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屬於法規嗎
㈠ 規定和辦法屬於法律范疇嗎
這個要看具體情況。
例如:
《XXX市計劃生育管理辦法》的制定者是XXX市人內大,其地位是地容方性法規;
《XX市市區機動車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辦法》的制定者是地方政府,其地位是地方政府規章;
《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的制定者是財政部,其地位是部門規章;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制定者是國務院,其地位就是行政法規。
所以說,《立法法》所規定的幾個法律層次,除了狹義的法律之外,其他皆有可能使用「管理辦法」這個稱謂。
某些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機構有時也會把一些內部管理制度冠以「管理辦法」之名,這些是不屬於法律范疇的。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是否屬於法規范圍
國家標准不屬於法規范圍。
國家標準是指由國家標准化主管機構批准發布,對版全國經濟、技權術發展有重大意義,且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標准。國家標準是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協調項目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統一審批、編號、發布。法律對國家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國家標準的年限一般為5年,過了年限後,國家標准就要被修訂或重新制定。
㈢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規定是屬於法律還是屬於行政法規或者是地方性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不負責制定法律,其所作出版的是司法解釋。
所謂權司法解釋,就是司法機關對法律、法規(法令)的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的補充規定。一般為了方便法律的實際應用而做出。
法律是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地方性法規,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一般來說司法解釋的效力低於法律,司法解釋不能突破法律,否則違法律的司法解釋無效。
㈣ 條例屬於法規還是規章
條例屬於規章。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因此,條例屬於規章。
㈤ 規章與規定的區別是什麼
既然您學行政法,肯定知道規章的含義。至於《行政復議法》說的規定,是指回針對不特定人發布的、能反答復適用的文件,也稱抽象行政行為。從字面上規定也包括規章。
但《行政復議法》規定,可以一並申請復議的「規定」的范圍不包括規章。後者是法律明確排除的。
讀法律不能光看字眼,要聯系法條上下文理解。
㈥ 法規與規章的區別是什麼
一、概念不同
1、法規即法的規范,是國家或地方立法機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為實施行政領導和管理,依照憲法和法律,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性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2、規章即規章制度,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的行為,依照法律和法規,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二、類別文種不同
1、法規按制發主體的不同,分為全國法規、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三類。常用文種是條例、規定、辦法。規章按性質內容的不同,分為行政規章、組織規章、業務規章和一般規章四類。
2、行政規章常用規定、辦法、細則等文種;組織規章常用文種是章程;業務規章常用文種多為章程;一般規章常用文種為規定、辦法、細則、制度、規則、規程、准則、守則、公約、須知等。
三、制發主體不同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規,稱全國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會所在市和計劃單列市人大制定的法規稱地方法規;國務院制定的法規稱行政法規。
2、行政規章由國務院各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所在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制定;組織規章由黨的各級領導機關、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制定;企業可制定業務規章;所有機關、團體、單位均可制定一般規章。
四、制發程序不同
1、全國性法規須經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會議討論通過,方能發布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法規,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市及計劃單列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法規,須經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2、行政法規須經國務院常委會議審議或國務院總理審批,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各主管部門發布。行政規章須經行政會議討論通過,報主管部門審批後方能發布實施;組織規章、業務規章、一般規章也要經會議討論通過,由主管領導審核簽發。
㈦ 法規 條例 規章 規定 規范 什麼區別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可以以條例來命名。行政法規的具體名稱有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一般是較大市以上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才高。
行政規章區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兩種。部門規章就是一般指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規章是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望採納
㈧ 中國政府信息辦公室頒布的規定是屬於政策還是法規
中國政府信息辦公室頒布的規定應該屬於政策,不是法規。因為法規具有法律效力,法規必須經過地方或者全國相應的「人大」批准才能施行。而政策是由國家政府機關或者集團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和意志採取的一些實行的工作方式或者具體措施等等。政府信息辦公室屬於政府集團,其頒布的規定沒有資格報「人大」批准,因此應該是政策。
㈨ 法律、法規和規章三者的區別是什麼啊
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法律是全國人大內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容制定的。
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2、條例是法律的名稱,不是法律的種類。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我國法律遵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在法律覆蓋層面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㈩ 國家頒布的條例是否屬於法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代表大會常務委版員行使權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因此,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所頒布的才是法律。國務院頒布行政法規,國務院辦公廳及其下屬的各個部委頒布的管理辦法、條例等不屬於法律。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
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因此,在沒有法律適用於案件的情形下,法院可以依據相關的帶有國家政策屬性的
管理辦法、條例等作為裁判案件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