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雙重國籍條例

雙重國籍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24 10:46:11

⑴ 中國雙重國籍的新規定

中國的《國籍法》中明令規定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如果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

中國政府處理雙重國籍的態度是:

(1)堅持一人一國籍,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

(2)尊重本人意願,不強制或違背本人意願選擇國籍。

(3)如果中國公民在他國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但有必要時可以恢復中國國籍。

⑵ 國籍法明確規定什麼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中國公民不具有雙重國籍。根據相關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得批準的,即取得中國國籍,被批准加入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1、中國人的近親屬;
2、定居在中國的;
3、有其它正當理由。
中國公民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退出中國國籍;
1、外國人的近親屬;
2、定居在外國的;
3、有其它正當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人都具有中國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即因自然人的出生而取得某國國籍。有的國家採用血統主義,即當事人以其父母的國籍為國籍;有的國家采出生地主義,即自然人具有其出生地國的國籍。
國籍喪失分為兩種:
1、自願喪失;
2、非自願喪失。包括由於婚姻、收養、入籍或領土變更等事實,造成自動喪失原有國籍。有些國家還規定可以剝奪國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⑶ 哪些國家的公民可以擁有雙重國籍

  • 據了解,全世界190多個國家中,現有70多個國家承認或接受雙重國籍。而中國不在其列。中國的《國籍法》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 國家地區:

亞洲

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韓國(有條件承認)、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喬治亞、土耳其、伊朗、泰國

歐洲

愛爾蘭、英國、葡萄牙、西班牙、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有限期承認)、丹麥、瑞典、瑞士、芬蘭、波蘭(默許)、捷克、奧地利(有特殊貢獻)、匈牙利、義大利、波黑(有條件承認)、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摩爾多瓦、塞普勒斯、馬爾他

北美洲

格陵蘭島(丹麥)、加拿大、美國(默許)、墨西哥、巴貝多、多米尼克、哥斯大黎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牙買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

南美洲

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巴西、阿根廷

大洋洲

澳大利亞、紐西蘭、薩摩亞、吐瓦魯

非洲

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蘇丹、蒲隆地、貝南、多哥、幾內亞、幾內亞畢紹、迦納、象牙海岸、盧安達、南非、塞內加爾、塞席爾

⑷ 中國雙重國籍的新規定

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中明令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回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答。

中國政府處理雙重國籍的態度是:

1、堅持一人一國籍,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

2、尊重本人意願,不強制或違背本人意願選擇國籍。

3、如果中國公民在他國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但有必要時可以恢復中國國籍。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4)雙重國籍條例擴展閱讀:

雙重國籍的優勢是,可以「兩頭佔好處」:既能享受歐美國家優渥的社會福利,又能在國內投資時得到特殊照顧,且不必承擔來回奔波辦簽證以及購房、就業、醫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限制。

這對於新一波海外移民潮的主力軍—中國新富階層更是如此,他們多是投資移民,但主要生意仍在國內,對他們來說,能同時保留中國國籍顯得更有必要。

雙重國籍可能帶來的制度風險也很明顯。首當其沖的是司法管轄權的爭議。

⑸ 中國允許雙重國籍嗎

1.中國不允許雙重國籍。

2.中國政府處理雙重國籍的態度是:

(1)堅持一人一國籍,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

(2)尊重本人意願,不強制或違背本人意願選擇國籍。

(3)如果中國公民在他國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但有必要時可以恢復中國國籍。

(5)雙重國籍條例擴展閱讀:

雙重國籍,是指一個人擁有兩個國家的合法公民身份,也就是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即一個人通過一個國家的法律獲得該國國籍,又在另一個國家再一次通過該國的法律獲得該國國籍,就被視為擁有雙重國籍。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

中國的《國籍法》中明令規定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如果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

中國政府處理雙重國籍的態度是:

(1)堅持一人一國籍,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

(2)尊重本人意願,不強制或違背本人意願選擇國籍。

(3)如果中國公民在他國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但有必要時可以恢復中國國籍。

世界上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主要有加拿大、美國(默許)、墨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法國等。

國籍種類

即因自然人的出生而取得某國國籍。有的國家採用血統主義,即當事人以其父母的國籍為國籍;有的國家采出生地主義,即自然人具有其出生地國的國籍。

血統主義

血統主義又有雙系血統主義(自然人出生時,須其父母雙方均為本國公民,其子女方取得本國國籍)與單系血統主義之分。

出生地主義

出生地主義中,對出生地的認定標准也不同。比如,依英國法,凡出生在英國商船上的人,均為英國公民,而不論其出生時,該商船位於什麼地方;而美國認為,在美國領海內的商船上出生的人,取得美國國籍。

