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法律法規影響
⑴ 國內航空運輸總條件的法律法規和其它法規優先適用的關系!
是國內航運法律法規優先。
行李被托壞了?
⑵ 航空安全法律法規
涉及航空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法規有很多,都是以民用航空法作為基礎制回定的。
其他法律規答章包括:
民用航空危險品運輸管理規定、公共航空運輸企業航空安全保衛規則、民用航空運輸機場航空安全保衛規則、民用機場建設管理規定、民用航空應急管理規定、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規定、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安全保衛規則、飛行基本規則等等(涉及的法規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⑶ 學習航空法規有什麼意義
一個人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死亡,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與法律相關,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回法律的制約,不受法律的保答護,如果不懂法律就很可能在無意中侵犯他人的權利,當然在他人侵犯我們權利的時候,我們也就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了,到時候只能感嘆社會的不公,熟不知並不是社會的問題只是自己懂得太少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如果作為一個專業來學習那就更有必要了,能夠服務社會幫助那些不弄得法律的人,拿起我們手中公正的劍維護社會的公平。
⑷ 航空管制的法律法規
根據1994年2月1日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令第38號修正 1999年7月5日民航總局令第86號將本規則廢止),以下摘錄本規則第二章一般規定的內容:標準的內容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第七條 民用航空的空中交通管制空域分為塔台管制區、進近管制區和區域管制區。
塔台管制區一般包括起落航線、儀表進近程序航線、第一等待高度層及其以下的空間和機場機動區。其具體范圍在機場使用細則內規定。
進近管制區是塔台管制區與區域管制區的連接部分,是機場管制區域除塔台管制區外的空間,其具體范圍在機場使用細則內規定。
區域管制區是在我國領空范圍內,7000米(含)以上的空間劃分若干高空管制區,7000米(不含)以下的空間劃分若干中低空管制區,各區域管制區的具體范圍由民航局規定。
第八條 機場管制區域通常是以機場基準點為中心,水平半徑50公里,垂直高度7000米(不含)以下的空間。設置空中走廊或者進出點的機場,還包括空中走廊或者進出點以內的部分。其具體范圍在機場使用細則內規定。
第九條 高度6000米(不含)至7000米(不含)之間是高空與中低空管制區的轉換空間,屬於中低空管制區的管制范圍。高空管制室指示航空器進入轉換空間前,必須商得有關中低空管制室的許可;中低空管制室在使用轉換空間前,應當通報有關的高空管制室。 第十條 空中交通管制區的管制工作分別由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以下簡稱塔台管制室)、空中交通服務報告室(以下簡稱報告室)、進近空中交通管制室(以下簡稱進近管制室)和區域空中交通管制室(以下簡稱區域管制室)負責施行。民航局和民航地區管理局的調度室,分別負責
監督、檢查、協調全國和本地區管理局內的飛行組織與實施工作。
塔台管制室設管制塔台和起飛線塔台,飛行繁忙的機場還應當設場面管制。
進近管制室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單位設立,根據飛行繁忙程度,亦可以和塔台管制室合為一個單位。
區域管制室設高空和中低空管制室,根據飛行繁忙程度,亦可以合為一個管制室。
第十一條 管制單位的職責是對本管制區內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飛行情報和告警服務。
(一)塔台管制室:負責塔台管制區內航空器的開車、滑行、起飛、著陸和與其有關的機動飛行的管制工作。
飛行繁忙的塔台管制室,應當設立機場自動情報服務,提供航空器起飛、著陸條件等飛行情報。被授權擔任進近和部分區域管制工作的塔台管制室,還應當提供進近和部分區域管制工作。
(二)報告室:負責審理進、離本機場的航空器飛行預報、申報飛行計劃,辦理航空器離場手續,向有關管制室和單位通報飛行預報和動態。掌握和通報本機場的開放與關閉情況。
(三)進近管制室:負責一個或者幾個機場的航空器進、離場的管制工作。
