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管理條例
❶ 求: 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http://www.bjghw.gov.cn/web/static/catalogs/catalog_zwxx/zwxx.html?menuid=left_menu_csghgl&menugrade=2&conmentid=right_csghgl
❷ 最新的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具體是怎樣規定的
現在城市燃氣管理又走上了熱議,北京市又加強了對於燃氣的管理規定,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就關於修改燃氣管理條例做了明確的規定,因為在此之前,北京市已經實施了十幾年的燃氣管理條例,這些年來燃氣管理條例還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於居民的安全保護上有很大的作用,深受居民的擁護,嚴格遵循燃氣管理條例,近來北京市相關部門對燃氣管理條例進行了適當的修改,主要是增加一些安全上的問題,以及在管理燃氣使用方面上的問題,還有就是相關部門責任承擔問題,還有其他一些相關的規定。
一、相關部門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對於燃氣管理的相關部門,又進一步進行了相關的要求,首先就是在入戶檢查的時候,相關的燃氣供應企業必須要對居民使用燃氣付安全責任,對於檢查燃氣上面,還應當給居民進行免費的安全檢查,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❸ 城市管理法規都包括哪些內容
在北京城市近代化過程中,有關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建立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其主要內容包括各個時期立法機關狀況及立法概況;各個時期的司法機關、審判機關的制度建設;各個時期制定、頒布的法律、法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等。下面分5個歷史時期就北京近代城市管理法規做一簡要概述。
一、清末北京近代城市管理法規的創立
北京近代城市管理始於1906年內外城巡警總廳的設立。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勢力的侵入,新的事物和現象不斷出現,社會危機逐步加深,舊的城市管理機構和模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進行變革。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並實施分區佔領,為穩定秩序,日本在其佔領地內設立軍事警察衙門,各國亦聯合紳商設立安民公所。《辛丑條約》簽訂後,各國交還佔地,清政府即仿效日軍警察機構設置警務處,並在安民公所的基礎上成立善後協巡總局。1902年善後協巡總局改為工巡總局,1905年改為巡警部,1906年巡警部易為民政部,並於京師設內外城巡警總廳,全面負責北京城的管理事宜。巡警總廳內設總務、行政、衛生、消防及司法行政等處,分別負責機要、統計、警事、治安、護衛、刑事、戶籍、正俗、營業、交通、建築、衛生、防疫等。內外城巡警總廳之設是北京城市管理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一次體制、機構上的變革,是一個質的變化。北京自此開始形成比較完整、獨立的城市管理體制,實現了行政管理、司法審判和軍事管制的分離,並直接導致了北京近代城市管理法規的產生。
北京第一批近代市政法規即產生於巡警總廳時期,主要有兩類:一是組織法規,如《內城巡警總廳設官治事章程》、《京師內外城巡警總廳辦事規則》等,規定了京師內外城巡警總廳的組織原則、統轄范圍、主管事項及辦事規則等;一是具體的市政管理法規,這些法規由巡警總廳制定,由其上級部門核定頒布,主要有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道路交通法規,包括《改訂清道章程》、《清道執行細則》、《管理地排車專則》、《管理大車規則》、《管理人力車規則》、《車輛夜行不燃燈處罰規則》。
第二、醫葯衛生法規,包括《廳區救急葯品使用法》、《預防時疫清潔規則》、《衛生處化驗所章程》、《衛生處化驗所辦事規則》、《衛生處化驗所化驗規則》、《管理種痘規則》、《內外城官醫院章程》。
第三、飲食服務行業管理法規,包括《管理飲食物營業規則》、《管理牛乳營業規則》、《各種汽水營業管理規則》、《管理各種汽水營業執行細則》、《肉食品之預備與貯藏法》、《管理剃發營業規則》、《管理旅店規則》、《管理浴堂營業規則》。
第四、市場管理法規,包括《內城官立東安市場管理規則》、《外城官立廣安市場地租規則》、《外城官立廣安市場管理規則》。
第五、矯正收容法規,包括《創辦京師內城貧民教養院章程》、《內城貧民教養院管理規則》、《貧民教養院附設瘋人院簡章》、《外城初級教養工廠章程》、《外城中級教養工廠章程》、《外城教養女工廠章程》、《外城公立貧民養濟院試辦章程》、《外城貧民工廠章程》、《內城公立博濟工廠初級章程》、《內城公立博濟工廠中級章程》、《民政部習藝所試辦章程》、《重定濟良所章程》。
第六、特種行業管理法規,包括《戒煙局章程》、《戒煙局管理規則》、《管理公和私立戒煙局章程》、《管理娼妓規則》、《管理樂戶規則》。
二、北洋時期北京法制概況
(一)立法機關的情況
整個北洋時期北京依然沒有一個獨立、統一、完整的市政機構。有權做出這些行為的機構主要有京師警察廳、京師學務局和京都市政公所,這是當時最主要的三個市政機構,同時也就是三個最主要的立法機關。
