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條例規定的護士義務有哪些
㈠ 護士的權利與義務是什麼簡答
1、護士的權利:
(一)有執業的權利,並有權按相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
(二)有獲得與其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
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有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
(三)有權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權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
(四)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信息的權利,有權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2、護士的義務:
(一)有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義務。
(二)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有義務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應以搶救垂危患者生命為先,有義務先行實施必要而有效的緊急醫療救護操作。
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有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的義務;必要時,還應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三)有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的義務。
(四)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有義務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1)護士條例規定的護士義務有哪些擴展閱讀:
護士的工作內容主要有:
1、不能違章作業,勞保穿戴整齊,執行基礎、專科護理常規、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相關規章制度。
有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做到穩、准、輕、快、敏捷。操作時不能強迫、恐嚇,幫助病人消除恐懼感,保持愉快的情緒,要用言語關心病人,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以便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協助醫生做好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咨詢、輔導、接診和治療工作。對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體貼愛護、主動熱情,表情親切,說話溫和,工作耐心細致,有問必答,不與病人爭吵。
3、執行醫囑及護理技術操作;注意巡視、觀察病情及輸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協助新入、手術、急、危重病人的處理;負責備血、取血,護送危重病人外出檢查。
4、經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獲得有關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慮,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問題,給予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向家屬和病人解釋病症的原因、治療原則、注意事項並進行飲食生活指導、健康教育指導。
5、加強醫學及護理新知識的學習,重點學習本科室的相關知識,比如,本科常見病的發病原因、病理、生理機制,治療、預防護理,多看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歷、治療經過、療效及各項化驗指標。
對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情用葯治療了如指掌,在進行治療護理查對時,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出錯,能早期發現,准確判斷。
6、負責醫療文件和物品管理,做好物品清點交接。工作結束後,做好清潔衛生及次日工作的預先准備,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美觀。及時匯報、反映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意見及要求,並做好記錄。
㈡ 護士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護士的權利有:
1、有執業的權利,並有權按相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
2、有獲得與其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
3、有權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權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
4、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信息的權利,有權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護士的義務有:
1、有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義務;
2、有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的義務;
3、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護士條例》
第十三條
護士執業,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㈢ 護士條例規定護士的權利
法律分析:(一)有執業的權利,並有權按相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二)有獲得與其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三)有權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權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四)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信息的權利,有權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㈣ 護士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分析: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剋扣護士工資,降低或者取消護士福利等待遇。
法律依據:《護士條例》
第十二條 護士執業,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剋扣護士工資,降低或者取消護士福利等待遇。
第十三條 護士執業,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四條 護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
㈤ 護士條例有哪些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第三條護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護士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全社會應當尊重護士。第四條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待遇,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護士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第五條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傑出貢獻的護士,應當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或者頒發白求恩獎章,受到表彰、獎勵的護士享受省部級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待遇;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應當頒發榮譽證書。
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士,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5)護士條例規定的護士義務有哪些擴展閱讀
醫務人員在執業活動中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護士條例
㈥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應實行的義務有哪些
醫護人員執業管理制度概述
一、醫護人員執業管理制度的概念
醫護人員執業管理制度,只指關於 曾經 獲得 執業醫師或許 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醫師,或許 曾經 獲得 護士執業資格的執業護士,依法進行業務管理的法律標准 的總和。就我國目前制定的標准 性法律文件看,有關醫護人員執業管理制度方面的標准 性法律文件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師執業注冊暫行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方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施行 方法 》、《中醫師、士管理方法 》(試行)等法律、法規。
二、醫護人員執業管理制度的基本准繩
(一)依法注冊准繩
所謂依法注冊准繩 ,是指我國醫護人員執業的法律制度,都將注冊作為醫師、護士執業的法律依據 和從業要求 ;只獲得 資格但不注冊或許 沒有獲得 資格而執業的,都屬於 執業的范圍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則 :「國家實行醫師執業注冊制度。」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十九條規則 :「未經護士執業注冊者不得從事護士職業 。」這些規則 ,都表現 了依法注冊准繩 。
(二)依法執業准繩
所謂依法執業准繩 ,是指經依法注冊的醫護人員該當 嚴格按照 法律規則 的執業規則執業,不得守法 ;有關部門將對其執業狀況 進行監視 和考核,守法 者將被追查 相應的責任,包括行政處分 、刑事處分 、經濟處分 等。
關於 依法執業,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作出了詳細 規則 ;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四章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則 。
(三) 獎懲清楚 准繩
所謂獎懲清楚 准繩 ,是指關於 醫護人員的功過是非,該當 作出積極和符合 道理 的評價,有功則獎、有過就罰。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三條對醫師的積極表現作出了明白 的獎勵規則 ;關於 處分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關於 醫師守法 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詳細 規則 。
三、醫師執業注冊法律規則
醫師執業注冊法律規則 ,也就是指關於醫師執業注冊的法律標准 。這一方面的法律規則 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師執業注冊暫行方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施行 方法 》、《中醫師、士管理方法 》(試行)等法律、法規。在此,我們重點引見 普通醫師執業注冊的法律規則 !