如果一艘英國商船停泊在美國港口,則在該船上出生的人即同時具有英美兩國國籍。如果新生兒的父母不是英國或美國公民,其國籍國采血統主義,則他還同時具有父母的共同國籍,如果其父母的國籍不一致,則還可能出現四重國籍。

歸化

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國內法上的原因,如歸化(入籍),即當事人自願申請取得某國國籍,或由於婚姻、收養而取得一國國籍。

領土變更

一是國際法上的原因,如領土變更(領土割讓,國家合並)會導致該項變更所涉領土上的居民的國籍發生變更。

發生國籍變更時,如果所涉國家對於國籍的取得與喪失的規定不同,也會出現雙重國籍與無國籍的現象。

如一國規定,本國婦女與他國公民結婚的,當然喪失內國國籍;而其夫方的法律規定,外國婦女與本國男子結婚,並不當然取得夫方國籍,則該婦女就成為無國籍人。如果雙方規定相反,則該婦女就具有雙重國籍。

⑹ 中國憲法規定不能擁有雙重國籍,但是為什麼香港有些法官有雙重國籍

所謂香港法官的「雙重國籍」應該理解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士。
因為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其遵循的不是中國憲法,而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根據《基本法》第二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簡稱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為:
(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
(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的中國公民;
(三)第(一)、(二)兩項所列居民在香港以外所生的中國籍子女;
(四)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在香港通常居住連續七年以上並以香港為永久居住地的非中國籍的人;
(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或以後第(四)項所列居民在香港所生的未滿二十一周歲的子女;
(六)第(一)至(五)項所列居民以外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前只在香港有居留權的人。 以上居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居留權和有資格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取得載明其居留權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香港特別行政區非永久性居民為:有資格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證,但沒有居留權的人。
中國國籍的取得依據的是中國《國籍法》,香港居民並不必然擁有中國國籍。

