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法規
⑴ 法律的效力可以分為哪四種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基本概述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詳細解讀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各國普遍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⑵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不同類型的法律,分別是什麼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不同類型的法,分別是(奴隸製法)、(封建製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
⑶ 中國共產黨兩准則四條例
兩准則:《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
四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
(3)四種法規擴展閱讀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是為了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由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制定的一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准則。2016年10月27日,《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由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自2016年11月2日全文發布實行。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在2015年10月由中共中央印發。由黨中央根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在2010年《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基礎上修訂而成。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黨內法規。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形勢發展,該條例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為此,黨中央決定予以修訂,並於2015年10月正式印發。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為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解決沒有人負責的問題而制定的面向各級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幹部,追責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力、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害、「四風」和腐敗問題多發頻發、選人用人失察、任用幹部連續出現問題、巡視整改不落實等問題的條例,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一部十分重要的黨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10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是為了規范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強化黨內監督而制定的法規,2015年8月3日《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由中央紀委會同中央組織部發布,自2015年8月3日起實施。2017年7月1日,中共中央決定修改《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自2017年7月10日起施行
⑷ 法律效力分為哪四種
1、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2、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3、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4、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時間和行為有無溯及力。A\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B\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C\溯及力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各國普遍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⑸ 檔案法規的四種類型是什麼
它可以劃分為:檔案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四種類型。
⑹ 四大政策法規是指什麼
最基本的有五部「法律」,「真身像」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被確定下來,它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著作權法 》}」。其中,「憲法」里寫明了五項基本原則:「公平原則、原屬地原則、親緣原則、生產生活范圍原則、生產資料原則」。其中「民族區域自治」出自「憲法」中的「公平原則、原屬地原則、生產生活范圍原則」,社會主義社會是法制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⑺ 常見的規章制度主要有哪四種
行政法規、章程、公約和制度。
根據內容與作用的不同,規章制度可以分為行政法規、章程、公約和制度。行政法規主要包括條例、規定、細則和辦法,制度類的主要包括制度、規則、守則和須知,章程和公約自成派。不同的類別反映的需要也不盡相同,使用的范圍也不同,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7)四種法規擴展閱讀:
規章制度的特點:
1、約束性
規章制度經公布實施之後,有關人員就要遵照其內容,嚴格執行,因此規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性。
2、層次性
規章制度在撰寫的時候就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在發文機關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相應層次的規章制度,這就決定了各類規章制度在內容、有效范圍以及約束力方面都有明顯的層次性。
3、周密性
規章制度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穩定與和諧而制定,為了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規章制度在撰寫時就要做到細致而周全,既不能有遺漏也不能有疏忽,在表達上更是不能含糊不清,出現歧義。
4、條款性
規章制度的表現形式來看,它都是以羅列條款為主的,這就要求規章制度在條款的安排上要有層次性,層次的設置要依據文種的內容來定,層次可多可少。國家標准公文格式要求不超過四級,即章節、條、款;最少只要條(項)這一級即可。
5、程序性
規章制度是經過法定程序討論之後按照一定的程序發布實施的公文,因此具有程序性。
⑻ 我國規定了哪4種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我國的法律制裁可分為以下四種:
1、違憲制裁: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制裁。
2、行政制裁:行政制裁是國家行政機關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違反行政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政制度,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形式;行政處罰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行政制裁。
3、刑事制裁:刑事制度又稱為刑罰,是指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實施的法律制裁。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
4、民事制裁;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給予民事違法行為者依其應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進行的法律制裁。其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會違約金、更換、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制裁是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法律制裁。
⑼ 法律有哪些種類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專律責任。屬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