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21立法規劃

2021立法規劃

發布時間: 2021-12-27 19:13:08

Ⅰ 2021上半年城市更新發展總結與展望

20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首次寫入我國五年規劃,「十四五」時期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關政策也進入密集出台期。本文系統梳理2021年初以來中央及地方出台的城市更新相關政策,總結上半年中央層面及地方層面城市更新政策特點,並對重點政策進行解讀,通過政策方向挖掘未來城市更新業務機遇,為城市更新服務商的業務布局提供參考。報告結構如下圖所示:

總結與展望

整體來看,2021年初以來,在中央城市更新戰略方向之下,我國各地進入城市更新的快速發展期,但由於不同城市的發展程度不同,規劃定位不同,各地對於城市更新的頂層設計和實施細則都有較大區別。具體到土地政策、審批流程、主管機構、實施方式也都存在明顯差異。各地政策的推進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城市更新的發展速度與規模。

未來,城市更新政策將呈現出三大趨勢。第一,出台城市更新政策的城市仍將不斷增多,特別是一二線城市,政策的出台將首先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第二,模式分化,但整體更加強調市場化運作,南方城市城市更新普遍市場化程度更高;第三,規劃、土地、資金等支持性政策更加落地,部分城市力度較大,為房企參與城市綜合開發運營提供了新的契機。

政策風口之下,對市場主體的發展影響深遠!雖然不同的城市城市更新實施模式差異較大,企業能夠參與的程度也不一樣。但無論哪種模式,都將釋放巨大的投資空間。目前,在二級開發領域具備強大優勢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經成為參與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多數品牌房企結合自身的資源及能力優勢已不同程度進入城市更新領域。而從過去的實踐來看,廣東省的三舊改造讓深度參與其中的房地產企業實現了自身價值增長與城市復興的共贏。在這一輪的政策風口之下,具備集團產業資源、資金優勢、商業運營能力、物業服務能力的企業,更應該積極開展不同類別的城市更新業務,實現既有業務與城市更新業務的緊密互動。

Ⅱ 2021,中國人工智慧將會如何發展

人工智慧是新形勢下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具備同各行各業結合的能力,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都在進行不同層次的智能化升級。新人工智慧時代將是泛智能時代,覆蓋的范圍也遠遠不止傳統理解中的互聯網和科技行業,將給全社會帶來生產力和連接度的飛躍。

在產業政策支持下,市場立法逐漸健全,未來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高速增長,到2025年將突破4000億元。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應用市場,中國人工智慧技術落地迅速,已經廣泛應用於多個行業和場景。中國人工智慧飛速發展刺激著各行各業的經濟,應用市場潛力巨大。


人工智慧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人工智慧覆蓋的產業相對較廣,主要包括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涵蓋多個不同的技術及應用場景。當前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產業格局尚未成熟,上中下游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人工智慧行業產業鏈明晰,可以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基礎層以數據或計算能力支撐人工智慧深度發展,如感測器、晶元、雲計算等基礎層主要涉及數據的收集以及運算。

自2017年7月8日國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以來,在產業界、學術界和政府的積極響應下,人工智慧科技產業正在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擎,人工智慧科技產業的發展將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

伴隨著科學基礎和實現載體取得新的突破,類腦計算、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一系列的技術萌芽預示著內在動力的成長,人工智慧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Ⅲ 2021年軍人轉業最新政策標准

Ⅳ 房產稅2021年開征標准

專家預計2022年徵收。

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雖未出台,但早已著手進行。從2015年起,房地產稅正式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房地產稅法的出台預期一度高漲,但從2015年到2018年,房地產稅立法連續四年止步於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備審議立法項目日程。

2018年3月,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曾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財政部以及其他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房地產稅法草案。

當年9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布,包括各類立法項目116件,其中,房地產稅法被列入「條件比較成熟,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第一類項目中。

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列入立法規劃一類的立法項目,原則上應當完成,因情況發生新變化,確實難以按計劃提請審議的,或者需要作出調整的,有關方面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書面說明」。

這也就是說,在2018年3月-2023年3月的五年之間,房地產稅法應當完成立法或提請審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地產稅法的落地,預計到了2022年以後會開征。

(4)2021立法規劃擴展閱讀

開征房產稅有多重意義,它本身對房價的影響是間接的。對個人住房開征房產稅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一是調節財富分配,有利於緩解由於房價上漲引發的居民財富差距加大的社會積怨;

二是有利於約束投資性和奢侈性購房需求,即多買房、買大房、買貴房要多交稅;

三是增加住房的持有成本,有利於擠出空置房源,節約社會資源;

