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政府規章批准後
地方性法規是省級人大及人大常委會+較大市人大及人大常委會。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級人版民權政府和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
有一點需要注意: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需要報批准,而較大市的地方政府規章就不需要了。
總的來說地方性法規位階高於地方政府規章。但有會有沖突的發生。比如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和省級政府規章,這時候報省級人大常委會解決。
『貳』 規章是由誰制定的
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
具體如下:
規章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行為,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實施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規章按其性質、內容,可分為行政規章、組織規章、業務規章和一般規章。
1.行政規章。按作者及其許可權,可分兩類:
(1)國務院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制定、發布的規章。
(2)地方政府規章。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省和自治區政府所在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行政規章常用規定、辦法、細則等文種。
2.組織規章。是指對一個組織或團體的性質、宗旨、任務、組織原則、成員及其權利義務、機構及職權、活動及紀律等做出系統規定的規章。組織規章的常用文種是章程。
3.業務規章。是指對專項業務的性質、內容、范圍及其運作規范等做出系統規定的規章。業務規章的常用文種為章程。
4.一般規章。一般規章是各級各類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和活動,在其職權內制發的規章。這類規章便是通常所說的規章制度。一般規章的常用文種有規定、辦法、准則、細則、制度、規程、守則、規則等。
(2)省級政府規章批准後擴展閱讀:
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制定規章應當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其一,應當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
其二,應當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應當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其三,應當體現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應當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相同或相近的職能應當規定由一個行政機關承擔,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其四,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
其五,規章用語應當准確、簡潔,條文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法律、法規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規章原則上不作重復規定。除內容復雜的外,規章一般不分章、節。
其六,涉及國務院兩個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制定行政法規條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規章的,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聯合制定規章。有這種情形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單獨制定的規章無效。
『叄』 省級政府規章 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 發生沖突時,如何處理,相關依據何在
在沒有原則性沖突的情況下,遵從地方管理!尤其是行政法規,決策權更是歸於地方,省里版一般不會具體權管到地方執法!
依據:不是法律中有一條,"有其它規定的除外"或是像"有關…的其它規定"嗎?什麼是其它規定?為什麼寫其它規定?就是給下面留後門呢!國家法也好,省級效力的法律也好,不能把條條框框定死了,法律是為人服務的!畢竟無論是國還是省都太大了,具體到小地方要具體分析!所以,給下面留了條路子,意思就是我說是我說的,你只要不出格,該怎麼干就怎麼干!不要畏首畏尾,放開手干!
『肆』 有誰知道:全國有權制定政府規章的「較大的市」具體是哪些省級政府政府所在地的市就不用列舉了
國務院自從1984年、1988年、1992年和1993年先後批准唐山、大同、包頭、大連、鞍山、撫順、青島、無錫、吉林、齊齊哈爾、淮南、洛陽、重慶、寧波、淄博、邯鄲、本溪、蘇州、徐州等19個市成為較大的市以後,再也沒有批准過較大的市。
『伍』 地方政府規章(省)與其下一級地方性法規(市)發生沖突應當適用哪一個理由及依據是什麼回答全了給分
看這條法規就明白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63條:第3款: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專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屬請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1、除了省以外,只有較大的市才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2、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果和上級政府規章沖突,由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處理。
『陸』 省的政府規章與市的地方性法規效力如何比較
其實這個情況不太容易出現,但如果出現了,那因為市的地方法規是經過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的,所以自然是它的效力高
『柒』 根據立法法規定我是地方政府規章公布後應當向什麼地方備案
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我國《立法法》第八十九條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捌』 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規章應報什麼機關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回
第六十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答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報國務院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以及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玖』 省級權力機關制定地方性法規找全人常備案還是批准,法律中的備案批准有什麼區別
備案。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備案:是相對人按照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相關性文件等規定,向主管部門報告制定的或完成的事項的行為。
批准:是政府機關或授權單位,根據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及有關文件,對相對人從事某種行為、申請某種權利或資格等進行具有限制性管理的行為。
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製定地方性法規,報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相關概念釋義:
我國的法律位階分為六個等級,從高到底依次為憲法、基本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屬法律規范的一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2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