1、京師警察廳。京師警察廳的前身即是內外城巡警總廳。1913年民國政府內務部改革警制,將巡警總廳改為京師警察廳,直屬內務部,作為北京全城的管理機構。京師警察廳比巡警總廳有更為完備的組織系統和更加廣泛的管理職能。京師警察廳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治安機關,而是一個綜合的城市管理機構,在相當程度上執行著後來的市政府的職能。運用法規管理城市是京師警察廳進行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依法管理不僅僅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更是實際社會生活對城市管理者提出的必然要求,為了有效地完成如此廣泛的城市管理工作,制定法規便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京師警察廳在其存在期間先後修訂了數百件法規,涉及城市管理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北洋時期京師地區的主要立法機構。
2、京師學務局。京師學務局是北洋時期京師地區的教育行政機構,其前身是京師督學局和八旗學務處。該局設於1912年,為教育部組織機構之一,負責管理京師各項中等以下學校事務。京師學務局是此一時期京師教育法規的主要制定者,其內容涉及勸學督導、私立學校、教育經費、教師、校務、學校體育衛生及私塾整頓等。
3、京都市政公所。京都市政公所成立於1914年6月,是北洋時期負責辦理京都市政的專門機構。但由於事實上京師警察廳並未移交出其在衛生、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權力,京都市政公所的工作僅限於京都市的街道修建和整修疏浚溝渠等,因此,由京都市政公所制定的法規主要集中這些方面,特別是房地法規。
(二)法規的主要內容
1、社會、治安。規范社會秩序,維護城市治安是此一時期法規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的事物和新的社會現象不斷涌現,需要用法律去規范或保護;對於一些舊有的自生自滅的傳統行業和現象也需要從現實社會的要求出發加以管理,前者如保護電線賞罰規則、管理汽車規則、乘坐電車免費及取費規則、報紙條例、治安警察條例等;後者的數量要更多一些,如取締陰陽生及產婆規則、管理人力車規則、取締剔骨肉作坊規則、管理戲園規則等等。
2、經濟、稅收。這方面的法規主要由京都市政公所制定,如京都市鋪捐章程、戲捐章程、車捐章程、娼妓捐徵收章程,公用汽車免捐暫行辦法等,京師警察局也頒布了一些,如印花稅法罰金執行規則、整理金融短期公債條例、所得稅考成條例,審計條例、會計條例等。
3、教育、衛生。教育方面的法規主要由京師學務局制定,如京師勸學所章程、京師中學會議章程、教會設學立案辦法、京師檢定小學教員施行細則、整頓私塾規程等。醫葯衛生法規主要有取締醫生暫行規則、外城官醫院西醫診治所規則、京師警察廳醫葯室規則、醫葯室救急治療辦法、內城醫院辦事細則、內城醫院中西葯房規則等。
4、房地、交通。這類法規主要有改訂清道規則、管理建築規則、房地轉移憑單規則、廣安市場租地規則、房地收用暫行章程、房基線施行規則、公修道路簡章、改良大車車輪辦法等等。
5、其他一些法規。以上只是一個比較簡略的分類,這一時期頒布的法規性質的文件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很復雜,比如還有關於廣告、建築、工程、辦事規程和一些組織規則等。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城市管理法規概況
(一)法規產生的歷史環境和特點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是北平市政發展的正規化和制度化時期。這一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承襲了清末、北洋政府的法制傳統,吸收西方資本主義法律體制,形成了以「六法全書」為體系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相混合的法律制度。而北平市的城市管理和建設的日趨完備,特別是在法制方面一系列法規和條例的制定和實施,北平市政法規體系的初步建立,也正是在這一時期。
1928年,由於東北軍閥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從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並定都南京。6月,原北京政府的首都北京改名為北平,獨立建制,成立北平特別市,何其鞏為第一任市長,成立了了財政、土地、社會、公安、衛生、教育、公務、公用八局,原有直屬於內政部、管理北京市政的京師警察廳取消,市政初具規模。在經歷張蔭梧、胡若愚、周大文、王韜等市長職位的多次更迭之後,1933年6月,袁良任市長,恢復了何其鞏之後撤消的財政、衛生兩局,將教育、公用兩局並入社會局,地政局並入財政局,1934年成立了自治事務監理處。自1933年6月至1935年為北平市政中興時期,市政運行步入正軌。1935年日本侵略者步步進逼,袁良離任,秦德純繼任,北方成為半獨立狀態,但是,袁良在任時期的影響一直延續下來。
(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城市管理法規基本內容
1、關於建立市政機構。如《北平特別市市政府市政會議議事細則》、《北平特別市市政府各局辦事通則》、《北平特別市市政府職員獎懲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市政府處理公文時間限制暫行規則》等。
