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罪刑法定原則
㈠ 關於罪刑法定原則,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答案】:C
C。民主主義是現代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基礎,指的是法律由人民選舉出來的立法者通過立法程序制定,法律代表民意。習慣雖然代表了部分民意,但罪刑法定要求成文法主義,習慣不符合罪刑法定在法的淵源上的要求,習慣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符合明確性原則,不能夠成為定罪量刑的依據,故A項錯誤。根據《立法法》第8條的規定,犯罪和刑罰只能制定法律;該法第9條規定:本法第8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敗橡蠢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據此,行政機關沒有立法權,自然也不能制定刑法,故B項錯誤。總之,犯罪與刑罰只能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刑法為依據,而不能以此之外的規范作為依據。溯及既往的法律破壞了人們對法律預測的可能性,使得法律喪失察陪了規范行為的功能,所以現代刑法禁止溯及既往。但是對於有利於行為人的新法。基於人權保障的原則也有例外的規定,例如《刑法》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4章第8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可以看出,我國刑法採取了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對有利於行為人的法是可以溯及既往的,故C項正確。按照刑法分則條文對於罪狀的描述方式,罪狀可以分為簡單罪狀、敘明罪狀、引證罪狀和空白罪狀,除敘明罪狀以外,都是不作具體的描述。雖然罪刑法定原則要求立法的明確性,但法律的明確性可以通過立法規定如李與對法律的解釋共同完成。只要簡潔的立法不妨礙合理的解釋,而合理的解釋又可以完成罪狀明晰的任務,就認為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刑法中有許多條件都規定得非常簡單,例如,《刑法》第232條關於故意殺人罪的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該規定並沒有解釋什麼是「故意殺人」,因為這是不言自明的。此外,刑法中有諸多的規范的構成要件要素,這些要素需要經過法官的價值判斷,但也不認為是違反了明確性原則,即只要能夠通過解釋得出明確結論的,均不認為違反了明確性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是由刑法立法與刑法解釋來共同實現的。故D項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