危險源所處的物理、化學狀態和約束條件狀態。
危險源注意事項
危險源辨識范圍應覆蓋組織設計、生產、銷售的全過程,要根據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和物理、化學、生物、心理、生理等多方面信息來加以識別考查。
應考慮到作業場所中的所有人員、常規和非常規活動、所有的設施,為確保危險源辨識的充分性,可以借鑒本單位和同行業以往發生的事故、行業的規定、一些作業文件的安全注意事項、較為成熟的安全檢查表或安全評價表的內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危險源
❹ 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內抄容包括:《安全生產襲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本書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和與礦山企業密切相關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內容緊密結合,以工學深度融合、任務驅動、行動導向為工作思路,提煉出礦山企業典型的事故案例,以這些案例的分析作為工作任務和載體,並圍繞這些工作任務和載體來介紹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及其應用,體現了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教育特色,強調學與做的統一,注重實務。本書取材新穎,內容豐富全面,能夠給讀者的學習和工作帶來真正有效的幫助。本書既是高職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骨幹課程教材,也是對煤礦安全技術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人員等有實用價值的學慣用書。
❺ 安全生產中對重大危險源有何規定
您好,安全生產中的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制定相關行業、領域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標准和重大事故隱患的判定標准。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估及管理措施的落實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管理機構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體落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下列職責:
(三)組織開展危險源辨識和評估,督促落實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條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並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通過相關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一十七條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危險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一十八條本法規定的生產安全一般事故、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的劃分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制定相關行業、領域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標准和重大事故隱患的判定標准。
❻ 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制度
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1 目的
根據《安全生產法》和《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關於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的有關規定,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有效防範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特製定本制度。
2 范圍
本制度適用於萊蕪市恆力樹脂有限公司重大危險源管理。
3重大危險源定義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超過臨界量的場所和設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險能量等於或超過臨界量的場所和設施。包括:貯罐區(貯罐)、庫區(庫)、
生產場所、壓力管道、鍋爐、壓力容器。
4職責 安全生產科負責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與管理。
5內容
5.1重大危險源辯識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物質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通過危險源辨識評價結果,根據GB18218-2009《重大危險源辨識》,確定公司重大危險源為儲罐區和生產設備設施未構成重大危險源,今後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達到重大危險源申報條件,將按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0號)的要求進行管理。
5.2 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
5.2.1 建立重大危險源台賬
台賬內容包括:危險源名稱、危險物質名稱、危險源存在的位置、危險貨物編號、 易導致的事故類型、主要危害、最大儲存量、正常儲存量、設計壓力、設計溫度、操作壓力、操作溫度、安全技術措施內容、安全管理措施內容、應急措施等內容。
5.2.2 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
根據重大危險源管理職責分工,每一類管理項目都要建立相應的管理檔案,維護保養部門要建立相應的記錄。
5.3 重大危險源管理
5.3.1安全生產科每年應至少組織一次危險源辨識,當有新的設施或場所構成重大危險源時應納入重大危險源管理,並及時上報主管部門。
5.3.2 對構成重大危險源場所,公司應每年進行一次安全評價,並出具安全評價報告。
5.3.3 重大危險源的檢查嚴格執行公司安全檢查制度和巡迴檢查制度,並做好檢查記錄。
5.3.4 嚴格值班制度:公司24小時值班,夜間由值班領導和值班班長負責,白天由車間當班人員負責,遇有問題及時處理、報告。
5.3.5 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安全例會,針對上月存在的問題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布置下月的安全消防工作。
5.3.6 制定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
5.3.6.1 建立各級安全管理網路;
5.3.6.2 安全設施定期檢驗;
5.3.6.3 設置可燃氣體或有毒氣體泄漏監測報警儀,並定期檢驗;設置安裝監控系統,對系統隨時進行監控;
5.3.6.4 採取措施盡量減少危化品的貯存量,並設置備用應急儲罐(槽);
5.3.6.5儲槽區封閉管理。
5.3.6.6 嚴格執行裝卸安全操作規程、生產工藝規程、設備規程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5.3.6.7 定期對防雷、防靜電設施進行檢測,確保自然因素對重大危險源無破壞。
5.3.6.8 生產系統中的容器、管道和起重設備按規定要求進行定期檢測,保證系統安全運行。
5.3.6.9 安全附件(壓力表、液位計)應定期檢測。
5.3.6.10勞動防護用具如呼吸器、防毒面具應進行定期檢查。
5.3.7 根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編寫導則》(單位版),編制重大危險源專項應急救援預案,並定期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演練,對預案的適宜性、有效性、充分性進行評審。
6重大危險源備案
按照《安全生產法》、《重大危險源辨識》和申報登記范圍的要求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並填寫《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報萊蕪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登記備案。
7變更管理
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以及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准發生變化時,應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辨識評價,並將有關情況報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❼ 安全法律法規
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實施辦法(安全監管總局令第57號)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安全監管總局令第16號)等等,請參見政策網路找相關的法律法規。
❽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費。
危險物品的生產、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單位應當有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鼓勵其他生產經營單位聘用注冊安全工程師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注冊安全工程師按專業分類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應當將被派遣勞動者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統一管理,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對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接收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學生實習的,應當對實習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學校應當協助生產經營單位對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內容、參加人員以及考核結果等情況。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必須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並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8)危險源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一條礦山、金屬冶煉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裝卸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施工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安全設施設計施工,並對安全設施的工程質量負責。
礦山、金屬冶煉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應當由建設單位負責組織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建設單位驗收活動和驗收結果的監督核查。
第三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
第三十三條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並由有關人員簽字。
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的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險性較大的海洋石油開采特種設備和礦山井下特種設備,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並經具有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檢測、檢驗機構對檢測、檢驗結果負責。
第三十五條國家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具體目錄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法律、行政法規對目錄的制定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並公布具體目錄,對前款規定以外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予以淘汰。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使用應當淘汰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
第三十六條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者處置廢棄危險物品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審批並實施監督管理。
❾ 我國關於重大危險源管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要求
我國關於重大抄危險源管理的襲法律,法規主要有: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40號,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全生產法》第二章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保障第三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並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1號,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5號,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3號,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