2、關於處理勞動者待遇。如《北平特別市各局管理工匠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各局工匠撫恤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各局管理工匠養老金給予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工人休假暫行規則》等。
3、關於捐稅徵收。如《修正北平特別市鋪捐徵收章程》、《修正北平特別市戲捐徵收章程》、《北平特別市公益捐徵收章程》、《北平特別市市政捐稽徵所徵收腳踏車捐規則》等。
4、關於房地產問題。如《平特北別市區官產局各項官產注冊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官產局簡章》、《北平特別市區官產局辦事規則》、《北平特別市房地契紙審核規則》、《北平特別市外國教會租用土地房屋稅契暫行規則》等。
5、關於工商經營。如《北平特別市取締錢商規則》、《北平特別市工商訪問處章程》、《北平第一次展覽會章程》、《北平特別市農工商業團體登記規則》、《北平特別市社會局取締拍賣行規則》等。
6、關於社會問題。如《北平特別市社會局職業介紹所章程》、《北平特別市社會局職業介紹所施行細則》、《北平特別市工廠暫行組織大綱》、《北平特別市私立貧民女工廠補助規則》、《北平特別市救濟院章程》等。
7、關於道路、交通。如《北平特別市河道管理處各閘暫行簡章》、《北平特別市通航研究委員會章程》、《北平特別市整理步道規則》、《北平特別市管理重載大車規則》、《北平特別市掘路規則》、《北平特別市公安局管理局發所屬各機關公用腳踏車暫行規則》、《北平市公安局取締長途汽車規則》等。
8、關於建築業。如《北平特別市廠商承攬工程取締規則》、《北平特別市工務局工程招標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工務局購置材料規則》、《工務局修理廠工余營業暫行規則》等。
9、關於城市清潔、衛生。如《北平特別市衛生局清潔隊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產科教育籌備委員會章程》、《北平特別市衛生局中醫士考試委員會簡章》、《北平特別市衛生局醫師(西醫)考試委員會簡章》、《北平特別市衛生委員會章程》等。
10、關於治安。如《北平特別市公安局傳審暫行規則》、《北平特別市公安局拘留所章程》、《北平特別市公安局偵緝隊章程》、《北平特別市公安局消防隊暫行簡章》、《北平特別市公安局緝捕懲罰規則》等。
11、關於風俗變革。如《北平特廟宇停柩規則》。
12、關於環境保護,如《北平特別市森林保護規則》。
13、關於教育。如《北平市市簡易小學暫行規則》《北平市社會局私立學校經費委員會組織規程》等。
14、關於自治。如《北平自治事務監理處組織規則》。
四、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概況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29日,北平淪陷。8月9日,江朝宗任偽市長。1938年1月5日,偽臨時政府任命余晉和為北京特別市市長,市公署下除原有社會、財政、工務、衛生、警察5個局外,增設教育、公用兩局,共7個局。1938年3月20日,成立新民會首都指導部。4月17日,偽臨時政府決定改北平為北京。1944年7月13日,市公署下又增設經濟局。日本侵略者企圖把北平建設成他們侵略中國乃至亞洲的「戰備後方基地」,因此,在加緊控制和掠奪的同時,對北京也進行全面規劃,進行了某些建設,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法規、條例,使北京法制建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一)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基本情況
在日本統治北京期間,偽北京市公署在日本「太上皇」的指揮棒下運轉,為其統治的需要,對原北平市政法規進行了一些修正。1940年10月,市長余晉和主持編輯了《北京特別市市政法規匯編》(第三輯),(註:此前的國民政府時期,在歷任北平市長的主持下,編訂了《北平市政法規匯編》第一輯和第二輯)。《北京特別市市政法規匯編》(第三輯)接續前兩輯的體例,將現行有效的法規自1937年7月起至1940年10月底止,均分別編列。對於前兩輯現行有效的各項規章,在第三輯中附錄目錄,載明頁數,以備參考。凡前兩輯中所載規章的標題,仍依照原有名稱,以便檢閱。已經廢止或修正的法規,不再列入目錄。對於前兩輯現行有效的各項規章,凡有條文與事實不符、有待修正,或已經呈請修正、尚未經核准公布的,均暫時維持原貌。這種作法,較好地保持了北京市政法規的延續性,對於研究在日本統治下的北京這一段獨特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1940年10月之後,隨著日本在中國,特別是在北京統治局面的深入發展,為了鞏固其統治的需要,偽北京市公署制定並發布了大量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內容的法規、條例,以完善偽政權的統治體系,加強奴化程度,肆意掠奪,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在對北京市檔案館館藏145餘萬卷檔案和資料進行檢索查找之後,共檢索到9685件日偽統治時期北京的市政法規,其中,1940年以後形成的佔60%以上。
(二)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主要內容
