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16電信條例

2016電信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6 14:12:10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是針對中國電信嗎

不是。
第二來條 在中自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第三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2. 中國電信法正式出台了嗎

電信法還沒有出台。目前與運營商發生了糾紛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來處理。

3. 《電信條例》裡面所說的基礎電信業務與增值電信業務的區別是什麼

基礎電信業務就是電信,聯通,移動他們提供的業務如寬頻等等。增值電信業務就是 如網易提供的新聞服務,電子郵件服務。還有淘寶網提供的購物服務都屬於這類。

4.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管理條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第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
第六條
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一節 電信業務許可
第七條
國家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制度。
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
第八條
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話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的業務。
電信業務分類的具體劃分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出。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作局部調整,重新公布。
第九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業務覆蓋范圍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業務覆蓋范圍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審查批准,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運用新技術試辦《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未列出的新型電信業務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
(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
(三)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及相應的資源;
(五)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8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二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電信網路安全、電信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和電信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因素。
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用招標方式。
第十三條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
(二)有與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三)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四條
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相關文件。申請經營的增值電信業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還應當提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增值電信
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變更經營主體、業務范圍或者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90日向原頒發許可證的機關提出申請,並辦理相應手續;停止經營的,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善後工作。
第十六條
經批准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持依法取得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專用電信網運營單位在所在地區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提出申請,經批准,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照前款規定辦理登記手續。
第二節 電信網間互聯
第十七條
電信網之間應當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則,實現互聯互通。
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不得拒絕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和專用網運營單位提出的互聯互通要求。
前款所稱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是指控制必要的基礎電信設施並且在電信業務市場中佔有較大份額,能夠對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進入電信業務市場構成實質性影響的經營者。
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確定。
第十八條
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非歧視和透明化的原則,制定包括網間互聯的程序、時限、非捆綁網路元素目錄等內容的互聯規程。互聯規程應當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該互聯規程對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的互聯互通活動具有約束力。 公用電信網之間、公用電信網與專用電信網之間的網間互聯,由網間互聯雙方按照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網間互聯管理規定進行互聯協商,並訂立網間互聯協議。
網間互聯協議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備案。 網間互聯雙方經協商未能達成網間互聯協議的,自一方提出互聯要求之日起60日內,任何一方均可以按照網間互聯覆蓋范圍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申請協調;收到申請的機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進行協調,促使網間互聯雙方達成協議;自網間互聯一方或者雙方申請協調之日起45日內經協調仍不能達成協議的,由協調機關隨機邀請電信技術專家和其他有關方面專家進行公開論證並提出網間互聯方案。協調機關應當根據專家論證結論和提出
的網間互聯方案作出決定,強制實現互聯互通。 網間互聯雙方必須在協議約定或者決定規定的時限內實現互聯互通。未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批准,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中斷互聯互通。網間互聯遇有通信技術障礙的,雙方應當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網間互聯雙方在互聯互通中發生爭議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的程序和辦法處理。
網間互聯的通信質量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准。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向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網間互聯,服務質量不得低於本網內的同類業務及向其子公司或者分支機構提供的同類業務質量。
第二十二條
網間互聯的費用結算與分攤應當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在規定標准之外加收費用。
網間互聯的技術標准、費用結算辦法和具體管理規定,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制定。
第三節 電信資費
第二十三條
電信資費標准實行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原則,同時考慮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求、電信業的發展和電信用戶的承受能力等因素。
第二十四條
電信資費分為市場調節價、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
基礎電信業務資費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或者市場調節價;增值電信業務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或者政府指導價。
市場競爭充分的電信業務,電信資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的電信資費分類管理目錄,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經徵求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意見制定並公布施行。
第二十五條
政府定價的重要的電信業務資費標准,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方案,經徵求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意見,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政府指導價的電信業務資費標准幅度,由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經徵求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意見,制定並公布施行。電信業務經營者在標准幅度內,自主確定資費標准,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 制定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電信業務資費標准,應當採取舉行聽證會等形式,聽取電信業務經營者、電信用戶和其他有關方面的意見。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根據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的要求,提供准確、完備的業務成本數據及其他有關資料。
第四節 電信資源 國家對電信資源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實行有償使用制度。
前款所稱電信資源,是指無線電頻率、衛星軌道位置、電信網碼號等用於實現電信功能且有限的資源。 電信資源的分配,應當考慮電信資源規劃、用途和預期服務能力。
分配電信資源,可以採取指配的方式,也可以採用拍賣的方式。
取得電信資源使用權的,應當在規定的時限內啟用所分配的資源,並達到規定的最低使用規模。未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批准,不得擅自使用、轉讓、出租電信資源或者改變電信資源的用途。 電信資源使用者依法取得電信網碼號資源後,主導的電信業務經營者和其他有關單位有義務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配合電信資源使用者實現其電信網碼號資源的功能。
法律、行政法規對電信資源管理另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5.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您好,電信不是單單指中國電信,電信是個統稱,聯通也是屬於電信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已經2000年9月20日國務院第31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施行。

6. 中國的網路管理條例有那些

主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三號)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律。

另外,國家為保障網路安全以及維護國家的主權,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網路安全法律法規,規范網路空間的秩序,並讓網路價值最大化。例如: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4、《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

5、《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辦法》

6、《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7、《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

8、《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6)2016電信條例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

《網路安全法》提出制定網路安全戰略,明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提高了我國網路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網路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完善了網路安全監管體制;強化了網路運行安全,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完善了網路安全義務和責任,加大了違法懲處力度;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7.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中所稱的電信是指什麼

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客服48為你解答。寬頻服務可自助排障,簡單易操作,另外可辦理工單查詢、ITV修障、寬頻申請及密碼服務,方便快捷。,更多功能敬請關注中國電信貴州客服。

8.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56條規定中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製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2000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1號公布  根據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第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
第六條 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二章 電信市場
第一節 電信業務許可
第七條 國家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制度。
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
第八條 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話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的業務。
電信業務分類的具體劃分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出。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作局部調整,重新公布。
第九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業務覆蓋范圍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業務覆蓋范圍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審查批准,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運用新技術試辦《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未列出的新型電信業務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
(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
(三)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及相應的資源;
(五)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8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二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電信網路安全、電信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和電信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因素。
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用招標方式。
第十三條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
(二)有與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三)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四條 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相關文件。申請經營的增值電信業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還應當提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變更經營主體、業務范圍或者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90日向原頒發許可證的機關提出申請,並辦理相應手續;停止經營的,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善後工作。
第十六條 經批准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持依法取得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專用電信網運營單位在所在地區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提出申請,經批准,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照前款規定辦理登記手續。
第二節 電信網間互聯
第十七條 電信網之間應當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則,實現互聯互通。

9.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是法律嗎

當然不是法律。法律是要人大通過的

熱點內容
交通法規掉頭 發布:2025-07-08 07:48:24 瀏覽:983
廣泛宣傳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8 07:34:49 瀏覽:187
十七大法治 發布:2025-07-08 07:25:37 瀏覽:981
為什麼要把經濟法和行政法分開 發布:2025-07-08 07:21:20 瀏覽:712
什麼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發布:2025-07-08 07:19:09 瀏覽:561
勞動法的工作時間 發布:2025-07-08 07:06:20 瀏覽:466
道德與法治丹丹 發布:2025-07-08 06:48:17 瀏覽:854
行政法中的數字 發布:2025-07-08 06:48:13 瀏覽:978
刑事訴訟法檔案裝訂標准 發布:2025-07-08 06:42:38 瀏覽:310
道德與法治野百合也有春天結局 發布:2025-07-08 06:40:08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