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再製造法規
1. 什麼是 汽車再製造
汽車再製造就是把使用功效退化造成成本消耗過大、污染嚴重而退役的汽車,經無污染專業拆解後再次價值評估分析,分選出可再利用與可再製造非易損零部件。然後,嚴格按製造技術標准,使用配有零部件基準工裝的高精度通用數控機床。施工找回零部件原基準後,再採用表面工程處理等一整套再製造工藝。實現完成和恢復汽車零部件原創功能,達到與原創件甚至超過原創件的使用功效與標准。
2. 開一個正規的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公司,需要什麼條件。政府支持嗎
首先要有合適的工廠再向當地發改委立項,立項後向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再製造營業執照。向環保部門申請環評,向安檢部門申請安評後,就可以從事再製造生產了,這個時候你企業還不能算再製造企業,將企業生產產品經過國家質量檢測中心檢測,企業要通過再製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通過工信部再製造產品認定,這個時候你就是中國的真正意義上的再製造企業。
再製造事業是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中國智造2025重點發展行業,循環經濟行業,政府大力支持發展的行業。
3. 汽車再製造相關資料
投資汽車再製造最顯著的特點是高投入和高風險。
(1) 高投入:汽車再製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如大量的勞動力、土地和資本以及技術、信息、管理等。再製造需要的設備如檢測設備、加工設備和檢驗設備價格高昂。
(2) 高風險:再製造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回收產品到達的時間和數量不確定、平衡回收與需求的困難性、再製造加工路線和加工時間不確定、回收產品可再製造率不確定以及政策環境對毛坯來源的限制、社會意識落後對市場的拖累等等,因此投資再製造企業具有很高的風險性。
但是再製造也具有很高的回報。例如,汽車再製造零部件產品與新品相比,成本只是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對節能環保的作用突出。因此投資再製造不僅可以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還可以獲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只要採用合理的方法降低高風險,再製造的前景非常廣闊。
根據「分散風險理論」,高風險的投資,需要對外投資的多元化來分散投資風險,表現在投資再製造企業上包括兩點:水平投資方面,通過再製造產品多元化來降低各種不確定性,即擴大再製造的品牌范圍,不僅再製造發動機,而且再製造起動機、變速器、發電機以及轉向機等產品。另一個是垂直投資方面,即不僅僅投資再製造加工企業,而且投資再製造的上游資源化企業、再製造技術研發企業以及下游再製造產品流通企業等等,以此來降低再製造不確定性帶來的高風險,也就是通過充分細化的社會分工,使廢舊汽車資源以最小的物流成本、最優勢的生產條件進行再製造,使其剩餘附加值得到充分挖掘,因此需要對再製造企業的運作模式進行合理規劃。 汽車再製造企業運作模式分析
汽車再製造企業可以採用以下幾種運作模式:首先是原產品製造商模式,即所謂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模式,由整車廠或原配件供應商直接投資再製造企業,通過自己的物流渠道回收本品牌的廢舊車輛進行再製造,銷售再製造產品;其次是獨立再製造商模式,即與生產廠家和或設備供應商無任何關系,但被再製造的部件是由OEM生產的;再者是為OEM服務的承包性再製造商模式;最後是聯合再製造商模式。
⒈ OEM再製造商模式
國外普遍採用誰污染誰負責的「製造商責任制」,歐洲的OEM再製造商在市場上佔主導地位,OEM通過經銷商和特約維修站來回收舊件,交由OEM進行再製造加工後,再通過售後服務網路進行銷售。該模式下,OEM企業直接從事零部件再製造,再製造件的質量規范由原零部件生產企業制定,與新件相同,原零部件生產企業承擔保修責任。
該運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優點:便於製造商對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產品在設計時就考慮到其報廢後的回收再造,開展可再製造性設計;充分發揮生產企業的技術和質量保證能力,保證再製造產品的質量一致性,避免再製造產品與新品的知識產品糾紛,保護企業品牌,市場共享及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技術實力雄厚、管理經驗豐富、具有完善的銷售、售後服務網路,無須新建物流網路,同時也能夠進一步落實「生產者責任制」。
但是OEM模式也存在著以下一些缺點如:OEM企業投資規模大,再製造企業數量少,回收物流半徑大。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從全社會的廢舊零部件回收到再製造生產企業,到再製造產品再銷售出去,相當於每件產品從回收點到再製造點之間進行了一次往返,物流成本太高;原材料回收的不確定性影響也無法消除:在傳統網路中,供應是一個典型的內部變數,其時間、數量、質量是由內部需求決定的,而在再製造物流網路中,供應基本上是一個外部變數,很難預測,具有逆向、流量小、分支多的特點。另外OEM模式下再製造的品種單一,僅限於OEM所屬品牌和產品,再製造設備利用率低,成本相對較高,資源利用率也較低。
根據「分散風險理論」,可以通過增加投資項目,即增加再製造生產企業、上游的資源化企業及下游的流通企業,同時增加再製造的產品種類來降低風險影響,但這又大大增加了OEM企業的投入,使其無法承擔。因此該模式更適合於產業萌芽階段因政策環境尚不開放、再製造技術尚不成熟、知識產權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採用以探索經驗。
