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處罰標准

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處罰標准

發布時間: 2022-03-05 09:39:28

Ⅰ 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承擔法律責任的種類有哪些

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承擔的法律責任種類包括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三種。

Ⅱ 違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條怎麼處罰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可以處以罰款。
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七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Ⅲ 非法佔用土地罪的處罰標準是什麼

非法佔用土地罪的最新處罰標准:一般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Ⅳ 土地違法處罰裁量標准

法律分析:對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行為,罰款由非法所得的50%以下修改為違法所得10%以上50%以下;對違法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以及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罰款額由耕地開墾費的2倍以下修改為耕地開墾費的2倍以上5倍以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五十四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違法所得的10%以上50%以下。

第五十五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耕地開墾費的5倍以上10倍以下;破壞黑土地等優質耕地的,從重處罰。

第五十六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土地復墾費的2倍以上5倍以下。 違反本條例規定,臨時用地期滿之日起一年內未完成復墾或者未恢復種植條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罰,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代為完成復墾或者恢復種植條件。

第五十七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禁止開墾的范圍內從事土地開發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罰。

Ⅳ 違法佔地會受怎樣的處罰

一、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的處罰:根據《土地管理法》第81條規定,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款。二、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處罰:根據《土地管理法》第73條規定:「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Ⅵ 非法佔用國有土地處罰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非法佔用國有土地處罰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87.1.1發布)第七十六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87.1.1發布)第七十七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地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87.1.1發布)第八十條 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還土地,處以罰款。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務院1999.1.1發布)第四十二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務院1999.1.1發布)第四十三條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條的規定處以罰款的,罰款額為非法佔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

Ⅶ 非法取土違反土地管理法依據什麼處罰

法律分析:非法取土地的行為人,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進行處罰,不構成犯罪的,會對其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是對土地進行管理的基本性法律,對土地實施的行為,應該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如果違反規定的,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三條 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用地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負責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繳納土地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復墾的土地應當優先用於農業。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等按照職責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法律分析:為了加強土地管理,懲處違反土地管理規定的行為,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單位,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個人,應當承擔紀律責任,屬於下列人員的(以下統稱有關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處分:(一)行政機關公務員;(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經批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三)行政機關依法委託的組織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四)企業、事業單位中由行政機關任命的人員。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和國務院監察機關、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的處分規章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處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法律依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第四條 行政機關在土地審批和供應過程中不執行或者違反國家土地調控政策,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一)對國務院明確要求暫停土地審批仍不停止審批的;(二)對國務院明確禁止供地的項目提供建設用地的。

第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反土地管理規定,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收、佔用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有前款規定行為,且有徇私舞弊情節的,從重處分。

Ⅸ 關於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第 15 號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已經2007年12月5日監察部第11次部長辦公會議、2007年12月4日原人事部第5次部務會

議、2007年11月2日國土資源部第12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2008年5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現予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2日監察部、國土資源部第9號令發布的《關於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行政處分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監察部部長: 馬 馬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尹蔚民
國土資源部部長: 徐紹史

第一條 為了加強土地管理,懲處違反土地管理規定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

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單位,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個人,應

當承擔紀律責任,屬於下列人員的(以下統稱有關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處分:

(一)行政機關公務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經批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

(三)行政機關依法委託的組織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

(四)企業、事業單位中由行政機關任命的人員。

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和國務院監察機關、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制定的處分規章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

處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員和其他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

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亂,致使一年度內本行政區域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達到15%以上

或者雖然未達到15%,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發生土地違法案件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不制止、不組織查處的;

(四)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隱瞞不報、壓案不查的。

第四條 行政機關在土地審批和供應過程中不執行或者違反國家土地調控政策,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

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對國務院明確要求暫停土地審批仍不停止審批的;

(二)對國務院明確禁止供地的項目提供建設用地的。

第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反土地管理規定,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收、佔用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

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有前款規定行為,且有徇私舞弊情節的,從重處分。

第六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

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

(二)通過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改變基本農田位置,規避建設佔用基本農田由國務院審批規定的;

(三)沒有土地利用計劃指標擅自批准用地的;

(四)沒有新增建設佔用農用地計劃指標擅自批准農用地轉用的;

(五)批准以「以租代征」等方式擅自佔用農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

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違反法定條件,進行土地登記、頒發或者更換土地證書的;