⑺ 雙重國籍的中國政策

中國政府處理雙重國籍問題的基本原則是:
①堅持一人一個國籍,不承認雙重國籍;
②尊重當事人本人的意願;
③選擇了中國國籍的華僑,應當遵守所在國的法律、風俗習慣,同當地人民友好相處,不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但他們的正當權益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 1909年,清朝政府頒布中國第一部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後,中國一直奉行血統原則:不管出生在哪裡,只要是中國人的後裔,就是中國人。如在東南亞當地出生的中國人的後裔,就自然擁有了雙重國籍。
在1955年印尼萬隆會議上,中國就和印尼簽訂了《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取消華僑的「雙重國籍」身份,讓他們必須選擇一種國籍。
1980年9月10日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定居在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我國的國籍法規定,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的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1)中國人的近親屬;(2)定居在中國的;(3)有其它正當理由。
我國的國籍法規定,中國公民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退出中國國籍:(1)外國人的近親屬;(2)定居在外國的;(3)有其它正當理由。申請退出中國國籍獲得批準的,即喪失中國國籍。 2003年由陳鐸、葉佩英等12名全國政協委員曾提出《關於撤銷「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規定的建議》。
2004年政協九屆二次會議提案第2172號
案由:關於撤消「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規定的建議案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公安部研究辦理內容:1980年頒布的《國籍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據知,自建國以來,我國也是不承認中國公民雙重國籍身份的,此舉在過去冷戰及階級斗爭時期,對維護國家尊嚴、外交事務、僑務、國家安全等方面起過一些作用。隨著我國不斷對外開放,在國外學習、生活、工作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新移民同老移民華僑們同樣碰到難題。為了在居住國能較好地生存(考駕照、買車、納稅、上保險、上學、就業等等),這些華人新移民不得已只好選擇居住國的身份甚至入籍。因我《國籍法》規定,「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於是不少華人只好心照不宣地保留兩個國籍,有了雙重身份,駐外使領館一般也只是睜一眼閉一眼地對待這些華人。絕大多數這類華人心在祖國、情在祖國、根在祖國。
2004年12月28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留交會留學人員代表座談會上,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透露,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海外人才,中國正在考慮效仿印度,為海外人才實行「雙重國籍」的優惠政策。
2005年民建中央在兩會上建議:應修改《國籍法》,對應承認雙重國籍。同時提出,若立即修改《國籍法》有難度,可效仿港澳地區,彈性處理華人國籍問題,「如借鑒針對港澳台同胞的《回鄉證》制度,給外籍華人頒發《外籍華人回鄉證》,也可參照香港的做法,向加入外國國籍的居民頒發《中國公民(海外)護照》作為返鄉『旅行證件』」。
2010年全國政協委員、吉林市僑聯主席朱世增在全國政協大會上建議,有條件地承認雙重國籍乃是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廣大海外華人積極參加我國的經濟建設、從法律上保護全世界華人華僑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在今時今日的中國,修改《國籍法》,承認雙重國籍刻不容緩。
2011年3月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建議,在雙重國籍還未出台背景下,為吸引並留住高層次人才,應建立特殊人才護照制度,以人才護照替代大部分國籍政策的職能。
2011年3月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韓方明委員的提案—關於設立「海外公民證」和「海外華裔卡」,吸引華人華僑人才的建議的提案
2011年6月29日,央視引述中國人保部副部長王曉初表示,相關部門正在研究「雙重國籍」。最現實的做法是進一步完善永久居留制度(即中國「綠卡」),為已取得外籍的留學歸國人才提供便利。
201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華東師范大學博導葉建農提出,「雙重國籍」越來越多地成為沒人管的「潛規則」現象。他建議針對「雙重國籍」,中國要麼使之合法化,要麼就要認真監管,按照《國籍法》嚴格堵死這種現象,「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葉委員說,他個人覺得雙重國籍沒什麼不好,「或許我還贊成」。
2013年4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對《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進行第二次審議。對普通公眾而言,這原本是個關注度不會太高的法律案,然而,部分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分組審議的公開發言,經媒體報道後,卻引起了公眾極大關注。
「雙重國籍」現象正式進入了我國最高權力機關的視野。最近幾年,隨著新一波新富階層移民潮的興起,以及頻頻曝出的「裸官」及貪官外逃事件,社會各界對「雙重國籍」現象的關注愈發強烈。然而,在如何看待及治理雙重國籍上,民間、學術界乃至不同政府部門之間一直存在著分歧。
「雙重國籍」潛規則
