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什麼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發布時間: 2025-07-08 07:19:09

A. 法治政府的特徵是什麼

法治政府的特徵:
一是行政機構依法設立。這是法治政府的前提。作為法治政府,法律是其賴以存在的根據。它要求行政機構的設置、編制等必須事先依法作出規定,政府不得擅自設立行政機構、擴大人員規模。這一要求可以稱為「組織法定」。

二是行政權力依法取得。這是法治政府的關鍵。作為法治政府,法律是一切行政權力的來源。它要求一切行政權力必須有法律的授予或權力機關的授權,「無法律授權,即無行政權力」。這一要求可以稱為「職權法定」。

三是行政程序依法確定。這是法治政府的條件。作為法治政府,不僅要求行政權力的取得和運用符合法律規定,做到實體合法;同時要求行政權力的行使和行政行為的實施符合法定程序,做到程序合法。它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行為必須嚴格遵循依法事先規定的方式、步驟、順序、時限等程序要求,堅持信息公開和陽光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一要求可以稱為「程序法定」。

四是行政行為依法作出。這是法治政府的核心。作為法治政府,法律是其一切行政行為的准則。它要求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依照法律確定的職權職責和法定程序辦事,依法決策,依法履責,嚴格執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這一要求可以稱為「行為法定」。

五是行政責任依法承擔。這是法治政府的保障。作為法治政府,權責統一是其內在要求。它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對法律負責,承擔因自身行政行為引起的各種法律責任。對不當行使權力、濫用權力的行為,必須依法追究行政機關和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對法律賦予的權力不作為、不盡職以及失職、瀆職行為,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有權必有責,有權要盡責,不允許存在無責任的權力;用權受監督,監督要全面,不允許存在不受監督的權力;違法要糾正,人員要問責,有健全有效的行政糾錯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這三者相互銜接,構成法治政府的監督和責任保障機制。這一要求可以稱為「責任法定」。

B. 法治政府的標准有哪些

法律分析: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准,共有六個層面、24個字,那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治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治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C. 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只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自由裁量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行政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必須正確處理自己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包括:其一,類似產業發展規劃、環境保護、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等企業和老百姓做不了或者不願意做的事,為了形成市場的需要,政府都應該去做。政府應當創造硬體和軟體條件,形成各種各樣的市場。其二,制定好的規則並且嚴格執行這些規則,才能形成市場秩序,形成公平競爭,才有利於市場的健康發展。另一個方面,是政府必須分清楚自己跟市場的關系,它只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其三,用市場化的方式配置自然和社會資源。其四,宏觀調控市場。當市場失靈,市場自身的自凈能力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政府就有必要干預市場、調控市場。調控的方法一要合法,二要市場化。學會用市場的方法、用激發市場機制的方法來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用法律的方法來調控市場,而不是簡單、粗暴甚至非法地去干預市場。其五,做誠信政府。面對市場,政府應當講信用,應該在市場中讓老百姓意識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繫上,政府一定要對市場誠實守信。政府如果沒有信用,市場就管不住了。
公平正義是基本價值取向
法治與公平、正義是一對孿生兄弟。社會的公平、正義應該成為整個政府行為的基本價值取向。

政府怎樣保證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除了通過制定和執行規則來保證市場的公平競爭之外,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錢從哪裡來,錢到哪裡去?政府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把稅收收起來。收多少稅才夠支出,又不會阻礙經濟發展、損害老百姓的權益。這涉及公平問題。第二件事情是收上來的錢怎麼用?分配過程中怎麼避免流失甚至貪污?這也有一個公平問題。財富的分配問題永遠是公平正義當中最重要的問題。

二是政府怎麼來保證公平正義?政府因行使公權力、實施社會管理的需要侵犯老百姓的個人權益時,要有一個制度化的補償機制。在這個問題上物權法主張及時、足額、有效的補償。

三是促進正義。通過社會保障等形式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是政府保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最重要的方面。這個問題直接決定著社會的穩定程度,也直接決定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程度。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由木桶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來決定,而是由這個桶里邊最短的那塊木板來決定。一個社會文明不文明、進步不進步,很重要的是看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是否得到重視和保護。
關鍵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包括三個方面的要求:

其一,從宗旨角度看,政府的一切活動包括執法活動,必須符合法律和制度設立的初衷,不違背和偏離其宗旨。這就是政府行為的正當性問題。所有的政府行為包括執法活動都必須符合法律的宗旨,以保證執法活動的正當性。執法就是要保證法律設定的某一制度的所有目標都能實現。背離這個宗旨和目標,具體的執法活動哪怕是看起來形式上合法的也不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則。

其二,合法行政。行政執法活動除了在宏觀意義上要符合宗旨的要求之外,具體的行政管理的活動也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包括執法者自身要有合法的執法資格,在事實和法律上要有依據以及程序合法等。