(二)明知建設項目用地涉嫌違反土地管理規定,尚未依法處理,仍為其辦理用地審批、頒發土地證書的;

(三)在未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足額收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前,下發用地批准文件的;

(四)對符合規定的建設用地申請或者土地登記申請,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或者超過規定期限未予辦理的;

(五)違反法定程序批准徵收、佔用土地的。

第八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反土地管理規定,濫用職權,非法低價或者無償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對有關責任人員

,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有前款規定行為,且有徇私舞弊情節的,從重處分。

第九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

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應當採取出讓方式而採用劃撥方式或者應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而協議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

(二)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中,採取與投標人、競買人惡意串通,故意設置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

在的投標人、競買人等方式,操縱中標人、競得人的確定或者出讓結果的;

(三)違反規定減免或者變相減免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金的;

(四)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後,擅自批准調整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的;

(五)其他違反規定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行為。

第十條 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

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一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

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二條 行政機關侵佔、截留、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

;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三條 行政機關在徵收土地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

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批准低於法定標準的征地補償方案的;

(二)未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障費用而批准征地的;

(三)未按期足額支付征地補償費用的。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按期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對有關責任

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五條 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辦理農用地轉用或者土地徵收申報、報批等過程中,有謊報、瞞報用地位置、地類、面積等

弄虛作假行為,造成不良後果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

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六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

,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按規定應報告而不報告的;

(二)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不制止、不依法查處的;

(三)在土地供應過程中,因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國家利益遭受損失的。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分:

(一)致使土地遭受嚴重破壞的;

(二)造成財產嚴重損失的;

(三)影響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輕處分:

(一)主動交代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

(二)保持或者恢復土地原貌的;

(三)主動糾正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積極落實有關部門整改意見的;

(四)主動退還違法違紀所得或者侵佔、挪用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等有關費用的;

(五)檢舉他人重大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經查證屬實的。

主動交代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並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損失的,應當減輕處分。

第十九條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案件移送制度。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查處的土地違法違紀案件,依法應當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及時查處,並將處理結果書面告知任免機關、監察機關。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查處的土地違法案件,依法應當給予處分,且本部門無權處理的,應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其他處

理決定後10日內將有關案件材料移送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查處,並將處理結果書面

告知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十條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案件時要做到事實清楚、證據齊全、程序合法、手續完備。

移送的案件材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本單位有關領導或者主管單位同意移送的意見;

(二)案件的來源及立案材料;

(三)案件調查報告;

(四)有關證據材料;

(五)其他需要移送的材料。

第二十一條 任免機關、監察機關或者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移送而不移送案件的,由其上一級機關責令其移送。

第二十二條 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應當給予黨紀處分的,移送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

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五部門聯合出台《江蘇省黨政領導幹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的行為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全問責。現將該辦法全文轉發,供各地參考借鑒。

第一條 為嚴格土地管理,增強黨政領導幹部依法用地觀念,強化責任意識,嚴肅追究黨政領導幹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以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市、縣(市、 區)、鄉(鎮)黨委、政府,省、市、縣(市、區)黨政機關工作部門及其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中的黨政領導幹部,因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致使土地管理秩序混亂,造成嚴重後果的情形。前款所稱不履行法定職責,包括拒絕、放棄、推諉、不完全履行;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包括無合法依據以及不依照規定的程序、許可權和時限履行職責的情形。

第三條 責任追究堅持實事求是、權責統一,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 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同時需要追究紀律責 任的,依照有關規定給予黨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 法機關依法處理。不得用本辦法所規定的責任追究代替黨 政紀處分或者刑事處罰。

第五條 市、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黨政主要領導及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實行責任追究: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亂,致使一年度內本行政區域違 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達 到15%以上或者雖然未達到15% ,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以文件、會議紀要等形式出台違反土地管理法律 法規規章的政策、規定、決定等,致使本地區土地管理秩序 混亂,造成惡劣影響的;

(三)因組織領導不力,對違法用地未能及時有效制止,造成違法用地既成事實的,或者妨礙、干預違法案件查處工作,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不履行耕地保護職責,致使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目標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基本農田遭到嚴重破壞的;

(五)違反征地補償有關規定,擅自降低征地補償標准, 或者征地補償不落實,侵佔、截留、挪用征地補償款,或者先保後征、即征即保工作不到位,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影響社會穩定的;