我國1980年實施的《國籍法》明確規定,我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通過跨國婚姻等其他方式取得外國國籍的,「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但現實遠非如此簡單。
雙重國籍的優勢是,可以「兩頭佔好處」:既能享受歐美國家優渥的社會福利,又能在國內投資時得到特殊照顧,且不必承擔來回奔波辦簽證以及購房、就業、醫保、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限制。這對於新一波海外移民潮的主力軍—中國新富階層更是如此,他們多是投資移民,但主要生意仍在國內,對他們來說,能同時保留中國國籍顯得更有必要。
因此,最近幾年,加入外國籍的華人為了能同時保留中國戶口,不少人刻意隱瞞其已加入外國國籍的事實,有的甚至採用改名、第三國(地區)過境等「暗箱操作」的手法。這也導致了當下的亂象:明明國家不承認雙重國籍,卻有大量的持有雙重國籍的人存在。 事實上,「雙重國籍」還成為一些貪腐官員「暗渡陳倉」、試圖逃避打擊的另一手段。然而,多起逃亡境外的貪官,不少是藉助他國的護照出逃的。《人民日報》曾刊發中央紀委研究室原副局級檢查員、監察部監察專員邵景均執筆的文章稱,一些違紀違法官員「有的甚至通過各種關系,秘密取得外籍身份或者雙重國籍」,這也是我國在反腐斗爭中需要注意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因此,國內不少民眾呼籲嚴格管控「雙重國籍」。
然而,歐美華人則在不斷呼籲中國政府默認或者承認雙重國籍。每逢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歐美,或者全國「兩會」召開時,這些海外華人就會藉助各種管道陳情、呼籲此事。他們認為,當前全球化時代,各國對高端人才的競爭十分激烈。但由於受國籍限制,他們不能自由方便地回到中國來,在簽證、定居、人才迴流後的家庭安排、子女讀書、創辦公司等方面仍很煩瑣。若承認雙重國籍,可吸引這批高端的海外人才和資金、技術進入,緩解中國因人才流失而帶來的損失。
據2010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時下約有4500萬華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數量居世界首位。而招商銀行等機構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資產超過千萬元的富裕人群中,近60%的人已經完成投資移民或有相關考慮。可以說,時下,中國正面臨著資金和精英人才的雙重流失。
一些學者因此主張,為了應對高端人才流失的嚴峻形勢,中國亟需修改《國籍法》。他們認為,雖然從主觀意願來看,「單一國籍制」或許能阻止人才和財富的外流。但如果一個人具備了移民歐美的條件和主觀意願,那麼,即使剝奪本國國籍,他也會選擇移民。
對於外界擔心的「雙重國籍有助於貪官外逃」,中國歐美同學會一位副會長對《南風窗》記者說,這種現象的確可能存在,但預防「貪官外逃」主要還是要靠其他措施,譬如,加快官員財產公開步伐、嚴管官員護照、立法規定「擁有雙重國籍不得擔任國家公務員」等,而不是因噎廢食,據此全盤否定雙重國籍。
「疏堵並用」仍是權宜之策
雙重國籍可能帶來的制度風險也很明顯。首先,是司法管轄權的爭議。譬如,一個中國公民若具有雙重國籍,一旦他在中國犯罪後,可能會逃往另一國籍國,向對方國家提出外交保護要求,或者該國主張「本國國民不引渡」,這就給中國司法機關的管轄帶來了難題。其次,由於雙重國籍涉及兩個國籍國的政策協調,因此它還有可能招致外交紛爭。
「允許雙重國籍,確實會給海外華人回國投資、探親等活動帶來方便。但修改國家法律,關鍵還是要從國家利益高度去考慮,不能僅僅為了照顧一個群體的方便和利益就放棄了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立法原則。」中國社科院國際法研究所戴瑞君博士對《南風窗》記者表示,她認為在當前若承認雙重國籍「利小弊大」。
此外,對當前階層分化劇烈、貧富對立意識嚴重的中國來說,若開放雙重國籍政策,實際上是賦予一小部分群體超國民待遇,使其成為少數人享有的特權,這只會加劇國內大部分民眾的「被剝離感」和不平等感。而且,在當前城鄉二元結構仍存在,國民尚未完全實現遷徙自由,國內城市新移民在戶籍、子女入學、就業等問題仍沒有得到公平對待和根本解決的情況下,貿然啟動對海外華人的雙重國籍,或將招致國內民眾的意見反彈。
因此,對於是否要放開雙重國籍的問題,政府一直持低調、慎重的策略,從未在這一議題上有所鬆口,最近幾年,相關部門也開始收緊和清理事實上已存在的雙重國籍。只是這項動作悄然低調啟動,並未加以大張旗鼓宣傳,不為外界所知而已。
自北京奧運會後,中國駐外領事館開始加大對雙重國籍清理的力度。加拿大華人證實,凡是在2007年以後新入加拿大國籍的華人,到中國駐加領事館申請赴華簽證時,必須攜帶原有的中國護照,由簽證官當面注銷該護照。這就杜絕了一部分入了外籍卻仍持有中國護照的情況。
這種新動向從當下審議的《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上也能看到跡象。鑒於目前我國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統是由公安、外交等不同部門分別建立的,由於各自為政、信息難以共享,這給隱瞞雙重國籍留下了操作空間。因此,這部法律草案已作出明確規定,「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台」。此外,這部法律還規定,中國人和外國人在出入境時,邊防警察將可採集、存儲、比對他們的指紋信息,這也意味著,今後,一個人同時擁有中外護照的情況將會被輕易揭穿。
除了嚴厲管控和清理雙重國籍之外,中國也在採用更靈活的策略來消除單一國籍制帶來的不利影響。譬如,在海外人才引進上,中國在2004年就仿照美國,推出了中國「綠卡」(永久居留權)制度。這年4月,公安部副部長楊煥寧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時稱,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綠卡」的簽發范圍,研究擴大外國人免簽證入境和多次往返簽證政策適用范圍。這也被視為中國在嚴堵之外採取的「疏通」策略。
此外,在《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第二次審議時,應全國人大部分常委及歐美同學會等多方強烈建議,在普通類別簽證中專門新增了一類「人才簽證」,以之為變通之策。目前來看,政府嚴管「雙重國籍」的思路在短時間內不會做出重大調整,但是「雙重國籍」仍是未來的政策選項之一。正如知名移民法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國福說的,當今世界是一個日益開放的時代,移民正在成為一種世界潮流。