其三,合理行政。合理行政在行政管理上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為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社會情況和社會管理很復雜,為了使管理有一定的彈性,必須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但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有一個限制,即不得顯失公平。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自由裁量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行政。針對相同性質、類似情節的違法行為,只能作出大致相同的處理,如果做出截然不同的處理,就是顯失公平

D. 國家機關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國家機關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就是:(1)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是切實推進依法行政的前提;(2)嚴格行政執法,是依法行政的關鍵;(3)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是切實推進依法行政的保障;(4)加強對依法行政的領導。
建設法治政府,基本要求就是行政機關自覺運用體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要求,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要賠償。

E. 法治政府的標准由哪些

建設法治政府,是基於行政權在我國政治架構中的重要地位和行政權易於擴張的特性,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法治政府的內涵決定了法治政府必須是守法政府、民主政府和透明政府。

具體標准要求如下:

一、法治政府是守法政府。

法治,在邏輯起點和制度目的上均在於通過法律制約公權力。因此,法治政府必然是在實體和程序上都嚴格遵守法律的守法政府。

守法政府的內涵包含兩方面:一方面,它必須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核心不在於權力的大小,而在於政府權力是受到法律嚴格限制的,其邊界是確定的、明晰的,政府行使其權力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行使權力的邊界不夠明確和清晰,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事不分,這些都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另一方面,它應當是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強調法律權威至上,政府違反法律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現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在違反法律後不承擔法律責任或者以政治責任、道義責任代替法律責任,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二、法治政府是民主政府。

法治的重要價值在於實現民主、保障公民權利。因此,法治政府必須是民主政府,其權力的行使要充分、真實地代表民意,成為人民意志的執行者。

這一方面要求行政立法和行政決策必須民主。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應採取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或者向社會公布草案等方式,廣泛聽取有關專家、社會公眾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實現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良性互動。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沒有很好地發揚民主,行政行為看似有法可依,其實並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另一方面,行政執法也必須民主。行政機關在作出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不利的行政決定之前,應當告知並給予其陳述和申辯的機會,依法保障其合法權益。

三、法治政府應當是透明政府。

只有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政府權力依法行使,成為法治政府。這就要求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

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事項外,政府作出什麼樣的決策以及如何決策都要向公眾公開,行政執法的依據、程序和結果都要及時公布,以方便公眾監督政府是否依法行使權力。信息公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准確、及時。

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對信息採取「選擇性公開」,對自己有利的就公開,對自己不利的就隱瞞,這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5)什麼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民主政治。

法治與民主具有天然的聯系,法治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制度保證。建設法治政府可以調和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沖突,從體制、機制、程序上規范民主、發展民主、保障民主,實現民主政治。

二、有利於促進法制完備。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必須建立完備的法律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制完備首先是形式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的類別齊全、規范系統、內在統一;其次是實質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需求。

三、有利於嚴格公正司法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司法人員自覺用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維護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樹立司法權威,發揚司法民主,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

法治與文明一脈相通,集中體現了人類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社會秩序中自由、平等的共同要求。法治作為文明的制度形態和秩序形態,不僅是文明豐富內涵的集中體現,也是文明成果的顯著標志。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建設法治政府,就是建設文明社會。

F. 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是現代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包括:自身廉潔,政府官員和工作人員應當秉持清廉之風,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秉公辦事,要求公職人員在處理事務時必須公平公正,不受任何不正當因素的影響。執法嚴明,執法人員需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政府機關在行使權力時必須遵循法律規范,不得濫用職權。服務社會,政府應當積極提供公共服務,滿足民眾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維護和樹立政府公信度,通過公正透明的行政行為,贏得民眾信任。

依法行政不僅要求政府在行使權力時遵守法律,還要求政府在決策過程中遵循法治原則,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這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監督機制,確保權力在法律框架內運行,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政府應當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增強法律知識,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確保每一項政策和措施都符合法律規定。

政府公信力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關鍵,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公正透明的決策過程,政府可以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政府應當積極回應民眾關切,及時解決社會問題,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同時,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接受公眾監督,確保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它不僅要求政府自身廉潔,秉公辦事,依法行政,服務社會,還要求政府不斷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識和能力,確保每一項決策和行動都符合法律規范,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這需要政府不斷加強法治建設,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執法水平,確保公正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熱點內容
公司法人權利 發布:2025-07-08 11:49:56 瀏覽:528
合同蓋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11:44:17 瀏覽:60
司法通破解 發布:2025-07-08 11:32:39 瀏覽:564
司法支持創新 發布:2025-07-08 11:31:53 瀏覽:775
行政法的產生過程 發布:2025-07-08 11:28:57 瀏覽:980
馬哲和法學 發布:2025-07-08 11:28:51 瀏覽:480
婚姻法偏向女方 發布:2025-07-08 11:25:36 瀏覽:877
編造個人履歷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11:21:20 瀏覽:285
法院拍賣不了 發布:2025-07-08 11:13:56 瀏覽:17
北京公安局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7-08 11:13:15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