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實施城鄉規劃條例

實施城鄉規劃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13 19:07:43

⑴ 什麼時候頒布的《城鄉規劃法》

2008年1月1日。

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共7章70條,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同時廢止。

(1)實施城鄉規劃條例擴展閱讀:

《城鄉規劃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法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

⑵ 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的第三章 城鄉規劃的實施

第二十四條 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實施中,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就區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保護、相鄰地區重大建設等方面的規劃管理,主動進行協商,必要時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組織協調。
第二十五條 城市、縣、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制定近期建設規劃,並根據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城鄉建設年度計劃。近期建設規劃應當經城市、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並報總體規劃審批機關備案。近期建設規劃的規劃期限為五年。
第二十六條 工程建設用地應當在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安排。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在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作出規劃許可。
第二十七條 城鄉規劃中交通、水利、電力、燃氣、通信、給排水、環境衛生、綠化、消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人民防空、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專項規劃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各類專項規劃之間應當銜接。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落實各類專項規劃的有關內容。
對交通、水利、電力、燃氣、通信、給排水、環境衛生、綠化、消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人民防空、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依據城鄉規劃中的有關專項規劃實施。
第二十八條 規劃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規劃許可機關在作出規劃許可決定前,應當將許可內容、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享有的權利等事項在政府門戶網站和建設項目現場等場所進行公告,公告期限不少於十日。
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對許可事項提出異議的,規劃許可機關應當研究處理,並及時回復處理結果。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聽證要求的,規劃許可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規劃許可機關應當自作出規劃許可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將許可內容在政府門戶網站和建設項目現場等場所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九條 開發利用地上、地下空間,應當符合有關城鄉規劃,依法辦理規劃許可手續。
與地表建設工程一並開發利用地上、地下空間的,應當與地表建設工程一並辦理規劃許可手續;獨立開發利用地上、地下空間的,單獨辦理規劃許可手續。 第三十條 按照國家規定需要批准、核準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在報送批准、核准前,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其他建設項目不需要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包含建設單位、項目性質、建設規模、選址意向等內容的選址申請書;
(二)建設項目需要批准、核準的證明文件;
(三)標明擬選址位置的地形圖;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對城鄉空間布局有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還應當提交選址論證報告。
第三十一條 選址意見書由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
跨縣級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由項目所在地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
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批准、核準的建設項目,以及省有關部門批准、核準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重大建設項目和可能嚴重影響環境、安全的重大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由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選址意見書前,應當徵求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意見。重大建設項目的范圍由省人民政府確定。
國家和省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區域內建設項目以及其他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的核發許可權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持建設項目批准、核准、備案文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在城市、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持村民委員會簽署的書面同意意見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按規定需要批准、核准、備案的,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時,還應當提交建設項目批准、核准、備案文件。
前兩款規定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在選址意見書中明確規劃條件;依法不需要核發選址意見書的建設項目的規劃條件和選址意見書未明確的規劃條件,應當在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中明確。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方可申請用地。
第三十三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其建設用地規劃條件的提出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辦理,依照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建設用地的規劃條件根據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建設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一般包括:建設用地的位置和面積、使用性質、建築密度、綠地率、容積率,允許建設的范圍、建築高度、建築風貌,配套建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要求等。需要建設單位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應當在規劃條件中予以明確。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規劃條件進行建設;確需變更規劃條件的,應當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一)不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的;
(二)不符合鄉規劃、村莊規劃或者專項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的;
(三)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住宅、商業、辦公類建設項目,改變規劃條件確定的用地性質,提高規劃條件確定的容積率、建築高度或者建築密度,降低規劃條件確定的綠地率,或者減少規劃條件確定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的。
第三十五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因建設項目施工或者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取得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方可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辦理臨時用地審批手續。
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應當明確臨時用地用途、期限以及允許建設的范圍、建築高度、建築用途等臨時建設要求。
臨時用地期限不得超過兩年。臨時用地期限屆滿而建設項目尚未竣工或者地質勘查尚未完成確需延期使用臨時用地的,可以在期限屆滿前三十日內向原審批機關申請延期。
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確定的臨時用地用途和建築用途不得改變。 第三十六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以及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依照本條例規定申請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建設項目除外。
前款所稱的其他工程建設,包括廣場、停車場、綠化工程、城市雕塑、大中型戶外廣告固定設施、重要街道兩側建築物外立面裝修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工程建設。