日偽時期北京市政法規基本上延續了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市市政法規,在法規的種類方面主要有:法令、法規、規則、規定、規章、規程、章則、章程、細則、條例、辦法、准則、通則、簡章、簡則、大綱等十餘種。從其法律許可權和權威性上看,日偽時期北京市政法規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內容比較完整的法律文件:如章程、條例、通則、規則、規程等,這部分法規最具權威性的,最能體現日偽政權的統治性質。
第二、偏重於施行和操作的法律文件:如細則、辦法等,這是日偽統治時期數量最大、最具操作性、最能反映社會狀況的一部分法規。
第三、內容比較簡單的法律文件:如布告、公告、通告、告示等,大多是針對市民公眾頒布周知、遵令執行的。
第四、其他類型的法律文件:如訓令、大綱、須知、市政 府令、指令等,主要是適應政權統治需要,用以頒令施政而產生的。
從法規的制發機關和涉及的內容上,可分為:總務、社會、公安、財政、工務、教育、衛生、土地、公用、自治等10類。在社會、公安、公用等類中有大量反映北京在這一時期市政建設、公共管理、公用事業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較充分地反映了日偽統治時期北京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凡是市公署秘書處及各局共同的法規及特設機關的法規均列入總務,其餘均依照各局、處主管事務分別歸入各類。各類規章所附簿、冊、表、單式樣之重要者,均照原式樣編列。
同時,還有一些涉及日偽統治時期北京的治安機關、審判機關、監獄和其他司法設施,以及北京律師公會律師執業的相關法規。
(三)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特點
日偽時期北京市政法規具有以下幾個不同於國民政府法律法規的獨特特點:
1、偽地方政府制定的組織法規
1938年1月,偽臨時政府成立北京特別市市公署,日本侵略者則在京設特務機關,向市府及下屬各局派遣顧問官和輔佐官,出席會議,批准發布文件,儼然是市府和各局的「太上皇」。1938年3月20日,成立新民會首都指導部。1944年7月13日,在市公署下又增設經濟局。因此,在這一時期形成了許多偽政權的組織法規、條例,其性質與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市政府的法規完全不同,對於研究抗戰時期的日偽政權具有重要價值。
2、打擊抗日活動的政治法規
自北平淪陷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斗爭連綿不斷,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1941年至1942年間,日本連續進行5次強化治安,在城市實行配給制度,保甲連坐,統制各種物資,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在農村加緊討伐八路軍和抗日人民武裝,山區實行「集家並村」和「三光政策」,以對付中共領導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在侵略與反侵略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政治性質的法律法規,是研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和日本侵華史的重要資料。
3、實行橫征暴斂的經濟法規
日本佔領北平後,大肆進行經濟掠奪,成立「北至開發株式會社」以及各種公司,統制、糧食、棉花、油料、鹽、煤炭、電力、運輸等資源,增加稅收,強迫「獻納」,以支持他們的侵略戰爭。1944年7月13日,市公署下又增設經濟局,以加強對北平市民的搜刮。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法規、條例,是日本在中國、在北京進行經濟侵略和掠奪的幫凶。
4、進行賣國奴顏宣傳教育的法規
在文化方面,日偽強制推行奴化教育,統制言論,推行所謂「中日親善」、「完遂聖戰」等侵略理論。偽政府為了鞏固和加強統治,相應地形成了許多宣傳日本侵略理論、強迫人民接受亡國統治的、強行灌輸侵略文化的法規、條例,這是偽政權統治時期特有的法律現象。
因此,深入研究日偽統治時期北京市政法規的內容和特點,進而研究這一時期的立法機關的概況、各司法機關、審判機關的制度建設和相應的法律制度概況,對於研究在日本統治下的北京這一段獨特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進一步豐富、充實、深化北京史的研究。
五、抗日戰爭勝利後北平市政法規概況
(一) 法規產生的歷史環境和特點
抗日戰爭勝利後,影響北平市政法規產生的歷史環境有幾個特殊的方面,1、日本侵略者8年的佔領和殖民化,留下了大量的問題需要處理;2、作為主權國家的地方行政機構的市政行政系統遭到破壞,亟待恢復;3、日本的殖民統治使得北平人民生活極端貧困,亟待改善。4、國共兩黨以武力爭奪政權,並且最後導致內戰爆發,這使得北平市政法規缺乏一個穩定製定環境。而且,由於雅爾塔體系的形成,美國把中國劃入其勢力范圍,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扶持國民黨政府。在此情況下,大量的美國軍隊進入華北,其中北平的美國軍隊就佔了很大比例,美國軍隊憑借1943年《處理在華美國軍人刑事犯罪案件條例》換文,胡作非為,破壞了北平的市政秩序。因此,除了繼承抗日戰爭之前的城市法規外,北平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法規的制定目的和內容表現了如下幾個特點:1、處理日本侵略者佔領北平和對北平實行殖民化遺留的問題;2、恢復遭到日本侵略者破壞的城市當局的行政系統和使之正常運行;3、解決人民生活貧困問題;4、處理美國軍隊進駐北平造成的對於北平城市秩序破壞的問題。