(一)關於醫師執業注冊的要求
關於醫師執業注冊難題 ,衛生部《醫師執業注冊暫行方法 》作出了詳細 規則 :
1.凡獲得 執業醫師資格或許 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者,均可請求 醫師執業注冊;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冊:(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才能 的; (2)因受刑事處分 ,自刑罰執行終了 之日起至請求 注冊之日止不滿2年的;(3)受撤消 《醫師執業證書》行政處分 ,自處分 決議 之日起至請求 注冊之日止不滿2年的;(4)甲類、乙類傳染病傳染期、精神病發病期以及身體殘疾等安康 情況 不適合 或不能勝任醫療、預防、保健業務職業 的;(5)重新請求 注冊,經衛生行政部門指定機構或組織考核不合格的;(6)衛生部規則 不宜從事醫療、預防、保健業務的其他情形。
(二)關於醫師執業注冊的順序
關於醫師執業注冊的順序 ,衛生部《醫師執業注冊暫行方法 》作出了以下規則 :
1.擬在醫療、保健機構執業的人員,該當 向同意 該機構執業的衛生行政部門請求 注冊;擬在預防機構執業的人員,該當 向該機構的同級衛生行政部門請求 注冊。
2.擬在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醫療機構執業的人員,該當 向核發該機構《醫療機構執業答應 證》的衛生行政部門請求 注冊。
3.請求 醫師執業注冊,該當 提交下列資料 :(1)醫師執業注冊請求 表;(2)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兩張;(3)《醫師資格證書》;(4)注冊主管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請求 人6個月內的安康 身體檢查 表;(5)請求 人身份證明;(6)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的擬聘用證明;(7)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則 的其他資料 。
重新請求 的,除提交上述資料 外,還應提交醫師重新執業請求 審核表和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或組織出具的業務程度 考核結果證明。
取得 執業醫師資格或許 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後2年內未注冊的,請求 注冊時,還應提交在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承受 3至6個月的培養訓練 ,並經考核合格的證明。
4.注冊主管部門該當 在收到注冊請求 之日起30日內,對請求 人提交的請求 資料 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予以注冊,發給衛生部統一印製的《醫師執業證書》;對要求 不合格而不予注冊的,注冊主管部門該當 在收到注冊請求 之日起30日內,書面通知請求 人並闡明 理由。請求 人有異議的,可以依法請求 行政復議或許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當 重新請求 注冊:(1)中止醫師執業活動2年以上的;(2)有《醫師執業注冊暫行方法 》第五條規則 的,即上述不予注冊的情形的。
重新請求 注冊的人員,該當 在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承受 3至6個月的培養訓練 ,並經考核合格,方可《方法 》的規則 重新請求 執業注冊。
6.執業助理醫師獲得 執業醫師資格後,繼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執業的,該當 按照 《方法 》第六條即上述「注冊順序 」1、2項的規則 ,請求 執業醫師注冊。
請求 人除提交上述「注冊順序 」中第3項的規則 的資料 外,還該當 提交《醫師執業證書》。注冊主管部門辦理執業注冊手續時,應收回舊證、換發新證。
(三)關於醫師執業注冊的注銷和變更注冊
衛生部《醫師執業注冊暫行方法 》第四章,關於 醫師執業注冊的注銷和變更注冊,作出以下規則 :
1.醫師注冊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該當 在30日內報告注冊主管部門辦理注銷注冊:(1)死亡或許 被宣告死亡的;(2)受刑事處分 的;(3)受撤消 《醫師執業證書》行政處分 的;(4)因考核不合格,暫停執業活動期滿,經培養訓練 後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5)中止醫師執業活動滿2年的;(6)身體安康 情況 不適合 繼續執業的;(7)有出借、出租、抵押、轉讓、塗改《醫師執業證書》行為的;(8)衛生部規則 不宜從事醫療、預防、保健業務的其他情形。
對有上述情形的,衛生行政部門該當 予以注銷注冊,並收回《醫師執業證書》。被注銷注冊的當事人如有異議,可以依法 請求 行政復議或許 提起訴訟。
2.醫師注冊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該當 在30日內報告注冊主管部門備案:(1)調離、退休、退職;(2)被解僱 、開除;(3)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則 的其他情形。
3.醫師變更執業地點、類別、執業范圍等注冊事項的,該當 到注冊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注冊手續,並提交醫師變更執業注冊請求 審核表、《醫師執業證書》、《醫師資格證書》以及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則 提交的其他資料 。
但經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同意 的衛生支農、會診、進修、學術交流、承擔政府交辦的職責 和衛生行政部門同意 的義診等除外。
4.醫師請求 變更的事項屬於原注冊主管部門管轄的,到原注冊主管部門辦理手續:請求 變更的事項不屬於原注冊主管部門管轄的,請求 人應先到原注冊主管部門請求 辦理變更注冊事項和醫師執業證書編碼,然後到擬執業地點注冊主管部門請求 辦理變更執業注冊手續。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變更執業注冊事項的,除按上述規則 辦理手續外,新執業地點的注冊主管部門應在辦理執業注冊手續時,收回舊證、換發新證。
5.注冊主管部門應自收到變更注冊請求 之日起30日內,辦理變更注冊手續。對因不契合 變更注冊要求 不予變更的,應自收到變更注冊請求 之日起30日內書面通知請求 人,並闡明 理由。請求 人如有異議,可以請求 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6.醫師在辦理變更注冊手續進程 中,在《醫師執業證書》注冊事項已被變更未完成新的變更事項答應 前,不得從事執業活動。
四、執業醫師的執業規則
(一)執業醫師的義務:依據 《執業醫師法》第三章的規則 ,執業醫師在執業進程 中,負有嚴重 義務。這些義務主要表如今 下列幾個方面:
1.守法與敬業義務。所謂守法與敬業義務,是指執業醫師該當 實行 的恪守 法律、紀律、酷愛 本職職業 的義務的總和。關於 執業醫師的守法與敬業義務,《執業醫師法》第二十二條規則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實行 下列義務:(1)恪守 法律、法規,恪守 技術操作標准 ;(2)樹立敬業精神,恪守 職業品德 ,實行 醫師職責,盡職盡責為患者服務;(3)關懷 、保護 、尊重患者,維護 患者隱私;(4)努力研究 業務,更新知識,提升 專業程度 ;(5)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安康 教育。