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應當提交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和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房屋建築工程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是指建築施工圖)等材料。需要建設單位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建設項目,還應當提交修建性詳細規劃。對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規劃條件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民用建築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應當依照《民用建築節能條例》的規定徵求同級建設主管部門的意見。對不符合民用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的,不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將經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使用集體所有土地進行鄉鎮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持村民委員會簽署的書面同意意見、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依據鄉、村莊規劃核定建設用地位置、允許建設的范圍、基礎標高、建築高度等規劃要求。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據規劃要求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符合鄉、村莊規劃和規劃要求的,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八條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使用集體所有土地進行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農村村民應當持村民委員會簽署的書面同意意見、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住宅設計圖件向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鄉(鎮)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農村村民也可以持前款規定的材料直接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依據鄉、村莊規劃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並在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中明確建設用地位置、允許建設的范圍、基礎標高、建築高度等規劃要求。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委託鄉(鎮)人民政府核發本條規定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九條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使用國有土地進行工程建設的,應當按照城市、鎮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工程建設規劃許可的程序,依據鄉、村莊規劃或者專項規劃辦理規劃許可手續。
第四十條 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應當符合規劃條件、規劃要求、相關技術標准和規范。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中文字標明的技術經濟指標應當與圖紙所示相一致。
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應當載明分類建築用途;其中,用於銷售的住宅、商業、辦公類建設項目應當明確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管理用房的位置、面積。
第四十一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許可內容進行建設。確需變更許可內容的,應當經原審批機關批准。變更許可內容違反規劃條件的,不得批准。
第四十二條 建設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測繪資質的單位進行坐標放線和竣工測繪。地下管線工程的竣工測繪應當在覆土前進行。重要的管線工程應當跟蹤測繪。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建設工程驗線管理。
第四十三條 測繪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測繪技術標准和規范,進行建設工程坐標放線、竣工測繪以及房屋建築面積測量,並對測繪圖件、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第四十四條 建設工程竣工後,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通過圖件核驗、現場勘查等方式進行核實。符合規劃許可內容的,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出具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確認書;不符合規劃許可內容不予出具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確認書的,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理由。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委託鄉(鎮)人民政府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可以委託鄉(鎮)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規定辦理核實手續。
依照本條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申請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時,應當提交建設工程竣工測繪報告等材料。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確認書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組織竣工驗收。
第四十五條 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確認書應當載明分類建築用途及相應建築面積;其中,用於銷售的住宅、商業、辦公類建設項目應當明確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管理用房的位置、面積。
房屋登記機構應當按照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確認書載明的相關內容予以登記。
建設工程規劃核實確認書的具體格式由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六條 規劃許可確定應當予以拆除的建築物、構築物和相關臨時設施,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申請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前自行拆除。
第四十七條 房屋使用人應當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確定的用途使用房屋。確需臨時改變房屋用途的,應當經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城市、縣人民政府的規定交納土地收益金。
申請臨時改變房屋用途的,應當徵求相關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其中,將住宅改為經營性用房的,應當徵得相關利害關系人同意。
臨時改變房屋用途影響近期建設規劃或者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按照臨時改變後的用途使用房屋的,應當依法辦理房屋結構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相關審批、備案手續。
臨時改變房屋用途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期限屆滿確需延續的,可以在期限屆滿前六十日內向原審批機關申請辦理延續手續,每次延續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永久改變房屋用途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執行。
第四十八條 土地使用權人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臨時建設的,應當取得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的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但建設項目用地范圍內因施工需要進行的臨時建設和依照本條例規定已取得臨時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臨時建設除外。臨時建設影響近期建設規劃或者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有效期不得超過兩年。有效期屆滿確需延續的,可以在有效期屆滿前三十日內向原核發機關申請辦理延續手續,每次延續期限不得超過一年。臨時建築應當在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有效期屆滿前自行拆除。
臨時建築不得改變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確定的用途。
第四十九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取得選址意見書後一年內未取得建設項目批准、核准文件,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一年內未取得用地批准文件,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後一年內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可以在期限屆滿前三十日內向原核發機關申請辦理延續手續;申請延續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每次延續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逾期未申請延續或者延續申請未獲批準的,相應的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失效。
建設項目批准、核准文件被依法撤銷、撤回、吊銷,或者土地使用權被依法收回的,規劃許可機關核發的相應規劃許可證失效。
規劃許可證失效的,規劃許可機關應當注銷相應的規劃許可證。