(二)法規的主要內容
1、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如《北平市政府關於市場商場管理規則》、《北平市政府關於人力車價目表規定》、《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管理煙業經紀行棧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修正本市工商業登記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廣告牌招商承租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加強糧食市場管理辦法》等。
2、恢復市政機構並且使其正常運轉。如《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職員准假辦法五項、考勤辦法及工作日程規定》、《北平市警察局關於公文處理辦法》、《新派委人員臨時支薪辦法》、《北平市衛生局關於本市煙民調驗所設置辦法》、《北平市財政局提高行政效率推行辦法摘要》等。
3、關於整理市容、清潔街道。如《北平市處理穢水臨時辦法》、《北平市清潔專款徵收管理規則草案》、《北平市衛生局管理飲食物品店鋪及製造場所規則》、《北平市衛生局新生穢土處理方法大綱、坊里實務要義及區坊里人員防疫須知》等。
4、關於維護城市社會秩序。如《北平市政府關於本市禁煙禁毒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治安對策辦法五項》、《北平市政府警察局關於禁煙、禁毒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緝捕盜匪獎懲辦法》等。
5、關於處理社會問題。如《北平市財政局關於修正本市車款徵收章程》、《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食糧采購貸款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府平祟糧食購運處委託區公所辦理平祟食糧辦法》、《北平市難民救濟實施辦法及救濟協會組織規程辦事細則草案》等。
6、關於管理外國人和外國機構。如《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外國教會登記暫行辦法》等。
7、關於促進、扶助生產。如《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林業工作競賽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本市農作物耕種工作競賽辦法》、《北平市政府農田水利工作競賽辦法》、《北平市政府畜牧競富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春耕貸款辦法》。
8、關於處理勞動者待遇問題。如《北平市政府公布調整理發業浴堂業工人工資辦》、《北平市府關於調整技工待遇辦法》、《北平市政府公布關於制定勞資評斷委員會組織規程》等。
9、處理道路、交通維護和管理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北平市政府警察局陸上交通管理實施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制定北平市整修道路溝渠辦法》、《北平市市民整修道路溝渠辦法》、《北平市公共汽車管理處運輸規章》等。
10、關於處理抗日戰爭遺留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關於敵人在本市公私財產規定十月十日以後概行停止轉移的布告》、《北平市政府所屬各機關接收敵偽財產整理及報核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韓國人暫免集中條件規定》、《北平市日偽佔用公私房產地產清理委員會組織規程》等。
11、關於房地產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關於不動產移轉登記及稅契辦法》、《北平市財政局公布修正基地稅徵收規則》等。
12、關於賦稅問題。如《北平市財政局關於修正本市車款徵收章程》、《北平市政府關於調整團體公演征稅辦法》、《北平市政府催報公有土地收益情形及頒發公有土地管理辦法》等。
13、關於教育問題。如《北平市高中學生畢業會考章則》、《北平市教育局印發校舍校具籌修委員會章則》等。
14、關於財政問題。如《北平市政府頒發民國卅六年一至七月份總預算科目內所超支各款及臨時費核定動支辦法》等。
15、關於娛樂業的管理問題。如《北平市政府公布管理本市跳舞廳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提前核准管理音樂廳暫行辦法》、《北平市警察局關於修正管理音樂廳暫行辦法》、《北平市政府關於管理音樂廳暫行辦法》等。
16、關於駐北平美軍犯罪的管理。如《北平市警察局呈報中美警憲聯絡室協議》。
總之,近代北京城市法律法規,是近代北京城市法制史的重要內容,而近代北京城市法制史則是近代北京城市發展史的重要內容,編纂近代北京城市法律法規有助於研究近代北京城市法制史,進而有助於研究中國近代城市史和中國近代社會史,豐富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內容。
