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最新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

最新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13 19:10:23

㈠ 集體土地徵收怎麼補償,程序,新政策,補償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專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屬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數量計算。每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的,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征地農戶的原則,支付給被征地農戶的土地補償費分配比例一般不得低於80℅。特殊情況,要充分尊重被征地農戶的意願,按照民主決策的程序,科學合理的確定分配比例。農業、民政等部門要研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土

㈡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第四十七條 :

徵用土地的,按照被徵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用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徵用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

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2)最新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

㈢ 關於集體土地被國家徵收補償辦法

房主可選兩種補償方式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明確規定,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1. 條例規定,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因徵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向被徵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2. 中國法學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指出,從實踐來看,因徵收與拆遷所引發的各種矛盾,很多體現在徵收補償的標准和補償的公平性方面。條例針對實踐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集中就補償制度作了重大完善。

徵收確定後違建不補償

  1. 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房屋徵收前「突擊」改擴建,以期獲得更多補償的現象,新條例明確,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不得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實施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和改變房屋用途等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違反規定實施的,不予補償。

  2. 有關專家認為,在公告徵收范圍之後新建、擴建、改建房屋,如果給予補償,於法於理不合,對納稅人和其他守法的被徵收者不公平。但有些由於歷史原因形成房屋手續不全的,應當先由有關部門進行認定、處理。

  3. 對此,新條例專門作出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築和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

暴力迫使搬遷可追刑責

  1. 根據條例,暴力迫使被徵收人搬遷可追究刑責。

  2. 國務院法制辦介紹,從近幾年的實踐看,由於拆遷進度與建設單位的經濟利益直接相關,容易造成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矛盾激化。鑒於此,條例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

  3. 條例規定,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4. 此外,條例還規定,採取暴力、威脅等方法阻礙進行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拓展:

  • 農村集體土地徵收補償辦法,目前還沒有出台,現在補償主要依據《土地法》第47條的規定及地方政府的規定。

  • 法律鏈接:《土地法》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

  • 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㈣ 農村集體土地被徵收的補償款是按之前還是2021年的新規定

如果大家想要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對於有關政府頒布的相關政策或者是規定肯定是需要了解清楚的,這樣的話大家就能夠更好地維護自身的權益了。農村集體土地被徵收的補償款是按之前的規定還是2021年的新規定呢?

三、結語

所以大家可以在網路上查詢具體的規定,然後按照具體的規定來進行賠償,如果大家覺得這個賠償不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那麼大家就可以起訴。

㈤ 最新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的補償辦法和標準是怎麼規定的

國務院通過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1.至於賠償金額,各個城市、地段不一樣,但是國家走的套路基本上是一樣的。
沒有全省或者全國統一的補充標准。建議你到當地政府網站或者法制辦查詢當地的拆遷補償基準價格
http://news.qq.com/a/20110119/001335.htm?qq=0&ADUIN=280102190&ADSESSION=1295318295&ADTAG=CLIENT.QQ.3187_.0
2.最好在未拆遷前協商好,安置房要房產證,近期安置房房產證可以補辦的,至於很久前的安置房就不是很清楚了

㈥ 集體土地徵用補償標准

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標准有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等。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㈦ 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補償標准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 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㈧ 集體土地徵收怎麼補償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後,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征地的補償費用主要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對於這幾項費用的給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是這樣規定的: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地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 關於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具體使用分配辦法土地管理法沒有明確說明,但是《物權法》第59條有明確規定:應當以法定程序經本集體成員決定。

(8)最新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條例擴展閱讀: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政府備案。

㈨ 最新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的補償辦法和標準是怎麼規定的

集體土地首先要徵收為國有然後才可以拆遷。集體土地房屋拆遷應當參照最新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執行。宿遷規定:行政區劃屬宿城區的執行三類地區征地補償標准,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和行政區劃屬宿豫區的執行四類地區征地補償標准,分別為每畝補償18000元和16000元;青苗補償費一般按一季的農作物的產值計算,能如期收獲的不予補償。具體補償標准為三類地區按每畝900元標准執行,四類地區按每畝800元標准執行。

熱點內容
凌河法院刑事 發布:2025-07-04 03:00:58 瀏覽:151
大陸人在香港打架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4 02:37:27 瀏覽:559
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 發布:2025-07-04 02:24:37 瀏覽:120
崑山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04 02:19:46 瀏覽:665
姓名權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04 02:08:24 瀏覽:503
銷售類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1:58:22 瀏覽:114
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議活動 發布:2025-07-04 01:53:12 瀏覽:463
原材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1:52:24 瀏覽:731
關於法律知識競賽的觀後感 發布:2025-07-04 01:42:09 瀏覽:36
禁止吃早餐的班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1:41:05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