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工商查到假貨處理法規

工商查到假貨處理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3-03 16:51:30

A. 賣假貨按國家法律規定怎麼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九條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因此,對於賣假貨的處罰標准不能籠統的混為一談的。就比如買假葯的話,只要被國家相關單位發現,或者被公民舉報,情況屬實的話,按照銷售金額進行處罰,銷售金額達5萬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在銷售金額的百分之50,而且需要面臨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B. 工商查到假貨怎樣處罰

會根據情節的輕重進行停產、罰款、扣貨、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 工商部門查到的假貨按以下規定處理:

第四十九條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工商查到假貨處理法規擴展閱讀:

對賣假貨「零容忍」

賣假貨要罰到傾家盪產,對此,很多人都會有強烈的認同感。原因很簡單,制假售假泛濫成災,就與「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大有關系。打假要破困局,必須用重典,讓那些賣假「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否則,利益驅使之下,假貨根本不可能絕跡。

要讓造假賣假付出代價,顯然不是靠發狠話、表決心就行的,關鍵還是要用法律——既要盤活現有的法律資源,更要通過立法及時彌補制度漏洞。

假貨泛濫,首先要反思的,是現有的法律失靈。本來,侵犯知識產權罪早在1997年就寫進刑法了,諸如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等等,都有明確的刑罰和問責標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種種賣假行為也有充滿細節的處罰規則。

問題是,很多時候法律沒有被很好地執行,制度文本也就變得形同虛設。當然,現在消費維權遇到困難,也與制假賣假技術手段更加高明,更加充滿迷惑性與隱秘性有關。而且,有些假貨的背後,已經形成一條固化的利益鏈。

在電商時代,這種復雜性更加嚴重,不僅銷售行為本身帶有難以識別的欺騙性,而且很多假貨跨地域,涉及多個廠家或平台,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原因,都給查處追責帶來很多難題。

當前電子商務法律也相對滯後,在界定責任方面還有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通過更細化、更精準、更有利於執行的法律,來為打假提供製度支撐。

所以,在消費維權方面,必須網上網下並舉,來鏟除各種造假賣假現象。當前,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決心,以嚴格的執法對賣假貨現象真正做到「零容忍」,在完善的法律框架下,真正凈化包括電商在內的市場環境。

C. 工商局查著假貨以後讓我到當地工商局去 不知去了會如何處理 如何處置當事人

叫你去,稱為:約談

一般情況下是告誡你一下,並進行相關的教育
至於處罰,會按照規定,和你實際的銷售情況,進行相應的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等,這會開具一張處罰決定書,限定你多少時間之內繳納的
因為是工商局找你去,說明你基本還沒有觸犯刑法、涉及犯罪,也不用過於擔心了

D. 工商法對於假貨的處罰標准

法律分析:賣假貨的工商處罰標準是什麼 首先,查扣、沒收全部假貨,並全部予以集中銷毀; 其次,沒收銷售假貨的違法所得; 最後,處以銷售假貨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五十條 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E. 工商局查到超市假貨會怎麼處理

根據情節嚴重性定位,沒收假貨,同時進行罰款,對於工商局罰款的繳納時間,在工商局向用戶送達的處罰決定書中會有具體的時間規定,通常情況下都是要求在15天之內繳清。

如果被處罰人逾期未繳罰款的,可由工商局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被執行人(即被處罰人)在被強制繳納罰款的同時,還要承擔法院的執行費和罰款的滯納金(滯納金最多為罰款金額的一倍)。

(5)工商查到假貨處理法規擴展閱讀:

發現超市賣假貨注意事項:

1、從消費者角度來講,消費者需要注意保留購物小票、產品包裝等證據,購買產品前後注意檢查包裝標注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消費者如若發現購買產品存在不規范的情形,可憑購物小票等證據維權,也可以直接撥打12315或者向工商部門舉報。

2、消費者應該積極與超市工作人員進行協商退換,如果超市的處理方法並不能讓消費者滿意,消費者也可以直接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只有這樣才能夠維護個人的利益。

3、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商行政管理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假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F. 工商查到假貨怎樣處罰

首先,查扣、沒收全部假貨,並全部予以集中銷毀;

其次,沒收銷售假貨的違法所得;
最後,處以銷售假貨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我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G. 工商查到制假售假怎麼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工商查到假貨處理法規擴展閱讀:

關於產品質量監督的規定:

第十二條產品質量應當檢驗合格,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第十三條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工業產品,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未制定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必須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十四條國家根據國際通用的質量管理標准,推行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制度。企業根據自願原則可以向國務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可的或者國務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授權的部門認可的認證機構申請企業質量體系認證。經認證合格的,由認證機構頒發企業質量體系認證證書。

第十五條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對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抽查。

抽查的樣品應當在市場上或者企業成品倉庫內的待銷產品中隨機抽取。監督抽查工作由國務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規劃和組織。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也可以組織監督抽查。法律對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

H. 被工商局查到賣高仿產品,工商局叫當事人去工商局處理,如果不去會有什麼後果

不去,不影響行政處罰,處罰決定可以公告送達。

根據情節嚴重性定位,一般情況下是告誡一下,並進行相關的教育。

具體處罰參照《工商行政管理所條例》:工商所的基本任務是: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轄區內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市場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管理,保護合法經營,取締非法經營,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工商所可以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對個體工商戶違法行為的處罰;

2、對集市貿易中違法行為的處罰;

3、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工商所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

前款第1、2項處罰不包括吊銷營業執照。

(8)工商查到假貨處理法規擴展閱讀:

工商部門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監督指導網路交易平台制定相關制度規范,落實「交易主體有溯源,商品信息有審查,國家禁售無上架,退換制度有執行,消費者權益有保障」等相關責任和義務。

加強對節假日等網路集中促銷活動的指導,監督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公開促銷規則,制定投訴處理預案,對照問題主動整改。

重點監督「七日無理由退貨」「退一賠三」等條款執行情況,堅決遏制刷信用等違法行為,切實加強網路促銷行為監管。加大對網路交易平台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查處力度,嚴格落實平台經營者應負的法律責任

工商部門還將推進開展網路經營者電子標識等工作,進一步完善網路經營主體資料庫,落實網店實名制,打擊網路交易非法主體網站,重點打擊冒用合法市場主體設立網站從事欺詐經營等違法行為,並將多措並舉,強化網路交易監管執法。

I. 工商舉報賣假貨,一般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於工商舉報賣假貨的情形,一般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第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得有下列行為:(一)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二)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三)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四)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五)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六)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七)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八)銷售國家明令淘汰並停止銷售的商品;(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准確度;(十)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第十四條 經營者有本辦法第五條至第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之一,其他法律、法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予以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熱點內容
違反條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6 03:14:52 瀏覽:172
余建君律師 發布:2025-05-26 02:56:34 瀏覽:519
利用節假日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5-26 02:47:58 瀏覽:910
勞動法保護人群 發布:2025-05-26 02:33:44 瀏覽:966
98年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5-26 02:21:32 瀏覽:525
國際經濟法法律淵源 發布:2025-05-26 02:20:49 瀏覽:65
世昌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6 02:09:37 瀏覽:637
法官讀經典 發布:2025-05-26 02:03:17 瀏覽:999
岳心法官 發布:2025-05-26 01:58:21 瀏覽:983
衛生法律法規知識點 發布:2025-05-26 01:57:47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