(六)應當實行責任追究的其他情形。

第六條 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履行或者不正 確履行法定職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其主要領導及負有 責任的領導幹部實行責任追究:

(一)土地管理秩序混亂,致使一年度內本行政區域違 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達 到15%以上或者雖然未達到15% ,但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的行為,未能在省級國土資 源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期限內發現、制止、查處,並報告同級 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

(三)不認真履行本部門耕地保護責任,致使本級行政 區域耕地保護目標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基本農田遭到嚴 重破壞的;

(四)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採取欺騙手段騙取規劃調整、 建設用地審批的;

(五)明知建設項目用地違法,仍然辦理該項目土地登 記申請的;

(六)應當實行責任追究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各有關部門應建立執法監管共同責任機制。 建設項目未依法履行用地審批等相應手續,發展改革部門 為其辦理項目審批、核准手續,規劃部門為其辦理建設規劃 許可,建設部門為其發放施工許可證,電力和市政公用企業 為其通水、通電、通氣,房產部門為其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 手續,工商部門為其辦理工商登記,為違法用地提供便利條 件的,應當依照本辦法實行責任追究。

第八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等部門違反 有關規定,報送審批《被征地農民保障實施方案》、《被征地 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情況審核表》的,依照本辦法實行責任追 究。

第九條 責任追究的方式主要為: (一)責令作出書面檢查;(二)責令公開道歉;(三)通報批評;(四)停職檢查;(五)引咎辭職;(六)責令辭職;

(七)免職。

前款規定的方式,可以單處或並處。

第十條 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或者紀檢監察機關、組織 人事部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通過下列途徑,發現本級 黨委、政府工作部門或者下級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有本 辦法第五、六、七、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啟動責任追究程序:(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附有證據材料的 舉報、控告並經調查屬實;(二)新聞媒體曝光並經查實;(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議案、提案並已查實; (四)司法機關的司法建議; (五)工作檢查、幹部考核、巡視工作結果; (六)上級黨委、政府或者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責任追究要求。

第十一條 對黨政領導幹部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實 行責任追究,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進行。責任追究機關可以根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的建議作出責任追究決定。對於事實清楚、不需要進行責任追究調查的,責任追究機關可以直接作出責任追究決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中,認為應當實行責任追究但本部門無權處理的,應向紀檢監察機關或者組織人事部門提出責任追究的建議。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履行相關職責。

第十二條 責任追究程序啟動後,應當在30日內完成。情況復雜的,經決定啟動責任追究程序機關批准可以延長15 日。責任追究決定作出後15日內,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將責任追究決定送有關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被責任追究的黨政領導幹部對責任追究決 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責任追究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責任追究機關提出書面申訴。責任追究機關應當在接到書面申訴後30日內作出申訴處理決定。申訴處理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訴人及其所在單位。申訴期間,不停止責任追究決定的執行。
第十四條 被責任追究的黨政領導幹部,取消其個人 及所在單位本年度評優、評先資格;引咎辭職、責令辭職、免職的黨政領導幹部,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職務相當 的領導職務;一年後如果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除應當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履行審批手續外,還應當徵求上一級黨委組織部門的意見。

第十五條 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黨政領導幹部在接受責任追究調查的同時,應當主動配合並採取積極措施,糾正違法違規行為,盡量挽回損失,減少不良影響,其配合調查及整改情況作為從重或者從輕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中共江蘇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江 蘇省委組織部、江蘇省監察廳、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廳、江蘇省國土資源廳負責解釋。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新刑事訴訟法訊問 發布:2025-05-25 05:49:17 瀏覽:920
法院審判形式 發布:2025-05-25 05:47:53 瀏覽:35
海南產權式酒店法規 發布:2025-05-25 05:37:30 瀏覽:994
福建警察學院司法鑒定 發布:2025-05-25 05:31:01 瀏覽:862
國際經濟法的調整主體 發布:2025-05-25 05:22:27 瀏覽:992
法律碩士法學論述題 發布:2025-05-25 05:22:26 瀏覽:989
法律碩士法學是不是受歧視 發布:2025-05-25 05:21:41 瀏覽:634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歸來大結局 發布:2025-05-25 05:18:39 瀏覽:595
要約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05:18:08 瀏覽:924
裸貸的道德分析 發布:2025-05-25 05:18:06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