⒉ 獨立再製造商模式
獨立再製造商不用經過OEM授權便可以對任何品牌的產品進行再製造,可以保留原廠標,也可以有自己的再製造商標,與生產廠家和或設備供應商無任何關系。
發達國家由於市場秩序比較規范,政府對再製造產業發展基本上採取完全依賴市場競爭和行業自律的開放式管理機制,對廢舊產品和再製造產品的銷售、使用基本上沒有約束政策。例如在美國,再製造企業可不經新件生產企業的授權,再製造的產品上也不用去掉原廠商標,只要標識上該產品由某某廠「再製造」即可,美國法律也沒有規定不允許再製造的零件,一切取決於市場,原則上只要有市場,成本不至於過高,技術上都沒有問題。另外,美國規定原製造商的產品在第一次出售時其知識產權就隨原產品轉讓給了消費者,消費者在產品消費後是報廢、維修還是重新製造,原製造商都無權干預。
該種模式下的特點是再製造的品種多,批量大,規模效益高;資源利用率較高;再製造成本低,價格優勢明顯。但在政府管理體系及知識產權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容易產生知識產權糾紛和市場混亂。
⒊ 為OEM服務的承包再製造商模式
再製造企業由OEM以外的企業進行投資,與OEM企業之間屬於合同關系,再製造企業和OEM簽訂規范的供貨合同,再製造企業可以同時供貨給多個OEM企業,而OEM企業也可以同時選擇多個再製造企業進行授權。
該模式下,整車廠通過授權其他再製造企業達到間接履行生產者責任的目的。同時整車廠不必直接投資,降低了自身投資風險,通過增加為其服務的再製造企業數量和產品種類來達到降低投資風險的目的。整車廠可以通過建立再製造技術研發企業,通過技術標准來控制產品的質量。而再製造企業可以通過增加其再製造的產品種類來降低回收的不確定性並提高再製造裝備的利用率。該模式也需要完善的政府管理體系對其支持。
⒋ 聯合再製造商模式
聯合再製造商模式(或混合模式)下,OEM授權承包再製造商,而承包再製造商通過自身進行再製造生產、向獨立再製造采購再製造產品的形式來進行生產的模式。
聯合再製造模式下,承包再製造商自身沒有投資的再製造產品,如果社會獨立再製造企業已有規模化生產的再製造產品,則可以向其采購,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機制,實現分工的細化,降低全社會廢舊汽車產品回收物流半徑,把不確定性風險充分分散,利用社會最優勢資源進行再製造的生產,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OEM通過規范承包再製造的技術標准來保證再製造產品的質量和售後保證,通過責任延伸,間接分散化履行生產者責任,建立以整車廠為主導的社會化汽車再製造體系。該模式同樣適合於政策環境寬松、管理體系完善、再製造產業成熟度比較高的階段採用。
以上幾種典型再製造企業運作模式各有利弊,在合適的環境下可以單獨運作,也可以同時存在。可以根據不同的國情、不同的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選擇。如美國通用汽車再製造業務主要採取有二種形式,一種是外包給零部件的原製造企業,如發動機、變速器等,即OEM模式;另一種是向獨立再製造商采購再製造件。
目前,我國汽車再製造產業處於萌芽期結束與成長期開始時期,表現為:制定了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已經有了產業發展的技術儲備,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再製造產品生產,再製造產品的消費意識正在增加,市場初見端倪。因此,汽車再製造產業啟動的主要任務基本完成,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已經成熟。
4. 發改委新規探路,零部件再製造將成汽車行業新增長點
8月11日,國家發改委公布《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從舊件管理、生產管理、產品管理、市場管理等方面對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為和市場秩序進行規范。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對汽車行業節能降本有較大意義,此次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辦法》有助於推動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業發展。未來,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業有望成為汽車行業新增長點。
首次定義零部件再制
對於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辦法》首次給出明確的官方定義:「再製造是指符合國家再製造標准,即對功能性損壞或技術性淘汰等原因不再使用的舊汽車零部件,進行專業化修復或升級改造,使其質量特性和安全環保性能不低於原型新品的過程」。
根據《辦法》,從事再製造的企業需滿足8項條件,包括「具備能滿足再製造生產的舊件回收能力;具備拆解、清洗、製造、裝配、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的技術裝備和生產能力;具備檢測鑒定舊零部件性能指標的技術手段和能力;建立並實行產品再製造的相關技術質量標准和生產規范」等。