所謂安康 教育,是指醫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患者傳達 衛生保健知識和技術,協助 患者改動 衛生觀念,自願採用 有利於安康 的行為和活動,以加強 患者的自我保健才能 、提升 安康 程度 、盡快康復的活動。
2.嚴守職業品德 的義務。所謂醫師職業品德 ,是指執業醫師該當 遵照 的與其職業相關的品德 標准 的總和。關於 醫師的職業品德 ,第二十七條規則 :「醫師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討取 、合法 收受患者財物或許 牟取其他不合理 利益。」
3.實行 使命義務。所謂實行 使命義務,是指執業醫師負有在自遇有然災害、傳染病盛行 、突發嚴重 傷亡事故、突發公共衛惹事 件、以及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康 利益的緊急狀況 時,負有聽從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義務。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八條規則 :「遇有 遇有然災害、傳染病盛行 、突發嚴重 傷亡事故以及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康 利益的緊急狀況 時,醫師該當 聽從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
4.實行 執業其他規則的義務。實行 執業其他規則的義務,是指執業醫師除應實行 上述義務外,還該當 實行 通常 醫師執業規則的義務。這些通常 規則表如今 :
(1)救治急危患者的義務。是指關於 急危患者,醫師該當 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 。特別是不得因患者沒有錢交納費用的拒絕救治。《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四條對此作出了規則 。
(2)報告義務。所謂報告義務,是指醫師發生醫療事故或許 發現傳染病疫情,或許 發現患者涉嫌損傷 事情 或許 非正常死亡事情 時,該當 依照 有關規則 及時向所在機構或許 衛生行政部門或許 有關部門報告的義務。
《執業醫師法》第二十九條第一款規則 :「醫師發生醫療事故或許 發現傳染病疫情時,該當 依照 有關規則 及時向所在機構或許 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執業醫師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則 :「醫師發現患者涉嫌損傷 事情 或許 非正常死亡時,該當 依照 有關規則 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3)告知、征詢義務。醫師的告知義務,是指執業醫師該當 照實 向患者或許 其家眷 引見 病情,但應留意 防止 對患者發生 不利後果;醫師的征詢義務,是指醫師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該當 經醫院同意 並徵得患者自己 或許 其建樹贊同 。
《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六條對上述義務作出了詳細 規則 。
(4)按門檻 運用 葯械義務。所謂按門檻 運用 葯械義務,是指執業醫師該當 運用 國家有關部門同意 運用 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除合理 診斷醫治 外,不得運用 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五條對上述規則,作出了規則 。
(5)依法出具醫學文件和醫學證明文書的義務。依法出具醫學文件和醫學證明文書的義務,是指醫師施行 醫療、預防、保健措施,簽署醫學證明文件,必需 親身 診查、調查,並按規則 及時填寫醫學文書,不得藏匿 、偽造醫學文書及有關材料 ;醫師不得出具與本人 執業范圍無關或許 與執業類別不相符的醫學證明文書。
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三條對上述規則,作出了規則 。
(二)執業醫師的權益 :依據 《執業醫師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則 ,執業醫師在執業進程 中享有普遍 的權益 。這些權益 主要表如今 下列幾個方面:
1.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進行醫學診查、疾病調查、醫學處置、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文件,選擇合理的醫療、預防、保健方案;
2.依照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則 的規范 ,取得 與自己 執業活動相當的醫療設備基本要求 ;
3.從事醫學研究、學術交流,參與 專業學術集團 ;
4.參與 專業培養訓練 ,承受 繼續考試界;
5.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平安 不受進犯 ;
6.獲取工資報酬和津貼,享受國家規則 的福利待遇;
7.對所在機構的醫療、預防、保健職業 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職業 提出意見和建議,依法參與所在機構的民主管理。
(三)執業醫師違背 《執業醫師法》的法律責任
執業醫師違背 《執業醫師法》的法律責任,是指執業醫師因違背 《執業醫師法》而應承擔的不利於本人 的法律後果。《執業醫師法》對醫師的法律責任規則 如下:
1.對守法 獲得 醫師執業證書者的處分 :《執業醫師法》第三十六條規則 :「以不合理 手段獲得 醫師執業證書的,由發給證書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撤消 ;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獎勵 。」
2.醫師執業守法 的責任:《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則 :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背 本法規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撤消 執業證書;構成立功 的,依法追查 刑事責任:
(1)違背 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許 技術操作標准 ,形成 嚴重後果的;
(2)由於不擔任 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形成 嚴重後果的;
(3)形成 醫療責任事故的;
(4)未經親身 診查、調查,簽署診斷、醫治 、盛行 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許 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5)藏匿 、偽造或許 私自 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材料 的;
(6)運用 未經同意 運用 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7)不按規則 運用 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8)未經患者或許 其家眷 贊同 ,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9)走漏 患者隱私,形成 嚴重後果的;
(10)利用職務之便,討取 、合法 收受患者財物或許 牟取其他不合理 權益的;
