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有關輿論的法律法規

有關輿論的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3-13 08:06:40

❶ 社會輿論與法律之間的關系

從法律因果關系方面論,沒有關聯性。但是現實生活中,社會輿論可以監督法律的公正回執行(即輿論監督執法答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如果都能公平、公正執法了,那也就不存在輿論監督執法的具體行為了,不公正執法被監督糾正的實例近期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在此就不作列舉。 其他還有人民監督(即以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錶行使)和社會公眾媒體監督法律執法具體行為的方面。

❷ 中國有哪些新聞有關的法律法規

對於新聞有關的法律法規,我國目前還相對較少,法律目前還沒有,只有一些法規,如《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等。

❸ 最新的關於網路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網路的法律法規比較多,參考截圖

❹ 新聞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抄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這些是核心的,《憲法》《刑法》裡面也有相關規定,還有其他的例如《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等,可以到中國法律法規庫裡面找一下。

具體的新聞法律目前還沒有。對於新聞工作者主要以新聞出版署指定的規章為主。如《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報刊記者站管理辦法》《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出版管理條例》《報紙管理暫行規定》等。

❺ 我國有關新聞傳播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傳媒政策與法規》
《傳媒政策與法規》介紹了相關法律專規范的過程中,對於屬在實務操作中可能用到的法律文書、文件等實務操作資料進行了梳理並收錄於附錄中。同時注重案例教學,每一章都由案例導入,並且在每章的思考與練習中都必有一道案例題,從而一方面幫助讀者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另一方面提高其實踐技能。

❻ 有關網路的法律法規

1、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保障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使用者的合法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2、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為了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滿足公眾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的需求,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規定,2005年9月25日起施行。

3、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本辦法所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活動。

4、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是為了保證域名爭議解決程序的公正性、方便性及快捷性,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的規定而制定。

5、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

為了解決互聯網路域名爭議,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的規定,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於因互聯網路域名的注冊或者使用而引發的爭議。所爭議域名應當限於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負責管理的「.CN」、「.中國」域名。但是,所爭議域名注冊期限滿兩年的,域名爭議解決機構不予受理。

(6)有關輿論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❼ 輿論監督的法律規定

《侵權責任法》的第三十六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❽ 關於網路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國網路安全法律法規有哪些?
時間:2019-04-23 21:59:50瀏覽:79074次來源:律師365整理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4、《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5、《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辦法》6、《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7、《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
如今網路空間也經深入人們的生活,成為聯繫世界各地的橋梁紐帶。但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國家為保障網路安全以及維護國家的主權,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網路安全法律法規,規范網路空間的秩序,並讓網路價值最大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出了目前中國網路安全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4、《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
5、《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辦法》
6、《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7、《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
8、《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10、《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
11、《公安機關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檢查工作規范(試行)》
12、中辦、國辦轉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3]27號)
13、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4]32號)
14、中央網信辦《關於加強黨政機關網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網辦發文[2014]1號)
15、中央網信辦《關於印發<2014年國家網路安全檢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網辦發文[2014]5號)
16、國家發改委5部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和應用工作的通知》(發改高技[2012]1986號)
17、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2013年重點領域信息安檢查工作方案>的函》(工信部協函[2013]259號)
18、《廣東省信息化促進條例》
19、《廣東省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20、《廣東公安網安部門信息安全檢查細則》
21、省公安廳《關於繼續深休我省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通知》(粵公通字[2011]124號)
22、《關於切實加強我省涉外國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意見》(粵辦發[2005]12號)
23、《關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管理工作的意見》(粵辦發[2005]25號
24、《關於加強和改進我省互聯網管理工作的意見》(粵辦發[2012]38號
25、《關於加強我省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見》(粵信辦[2012]3號)
26、省保密局、省公安廳、省安全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通信管理局《聯合開展信息安全保密檢查工作制度》
27、《通信網路安全防護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部令第11號)
28、《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工業和信息部令第24號)
以上中國網路安全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規范性文件會隨著我國網路環境的發展不斷的修改完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有的條款也許會被廢止,這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此外,小編要提醒大家,建立健康安全的網路環境是每個網路參與人的義務,希望大家在以後的網路生活中積極的履行自己的義務,嚴格遵守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共建和諧網路環境。
望大哥採納 謝謝