四是完善我國的財稅體系,增加了地方直接稅源,逐步減少地方政府對新增土地收益的過度依賴。

Ⅳ 房地產稅立法問題!「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點了

自2011年1月起,上海和重慶率先試點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

房地產稅主要徵收對象不是廣大中低收入普通勞動者,而是高收入多套住房家庭,可以設計較高的累進調節機制。
中房報兩會記者許倩丨北京報道
與去年一樣,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仍未提及房地產稅,但這並不代表房地產稅立法工作被擱置。
3月6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十四五」規劃面向的是未來5年(2021年-2025年)。
從官方到民間都已形成共識:房地產稅是大勢所趨。
「房地產稅是遲早要出台的。房地產稅僅針對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外的房屋徵收,剛需住房基本不受影響。由於房地產稅是對納稅人財產的征稅,因此該稅徵收在糾正當前社會財富分配不平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並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絕房價過高。」全國政協委員、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表示。過去10年,他一直深入參與房地產稅立法討論、論證工作。
全國政協常委、成都市原市長葛紅林建議,通過稅收調節和出台房地產稅,降低投資購房收益預期,讓投資購房回報回歸到合理水平,甚至低些。
去年底,中國社科院發布報告建議,在一些熱點城市和炒房屢禁不止的城市率先加快試點開征,爭取在「十四五」期間開征房地產稅。社科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其建議很大程度上會推動房地產稅加快實施。
未來5年,房地產稅開征會落地嗎?
━━━━
上海、重慶試點房產稅十年
徵收房產稅提議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彼時「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研究推進房地產稅改革」。2011年1月,上海和重慶率先試點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
2011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出台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試點規定,要求以家庭為單位,第一套房不論面積大小,免徵房產稅;第二套及以上新購住房,人均60平方米以上部分徵收房產稅。該居民家庭中有無住房的成年子女或其他親屬共同居住、且其常住戶口在該居民家庭擁有住房內的,可並入該居民家庭按每人60平方米計算免稅住房面積。
適用稅率暫定為0.6%,但對應稅住房每平方米市場交易價格低於上海市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2倍(含2倍)的,稅率可暫減為0.4%。
也就是說,一個三口之家有180平方米免稅額度,這個面積基本上可以囊括剛需自住人群,是對剛需人群的免稅保護。
10年間,上海市房產稅收入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根據上海市稅務局1月26日發布的《上海市2020年稅收收入統計情況》,2020年上海市房產稅收入為198.7479億元(未精確到個人住房房產稅),2011年這一數據為73.662億元。
「10年間上海房價持續上揚,雖然2020年有過小漲,但整體漲幅保持穩定,房產稅在其中是有作用的,但功在根源。」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
今年1月份,上海市發布了「關於延長《上海市開展對部分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試點的暫行辦法》有效期的通知」,上海市2011年發布執行的這份文件經評估需繼續實施,將繼續按照執行。
除了上海,10年前試點房產稅的城市還有重慶,重慶征稅對象主要是「豪宅」。
2011年1月27日,時任重慶市市長的黃奇帆宣布,於2011年1月28日正式啟動改革試點工作。黃奇帆說,重慶房產稅征稅對象包括:對於獨棟別墅,不管存量房還是增量房,均要征稅;對於房價達到當地均價兩倍以上的高檔公寓也將征稅;此外,對於在重慶無戶口、無工作、無投資的「三無」人員在重慶所購房產,購買兩套以上住房的從第二套開始徵收房產稅。
房產稅稅率為:對於房價達到當地均價2倍至3倍的房產,將按房產價值的0.5%征稅;對於房價達到當地均價3倍至4倍房產,將按房產價值1%征稅;4倍以上,按1.2%稅率征稅。
當時試點房產稅的理由很簡單:調節收入分配,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
今年1月份,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公告,對重慶房產稅住房價格標准給予上調。政策明確:2021年重慶主城中心城區個人新購高檔住房,是指成交建築面積價格達到22106元/平方米及以上住房。2011年,豪宅稅的稅線為9941元/平方米,10年間漲了122%。
重慶房地產市場一位分析師表示,重慶出台房產稅起到了控制高端物業過度投資、打擊投機行為的作用,穩定了當時市民對樓市預期;大面積高總價豪宅交易受到一定影響。同時,根據政策規定,重慶徵收個人住房房產稅收入全部用於公共租賃房建設和維護,大量公租房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重慶房價。
━━━━
「十四五」時期房地產稅會落地嗎?
每年兩會,房地產稅都是一個熱詞。但在去年及今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房地產稅」並未被提及。
莫天全認為,這和當前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如今經濟發展承壓,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事件,報告沒有提房地產稅應該也是對當前時間節點的拿捏與把控。」
業界關心的是,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房地產稅推進速度是否會加快?事實上,去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趨於穩定,高層對於推進房地產稅的相關文件及講話明顯增多。
去年5月14日,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在談及「落實稅收法定原則」進度時表示,按照安排,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有關方面正在研究起草房地產稅法草案。
5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同年11月,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十四五」規劃輔導讀本中發表的《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一文中提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12月21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亦提出,要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2月23日,劉昆又在《人民日報》發表《建立現代財稅體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再次強調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房地產稅是大勢所趨,唯一的問題是落地時間。「十四五」時期,即2025年之前,可能會是一個最佳時機。
此前,諸多市場機構預期房地產稅將在2020年完成立法,2022年開始徵收。後來中美貿易摩擦暴發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一定程度上遲滯了房地產稅出台速度。
「當前中國經濟已度過最困難時期,預計2021年經濟增速將出現大幅回升。在這種情況下,盡快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工作是較為合適的。待房地產稅立法完成後經濟也將完全回歸正軌,屆時擇機徵收房地產稅風險相對較低。」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張啟迪表示。
他認為,目前房地產稅徵收已基本不存在技術層面障礙。考慮到2021年以後中國經濟將逐漸趨於穩定,房企債務風險也將得到有效治理,配合宏觀經濟政策對沖及房地產稅徵收機制的過渡性設計,房地產稅在2021~2022年完成立法、2023~2024年落地是有可能出現的。徵收房地產稅是需求側改革必由之路,不僅有助於抑制金融資源過度流向房地產市場,提升資金在經濟中配置效率,也有助於穩定居民杠桿率,增加居民消費。只有切實推動房地產稅落地,才能真正推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宋曉梧近日在一次講話中建議「穩妥開征房地產稅」。他認為,目前房價過高,居民房貸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擠佔了居民消費支出,城鎮居民購房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比重由2003年的7.3%上升為2019年的26.7%。為抑制商品房投資行為,在總結一些城市探索房地產稅經驗基礎上,「十四五」時期應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科技,盡快摸清居民住房實際情況,穩妥啟動開征房地產稅。
「房地產稅主要徵收對象不是廣大中低收入普通勞動者,而是高收入多套住房家庭,可以設計較高的累進調節機制。」宋曉梧表示。