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始於2008年。當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14家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成為首批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企業;2009年1月,《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實施又為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業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2011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將「再製造產業化」列入循環經濟重點工程;2012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第二批33家再製造試點企業名單及實施方案;2013年,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發布《製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對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前橋、後橋、車架「五大總成」曾長期採取嚴格的銷毀政策。直到2019年6月,我國施行《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中,不再要求報廢汽車「五大總成」強制回爐銷毀,這給為試點企業之外的其他企業進入零部件再製造行業提供了便利。
為避免報廢汽車「五大總成」部件用於其他非法用途,《辦法》要求,再製造企業應當將收購的報廢汽車部件用於本「五大總成」企業的再製造,不得進行轉賣;未用於本企業再製造的部分,應作為廢材料交售給冶煉或破碎企業。
藍海市場待擴容
對於為何會制定《辦法》,國家發改委方面解釋稱,是為了「加快再製造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再製造與製造新品相比,可節約成本50%,節能60%,節材7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對環境的不良影響與製造新品相比明顯降低。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汽車變速箱材料總重量僅約45公斤,如果將其作為冶金材料對外銷售,只能賣出幾百元,如果通過零部件再製造的形式進行處置,價值將至少超過3000元。
據了解,截至2018年底,我國再製造發動機、變速箱生產能力超過15萬台,發電機、起動機等部件生產能力超過160萬台。2019年,全國機動車回收數量為229.5萬輛,同比增長15.3%。
零部件再製造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參與。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試點企業產值已超過40億元。其中,發動機再製造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3家,分別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復強動力有限公司、無錫大豪動力有限公司、濰柴動力(濰坊)再製造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回收利用問題也開始引發外界關注。今年5月,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向有關部門建議稱,當前新能源汽車實際行駛15萬公里後就面臨著淘汰與報廢,但新能源汽車基礎核心零部件系統,如電驅動、電機、電池、鋁基車骨架等,仍具有較高重復再使用價值。
麥肯錫發布的全球後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19-2035年,中國汽車後市場將保持10%-15%的增速;到2035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規模將達4.4萬億元,汽車再製造業發展行業市場空間巨大。
破除三大障礙
盡管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前景廣闊,但該行業尚不成熟,也存在不少疑難問題和關鍵環節有待解決和釐清。
在上游回收端,由於舊汽車零部件回收體系不健全,再製造企業在獲得原材料方面存在一定障礙。崔東樹表示,全國報廢汽車拆解企業至2018年僅有約500多家,不僅數量與10年前幾乎相當,而且大都規模偏小、產能偏弱,難以應對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如何進一步暢通舊汽車零部件的回收交易?《辦法》提出,再製造企業應當構建合理的逆向物流體系及舊件回收網路;鼓勵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通過售後服務體系回收舊機動車零部件用於再製造;鼓勵專業化舊件回收公司從維修渠道為再製造企業提供符合要求的舊件。
在中游生產端,雖然國家已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但由於相關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市場機制不完善,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的技術能力、生產環境差異較大,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
對於該問題,《辦法》提出,國家支持行業協會依據本辦法確定的原則和條件制訂再製造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相關標准,並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認證基本規范制定相關認證規則。再製造企業應採用與原型新品同等或更加嚴格的標准,對再製造產品進行包括使用性能、經濟性等在內的質量檢驗。