⑶ 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統籌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領導全市的城鄉規劃工作。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縣級市人民政府及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鎮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土地、建設、城管執法、環境保護、海洋、人民防空、文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 市、縣級市人民政府設立城鄉規劃委員會。城鄉規劃委員會負責審議城鄉規劃制定、實施和修改中的重要事項,為本級人民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市人民政府設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負責審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的重要事項,為市人民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城鄉規劃委員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職能和工作制度,由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五條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
第六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完善城鄉規劃公眾參與制度,公開城鄉規劃信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規劃信息和依法監督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

⑷ 《城市規劃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你可以去溫州市規劃局的官網上查下,有相關信息的,而且是最權威的。至於專你說的兩個個國家法規,《中屬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是1989年,不過從2008年開始已經實施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⑸ 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的第三章 城鄉規劃的實施

第十九條 在城鄉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應當遵循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符合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第二十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建設主管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年度供地計劃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近期建設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近期建設規劃應當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內容,明確近期建設的規模、時序以及空間布局和發展方向。城市土地供應和建設投資計劃應當與近期建設規劃相協調。
第二十一條 市、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組織編制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
第二十二條 城市新區、居住區和特定經濟區域建設,應當配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建設施應當統一規劃、系統建設,並按照規劃要求和建設計劃交付使用。
鎮的建設應當結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周邊農村的實際需要,合理布局、統籌安排,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村莊建設應當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願,優先安排生產、生活必需的道路、供電、供水、排水、垃圾處理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設施的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第二十三條 依法實施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等規劃許可制度。
規劃許可的申請條件、審批程序、決定方式以及期限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無法定依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將其規劃許可權授權、委託或者以其他方式轉交其他組織行使。
第二十四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規劃許可,應當提供真實、合法的材料,並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審查可以採取書面審查、現場勘察和召開聽證會等方式進行。
第二十五條 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報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准前,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自選址意見書核發之日起一年內,建設項目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且選址意見書未被批准延期的,選址意見書失效。
第二十六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前,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出讓地塊的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未確定規劃條件的地塊,不得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
規劃條件應當明確出讓地塊的面積、土地使用性質、容積率、建築密度、建築高度、停車泊位、主要出入口、綠地率、建築界線以及必須配置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要求。
土地主管部門與建設單位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時,不得改變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的規劃條件。
自規劃條件意見書發出之日起一年內,未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規劃條件意見書失效。
第二十七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或者其他使用土地的證明文件前,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中,不得改變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組成部分的規劃條件。
自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核發之日起一年內,建設項目未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或者其他使用土地的證明文件且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未被批准延期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失效。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下列工程建設,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一)建築物、構築物、道路、橋梁、管線和地下工程;
(二)城市雕塑、戶外環境設施等工程;
(三)建築物、構築物外立面工程;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工程。
第二十九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報送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並同時提交下列各項的設計文件:
(一)建築物、構築物的外裝修;
(二)大型公共建築和高層建築的戶外廣告設施;
(三)室外工程、環境景觀、夜景觀照明等。
與道路、橋梁以及地下空間同步建設的管線工程,其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應當與道路、橋梁以及地下空間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同步報審。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建設工程設計方案之日起二十日內提出審查意見。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編制建設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
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持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施工圖設計文件等有關材料,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自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之日起一年內,建設項目未申請辦理開工驗線且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未被批准延期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失效。