Ⅵ 房地產稅年內四次提及 未被納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5月11日,財政部、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稅務總局負責同志在京主持召開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聽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負責同志及部分專家學者對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年內4次被提及

這是今年以來官方第四次提及「房地產稅」。

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和房地產相關內容中提到要「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健全地方稅體系,逐步擴大地方稅政管理權」。

4月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發布會上,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5月6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經濟日報》撰文提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劉昆提到,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去年12月,劉昆曾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建立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

未被納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備受關注,目前房地產稅立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會同財政部組織起草。但從立法進程來看,房地產稅立法至少在2021年仍沒有時間表。

4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該計劃包括修改反壟斷法、公司法、企業破產法,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期貨法、印花稅法以及關稅法等稅收法律等,房地產稅立法未被提及。

當前房地產仍是居民的主要財產,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格外牽動人心。「何時出台」「如何徵收」等問題常被熱議。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房地產稅不能拖,只會「越拖越被動」。房產稅開征後,既能降低取巧的作風,又能為地方財政增加穩定來源。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2021-2025年是推出房產稅的合適時機,如果錯過這個窗口,可能就很難再找到機會。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況偉大認為,房地產稅之所以遲遲沒有落地徵收,是因為一是國家擔心居民賦稅過重;二是目前國內多個城市還以土地財政為主要收入,增加房地產稅這一新的稅種還無必要性,時機也不成熟。

2011年1月,重慶、上海兩大城市開始試點房地產稅范疇內的房產稅。其中,重慶房產稅的徵收對象包括了個人擁有的獨棟別墅(不論存量房還是增量房)、房價達到當地均價兩倍以上的個人新購高檔住房,以及在重慶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二套及二套以上住房,稅率為0.5%~1.2%。

上海則針對本市居民家庭在當地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積超過60平方米的,以及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適用稅率暫定為0.6%。

但房產稅和房地產稅並不是同一概念。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是指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有直接關系的稅。在中國包括房地產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投資方向調節稅、契稅、耕地佔用稅等。房產稅則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