(四)區域管制室:負責本管制區內的航空器飛行管制工作。中低空區域管制室還受理本管制區內通用航空的飛行申請,並負責管制工作。受理本管制區內在非民用機場起飛、著陸,而航線由民用航空部門保障的飛行申請,並負責管制工作和向有關管制室通報飛行預報和動態。
(五)民航地區管理局調度室(以下簡稱管調):負責監督和檢查本地區管理局內的飛行,協調本地區管理局內管制室之間和管制與航空公司航務部門之間的組織與實施飛行工作,控制本地區管理局內的飛行流量,處理特殊情況下的飛行,承辦專機飛行,掌握重要客人、邊境地區、科學試驗和特殊任務的飛行。
(六)民航局總調度室(以下簡稱總調):負責監督、檢查全國的國際、外國航空器的飛行和跨地區管理局的高空干線飛行,協調地區管理局之間和管制與航空公司航務部門之間的組織與實施飛行工作,控制全國的飛行流量,組織、承辦和掌握專機飛行,處理特殊情況下的飛行,承辦國內非固定干線上的不定期飛行和外國航空器非航班的飛行申請。 第三節 管 制 員
第十二條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由空中交通管制員(以下簡稱管制員)擔任。管制員分為程序管制員和雷達管制員。按照管制員的技術水平和分工,又可以分為主任程序(雷達)管制員、程序(雷達)管制員和助理程序(雷達)管制員。
程序管制員必須經過民航局認可的訓練機構的專門訓練,理論考試及格,經過實習,考核合格,領取執照,方可擔任管制工作。
雷達管制員必須持有程序管制員執照,經過民航局認可的雷達管制訓練機構的訓練,考試及格,經過實習,考核合格,領取雷達管制員執照,方可擔任雷達管制工作。
第十三條 為了解飛行和飛行人員空中工作情況,搞好飛行與管制工作的協調配合,提高管制工作質量,管制員應當定期地進行航線實習,每年不得少於2次。
程序和雷達管制員取得執照後,還應當定期進行程序管制和雷達管制模擬訓練,每年不得少於1次。
第十四條 程序管制員在同一時間、同一扇區內所能管制航空器的數量,應當考慮下列限制因素:
(一)通信、導航設備和監視設備(指有供雷達監控用的雷達設備的管制單位)的可靠性;
(二)管制員的能力;
(三)扇區空間范圍,航路結構的復雜程度。
第十五條 雷達管制員在同一時間、同一扇區內所能管制航空器的數量,應當考慮下列限制因素:
(一)雷達和通信設備的可靠性;
(二)雷達管制員的能力;
(三)扇區空間范圍,航路結構的復雜程度。
雷達管制員實施雷達管制的連續工作時間,通常不超過2小時,兩次工作的時間間隔不少於30分鍾。各管制單位根據本地區的工作強度以及工作環境,可以作適當的規定。
第十六條 當管制區在同一時間內或在預計的時間內將有多架航空器運行,管制單位的主任管制員(或值班主任)應當及時決定增開扇區或增加值班管制員,保證管制工作安全正常運行。
在管制區內劃分扇區的方法如下:
(一)按高度層劃分;
(二)按幾何象限(或扇面)劃分;
(三)按航路區段劃分。
第十七條 飛行學校所屬的機場和航空公司駐地機場,在進行本場訓(熟)練飛行時,飛行學校和航空公司應當派出飛行指揮員到起飛線塔台進行指揮。
飛行指揮員由熟悉航空器性能和管制規則的正駕駛員擔任。飛行指揮員由航空公司經理和飛行院校的院(校)長任命。
在同一機場,同時有訓(熟)練飛行和運輸飛行時,飛行指揮員只負責訓(熟)練航空器的技術動作的指揮,而所有航空器(包括訓(熟)練航空器)的管制和間隔調配均由管制員負責。
軍用共用機場的管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的規定和雙方的協議執行。
飛行中的航空器發生嚴重機械故障,如果在駐有航空公司的機場著陸,駐場的航空公司應當派出有經驗的駕駛員,到管制室提供咨詢和協助。
第十八條 管制員有下列情況之一,不得擔任管制工作。
(一)在飲用任何含酒精飲料之後的8小時以內;
(二)處在酒精飲料的作用之下;
(三)受到麻醉劑或者其他葯物影響,不利於管制工作。
第十九條 特殊情況下,上級領導或者有關業務人員,需要對飛行中的航空器機長下達指示時,應當通過值班管制員轉達。 第四節 管制間隔
第二十條 管制間隔分為儀表飛行管制間隔和目視飛行管制間隔。儀表飛行管制間隔又分為程序管制和雷達管制間隔。
目視飛行管制、程序管制和雷達管制的最低水平間隔標准,按照本規則目視飛行管制、程序管制和雷達管制中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機場區域內飛行高度層配備如下:
不論航向如何,從600米至6000米,每隔300米為一個高度層;6000米以上每隔1000米為一個高度層。作起落航線飛行的航空器與最低高度層上的航空器,其垂直距離不得小於300米。
等待空域的飛行高度層配備,從高度600米開始,每隔300米為一個高度層。最低等待高度層,距離地面最高障礙物的真實高度不得小於600米,距離儀表進近程序起始高度不得小於300米。
機場區域內飛行高度層,不論使用何種高度表撥正值,航空器之間的垂直間隔:6000米以下不得小於300米,6000米以上不得小於1000米。
⑸ 民航從業人員民航法規對我們有什麼指導
有什麼指導?這就是我們所有工作的法典!!!一切以法規要求為主!!!
