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采礦條例
A. 規定采礦許可證制度的法律是什麼法
規定采礦許可證制度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國家保障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礦產資源,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
為了發展礦業,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當前和長遠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特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第五條 國家實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制度;但是,國家對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的費用,可以根據不同情況規定予以減繳、免繳。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
開采礦產資源,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資源稅和資源補償費。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法。第三條 礦產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國務院行使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地表或者地下的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不同而改變。
國家保障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礦產資源。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
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准取得探礦權、采礦權,並辦理登記;但是,已經依法申請取得采礦權的礦山企業在劃定的礦區范圍內為本企業的生產而進行的勘查除外。國家保護探礦權和采礦權不受侵犯,保障礦區和勘查作業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響和破壞。
從事礦產資源勘查和開採的,必須符合規定的資質條件。
B. 中國的海底專屬采礦區是什麼時候圈定的
中國已於1999年圈定7.5萬平方千米的海底專屬采礦區
C. 挖海沙是否違法國家對海沙資源的政策或法規。
未經允許挖海沙是違法的。挖海沙會嚴重危及海床生態,同時其危害結果還涉及岸上生活建築,對民生造成極大安全隱患。開采沙資源是要經有關的行政部門審批,取得許可證才可開採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
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3)海底采礦條例擴展閱讀
非法采礦罪表現為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或者雖有采礦許可證,但不按采礦許可證上采礦范圍等要求,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行為;
而重大責任事故罪在客觀上則表現為在生產過程中,不服從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重大勞動安全責任事故罪則是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主管或負責勞動安全的人員對有關部門或單位職工提出的關於勞動安全設施的事故隱患不採取措施,從而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D. 國家國土資源部關於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采區規定嗎
礦產資源法 第二十條 非經國務院授權的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下列地區開采礦產資源:
(一)港口、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地區以內;
(二)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城鎮市政工程設施附近一定距離以內;
(三)鐵路、重要公路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四)重要河流、堤壩兩側一定距離以內;
(五)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風景區,國家重點保護的不能移動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
(六)國家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其他地區。
目前各級礦產資源規劃分區是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分區,可劃分為禁采區、開采區和限采區,三區之外的地域為其他地區。
(1)禁采區(含禁采地段)
禁采(保護)礦種分布區、地質災害危險區、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旅遊度假區、地質(礦業)遺跡保護區、歷史文物名勝古跡所在地、軍事要地、城鎮規劃區以及水源地、公墓園區及其周邊地區。禁采地段是指交通干線、通訊光纜、高壓線路、河流(河砂開采除外)等線型分布的禁采范圍。
禁采區內禁止設置露天開採的礦山,對於地下開採的礦山應從環境保護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後,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批。對於液(流)體礦產開發和公益性、基礎性地質調查一般不受禁采區限制。
(2)開采區
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並有一定前景且開發的經濟技術條件較好;礦產品有市場需求,有穩定的流向和所依託的後續加工產業,易於形成規模化經營,具備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條件;資源開發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或雖有影響但采後易於治理。
(3)限采區
限采礦種資源集中分布區,區內有允許開采礦種和查明有一定的資源儲量,但資源開發內外部條件不佳或者開采規模、開發利用方式受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規劃的制約;區內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開發過程可能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但通過採取有效措施可以治理。
(4)其他地區
上述三區以外的地區,即在規劃期內,無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甲類)地;乙類礦產因布局或區位條件等因素尚不具備開采條件的地區
具體需參照當地礦產資源規劃。
E. 在河道 采砂 有哪些法律法規 規定謝謝
1、《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河道采砂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32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實行河道采砂許可制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影響河勢穩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劃定禁采區和規定禁采期,並予以公告。
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第四十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並向河道主管機關繳納管理費。收費的標准和計收辦法由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制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5)海底采礦條例擴展閱讀
申請從事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依法取得的營業執照;
(二)有符合環保等要求的采砂作業方式;
(三)有符合要求的采砂設備和采砂技術人員;
(四)用船舶采砂的,船舶、船員的證書齊全有效;
(五)無非法采砂失信行為和不良記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辦理河道采砂許可,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一)河道采砂申請;
(二)營業執照;
(三)采砂船舶(機具)證書、采砂技術人員的基本情況;
(四)砂石堆放地點和棄料處理方案;
(五)船舶油污、生活廢棄物的處理方案;
(六)河道清理、修復方案;
(七)規范開採的承諾書;
(八)其他有關資料。
F. 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
1.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
2013年5月31日,國務院第638號令通過《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與礦產資源管理有關的有:
