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普遍管轄原則
A. 屬地原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普遍原則分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1、屬地原則:以當事人的住所地、居所地或事物的存在地等作為管轄權的連接因素而形成的原則。2、屬人原則:以當事人的國籍作為管轄的連接因素而行使管轄權的原則。3、保護原則:外國人在國外實施的危害中國國家和公民利益的犯罪適用保察罩護管轄權。4、普遍原則:外國人在國外實施的危害和國共同利益的國際犯罪(如販毒、洗錢)適用普遍管轄權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猜岩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敗兆鬧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B. 刑事管轄原則刑法的普遍管轄
在刑法領域,普遍管轄權是一個核心概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條的規定,我國對於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有義務行使刑事管轄權。這一規定強調了我國在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的法律責任,意味著不論罪犯國籍或罪行地點,只要罪行涉及我國承擔條約義務范圍內的國際罪行,我國都應行使管轄權並依照我國刑法懲處。
普遍管轄權的行使需要基於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內容。一旦我國參與了規定國際犯罪及其處罰的公約,即承擔了對犯有條約所規定罪行的罪犯行使刑事管轄權的義務。但值得注意的是,普遍管轄權的行使在實踐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具體而言,只有當犯有國際條約規定罪行的罪犯出現在我國境內,且不被引渡給有關國家時,我國才有權對該罪犯實施管轄,並依照我國刑法對其進行懲罰。
總之,普遍管轄權為我國在處理國際罪行提供了法律基礎。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條約和公約,我國承擔了相應的責任,並確保在適用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管轄權。然而,實踐中,普遍管轄權的行使需遵循特定條件,確保在維護國際法和司法正義的同時,實現法律的有效實施。
(2)刑法普遍管轄原則擴展閱讀
刑事管轄原則含義:刑法的空間效力,是指刑法對地和對人的效力,也就是解決一個國家的刑事管轄權的問題。這里的刑事管轄權,是指一個國家根據主權原則所享有的、對在其主權范圍內所發生的一切犯罪進行起訴、審判和處罰的權力。刑事管轄權的行使,事關國家主權,各國刑法對此都有明文規定。
C. 案件管轄權怎麼確定
案件管轄權的確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屬地管轄原則:
- 主要內容:犯罪行為或結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發生的,適用我國刑法。
-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條明確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屬人管轄原則:
- 說明:雖然未直接提及於問題描述中,但屬人管轄原則也是我國刑事案件管轄的一個重要輔助原則。它指我國公民在我國領域外犯罪的,原則上適用我國刑法,但按我國刑法規定的最高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保護管轄原則:
- 說明:同樣未直接提及於問題描述,但保護管轄原則也是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它指針對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公民犯罪的情況,若該罪行最低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雙重犯罪,則可適用我國刑法。
普遍管轄原則:
- 說明:這也是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原則,但主要適用於特定的國際罪行,如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等。這些罪行被視為危害全人類的利益,因此無論犯罪人的國籍或犯罪地點,任何國家都有權進行管轄。
特殊規定:
- 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其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不適用我國的一般刑事管轄原則。
綜上所述,案件管轄權的確定主要依據屬地管轄原則,同時輔以屬人、保護和普遍管轄原則,並根據具體情況和法律規定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