(11)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盛行 、突發嚴重 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康 的緊急狀況 時,不聽從 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12)發生醫療事故或許 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損傷 事情 或許 非正常死亡,不按規則 報告的。
3.醫師醫療事故責任: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八條規則 :「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職業 中形成 事故的,按照 法律或許 國家有關規則 處置 。」
4.合法 、守法 行醫的法律責任:合法 、守法 行醫的法律責任,是指醫師未經同意 私自 創辦 醫療機構行醫,或許 未獲得 醫師資格和執業醫師證書者行醫,而根據 情節應負的法律責任。我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九條對此作出下列規則 :
未經同意 私自 創辦 醫療機構行醫或許 非醫師行醫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其守法 所得及其葯品、器械,並處10萬元以下罰款;對醫師撤消 其執業證書;給患者形成 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立功 的,依法追查 刑事責任。
(四) 衛活力 構及其人員與衛生行政部門人員的法律責任:
1.衛活力 構的法定報告義務的責任。未實行 法定告知義務的責任,是指根據 法律的規則 ,醫師該當 告知而沒有告知而該當 承擔的法律責任。對此,我國《執業醫師法》第四十一條規則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未按照 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則 實行 報告職責,招致 嚴重後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並對該機構的行政擔任 人依法給予行政獎勵 。」
2.關於 衛活力 構及其人員的衛生行政部門人員守法 的法律責任,《執業醫師法》第四十二條規則 :「衛生行政部門職業 人員或許 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職業 人員違背 本法規則 ,弄虛作假、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秉公 舞弊,尚不構成立功 的,依法給予行政獎勵 ;構成立功 的,依法追查 刑事責任。」
五、護士的職業規則與法律責任
(一)執業護士的義務
執業護士的義務,是指執業護士該當 實行 的職責的總體。關於護士該當 實行 的職責,我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方法 》作出了基本規則 :
1.恪守 職業品德 、護理規章制度、技術標准 的義務。恪守 職業品德 、護理規章制度、技術標准 ,是執業護士的首要義務。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二十三條規則 :「護士執業必需 恪守 職業品德 和醫療護理職業 的規章制度及技術標准 。」
2.保密義務。所謂保密義務,是指執業護士在執業中得知 的患者的隱私,不得泄露,該當 保密。但法律另有規則 的除外。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二十四條規頂了執業護士的這一義務。
3.實行 使命義務。實行 使命義務,是指執業護士在遇有自然災害、傳染病盛行 、突發嚴重 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安康 的緊急狀況 時,有聽從 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義務。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二十五條規則 了這一義務。
4.進行安康 教育義務。所謂進行安康 教育義務,是指執業護士有承擔預防保健職業 、宣傳防病治病知識、進行康復指點 、開展安康 教育、提供衛生咨詢的義務。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二十二條規則 了這一義務。
5.執行醫囑、迷信 護理、配合醫生職業 的義務。執行醫囑、迷信 護理義務,是指執業護士該當 正確執行醫囑,察看 病人的身心形態 ,對病人進行迷信 護理;遇有緊急狀況 應及時通知醫生並配合搶救,醫生不在場時,護士該當 採取力所能及的緊急措施。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二是一條對此作出了規則 。
6.帶教護理實習生的義務。執業護士帶教護理實習生的義務,是指護理專業在校生進行專業實習,有關人員按《護士管理方法 》第十八條進行臨床實際操作 時,護士有帶教和指點 的義務。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十九條對此作了規則 。
(二)執業護士的權益
執業護士的權益 ,是指執業護士依法享有的實行 職責和受到尊重、法律維護 的權益 。衛生部《護士管理方法 》第二十六條對此作出規則 。依據 該條規則 ,護士依法實行 職責的權益 受法律維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犯 。
此外,依據 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權益 義務相一致准繩 ,上述護士的義務,同時也是其權益 ;其實行 義務的同時也是在行使其權益 。
(三) 護士守法 的法律責任
護士的法律責任,是指執業護士因違背 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的規則 ,而應承擔的不利於本人 的法律後果。依據 《護士管理方法 》的規則 ,護士的法律責任有:
1.違背 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第十九條的規則 ,未經護士執業注冊從事護士職業 的,有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
2.合法 獲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的,有衛生行政部門予以繳銷;
3.護士執業違背 醫療護理規章制度及技術標准 的,由衛生行政部門7情節予以警告、責令改進 、中止注冊直至取消注冊;
4.違背 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其他規則 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視情節予以警告、責令改進 、中止注冊直至取消注冊。
當事人關於 上述的行政處分 決議 不服的,可以按照 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則 請求 行政復議或許 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對行政處分 決議 不實行 又未在法定期限內請求 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請求 人民法院強迫 執行。
此外,我國《護士管理方法 》對維護 護士的合法權益難題 ,也作出了規則 ,即:違背 《護士管理方法 》第二十六條的關於護士權益 的規則 ,合法 阻撓護士依法執業或進犯 護士人身權益 的,由護士所在單位提請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行政處分 ;情節嚴重,冒犯 刑律的提交司法機關依法追查 刑事責任。這是關於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應實行 的義務有哪些?的解答。246