❹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作用意義是什麼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是為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鄉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
本條例所稱生活垃圾,包括單位和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建築垃圾按照本條例規定進行管理。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本市其他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將生活垃圾管理事業納入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投入,組織落實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生活垃圾管理目標和本區生活垃圾源頭總量控制計劃;可以因地制宜採取設立固定桶站、定時定點收運等多種方式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生活垃圾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組織動員轄區內單位和個人參與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按照全程管理、系統銜接、科學分類、適應處理的原則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對生活垃圾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具體辦法由市城市管理部門制定。市城市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有利於減量化、資源化和便於識別、便於分類投放的原則,以及本市生活垃圾的特性、處理方式,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標准向社會公布,並根據生活垃圾處理結構的變化進行調整。
法律依據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第十三條 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市生活垃圾處理規劃,組織編制本區生活垃圾處理規劃,報市城市管理部門備案。涉及設施建設的,應當與所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相銜接。區生活垃圾處理規劃應當明確本區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確定生活垃圾設施的布局和處理工藝、能力。
❺ 北京有沒有北京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
有自己的一些地標,我手上也不全,而且還是紙質的,這里也沒辦法提供給你。
而且已經實行新的土地分類了嘛,估計很多新的東西正在弄吧,我不知道以前的還能不能用。
如果你做項目的話,我建議你去問規劃部門要,或者問清楚。要不你後期改動可能會很大。
❻ 《北京市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辦法》 是地方政府規章還是其他規范性文件
應該是後者
❼ 北京市城市管理法第3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三十八條 下列房地產,不得轉讓:
(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不符合本法第 三十九條規定的條件的;
(二)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
(四)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
(五)權屬有爭議的;
(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轉讓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條 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按照出讓合同約定已經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書;
(二)按照出讓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開發,屬於房屋建設工程的,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屬於成片開發土地的,形成工業用地或者其他建設用地條件。
轉讓房地產時房屋已經建成的,還應當持有房屋所有權證書。
❽ 《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還規定了什麼
9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北京市燃氣管理條例回》,條例將從答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條例的規定,北京實行瓶裝液化石油氣實名購買制度。燃氣供應企業銷售瓶裝液化石油氣,應當如實記錄用戶基本信息以及用戶持有氣瓶的數量、定期檢驗周期和報廢期限等情況。