在下游消費端,公眾接受度低也是影響再製造行業發展的一大因素。2018年,某消費者因所購全新賓士汽車的發動機使用再製造件曾投訴4S店,並要求4S店更換全新發動機。張翔表示,很多消費者不願使用再製造零部件,所以再製造零部件主要用於維修行業,用在新車上的比例非常少。
對此,《辦法》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再製造產品宣傳,逐步提高消費者對再製造產品的認識,培育再製造產品市場;鼓勵消費者使用再製造產品。鼓勵政府機關、部隊等公共機構在汽車維修中優先使用再製造產品。
除宣傳層面,《辦法》還要求相關企業為再製造零部件提供完善服務,以消除消費者顧慮。其中,再製造企業應「對所生產銷售的再製造產品提供與同類新品相同的質量保證及保修標准」,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應「支持再製造產品進入自身售後體系銷售」。北京商報記者劉洋濮振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回收的汽車可再製造零部件必須直接送往規定的14家再製造試點企業嗎
要知道回收的汽車可再製造零部件該送往哪?必須先知曉再製造的意義,千萬別送錯方向!
再製造的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1退役件的環保回收,2退役件的資源回收,3再製造與製造無縫銜接
環保回收——就是擔當產品製造被使用退役後環保收拾的責任,退役件是因為使用功效退化造成成本消耗過大,污染嚴重而退役。如果將退役件隨意丟棄必然會造成資源浪費,更關鍵的是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要改變只顧製造不顧回收的亂局,再製造的科學合理專業化回收是防止二次污染最有效手段。
資源回收——就是必須把退役材料作為珍貴資源再利用回收,退役件需經科學手段處理與檢測評估,分選出 1. 可再利用件 2. 可再製造件 3. 報廢件,( 1-可再利用件屬完好非易損件,2-可再製造件屬有缺陷非易損件,3-報廢件屬易損件與有嚴重缺損的非易損件)。 易損件與非易損件是有原件製造前設計確定的。上述評估出分選僅僅是再製造坯料資源,更珍貴地是獲取經用戶對原設計製造的產品使用後產生的直觀信息與技術數據,供提升新產品設計製造的技術資源。
再製造是製造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環節,而且,必須是無縫銜接,如果稍加不重視就會滑向修理的概念。再製造與製造,只是製造前選擇原料不同。製造坯料是選用原材料初加工而成,再製造坯料是選用退役後非易損原件經表面工程加工而成,後續製造過程選用的加工基準,技術參數與使用設備兩者的設計要求完全一致。
汽車再製造就是把使用功效退化造成成本消耗過大、污染嚴重而退役的汽車,經無污染專業拆解後再次價值評估分析,分選出可再利用與可再製造非易損零部件。然後,嚴格按製造技術標准,使用配有零部件基準工裝的高精度通用數控機床。施工找回零部件原基準後,再採用表面工程處理等一整套再製造工藝。實現完成和恢復汽車零部件原創功能,達到與原創件甚至超過原創件的使用功效與標准。
再製造工藝在實際運作過程可分三個工序段,第一是將退役非易損件清污與可再利用價值分析評估工序段(可有回收拆解單位提供可再製造坯料),第二是將缺損件恢復基準進行表面工程加工工序段,第三工序段就是完全按製造標准,使用符合設計與零部件基準相配套的工裝設備,恢復零部件製造公稱尺寸(需具有表面工程專項技術和原產品製造技術的再製造單位承擔)。把再製造工藝分三個工序段方案解決。在科學合理的工藝運作下,實現正真意義上的再製造,應該是最可靠、信得過。上述觀點僅供專家讀者參考
退役材料不應屬報廢材料,一定要送往具有專業回收資責企業。
http://tieba..com/p/3472511588
6.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資質如何申請
為規范機動車和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行為和市場秩序,保障再製造產品質量,加快再製造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起草了《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暫行辦法》明確了國家對開展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業務的規范要求,規范了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監督保證再製造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標准,為促進企業正確從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經營行為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據。在受訪專家看來,這一政策的落地,將意味著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業發展進入新時代「元年」。
企業不斷探索新模式
獲得消費者認可
在用車輛零部件損壞之後,是更換新品還是再製造產品?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業雖然已經走過了將近20年的路程,但再製造產品依然沒有能夠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再製造產品的認知依然模糊,甚至會將再製造產品和「翻新件」混為一談。
那麼到底什麼是再製造產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分會秘書長謝建軍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再製造是指將舊的零部件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專業化的修復,使其恢復到原有新品一樣的質量和性能的批量化製造過程。」
