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蓋章法律責任
『壹』 今天領導口頭上叫我幫他去簽合同,簽的他的名字,然後蓋了公章,這樣我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會的,非本人簽字的合同是否有效,需要區分以下情況確定:1、本人授權他人代為簽訂合同的,他人所簽訂的合同對本人也具有法律效力。2、他人未經授權代為簽訂合同的,本人不承認其代理許可權的,合同權利義務由簽字人承擔,對本人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已經簽訂的合同,如果在合同中簽署名字的人非本人簽署的話,除收養協議、離婚協議、遺贈扶養協議牽涉到人身性質的合同必須由當事人自己辦理,不能由他人代簽以外,合同的效力則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予以判定。如果代簽人獲得了本人的授權委託,並在授權委託范圍內代簽合同,此時的代簽行為有效,合同依法成立並生效。如果代簽人沒有獲得本人的授權委託,私自以他人名義與第三方訂立合同的話合同的效力依法屬於無權代理行為引發的效力待定,合同的生效與否取決於本人的追認行為,本人追認的,合同對本人產生效力,本人沒有追認或者拒絕追認的,合同對本人不產生任何法律效力,這時的合同並沒有效力。合同的代簽需要符合合同法中的規定,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貳』 合同蓋章具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蓋章具備法律效應,前提須滿足若干必要條件。蓋章表達出合同主體對於合同條款的承認及接受責任之態度。蓋有真實印章的主體應有民事行為能力,簽訂的合同內容不得違法法律強行規定或與公共道德相悖,否則即使蓋章亦不會使合同生效。若發生欺詐、脅迫、惡意勾結等情況,導致合同非當事人真實意願的體現,盡管已蓋章,合同仍可能判定為無效。另,若是合同制訂有生效的附加條件(如特殊審批程序或簽名),僅憑蓋章尚不足以使合同有效執行。總的來看,合同蓋章的法律實效需綜合考量多方要素加以評斷。
『叄』 合同章是否有法律效力
合同章又稱為「合同專用章」,乃公司內部專為各類合同、協議簽署而設,其效力等同於公司。如在正式合同簽署中運用此印鑒,且並未觸犯公司內部規定,則該合同蓋章即具備法律效力,由公司承擔相應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肆』 非本公司人員用我公司公章簽合同的話,我用不用負責
需要負責。非本公司人員用你公司公章簽合同,公司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按照規定及其司法實踐,只要打官司,法院就認章,蓋章就應當負責。除非能夠證明公章被盜,這個情況下,公司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公司公章具有法律效應,如果其他公司人員用你所保管的合同專用公章蓋了一些合同,日後可能會損害公司的利益。如果是公司法定代表人,需要公司承擔和履行的義務如果不能落實,應該是第一責任人;如果是公章保管人,除了要負工作失職責任外,還得負公司公章被騙蓋造成經濟損失的賠償責任。公章是指政府、公司等各類組織使用的印章。 中國對公章的管理有健全司法管理體系,任何私刻都是違法犯罪的,對於脫離法定主體行為虛構私自刻制的印章,按偽造行為主體的犯罪論處。由於公安部對辦理刻制印章的手續未作統一規定,所以各地公安機關對刻制印章手續的規定有所不同。根據刻制印章的種類不同,手續也不一樣。刻制黨政、國有或集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內部機構的公章,一律憑本單位的上一級領導部門或批准成立的部門開具的證明文件或信函,到本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辦理審批手續,經公安機關審查後,發給刻制印章通知單或介紹信、證明等,到公安機關指定的刻字廠或刻字店刻制公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