燃氣供應企業應當在用戶持有的氣瓶定期檢驗周期、報廢期限到期前三十日內通知用戶;用戶應當在期限屆滿前將氣瓶送交燃氣供應企業處理。
瓶裝燃氣還將附上「二維碼」,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條例提出,燃氣供應企業銷售瓶裝燃氣,應當運用二維碼等數據載體,逐步建立氣瓶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8)北京市城市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此外,條例還提出:
燃氣供應企業定期免費入戶安全檢查,用戶無正當理由拒絕安全檢查,或者存在安全隱患且拒不整改的,燃氣供應企業應當對其暫停供氣或者限制購氣。
個人擅自拆除、改裝、安裝或者移動戶內管道燃氣設施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❾ 北京市噪音管理條例
【頒布單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頒布日期】 19840308
【實施日期】 19980101
根據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號令修改
【章名】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控制環境雜訊污染,創造安靜適宜的生活環境,保護人民
健康,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設施工和社會生活所
產生的環境雜訊。
第三條 在北京地區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執行國家《城市區域
環境雜訊標准》(GB3096-82)、 《機動車輛允許雜訊》(GB1495-7
9)和本辦法的各項規定。
第四條 凡產生雜訊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包括機場、鐵路
),都必須對雜訊污染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經環保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
查批准後,才能進行設計;其中防治雜訊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
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並保障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符合相應的
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五條 北京市執行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的夜間時間為晚
二十二時至晨六時之間的期間。
北京市執行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的各類區域及地帶范圍的
劃分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確定。
第六條 凡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均有治理和消除雜訊危
害的義務,並需按有關規定承擔其他應負的責任。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污染者消除雜訊危害。一
切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者進行監督、檢舉,或向有關部門
提出控告。
【章名】 第二章 工業雜訊
第七條 本辦法所稱工業雜訊,系指工礦企業和其他單位在生產活動
中產生的影響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八條 一切產生工業雜訊污染的單位,都必須採取有效的雜訊控制
措施,使其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符合相應的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九條 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實行限期治理。中央、市屬單
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環境保護局決定;區、縣屬以下(含區、縣屬)單位
的限期治理,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決定。
第十條 對雜訊污染嚴重,短期又難於治理的單位,按第九條規定的
許可權,由環境保護部門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令其雜訊源關、停、並、
轉或遷移。
【章名】 第三章 交通雜訊
第十一條 本辦法所稱交通雜訊,系指機動車輛、火車、飛機等交通
運輸工具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十二條 在北京地區行駛的機動車輛,應保持技術性能良好,部件
緊固,門、窗、掛車和載重等部位不準有撞擊聲,制動時不準有尖叫聲;
必須安裝有效的消聲器,車外最大雜訊級不得超過國家《機動車輛允許噪
聲》標准。
對不符合國家《機動車輛允許雜訊》標準的,市公安局車輛檢查部門
不發放行車執照。