雖然零部件再製造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是新生事物,但與傳統製造相比具有節能、節材的特點,屬於綠色製造范疇,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和製造新品相比,再製造可以節約成本50%,節能60%,節約原材料70%,且生產過程對環境友好。不僅如此,使用再製造產品可以實現「一來就換」,極大縮短維修車輛等待的時間。
在謝建軍看來,修理只是或多或少地延長了產品的第一次使用壽命,但再製造可以使產品獲得新的壽命周期。
不僅環保還可以節約維修成本的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產品為何難以成為消費者的首選?談及原因,上海錦持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傑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由於對再製造產品比較陌生,消費者普遍認為再製造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使用積極性不高。政府和行業對再製造產品的正面宣傳和消費引導仍然不夠。」
無獨有偶,多家汽車零部件再製造企業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都明確表示,只有改變消費者對再製造產品的認知,才能減弱或消除對再製造產品質量的擔憂。
對此,謝建軍表示,除了積極正面的宣傳引導以及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產品質量以外,為增加消費者對再製造產品的認可度,一些企業也在探索新的模式,比如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再製造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再製造產品質量責任險就是由保險公司來提供再製造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由於產品缺陷引發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為消費者提供使用再製造產品的風險保障。對再製造產品的消費者而言,除了可以享受再製造產品與新品一樣的售後服務外,更多了一份風險保障。
7. 零部件業利好消息,發改委推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暫行辦法
[汽車之家?行業]??日前,我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獲悉,其於近日發布關於《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其中包含再製造企業應當構建合理的逆向物流體系及舊件回收網路、鼓勵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通過售後服務體系回收舊機動車零部件用於再製造、鼓勵專業化舊件回收公司從維修渠道為再製造企業提供符合要求的舊件等信息,詳情如下:
為規范機動車零部件再製造行為和市場秩序,保障再製造產品質量,加快再製造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起草了《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為2020年8月11日至9月10日,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可以登錄國家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http://www.ndrc.gov.cn)首頁「意見徵求」專欄進入「《機動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欄目,填寫意見反饋表,提出意見建議。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消息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編譯/汽車之家周易)
●附件:汽車零部件再製造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8. 汽車製造法律法規
汽車製造的法律法規有以下有關法律:
1、《強制性產品認證標志管理辦法》
2、《3C認證管理》
3、《國家環保型式核准》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
9.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資質如何申請
首先要有合適的工廠再向當地發改委立項,立項後向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再製造營業執照。向環保部門申請環評,向安檢部門申請安評後,
就可以從事再製造生產了,這個時候你企業還不能算再製造企業,將企業生產產品經過國家質量檢測中心檢測,企業要通過再製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通過工信部再製造產品認定,這個時候你就是中國的真正意義上的再製造企業。
10. 哪些汽車零部件可以再製造
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原則上除了:1,易損件不可再製造,2,保養件不可以再製造,3,涉及安全類配件不可再製造,其他有高附加值的汽車零部件均可以再製造。你的提問中空氣格和機油濾清器屬於保養件,原則上不可以再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