❾ 世界各國有什麼法律是管媒體等輿論的

1 英國對媒介內容的管理,報業和廣電媒體截然不同。由於英國沒有《出版法》和《新聞法》,所以對於報紙內容沒有專門法律規章的制約,也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監管,只要不違反基本法律中的相關規定,政府不會橫加干涉。
而英國對廣電媒體的管理較報業而言嚴格很多,政府按照國會的條令來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比如獨立電視委員會(ITC)、無線管理局(RA)、BBC理事會、通信管理局(OFCOM)等,同時還頒布廣播電視法案、通信法案,對從廣播執照、責任、節目內容、廣告到媒介所有權等等都有非常詳細的條文約束。除此以外,廣電媒體也必須遵守基本法律中的相關規定。
英國屬於典型的海洋法系國家,其憲法(consititution)框架是不成文法,也就是說沒有一部專門的憲法法律文件。但是,在這一憲法框架下有許多來源可以作為依據,只不過,有些來源被記錄下來,而另一部分則沒有被記錄下來。這些來源都是在日常具體實施過程中針對出現的緊迫問題作出的反應,決不是根據某些理論而先驗地制訂出的廣泛而又全面的法律條文,所以這些法律來源也經常會有修改和補充。
英國有法律明確保護公民名譽不受無理惡意的詆毀與誣蔑,這些誹謗包括文字形式的誹謗(libel)和口頭形式的誹謗(slander)。任何製造和散布誹言的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對於媒體而言,損傷他人利益、品格和名譽的內容一旦發表,就被認定為誹謗,而這其中直接或間接傳播誹謗的人,也可以被起訴責償。法律責難的重點不在於書寫,而是在於「公布」,法律課責的也只是事實,而不問意思。 法庭上原告只要向陪審員和法官證明 :被告的言論損害了原告的名譽、被告的言論確確實實是針對原告的、被告的這些言論已經被發表了,那麼,媒體就當被判誹謗罪。不過,到目前為止,英國還是沒有專門的《隱私權法》。只是在一些普通的法律條款中有所論及: 比如,《數據保護法》禁止為某一目的收集的數據被用於其他用途。依據本法, 數據擁有人有權了解記者用了自己哪些材料。不過,1998 年通過的《數據保護法》規定了某些例外情況, 即數據的某些特殊用途可以不受此法限制, 新聞調查便是一種重要的特殊用途, 因而是一種例外。
另外,《信息法》禁止泄露機密, 例如僱主的某些機密

2 美國立國之初,就通過憲法第一修正案(也稱人權法案)確立了"國會不得廢止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會請願、訴願之自由。"美國新聞界把憲法第一修正案看作是美國第一部的新聞法,具有重要意義。美國早期的政治家把爭取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視作美國政治觀念中"人權"的一個核心內容。
由於當時美國政黨報紙林立,一些報紙經常相互攻擊漫罵,17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誹謗法》,約束報紙敗壞政府官員名譽而製造惡意的言論。《誹謗法》1801年在失效。
行業協會自律是美國媒體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美國媒體經常性管理的一種方式。現在美國媒體的各種協會很多,制定了詳細的自律條款,約束媒體從業人員的行為。美國報紙發行人協會1887年成立,主要是維護報紙所有者的利益,同時自律協會內部成員的新聞道德行為。1992年該協會與其他五個協會合並,是美國歷史上存在時間較長的行業自律組織。美國報紙主編協會,在1923年首屆年會上就提出了關於新聞道德准則的《新聞規則》。1929年全國廣播業者協會通過了《全國廣播業者協會道德准則》、《全國廣播業者協會商業行為准則》,以後又有《全國廣播業主協會電台准則》、《全國廣播業主電視准則》,美國所有的商業電台和電視台中,一半以上加入了這個協會。
美國現代媒體運作方式成熟,各個不同媒體現在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工作程序,其中也包括了媒體內部工作管理機制,保障媒體可以實現報道目的。
這種管理機制更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報道的質量,著眼點不僅僅是控制記者,但是確有一些限制性的條例和觀念。所以記者的報道一般並不是隨意的,更多的時候是根據整個報道計劃完成報道任務。
更重要的是,美國媒體從業者遵從著WASP(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文化傳統精神,追求自由平等和個人的權利,強調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加之美國媒體的高度壟斷化,他們與管理者並沒有根本觀念的沖突,在很多的時候,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很多媒體從業者自願遵守這些條例法規。這在9.11事件中體現的十分明顯,這一期間美國輿論的高度一致,在他們看來很正常

其他講起來就太多了 還有法律根源 也非常多 多的可以寫好幾本書 你要是真想了解 去買些相關的法律書籍看下 我能說的也就這么多了

❿ 輿論監督的法律依據

第三十四條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模範地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版,依法辦事,清正廉潔,勤權政為民,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自覺地接受黨和群眾的批評和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二條第三款:公務員應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七條第7款:法官應當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第八條第6款:檢察官應當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察法》
第三條:人**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五條: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熱點內容
就業歧視與勞動法 發布:2025-05-21 16:21:05 瀏覽:97
醫療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16:09:05 瀏覽:839
民航規章對術語的解釋 發布:2025-05-21 16:07:36 瀏覽:121
經濟法推薦書籍 發布:2025-05-21 16:06:51 瀏覽:4
法律援助去司法局嗎 發布:2025-05-21 16:05:19 瀏覽:232
建設工程設備機械租賃經營管理規章制度全集 發布:2025-05-21 15:56:12 瀏覽:321
會計法律責任的內容 發布:2025-05-21 15:49:40 瀏覽:860
關於我國歷代立法監察 發布:2025-05-21 15:48:19 瀏覽:24
法院根基 發布:2025-05-21 15:38:24 瀏覽:888
宜昌法律咨詢熱線電話 發布:2025-05-21 15:28:57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