第十三條 禁止拖拉機在三環路以內(不含三環路)行駛。
第十四條 一切在市區行駛的機動車輛(包括外地進京車輛),其喇
叭聲級在車前方二米處測量,不得超過一百零五分貝(A)。駕駛人員使用
喇叭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夜間在三環路以內或郊區城鎮行駛時,不準鳴喇叭;
(二)在非禁止鳴喇叭的時間、地區內行駛如需按喇叭時,一次時間
不準超過半秒鍾,連續按鳴不準超過三次;
(三)在任何時間、地區內,不準用喇叭叫門、叫人;
(四)凡設有禁止鳴喇叭標志的地區,一律不準鳴喇叭。
第十五條 凡經批准裝有警響器的各種車輛,非執行任務時,嚴禁使
用警響器。
第十六條 進入市區的火車和市區工礦企業的火車,禁止使用汽笛,
一律使用風笛。
第十七條 新建鐵路線一般不得穿越市區。確要穿越市區的,在通過
居民區、文教區、機關區的地段,鐵路主管部門應採取各種有效的防雜訊
措施。
第十八條 各類飛機不經批准不許在市區上空超低空飛行或高度在五
千米以下的超音速飛行。
第十九條 在機場跑道兩端五公里、兩側一公里范圍內,不得新建機
關、學校、醫院、住宅等建築物。
【章名】 第四章 施工雜訊
第二十條 本辦法所稱施工雜訊,系指建設施工現場產生的影響周圍
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二十一條 建設施工部門,對造成雜訊污染的各種施工機械,要采
取有效的隔聲防噪措施,使受影響區域的雜訊符合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
聲標准》中交通干線道路兩側的標准。
第二十二條 對採取控制措施後仍超過雜訊標準的施工作業,除經當
地人民政府批準的搶修、搶險工程外,所在地區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有
許可權制其作業時間,或令其停工治理,或施工部門與受影響的居民協商采
取其他變通性措施。
【章名】 第五章 社會生活雜訊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系指人為活動產生的除工業
雜訊、交通雜訊、施工雜訊之外的影響四鄰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二十四條 市區和郊區城鎮,禁止在室外使用廣播喇叭。但屬於下
列情況者,允許在一定時間內使用:
(一)各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集會、遊行和其他慶祝活動;
(二)課、工間操;
(三)火車站、飛機場、體育場以及道路交通的疏導;
(四)搶險救災等緊急情況。
第二十五條 文娛、體育場所應採取有效的防雜訊措施,使周圍地區
的環境雜訊符合相應的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使用音響器材、發聲設備,其聲響不得
妨擾四鄰。
【章名】 第六章 懲 罰
第二十七條 對工業雜訊、施工雜訊,實行超標收費。超標環境雜訊
排污費徵收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雜訊超標收費由環境保護部門按月徵收。收費手續參照
《北京市執行國務院〈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的實施辦法》執行。
第二十九條 產生雜訊污染的單位,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由區、縣環
境保護部門視其情節輕重,處以三萬元以下罰款:
(一)建築施工單位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進行夜
間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
(二)經營性的文化娛樂場所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
(三)限期治理的單位,未按期完成或者拒不執行的;
(四)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規定,雜訊超過標準的。
第三十條 罰款五千元以下的,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決定;罰款五
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
罰款三萬元以下的,也可由市環境保護局決定。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
六條規定者,由公安部門依法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章名】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雜訊污染,系指雜訊源發出的雜訊,使所在
區域的環境雜訊超過了所適用的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三十三條 對雜訊的監測,以本辦法附件《環境雜訊監測規范》為
准。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市公安局分別監督實
施,並進行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的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1994年5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