第三十一條 村莊規劃區內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未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土地主管部門不得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在村莊規劃區內進行鄉鎮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的,應當向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村莊規劃,對建設工程的性質、規模提出審查意見,報縣級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村民新建、改建住宅的,應當向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由村民委員會組織進行公示,並將公示意見與建房申請一並報鎮人民政府審查。鎮人民政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內進行審查,符合建房條件的,報縣級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村民住宅進行恢復性建設的,按照前列規定公示、審查後,由鎮人民政府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自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核發之日起二年內,建設項目未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手續且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未被批准延期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失效。
第三十二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等規劃許可有效期的,應當在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原發證機關提出申請。符合條件的,可以批准延期一次,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半年。
第三十三條 城市、鎮規劃區內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驗線;村莊規劃區內的建設工程,應當向鎮人民政府申請驗線。
未經驗線或者驗線不合格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開工建設。
第三十四條 嚴格控制臨時建設。因工程建設、公共服務確需進行臨時建設的,應當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臨時建設影響近期建設規劃或者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以及影響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和公共交通的,不得批准。
臨時建築的使用期限不得超過二年,歷史城區和風景名勝區保護范圍內臨時建築的使用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臨時建築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可以申請延長使用期限一次。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第三十五條 臨時建築應當按照批準的方案建設,按照批準的功能使用,不得轉讓或者租賃。未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改變臨時建築的使用功能。
臨時建築使用期滿,使用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自行拆除。拒不拆除的,按照違法建築依法予以拆除。
在批准使用期間的臨時建築,因城鄉規劃建設需要拆除的,應當及時拆除。對當事人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三十六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中心城區、大型交通樞紐、城市主幹道、高速公路和鐵路沿線的戶外廣告設施專項規劃。
戶外廣告的設置應當符合戶外廣告設施專項規劃的要求。
使用公共資源的戶外廣告的設置權應當依法通過招標、拍賣等方式取得,專門用於公益用途的除外。
第三十七條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應當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充分考慮防災減災、人民防空工程和通信等需要,並與地面設施有機結合,提高空間資源利用的綜合效益。
附著地面建築進行地下工程建設,應當隨地面建築一並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有關規劃許可。
獨立開發的用於商業、交通、停車、倉儲、能源、人民防空等的地下建設工程,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八條 城市、鎮規劃區內的建築間距,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日照、消防、防空、抗震、防災、衛生等標准和要求,結合具體條件確定。
建築日照間距的具體計算和管理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需要進行日照分析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委託具有相應專業資質的測繪單位進行。
第三十九條 建設項目可能影響相鄰居住環境、公共利益或者與較大范圍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在作出規劃許可決定前,將建設項目的規劃選址、設計方案等內容,在規劃展示固定場所和政府網站進行公示,並提前二日在建設項目所在地及其周邊對公示的場所和時間進行公告。
公示期限不得少於七日。公示時間不計入許可期限。
第四十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顯著位置設置建設工程規劃公示牌,公開該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內容和相關規劃確定的相鄰地塊的用地性質、建設布局等。
第四十一條 建設單位委託進行建設項目的設計,應當向設計單位如實提供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的規劃條件以及相關規劃要求。設計單位應當按照規劃條件以及相關規劃要求進行設計,並遵守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規定。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建設,並遵守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規定。
第四十二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嚴格按照規劃許可進行建設。確需變更規劃許可內容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審批程序提出變更申請。變更內容不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或者村莊規劃的,原許可機關不得批准。
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變更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組成部分的規劃條件。因修改城鄉規劃或者公共利益需要變更的,土地主管部門應當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按照程序重新組織供地。
第四十三條 在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發放後,因依法修改城鄉規劃給被許可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經依法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確需修改的,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因規劃修改給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四十四條 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前,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規劃驗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工程進行審查,對符合規劃條件和規劃許可內容的,核發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合格證。
管線、地下工程復土前,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委託具有相應專業資質的測繪單位進行竣工測量。
對未取得建設工程竣工規劃驗收合格證的建築物,建設主管部門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房屋登記機構不得辦理房屋權屬登記。
第四十五條 建築物應當嚴格按照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性質或者用途使用。確需改變建築物使用性質的,應當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的強制性要求,並依法徵得利害關系人的同意後,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
居住建築與商業建築混合建設的,商業建築的使用不得違反環境保護、消防等規定,不得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
第四十六條 經依法批准建設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需要拆除的,應當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對符合城鄉規劃和工程建設標准,在合理使用壽命內的建築物,除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外,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決定或者批准拆除。