(1)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第七條修改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對外合作開採石油的海區、面積、區塊,通過組織招標,確定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簽訂合作開採石油合同或者其他合作合同,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報送合同有關情況」。第八條修改為:「中方石油公司在國務院批準的對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區域內,按劃分的合作區塊,通過招標或者談判,確定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簽訂合作開採石油合同或者其他合作合同,並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報送合同有關情況。」
(2)將《鄉鎮煤礦管理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修改為「安全生產許可證」。取消《安全生產許可條例》及《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中的「煤炭生產許可證」有關規定。
2014年7月9日,國務院第653號令通過《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與礦產資源管理有關的有:
(1)對《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的修改:①刪去第十三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②第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③第三十八條修改為:「中外合作勘查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④刪去第四十條。
(2)對《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的修改:①刪去《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一款中的「經評估確認的」;②第十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③第二十九條修改為:「中外合作開采礦產資源的,中方合作者應當在簽訂合同後,將合同向原發證機關備案。」
(3)對《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修改,將第九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出資勘查形成的探礦權、采礦權價款,由具有礦業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報告報探礦權、采礦權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2.發布實施新辦法
發布實施《國土資源行政處罰辦法》(國土資源部令(部門規章)2014年第60號)和《地質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2014年第59號)。明確加強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審理的內部監督;對執法程序作了規范;完善了國土資源行政處罰結案標准;健全了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等。
為了促進和規范境外投資,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布《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商務部2014年第3號令),自2014年10月6日起實行,對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備案或核准,企業的國家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誠信責任、環境和勞工保護義務及報告制度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3.出台頁岩氣勘查開發鼓勵政策
2013年10月2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實施《頁岩氣產業政策》(公告〔2013年第5號〕),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投資頁岩氣勘探開發;鼓勵企業在基礎設施缺乏地區投資建設天然氣輸送管道、壓縮天然氣(CNG)與小型液化天然氣(LNG)等基礎設施;鼓勵各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岩氣銷售市場。鼓勵對外技術合作、勘探開發區內的合作。鼓勵頁岩氣資源地所屬地方企業參與頁岩氣勘探開發。確認「頁岩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依據《頁岩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按頁岩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岩氣生產企業直接進行補貼。並鼓勵地方財政另行補貼。第30條規定將頁岩氣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對頁岩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等。
G. 非法盜采河沙有關法律規定
非法盜采河沙有關法律規定:
1.《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單位和個人進入他人依法設立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采礦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2.現行刑法:
第三百四十三條 非法采礦罪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或者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破壞性采礦罪】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3.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之第四種情況: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機關除責令其糾正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外,可以並處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未經批准或者不按照河道主管機關的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爆破、鑽探、挖築魚塘的。
H. 取得合法采礦權,未經批准非法采礦違反了礦產資源法 哪些規定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單位和個人進入他人依法設立的國有礦山企業和其他礦山企業礦區范圍內采礦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四十條
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的,責令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賠償損失,沒收越界開採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拒不退回本礦區范圍內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吊銷采礦許可證,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盜竊、搶奪礦山企業和勘查單位的礦產品和其他財物的,破壞采礦、勘查設施的,擾亂礦區和勘查作業區的生產秩序、工作秩序的,分別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情節顯著輕微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二條
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轉讓礦產資源的,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
違反本法第六條的規定將探礦權、采礦權倒賣牟利的,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處以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收購和銷售國家統一收購的礦產品的,沒收礦產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百一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采方法開采礦產資源的,處以罰款,可以吊銷采礦許可證;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本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地質礦產管理工作的部門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規定的許可權決定。第四十三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
第四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決定。給予吊銷勘查許可證或者采礦許可證處罰的,須由原發證機關決定。
依照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而不給予行政處罰的,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有權責令改正或者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I. 和采礦有關的違法行為主要有哪些,法律責任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