⑻ 中國人關於雙重國籍的規定

中國大陸地區的中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法》在出生國籍上採用血統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凡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港澳地區的中國人: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國籍法在兩地實施的解釋,處理當地居民的國籍問題。凡具有中國血統的香港居民,本人出生在中國領土(含香港)者,以及其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的具有中國國籍的條件者,不論其是否持有其它國籍,都是中國公民。凡具有中國血統的澳門居民,本人出生在中國領土(含澳門)者,以及其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的具有中國國籍的條件者,不論其是否持有葡萄牙旅行證件或身份證件,都是中國公民。所以,港澳居民是存在著很多擁有雙重甚至多重國籍的情況存在的。

台灣地區的中國人:台灣所謂的「中華民國」的《國籍法》以「屬人主義(血緣主義)為主」,「屬地主義(出生地主義)為輔」。「除了高階公務人員及公職人員以外,國人允許擁有雙重國籍」。即所謂的「中華民國」國民加入外國國籍者,不喪失「中華民國」國籍,除非經「內政部」許可。由於此原因,所以會常常出現台灣的「中華民國公民」既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又持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外國之護照。「但外籍人士加入中華民國國籍者,須先放棄原有國籍」,除非能提出因非可歸責當事人事由,致無法取得喪失其原有國籍之證明並經外交機關查證屬實。

(8)雙重國籍條例擴展閱讀:

雙重國籍

雙重國籍,是指一個人擁有兩個國家的合法公民身份,也就是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即一個人通過一個國家的法律獲得該國國籍,又在另一個國家再一次通過該國的法律獲得該國國籍,就被視為擁有雙重國籍。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

    中國的《國籍法》中明令規定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如果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

    中國政府處理雙重國籍的態度是:

    (1)堅持一人一國籍,不允許任何中國公民有雙重國籍。

    (2)尊重本人意願,不強制或違背本人意願選擇國籍。

    (3)如果中國公民在他國獲得他國國籍,則視為自動放棄中國國籍。但有必要時可以恢復中國國籍。

    世界上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主要有加拿大、美國(默許)、墨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法國等。

參考資料:國籍法_網路

⑼ 國籍法有何規定中國公民雙重國籍

國籍法規定中國公民不具有雙重國籍,在出生國籍上採用血統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
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凡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國籍的取得、喪失和變更由國籍法規定。取得國籍主要有出生和入籍兩種方式。因出生而取得國籍,國際上有血統制和出生地制兩種原則。
採取出生地制的國家,不問父母的國籍,孩子出生在本國即取得本國國籍。採用血統原則的國家,則不管出生地如何,孩子的國籍必須隨父母雙方或一方的國籍。
入籍是指外國人或無國籍的人,按照某國法律規定,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取得該國國籍。另外還有通過結婚、收養等方式取得某國國籍的。
採取出生地原則的國家中的公民,在採取血統原則國家生的小孩,則不具有任何一國的國籍。分為自願和非自願,自願退出國籍是指退出本國國籍或成為無國籍人,或選擇它國國籍。因為某些國家不承認雙重國籍,要求申請它國國籍者,必須放棄本國國籍。非自願,是指因為政治原因而被剝奪國籍。
出生國籍方式:或採用血統主義原則即以一個人出生時父母的國籍為依據確定其國籍;或采出生地主義原則即以一個人的出生地所屬的國家為依據確定其國籍;或採用血統主義與出生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其國籍。
中國採用以血統主義為主、出生地主義為輔的混合主義原則,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的具有中國國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熱點內容
上海條例自由貿易試驗區 發布:2025-05-05 13:28:33 瀏覽:496
刑法法則 發布:2025-05-05 13:22:18 瀏覽:804
松原律師咨詢 發布:2025-05-05 13:19:16 瀏覽:818
請法律顧問可以免費做哪些 發布:2025-05-05 13:18:05 瀏覽:158
行政法主體多元化趨勢 發布:2025-05-05 13:07:04 瀏覽:58
法院多少號 發布:2025-05-05 12:59:42 瀏覽:626
交通責任認定適用法律錯誤 發布:2025-05-05 12:59:07 瀏覽:518
私下口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5 12:58:28 瀏覽:997
婚姻法對於子女撫養費的規定 發布:2025-05-05 12:58:09 瀏覽:935
關於法治社會法當為首的作文 發布:2025-05-05 12:52:36 瀏覽:732