⑹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哪些原則規定

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規劃區范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以及對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的具體安排。 發展循環經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方針。在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過程中,應當保障生產安全,保證產品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並防止產生再次污染。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2)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

⑺ 《城鄉規劃法》規定了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

A,B,C,D
答案解析:
《城鄉規劃法》第四條規定,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1)
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原則。(2)
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3)
環保節能,保護耕地的原則。(4)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城鄉特色風貌的原則。(5)
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的原則。

⑻ 成都市城鄉規劃條例的第三章 城鄉規劃的實施

第二十二條 在城鄉規劃區內進行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的,應當遵循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符合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第二十三條 本市對城鄉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實行規劃許可制度。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上進行各項建設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規劃許可,並按照規劃許可的內容進行建設。
在依法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等范圍內進行各項建設的,在申請規劃許可前,應當先經其管理機構審核。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工程是否符合規劃條件予以核實,對符合要求的,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違反城鄉規劃作出規劃許可。
第二十四條 按照國家規定需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準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在報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准前,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需要報上級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按規定報審後方可核發選址意見書。
本條第一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不需要申請選址意見書。
第二十五條 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在取得選址意見書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劃撥地塊的規劃條件,並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六條 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用地性質等要求,提出出讓地塊的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建設單位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應當及時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七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已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進行改建、擴建或者重建的,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或者變更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用地性質等要求,提出可用於建設的地塊的規劃條件。
原國有土地使用權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同時核發規劃條件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原國有土地使用權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先提供規劃條件,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者重新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 城市、鎮規劃區內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用地性質等要求,提出地塊的規劃條件。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城市、鎮規劃區內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建設的,按照規定取得規劃條件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九條 以出讓方式提供公共開敞空間的地下空間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在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利用地下空間的規劃條件,作為該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建設單位在簽訂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合同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依法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手續時,應當提交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一條 城市、鎮規劃區內建設用地以及鄉、村規劃區內國有建設用地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批准文件或者土地使用權證書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其中,屬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情形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交重新取得的變更後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等材料。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規劃條件對建設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審查,符合要求的,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二條 在公共開敞空間內進行功能配套性建(構)築物新建、改建、擴建的,以及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取得公共開敞空間的地下空間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符合規劃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採取上跨等方式利用公共開敞空間的建設項目,符合規劃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未予明確,確需採取上跨等方式利用公共開敞空間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論證,論證同意並辦理相關手續後,向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三條 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取得選址意見書1年內,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並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在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年內,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並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前款規定期限屆滿需要延續的,應當在期限屆滿30日前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未在規定期限內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選址意見書自行失效;未在規定期限內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
第三十四條 符合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的,建設單位應當在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年內,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並取得施工許可證。未在規定期限內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
第三十五條 鄉、村規劃區內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鄉村規劃,提出地塊的規劃條件。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批准文件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符合要求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應當符合城鄉規劃。
第三十六條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規劃條件進行建設。確需變更的,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變更內容不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或者鄉村規劃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依法變更後的規劃條件通報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並予以公示。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將依法變更後的規劃條件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
因公共利益需要修改城鄉規劃,確需變更規劃條件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法變更規劃條件。因依法變更規劃條件給被許可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三十八條 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平面圖經依法許可後不得隨意修改。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要求修改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予以公告,徵求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對有重大分歧意見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論證會、聽證會等方式,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經審查符合要求且確需修改的,可以變更規劃許可。
因變更規劃許可給相關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申請人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三十九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依法取得的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受法律保護。
規劃許可依據的批准文件被撤銷、撤回、吊銷或者收回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注銷相應的規劃許可。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作出的規劃許可。因變更或者撤回規劃許可給被許可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四十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規劃許可,應當如實提交有關材料、反映真實情況,對其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合法性負責,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 城鄉規劃的實施應當加強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和優秀近現代建築的保護。
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和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保護規劃進行審查。經組織專家論證並公告後,方可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公告的時間不得少於20日。
對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及其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各項建設,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保護規劃提出規劃條件前,應當徵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因公益事業、基礎設施配套等需要進行臨時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涉及臨時用地的,應當提交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臨時用地批准文件。影響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臨時建設的使用期限,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四十三條 臨時建設應當依照規劃許可建設和使用,不得轉讓或者改變使用性質。
臨時建設應當在許可的使用期滿後自行拆除。在使用期限內,因城鄉建設需要拆除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規定期限內無條件自行拆除。
第四十四條 建設工程竣工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規劃條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對建設工程予以核實。符合規劃要求的,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組織竣工驗收,有關部門不得予以竣工驗收備案和房屋所有權登記。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辦理規劃核實手續前,應當將建設工程的規劃實施情況予以公示。公示的時間不得少於7日。
第四十五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後6個月內,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有關竣工驗收資料。
第四十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道路、橋梁、隧道、地鐵等市政工程,相關市政管線敷設應當同步規劃、同步審批、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同類管線應當同槽同井。
第四十七條 中心城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架空的高壓電力、路燈照明、通訊、廣播電視等管線應當逐步改造為地下敷設。
第四十八條 以拍賣、招標等方式依法處置不動產的,負責處置的機構應當事先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實標的物所附著地塊的相關規劃要求。