㈦ 護士的護士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第三條護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護士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
全社會應當尊重護士。
第四條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待遇,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護士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第五條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傑出貢獻的護士,應當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或者頒發白求恩獎章,受到表彰、獎勵的護士享受省部級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待遇;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應當頒發榮譽證書。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士,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執業注冊
第七條護士執業,應當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
申請護士執業注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在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完成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助產專業課程學習,包括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並取得相應學歷證書;
(三)通過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四)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
護士執業注冊申請,應當自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之日起3年內提出;逾期提出申請的,除應當具備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條件外,還應當在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接受3個月臨床護理培訓並考核合格。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人事部門制定。
第八條申請護士執業注冊的,應當向擬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收到申請的衛生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做出決定,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准予注冊,並發給護士執業證書;對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不予注冊,並書面說明理由。
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為5年。
第九條護士在其執業注冊有效期內變更執業地點的,應當向擬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報告。收到報告的衛生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報告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為其辦理變更手續。護士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變更執業地點的,收到報告的衛生主管部門還應當向其原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通報。
第十條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執業的,應當在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前30日向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申請延續注冊。收到申請的衛生主管部門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准予延續,延續執業注冊有效期為5年;對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不予延續,並書面說明理由。
護士有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應當予以注銷執業注冊情形的,原注冊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注銷其執業注冊。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本行政區域的護士執業良好記錄和不良記錄,並將該記錄記入護士執業信息系統。
護士執業良好記錄包括護士受到的表彰、獎勵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的情況等內容。護士執業不良記錄包括護士因違反本條例以及其他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受到行政處罰、處分的情況等內容。
第三章權利和義務
第十二條護士執業,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剋扣護士工資,降低或者取消護士福利等待遇。
第十三條護士執業,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四條護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
第十五條護士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的權利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的權利,可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六條護士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
第十七條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
護士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第十八條護士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第十九條護士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第四章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
第二十條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護士的數量不得低於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
第二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允許下列人員在本機構從事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護理活動:
(一)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
(二)未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的護士;
(三)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未延續執業注冊的護士。
在教學、綜合醫院進行護理臨床實習的人員應當在護士指導下開展有關工作。
第二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並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
第二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福利待遇等規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在本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保障護士的合法權益。
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或者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
第二十四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制定、實施本機構護士在職培訓計劃,並保證護士接受培訓。
護士培訓應當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根據臨床專科護理發展和專科護理崗位的需要,開展對護士的專科護理培訓。
第二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專門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護理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並進行監督檢查。
護士因不履行職責或者違反職業道德受到投訴的,其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進行調查。經查證屬實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護士做出處理,並將調查處理情況告知投訴人。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在護士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根據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和在醫療衛生機構合法執業的護士數量核減其診療科目,或者暫停其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國家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的,還應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反本條例規定,護士的配備數量低於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護士配備標準的;
(二)允許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或者允許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延續執業注冊有效期的護士在本機構從事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護理活動的。
第二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國家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的,還應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福利待遇等規定的;
(二)對在本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
(三)未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或者未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醫療保健措施的;
(四)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或者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的。
第三十條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
(一)未制定、實施本機構護士在職培訓計劃或者未保證護士接受培訓的;
(二)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護士管理職責的。
第三十一條護士在執業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暫停其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其護士執業證書:
(一)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醫師的;
(二)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未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提出或者報告的;
(三)泄露患者隱私的;
(四)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不服從安排參加醫療救護的。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造成醫療事故的,依照醫療事故處理的有關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護士被吊銷執業證書的,自執業證書被吊銷之日起2年內不得申請執業注冊。
第三十三條擾亂醫療秩序,阻礙護士依法開展執業活動,侮辱、威脅、毆打護士,或者有其他侵犯
護士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施行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取得護士執業證書或者護理專業技術職稱、從事護理活動的人員,經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審核合格,換領護士執業證書。
本條例施行前,尚未達到護士配備標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實施步驟,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3年內達到護士配備標准。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㈧ 護士的權力和義務有哪些
護士的法定權利義務主要來源於《護士條例》。
《護士條例》是於2008年1月23日國務院第20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條例法規。此條例共六章三十五條。此條例的制定旨在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
依據《護士條例》,護士的主要權利有:
1、護士執業,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剋扣護士工資,降低或者取消護士福利等待遇。