⑹ 航空法律法規等級有哪些
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由1部法律(《民用航空法》)、27部行政法規和行政法規性文件以及115部現行有效規章組成的多層次的民航法規體系框架。
第一層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發布。
第二層次:
行政法規
國務院通過由總理以國務院令發布或授權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民用航空行政法規。如:《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民用機場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等。
第三層次:
民航規章
CCAR-China Civil Aviation Regulations 即中國民航規章的縮寫,也是指中國民航規章體系
目前,中國民航管理的航空公司和其他航空企業全部按照CCAR的要求來建立和健全各自的管理體系。CCAR共有上百部,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各公司選用不同的內容進行規范和管理。 民航局局長以民航局令發布的各類民用航空規章。如:CCAR121部、CCAR145部等
現行規章及規章性文件分類目錄
1、行政規則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職能部門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 (CCAR-12LR-R1)
《民用航空飛行標准委任代表和委任單位代表管理規定》 (CCAR-183)
2、航空器
《運輸類飛機適航標准》 (CCAR-25-R3 )
3、航空人員
《民用航空器駕駛員、飛行教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CCAR-61)
《民用航空飛行簽派員執照管理規則》 (CCAR-65)
《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 (CCAR-66)
《中國民用航空人員醫學標准和體檢合格證管理規則》(CCAR-67)
《航空安全員合格審定規則 》 (CCAR-69)
4、空中交通管理
《中國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 (CCAR-93TM-R3)
5、一般運行規則
《一般運行和飛行規則》(CCAR-91)(我公司目前執行CCAR-91運行規范,屬通用航空公司)
《中國民用航空儀表著陸系統Ⅱ類運行規定》(CCAR-91FS-II)
《航空器機場運行最低標準的制定與實施規定》(CCAR-97FS)
6、運行合格審定
《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21)
《小型航空器商業運輸運營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35)(我公司現正籌備CCAR-135運行合格審定工作,將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中國民用航空危險品運輸管理規定》(CCAR-276)
7、學校及經審定合格的其它部門
《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CCAR-147)
8、機場
《民用機場運行安全管理規定》(CCAR-140)
9、經濟與市場管理
《中國民用航空國內航線經營許可規定》 (CCAR-289TR-R1)
10、航空安全信息與事故調查
《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規定》 ( CCAR-396 )
《民用航空器事故和飛行事故徵候調查規定》(CCAR-395-R1 )
11、航空安全保衛
《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安全保衛規則》(CCAR-332)
其他規章介紹
一、《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規章制定程序規定》(CCAR-11LR-R2)
二、《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職能部門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規定》(CCAR-12LR-R1)
三、《中國民用航空監察員規定》(CCAR-18R2)
⑺ 機場凈空法律法規的理解
由於飛機在機場區域內的飛行高度比較低,所以必須在機場上空劃出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叫做凈空區。機場能否安全有效地運行,與場址內外的地形和人工構築物密切相關。它們可能使可用的起飛或著陸距離縮短,並使可以進行起降的氣象條件的范圍受到限制。因此,必須對機場附近沿起降航線一定范圍內的空域(即在跑道兩端和兩側上空為飛機起飛爬升、降落下滑和目視盤旋需要所規定的空域)提出要求,也就是凈空要求,保證在飛機的起飛和降落的低高度飛行時不能有地面的障礙物來妨礙導航和飛行。這個區域稱為機場凈空區。飛機雖然都是按照規定的起落航線飛行, 但在實際飛行過程中, 受各種天氣、導航裝備性能以及飛行員技術水平等影響, 飛機實際飛行航跡往往與規定的起落航跡有一定的偏離, 因此, 機場凈空要求主要是根據飛機的起落航線尺寸、實際飛行偏離規定航跡的程度等綜合確定。升降帶1、寬度升降帶寬度定為200 m, 是根據機場的土跑道和平地區寬度及飛機滑行安全要求來確定。機場跑道寬度通常為45 ~ 50 m , 取1/2 為22.5 ~ 25.0 m , 加上土跑道寬80 m , 則跑道中線一側為102.5 ~ 105.0m , 原規定和ICAO 的規定均為150 m , 這樣把土跑道外側45.0 ~ 47.5 m 的地帶列入升降帶是不合理的。各級機場平地區寬度為80 ~ 150 m, 按最小值考慮,與土跑道一樣。幾十年的實踐表明, 升降帶按跑道中線兩側各100 m 的寬度是可行。2、長度端凈空區寬度及擴散率端凈空區末端寬度及其擴散率以及對障礙物的要求, 主要是保證飛機在航線飛行第4 轉彎過程中以及下降著陸過程的安全。按照訓練大綱要求, 不同飛機在近距中波導航台處偏離航向的距離分別為50 、105 、158 m, 在中波遠距導航台處偏離值均為473m, 在起落航線第4 轉彎結束處偏離值分別為1 968 、2 469 、3 751 m。原規定端凈空區寬度是由端保險道端中點兩側各150 m 起, 以平面15°角擴展至2 km , 2 km 寬的起始點距端保險道端的水平距離為3.172 km 。經專家們多次研討, 並徵求飛行程序設計人員和飛行人員意見, 認為距跑道端這么近的距離, 要求凈空區寬度2 km 是不必要的。而在起落航線第4 轉彎結束處,飛行部門反映其寬度2 km 又顯得過窄。而ICAO 的規定擴散率為15 %, 一直到端凈空區末端。
⑻ 中國民用航空法具有法律效力嗎
中國民用航空法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了!它是規范民用航空方面的比較專業的法律條文!適用於相關民用航空方面的!由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討論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