⑼ 2010年 《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全文

年 《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

(2009年9月25日重慶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科學制定城鄉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城鄉規劃分為城鄉總體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時,應當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規劃區。

第四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合理布局區域的人口、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有效保護耕地、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注重保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風貌,著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並符合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的需要。

第五條 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及鄉規劃、村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第六條 城鄉規劃工作實行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分級管理體制。

本市設立市規劃委員會。市規劃委員會對重要的城鄉規劃和有關專項、專業規劃方案及涉及城鄉規劃的重大事項進行論證、協調、審議。市規劃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承擔。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並在主城區和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特定區域設立派出機構;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鎮、鄉人民政府按照本條例和市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將其行政處罰權委託有關執法機構行使。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城鄉規劃的相關工作。

第七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實行分級編制和分級審批制度;城鄉規劃的實施實行分級負責制度;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等規劃許可制度和建設工程選址、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放線驗線、基礎竣工核實、工程竣工核實等規劃工作制度。

第八條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配備與城鄉規劃行政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員。

第九條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遵守經依法批准並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第十條 城鄉規劃經依法批准後,應及時向社會公布。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和查處違反城鄉規劃的建設行為的結果應及時向社會公開。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公開的內容除外。

第十一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應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制度,聽取公眾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應及時受理並查處。

第十二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開展規劃研究,鼓勵採用先進技術,加強地理信息和各類城鄉規劃資料庫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城鄉規劃檔案管理,提高城鄉規劃實施及監督管理的效能。

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與修改

第十三條 本市的城鄉總體規劃分為市城鄉總體規劃和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

市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市域范圍,以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為制定依據;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該區縣(自治縣)域范圍,以市城鄉總體規劃為制定依據。