2、護士執業,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3、護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
4、護士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的權利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的權利,可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護士的主要義務有:
1、護士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
2、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
護士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3、護士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4、護士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依據:《護士條例》第三章權利和義務
第十二條護士執業,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剋扣護士工資,降低或者取消護士福利等待遇。
第十三條護士執業,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四條護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
第十五條護士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的權利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的權利,可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六條護士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
第十七條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
護士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第十八條護士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第十九條護士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㈨ 簡述護士的權利和義務是什麼
1、護士的權利:
(一)有執業的權利,並有權按相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
(二)有獲得與其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
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有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
(三)有權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權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
(四)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信息的權利,有權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2、護士的義務:
(一)有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義務。
(二)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有義務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應以搶救垂危患者生命為先,有義務先行實施必要而有效的緊急醫療救護操作。
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有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的義務;必要時,還應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三)有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的義務。
(四)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有義務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9)護士條例規定的護士義務有哪些擴展閱讀:
護士的工作內容主要有:
1、不能違章作業,勞保穿戴整齊,執行基礎、專科護理常規、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相關規章制度。
有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做到穩、准、輕、快、敏捷。操作時不能強迫、恐嚇,幫助病人消除恐懼感,保持愉快的情緒,要用言語關心病人,使病人積極配合治療,以便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協助醫生做好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咨詢、輔導、接診和治療工作。對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體貼愛護、主動熱情,表情親切,說話溫和,工作耐心細致,有問必答,不與病人爭吵。
3、執行醫囑及護理技術操作;注意巡視、觀察病情及輸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協助新入、手術、急、危重病人的處理;負責備血、取血,護送危重病人外出檢查。
4、經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獲得有關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慮,及時解決病人存在的問題,給予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向家屬和病人解釋病症的原因、治療原則、注意事項並進行飲食生活指導、健康教育指導。
5、加強醫學及護理新知識的學習,重點學習本科室的相關知識,比如,本科常見病的發病原因、病理、生理機制,治療、預防護理,多看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歷、治療經過、療效及各項化驗指標。
對本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情用葯治療了如指掌,在進行治療護理查對時,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出錯,能早期發現,准確判斷。
6、負責醫療文件和物品管理,做好物品清點交接。工作結束後,做好清潔衛生及次日工作的預先准備,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美觀。及時匯報、反映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意見及要求,並做好記錄。
㈩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應履行的義務有哪些
《護士條例》第三章 權利和義務 第十六條 護士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 第十七條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