2020年,賈康曾呼籲海南、深圳兩地亦應該推出更高水平的房地產稅改革。賈康認為,海南要建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港區,要實現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內在的配套改革邏輯,是必須匹配房地產稅制度,如果是還按限購這個模式來調控的話,其實已沒法向世界交代。深圳要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先行示範區,它應該是沖在中國改革攻堅克難的最前沿,不做這種改革的話,恐怕也就稱不上先行示範區。

房地產稅立法難度大

房地產稅如何徵收?目前並沒有相對明確的路徑。

賈康表示,中國的房地產稅實施的難點在於無法簡單的照搬國際經驗。在國際經驗中,小到幾千人的自治鎮,大到幾千萬人的市級城市,房地產稅收已經是明確的大宗穩定收入來源,不動產的信息登記非常清晰。但在中國,如何讓房地產稅從無到有?賈康認為,需要在一開始立法時根據家庭人口給出免稅額。但家庭人數怎麼認定、特別是家庭人口變化時怎麼認定。

況偉大認為,房地產稅作為一個新的稅種,是否徵收以及如何徵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這涉及我國稅制體制改革的問題。房地產稅未來有可能會率先在城市化程度較高,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枯竭的城市實現徵收。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房地產稅開征將對房價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老百姓財產,而且對個人直接征稅,征管難度較大,因此房地產稅立法難度大。房地產稅立法從前些年的「加快推進」表述,到近些年改為「穩妥或穩步推進」,「十四五」規劃重提「推進房地產稅」立法,說明立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穩妥推進,但未提開征。

原標題:什麼信號?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座談會召開!年內四次被提及,未被納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Ⅶ 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公布 未涉及房地產稅

全國人大常委會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於4月21日對外公布。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立法工作計劃提出,要加快補齊相關領域法律短板弱項。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

據悉,本次立法工作計劃當中,涉及繼續審議的法律案共17件,包括鄉村振興促進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等;涉及初次審議的法律案共37件,包括反壟斷法、公司法、企業破產法、科學技術進步法、關稅法等稅收法律等。

同時,立法計劃同時明確,研究啟動環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條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領域的法典編纂工作。

立法計劃還明確了預備審議的項目包括修改商業銀行法、保險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反洗錢法、人民警察法、監獄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鐵路法、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工會法等;制定學前教育法、葯師法、電信法、能源法、原子能法、彩票法、醫療保障法、危險化學品安全法、民事強制執行法和網路犯罪防治、黃河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做好民法典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公平競爭等相關立法工作,由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研和起草工作,視情安排審議。

值得一提的是,4月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發布會上,財政部財稅司司長王建凡表示,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是完善我國現代稅收制度的重要內容。我國直接稅比重從2011年的28.4%提高到2020年34.9%。

王建凡表示,要逐步提高直接稅的比重,健全以所得稅、財產稅為主體的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其在稅收收入的比重,有效發揮直接稅籌集財政收入、調節收入分配和穩定宏觀經濟的作用,夯實社會治理基礎。要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但在本次的立法工作計劃當中,並未涉及房地產稅的相關計劃。

Ⅷ 房產稅2021年開征標準是多少

專家預計2022年徵收。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雖未出台,但早已著手進行。從2015年起,房地產稅正式列入全國人大立法計劃。2018年3月,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曾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財政部以及其他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和完善房地產稅法草案。

當年9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公布,包括各類立法項目116件,其中,房地產稅法被列入「條件比較成熟,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第一類項目中。

(8)2021立法規劃擴展閱讀

開征房產稅有多重意義,它本身對房價的影響是間接的。對個人住房開征房產稅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一是調節財富分配,有利於緩解由於房價上漲引發的居民財富差距加大的社會積怨;

二是有利於約束投資性和奢侈性購房需求,即多買房、買大房、買貴房要多交稅;

三是增加住房的持有成本,有利於擠出空置房源,節約社會資源;

四是完善我國的財稅體系,增加了地方直接稅源,逐步減少地方政府對新增土地收益的過度依賴。

熱點內容
雲南省安全生產條例最新版 發布:2025-07-13 14:05:35 瀏覽:722
民用機場建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3 14:04:32 瀏覽:675
年假的計算勞動法 發布:2025-07-13 14:01:35 瀏覽:236
中國十大行政法案例評析pdf 發布:2025-07-13 13:48:21 瀏覽:25
法院被收監了 發布:2025-07-13 13:34:13 瀏覽:304
案件法律服務方案範本 發布:2025-07-13 13:24:22 瀏覽:881
墮胎道德嗎 發布:2025-07-13 13:18:00 瀏覽:428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13 發布:2025-07-13 13:14:37 瀏覽:444
大學生對依法治國 發布:2025-07-13 13:12:17 瀏覽:686
經濟法調控主體 發布:2025-07-13 13:07:59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