城鄉總體規劃包括:城鎮、鄉村建設用地和人口規模;城鄉規劃建設用地、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及各類專項規劃等。

第十四條 主城區、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應制定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區外的鎮,應制定鎮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區內的鎮是否制定鎮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確定。

第十五條 市城鄉總體規劃、主城區的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國務院審批。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城鄉總體規劃及其所在地的城市總體規劃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鎮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主城區的鎮總體規劃,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鎮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報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

市人民政府和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城鄉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鎮總體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鎮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組織編制機關上報審批總體規劃時,應當將審議意見和根據審議意見修改規劃的情況一並報送。

第十六條 城鄉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二十年,還應對更長遠的發展作出預測性安排。

第十七條 城鄉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中涉及禁止和限制建設的地域范圍,規劃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等強制性內容不得擅自修改。確需修改的,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其他一般技術性內容修改完善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八條 規劃區內的城鎮建設用地應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不得違反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應包括地下空間的規劃內容。

主城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批,批准後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批准後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市人民政府備案。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經依法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確定的土地用途、容積率、公共綠地面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規定等強制性內容。因總體規劃發生變更,導致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依據發生改變的,以及因公共利益需要等原因規劃審批機關認為確需修改的,應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其他一般技術性內容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應對修改的必要性進行論證,徵求規劃地段內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並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規劃,並按原審批程序報批。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修改總體規劃。

第二十條 城鎮建設用地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不得違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主城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由有關建設單位或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市人民政府審定。

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由有關建設單位或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定。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由有關建設單位或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定。

修改修建性詳細規劃,按原程序和本條例第五十七條的規定進行。

第二十一條 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需要制定鄉規劃、村規劃的區域。其中,主城區內的,由市人民政府決定。

鄉規劃應當依據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編制,村規劃應當依據鎮總體規劃或鄉規劃編制。

制定鄉規劃、村規劃應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願,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符合公路、河道、電力、電信、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文物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主城區的村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由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市人民政府可以授權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批。

其他區縣(自治縣)的鄉規劃由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村規劃由鎮(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審批。

鄉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鄉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審議意見交由鄉人民政府研究處理。村規劃在上報審批前,應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

修改鄉規劃和村規劃,按原程序進行。

第二十三條 編制和修改城鄉規劃,應加強空間發展戰略、城市設計、城鄉風貌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增強城鄉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第二十四條 編制和修改城鄉規劃,應當具備國家規定的人口、土地、經濟、測繪、勘察、氣象、地震、地質、水文、交通、環境、文物、安全等基礎資料。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有關單位應根據編制城鄉規劃的需要,及時提供有關基礎資料。

第二十五條 編制和修改城鄉規劃,在報送審批前,組織編制機關應依法將城鄉規劃草案予以公告,並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其他方式徵求專家和公眾意見。公告的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組織編制機關應充分考慮專家和公眾的意見,並在報送審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見採納情況及理由。

第二十六條 市和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城鄉規劃過程中和批准城鄉規劃前,應要求本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和有關部門審查。

第二十七條 城鄉規劃的具體編制工作應由有相應資質等級的編制單位承擔。

編制城鄉規劃必須遵守國家標准和規范的強制性規定。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城鄉規劃編制單位的資質管理,對承接本市城鄉規劃編制工作的規劃編制單位進行指導和監督。

熱點內容
凌河法院刑事 發布:2025-07-04 03:00:58 瀏覽:151
大陸人在香港打架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4 02:37:27 瀏覽:559
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 發布:2025-07-04 02:24:37 瀏覽:120
崑山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04 02:19:46 瀏覽:665
姓名權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04 02:08:24 瀏覽:503
銷售類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1:58:22 瀏覽:114
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議活動 發布:2025-07-04 01:53:12 瀏覽:463
原材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1:52:24 瀏覽:731
關於法律知識競賽的觀後感 發布:2025-07-04 01:42:09 瀏覽:36
禁止吃早餐的班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1:41:05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